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BDN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忠人 卫彦 +1 位作者 姜国华 寇吉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04-20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 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 目的:观察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 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手针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穴同传统针刺组),每组分为术后7、14、212、8 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BDNF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阳性细胞表达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针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明显改善,且电针刺激组兔面神经核中BDNF mRNA的表达明显多于其它4组(P<0.01),3个治疗组均有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BDNF mRNA表达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对损伤的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表达 面神经核
下载PDF
穴位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黏附分子CD5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雷激 骆文龙 +2 位作者 曾卫东 刘阳 苏俊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239-2241,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面神经压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黏附分子在家兔面神经核中表达的改变,以及穴位电针对黏附分子CD56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4只兔不做任何处理。手术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选用新西兰家兔16只,制作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 目的通过建立面神经压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黏附分子在家兔面神经核中表达的改变,以及穴位电针对黏附分子CD56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4只兔不做任何处理。手术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选用新西兰家兔16只,制作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动物模型,损伤程度SunderlandⅣ度。术后2h,针刺治疗组电针刺激翳风、颧缪、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及合谷穴,每天1次,每次30min;而手术对照组术后不做处理,自然恢复。在术后1、4、7、14d时间点取脑桥中下部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黏附分子CD56表达的变化。结果不作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中存在黏附分子CD56的表达(11.25±1.71)。手术对照组阳性细胞数在术后7d达到高峰(78.25±2.22);手术对照组术后7d在形态学上出现了神经元死亡的现象,术后14d神经元的死亡更为明显。针刺治疗组,术后1d CD5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63.25±3.09);针刺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在术后4d达到高峰(97.75±2.99),有明显表达高峰前移趋势,针刺治疗组各时间段均未见有神经元死亡。术后1d、4d手术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阳性细胞数的比较,针刺治疗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能促进黏附分子CD56在损伤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中的高表达,且有明显表达高峰前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针 面神经损伤 黏附分子 面神经核 面神经再生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姜国华 张玉瑶 +1 位作者 王吉锡 孙忠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又分为术后4个时间点,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家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 目的: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又分为术后4个时间点,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家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结果:术后细胞核核仁偏位,术后2、3、4周时模型组胞体肿胀,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尼氏体明显减少,随治疗时间延长,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尼氏体增多,其中电针刺激组增多较明显。电针刺激组ChAT于各时间点均明显好于其他对照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ChAT表达增多的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针刺可提高家兔面神经核中ChAT的表达,并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穴位针刺 胆碱乙酰转移酶 面神经核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钙黏附分子及胎盘型钙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雷激 徐超然 +2 位作者 覃纲 刘跃华 祝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5978-5982,共5页
背景: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后,首先涉及其中枢神经元轴突的逆行性反应,神经能否再生则取决于神经元胞体的存活及功能状态。目的:检测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钙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钙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 背景:面神经周围性损伤后,首先涉及其中枢神经元轴突的逆行性反应,神经能否再生则取决于神经元胞体的存活及功能状态。目的:检测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钙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钙黏附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n=48)和对照组(n=8)。模型组兔建立右侧面神经压榨损伤模型。模型组分别于损伤后1,4,7,14,21,28 d各取8只兔进行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神经型钙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钙黏附分子蛋白及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无神经型钙黏附分子或胎盘型钙黏附分子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模型组兔右侧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存在神经型钙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钙黏附分子阳性神经元,2种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在第14天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损伤后4-28 d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钙黏附分子mR 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损伤后1 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型钙黏附分子mR 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损伤后7-28 d时兔面神经核中胎盘型钙黏附分子mR 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面神经损伤的早期即出现2种分子的阳性表达,其中胎盘型钙黏附分子的表达自神经损伤后一直存在,而神经型钙黏附分子表达时间相对较短。在面神经损伤时,面神经核中神经型钙黏附分子和胎盘型钙黏附分子均表达增加,说明面神经再生可能与黏附分子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神经型钙黏附分子 胎盘型钙黏附分子 面神经核 信号转导 面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姜国华 卫彦 +2 位作者 单丽莉 李雪岩 刘妍妍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分为术后7d、14d、21d、28d四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尼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论:穴位电刺激可促进兔面神经核中BDNF的表达,并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核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对兔面神经核中CHAT、BDNF-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姜国华 卫彦 +1 位作者 寇吉友 孙忠人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DNF-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理。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传统针刺组(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电针刺激组(电针针刺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穴),每组分为术后7dl、4d、21d、28d 4个时间组,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兔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的变化。采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的改变,用原位杂交方法对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表达阳性细胞数定量分析。结果:穴位电刺激后伊红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现象比其它4组明显改善,且兔面神经核中BDNF-mRNA的表达,电针刺激组表达明显多于其他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核
下载PDF
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内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肖雪 宋军 +3 位作者 田丰玮 黄靖云 赵金发 杨金蓉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5期786-788,共3页
目的研究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蛋白激酶B受体(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各组面... 目的研究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蛋白激酶B受体(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各组面神经核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家兔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管灸组面神经核BDNF及其受体Trk B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管灸疗法可显著提高面神经核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这可能对促进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管灸 面神经核 BDNF TRK B
下载PDF
大鼠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分布及神经损伤再支配后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卢连军 王锦玲 +3 位作者 邱建华 黄维国 刘顺利 武胜昔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8-431,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正常和面神经损伤后再支配条件下大鼠面神经不同分支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采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观察正常情况下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神经元的分布 ,以及神经损伤发生再支配后二者分布方式的变化。结果 正常情况下 ,发出颊支... 目的 研究正常和面神经损伤后再支配条件下大鼠面神经不同分支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采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观察正常情况下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神经元的分布 ,以及神经损伤发生再支配后二者分布方式的变化。结果 正常情况下 ,发出颊支的神经元与发出下颌缘支的神经元位于面神经核中间内侧和外侧亚核 ,呈完全交迭分布 ;两种神经元排列紧密 ,但未见双标记神经元。面神经切断吻合后 4个月 ,颊支神经元与下颌缘支神经元仍主要呈交迭分布 ,但标记的神经元数明显减少 ,神经元排列松散 ,部分颊支和下颌缘支神经元分布到背侧、腹内侧和内侧亚核。面神经切断吻合后 6个月 ,颊支神经元与下颌缘支的分布方式与面神经吻合后 4个月时基本相同 ,但标记的神经元数明显增多 ,并见 1%~ 2 %的双标记神经元。结论 正常情况下面神经核内颊支神经元与下颌缘支神经元分布方式提示在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远端可能存在广泛的交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面神经核 运动神经 分布 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及腹内侧区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丽 刘磊 徐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在44 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 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 和腹内侧区(vMNF) 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 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肌和膈肌肌... 在44 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 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 和腹内侧区(vMNF) 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 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2) 短串电脉冲刺激dMNF, 当刺激落位于吸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吸气相的肌电活动延长, 当刺激落位于呼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呼气相的肌电活动提前终止;(3) 长串电脉冲刺激vMNF使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被抑制;(4) 短串电脉冲刺激vMNF, 当刺激落位于吸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吸气相的肌电活动提前终止, 当刺激落位于呼气相时, 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呼气相的肌电活动延长;(5) 在dMNF和vMNF分别微量注射谷氨酸钠, 其效应与电刺激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dMNF和vMNF均参与对颏舌肌肌电活动的调节,从而对上呼吸道阻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核 背内侧区 腹内侧区 颏舌肌 膈肌 肌电
下载PDF
大鼠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后面神经核内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连军 武胜昔 +3 位作者 邱建华 王锦玲 黄维国 刘顺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5-368,T063,共5页
为了研究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在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成年大鼠面神经外周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时程变化。结果证明 ,面神经切断后 ,损伤... 为了研究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在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成年大鼠面神经外周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时程变化。结果证明 ,面神经切断后 ,损伤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均明显下降 ,术后第 7d下降至最低。面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 ,术后 7d内手术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下降规律与面神经单纯切断组相同。面神经吻合后 ,术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回升最早出现在吻合后第 14 d,术后 3 5 d手术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恢复至正常。上述结果提示 ,面神经吻合并不能阻止损伤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产物的下降 ;伴随着面神经再支配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乙酰转移酶 面神经核运动神经 神经切断 端端吻合 大鼠 修复
下载PDF
刺激面神经核对前包钦格复合体呼吸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递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亨秀 张承武 郑煜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5-670,共6页
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 大鼠,观察电刺激面神经核对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tzinger complex, PBC)呼吸神经元(RNs)放电活动的影响,并观察微电泳 6- 氰基 -7- 硝基喹喔啉 -2,3- 二酮(CNQX)、荷包牡丹碱(BIC)、士的宁(Stry)和阿托品(Atr)对电... 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 大鼠,观察电刺激面神经核对前包钦格复合体(pre-B?tzinger complex, PBC)呼吸神经元(RNs)放电活动的影响,并观察微电泳 6- 氰基 -7- 硝基喹喔啉 -2,3- 二酮(CNQX)、荷包牡丹碱(BIC)、士的宁(Stry)和阿托品(Atr)对电刺激面神经核引起的PBC RNs 放电变化的拮抗效应,以进一步探讨面神经核是否参与呼吸调节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在12 只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大鼠同侧 PBC 内共记录到各类 RNs116 个,电刺激溃变侧面神经核时,前吸气(Pre-I)神经元(24/26 个)和吸气 ( I ) 神经元(30 /35 个)主要表现为兴奋,呼气( E )神经元(20 / 22 个)和吸气 - 呼气(I-E)跨时相神经元(28 / 33 个)表现为抑制。CNQX 可完全或部分拮抗电刺激面神经核对Pre-I(18 / 24) 和I(23 /27)神经元的兴奋效应; Stry可拮抗电刺激面神经核对Pre-I(12/18) 和I(14 /23)神经元的瞬时抑制效应以及对I-E(20/28)和E(9 /16)神经元的抑制效应;BIC 可拮抗电刺激面神经核对I-E(22 / 25)和E(9 / 9)神经元的抑制效应;微电泳Atr 对各类RNs 的放电变化无明显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面神经核非运动神经元可能通过向 PBC 的纤维投射,以 Glu、GABA和 Gly 为神经递质或调质,调节 PBC RNs 的活动,从而参与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核 非运动神经 前包钦格复合体 呼吸神经 放电 递质
下载PDF
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志宏 马泉 +2 位作者 谢利德 颜勇 薛景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的影响,为临床腮腺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术后家兔存活4周,观察以下指标:分别... 目的探讨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的影响,为临床腮腺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术后家兔存活4周,观察以下指标:分别检测家兔实验侧和对照侧面神经颊支的传导速度、CMAP波幅和潜伏期;取双侧茎乳孔外面神经干,透射电镜下观察面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取双侧面神经核,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面神经核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PCR-ELISA法观察面神经核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侧面神经颊支的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侧、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侧、波幅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P<0.05)。实验侧面神经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轴索变性为主,包括轴索内微丝增生、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变性轴索溶解等。实验侧面神经核CHAT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P<0.05)。结论游离面神经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可导致面神经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面神经传导功能下降,进而导致面神经核神经元合成乙酰胆碱的含量下降、神经元凋亡增加;提示临床腮腺切除时,应尽可能保护面神经外血管系,以减少面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神经核 局部缺血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亨秀 张承武 郑煜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 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 ,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 ,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 在 18只大鼠共记录到 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 ...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 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 ,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 ,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 在 18只大鼠共记录到 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 ,其中呈非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 (NRRNs) 12 7个 (89.4% ) ;呈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 (RRNs) 15个 (10 .6 % )。结论 面神经核不仅控制面部骨骼肌的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核 非运动神经 呼吸神经 放电 电生理 大鼠
下载PDF
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对面神经核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连军 王锦玲 +2 位作者 邱建华 黄维国 刘顺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14-1515,F003,共3页
目的在胆碱能末梢的胞质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依赖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vesicularacetylcholinetransporter,VAChT)运输至突触囊泡,面神经损伤后使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Ach合成明显减少,但对VAChT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探讨面神经损... 目的在胆碱能末梢的胞质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依赖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vesicularacetylcholinetransporter,VAChT)运输至突触囊泡,面神经损伤后使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Ach合成明显减少,但对VAChT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探讨面神经损伤及修复对面神经核VAChT的影响作此研究。方法采用200~250g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分成面神经单纯切断组和切断后端端吻合组,以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VAChT免疫阳性产物的时程变化。结果面神经切断后,与对照侧相比,损伤侧面神经核VAChT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染色强度均明显下降,术后7d下降最为明显。面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早期损伤侧面神经核VAChT免疫阳性产物的变化与单纯切断组相同,但伴随着面神经再支配的发生,面神经核VAChT免疫阳性产物逐渐恢复正常。面神经单纯切断组和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之间,在术后14,21和35d手术侧面神经核VAChT免疫染色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14=10.382,t21=13.892,t35=16.245,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可导致面神经核VAChT合成明显减少,伴随着面神经的成功再生,VAChT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切断 面神经修复 面神经核 囊状乙酰胆碱转运体 运动神经 大鼠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我国实验用豚鼠面神经核的立体定位坐标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宏敏 王锦玲 +2 位作者 邱建华 黄维国 姜鸿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确定我国实验用豚鼠面神经核(FN)中心的立体定位坐标值.方法:Nissl染色、HRP逆行追踪方法及立体定位仪确定FN立体定位坐标值;利用Nissl染色在连续切片上确定豚鼠面神经核的外径.结果:体重300g~65... 目的:确定我国实验用豚鼠面神经核(FN)中心的立体定位坐标值.方法:Nissl染色、HRP逆行追踪方法及立体定位仪确定FN立体定位坐标值;利用Nissl染色在连续切片上确定豚鼠面神经核的外径.结果:体重300g~650g豚鼠的FN中心坐标值为P:(2.4±0.1)mm,LL/RL:(2.0±0.07)mm,H:(-1.9±0.08)mm;FN的前后径:(1.5±0.09)mm,左右径:(1.3±0.07)mm,上下径:(1.4±0.06)mm结论:确定了我国实验用豚鼠FN的立体定位坐标值,为面神经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面神经核/解剖学和组织学 立体定位
下载PDF
刺激兔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对孤束核腹外侧亚核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建新 刘磊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83-489,共7页
本工作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了长短串电脉冲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对孤束核腹外侧亚核(VLNTS)呼吸相关神经元(RRU)的影响。实验结果:当电刺激 DMNF 时,吸气性神经元(64.4%)放电频率... 本工作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了长短串电脉冲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DMNF)对孤束核腹外侧亚核(VLNTS)呼吸相关神经元(RRU)的影响。实验结果:当电刺激 DMNF 时,吸气性神经元(64.4%)放电频率增加,放电时程延长,并以递增性吸气神经元被兴奋的数量最多。呼气性神经元(35%)表现为放电停止和放电频率减少,以递减性呼气神经元被抑制的数量最多。左右两侧 VLNTS 呼吸相关神经元对电刺激 DMNF 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DMNF 兴奋可以易化 VLNTS 吸气性神经元,抑制呼气性神经元。两者之间的功能及结构联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面神经核内区 VLNTS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损伤面神经核中MHC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连军 王锦玲 +2 位作者 黄维国 邱建华 刘顺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小胶质细胞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单克隆抗体OX18检测MHCⅠ类抗原,用单克隆抗体Ox6检测MHCⅡ类抗原,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对照组MH...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小胶质细胞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单克隆抗体OX18检测MHCⅠ类抗原,用单克隆抗体Ox6检测MHCⅡ类抗原,比较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对照组MHCⅠ,Ⅱ类抗原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治疗组损伤面神经核中MHCⅡ类抗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MHCⅠ类抗原表达两组之间则没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下调损伤面神经核中MHCⅡ类抗原的表达,而对MHCⅠ类抗原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核 MHC抗原 地塞米松
下载PDF
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内受体Trk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雪 宋军 +3 位作者 鄢良春 田丰伟 赵金发 杨金蓉 《四川中医》 2018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中受体Trk 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组织原位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各组面神经核中受... 目的:研究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中受体Trk 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组织原位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各组面神经核中受体Trk C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三种方法检测下发现家兔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Trk C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管灸组面神经核Trk C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管灸疗法可显著提高面神经核中受体Trk C的表达,这可能对促进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灸 面神经核 TRKC 面神经再生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锦玲 卢连军 刘顺利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研究面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 A ,BTX A)后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 5 4只雄性SD大鼠 ,采用一侧触须垫 1次注射BTX A模型 ,用神经逆行追踪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BTX A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存活... 目的 研究面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 A ,BTX A)后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 5 4只雄性SD大鼠 ,采用一侧触须垫 1次注射BTX A模型 ,用神经逆行追踪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BTX A对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对乙酰胆碱转移酶 (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囊泡状乙酰胆碱转运体 (vescularacetylcholinetransporter,VAChT)表达的影响。大鼠一侧触须垫注射 0 9%氯化钠作为对照。结果 神经逆行追踪发现荧光标记的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均位于外侧亚核 ,实验组注射BTX A后各个时间点标记神经元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t=0 0 2 2 ,P >0 0 5 )。注射BTX A后 7d ,同侧面神经核外侧亚核ChAT和VAChT免疫染色强度开始增加 ,14d增加最为明显 ,以后逐渐降至正常。对侧面神经核外侧亚核免疫染色强度的变化规律与注射同侧基本相同。实验组和对照组面神经核外侧亚核ChAT和VAChT免疫染色强度差异有显著性 (t=3 0 5 4 ,P <0 0 5 ;t=3 36 6 ,P <0 0 5 )。结论 大鼠一侧触须垫注射BTX A后 ,支配该处肌肉的面神经外侧亚核运动神经元数无减少 ,而神经元ChAT和VAChT的表达增加 ,提示面神经靶器官注射BTX A并不能引起神经元死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半面痉挛 面神经核 运动神经
下载PDF
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GDNF、CHA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威 何剑波 +2 位作者 张文岐 晁旭 陈谦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其... 目的观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其中假手术组4只,其余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制备面神经损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予干预;西药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B_1250μg加地塞米松2 mg肌肉注射,1次/d,地塞米松每7 d减半,连续4周;电针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进行电针治疗,每天连续治疗30 min,治疗5 d后休息2 d,疗程4周。术后4周镜下观察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神经元细胞形态,并分别于术后1,2,3,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兔面神经核中GDNF、CHAT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神经细胞轮廓结构清晰完整,肿胀、空泡数目减少,细胞数目增多。术后2,3,4周,电针组、西药组GDNF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电针组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术后1,2,3,4周,模型组CHAT阳性表达数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电针组、西药组CHAT阳性表达数随时间增加而增高,相邻两治疗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各时间段CHAT阳性表达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均<0.05)。结论电针刺激有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面神经核中GDNF、CHAT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电针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核 胆碱乙酰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