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方扩散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熙 赵启梅 +1 位作者 周乐 屈建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侧方扩散(LSR)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作为面肌痉挛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无术中电生理监测),2013年1月~... 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侧方扩散(LSR)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作为面肌痉挛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无术中电生理监测),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5例病人归为B组(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间术后1周治愈率。将B组中病人分为LSR消失组和LSR未消失组,或者FMEP消失组和FMEP未消失组,比较各组术后1周治愈率。将LSR消失组分为眼轮匝肌LSR消失组,颏肌LSR消失组和眼轮匝肌和颏肌LSR同时消失组,比较各组术后1周治愈率。结果 A组治愈率为72.2%,B组治愈率为8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R消失组的治愈率(92.3%)显著高于LSR未消失组(50.0%)。眼轮匝肌LSR组治愈率为88.9%,眼轮匝肌和颏肌LSR同时消失组治愈率为9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肌LSR消失组治愈率为75%,显著低于眼轮匝肌和颏肌LSR同时消失组。FMEP消失组和FMEP未消失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1%和64.7%,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P消失组中,LSR消失率为98.3%,FMEP未消失组中,8例患者LSR消失,LSR消失率为4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LSR和FMEP联合监测可以更好判断责任血管,提高面肌痉挛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 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灭多威急性中毒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凯 许萍 +1 位作者 张强 曾晓立 《劳动医学》 1999年第1期19-20,共2页
灭多威是美国Dupont公司开发研制的具有高效、广谱、内吸、低残毒等特点的新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对其在土壤、植物中的残留量,生产车间及应用中的急性中毒及其对胆碱酯酶等的影响较为重视,... 灭多威是美国Dupont公司开发研制的具有高效、广谱、内吸、低残毒等特点的新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对其在土壤、植物中的残留量,生产车间及应用中的急性中毒及其对胆碱酯酶等的影响较为重视,研究较多[1-2]。对机体周围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中毒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神经 传导速度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海兰 杨瑞金 +2 位作者 蒋秋华 宋海民 罗德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4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赣州市人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4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的34例听神经瘤患者视为观察...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对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赣州市人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4例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的34例听神经瘤患者视为观察组,其余20例视为对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肌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联合检测。术后参照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H-BⅠ级、Ⅱ级患者30例,H-BⅢ级1例,H-BⅣ级1例,H-BⅤ级1例,H-BⅥ级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30例,良好率为88.24%(30/34例);对照组术后H-BⅠ级、Ⅱ级患者13例,H-BⅢ级2例,H-BⅣ级3例,H-BⅤ级1例,H-BⅥ级1例,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13例,良好率为65.00%(13/20例),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MEP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可对现有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起到完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面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的颅内刺激部位
4
作者 高志强 张连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s,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茎乳处的长度约为65mm,依此计算出面神经自脑干至茎乳了孔的传导时间应为1.1~1.3ms,提示面神经MEP的刺激部位在该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进入内听道口前这一段,并可能更靠近脑干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面神经
下载PDF
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及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韩雪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 目的 分析卒中后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此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22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亚急性期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健患侧进行对比,进行双侧上肢SEP和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析患侧SEPP15、N20、P25、N13及N9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参数、运动神经传导参数与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卒中后亚急性期偏瘫患者102例,平均(68.76±11.33)岁,男性78例。患者偏瘫侧上肢SEPP15[(16.90±1.67)ms vs.(16.27±1.50)ms,P<0.001]、N20[(20.13±1.49)ms vs.(19.42±1.60)ms,P<0.001]、P25[(24.39±1.75)ms vs.(23.70±1.50)ms,P<0.001]、N13[(14.05±1.25)ms vs.(13.42±1.26)ms,P<0.001]及N9[(9.25±0.96)ms vs.(8.80±1.40)ms,P<0.001]的潜伏期均大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指1-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CV)[(48.93±6.82)m/s vs.(51.26±6.40)m/s,P<0.001]、波幅[(22.54±9.91)μv vs.(32.71±17.68)μv,P<0.001]小于健侧;正中神经(指3-腕)SCV[(49.26±7.31)m/s vs.(52.98±5.99)m/s,P<0.001]、波幅[(24.71±11.39)μv vs.(38.57±20.21)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指5-腕)SCV[(48.72±7.46)m/s vs.(52.01±6.82)m/s,P<0.001]、波幅[(19.51±11.35)μv vs.(25.74±13.44)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SCV[(54.53±6.06)m/s vs.(56.99±4.84)m/s,P<0.001]、波幅[(11.37±6.04)μv vs.(14.53±7.89)μv,P<0.001]小于健侧。偏瘫侧上肢正中神经(肘-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54.79±4.89)m/s vs.(57.10±5.07)m/s,P<0.001]、波幅[(8.42±3.85)μv vs.(10.00±3.72)μv,P<0.001]小于健侧;尺神经(腕-肘上)MCV[(53.12±6.81)m/s vs.(55.01±6.35)m/s,P<0.001]、波幅[(6.89±2.56)μv vs.(8.78±2.26)μv,P<0.001]小于健侧。P15(r=-0.358,P<0.001)、N20(r=-0.674,P<0.001)、P25(r=-0.465,P<0.001)潜伏期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upperextremityscale,FMA-UE)评分均呈负相关;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指3-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31,P=0.026),尺神经电极位置为指5-腕(r=0.292,P=0.006),腕-肘上(r=0.391,P<0.001)的SCV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电极位置为指5-腕的波幅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263,P=0.012),正中神经电极位置为肘-腕的MCV(r=0.220,P=0.037)、波幅(r=0.223,P=0.034)与FMA-UE评分均呈正相关,尺神经电极位置为腕-肘上的MCV(r=0.231,P=0.027)与FMA-U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及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的改变,且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上肢 体感诱发电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玉娟 黄杰 +2 位作者 方征宇 王秋 尤春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成功24h后给予20Hz,刺激时间2s,间隔时间28s,总脉冲数为1200的rTMS刺激,连续刺激14d。观察术前、术后1d、治疗7d和治疗14d时双侧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皮质潜伏时(CL)的变化。结果:①术前各组左右侧CMCT、CL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d左侧CMCT、CL较术前和右侧缩短(P<0.01)。③治疗7d时,双侧CMCT、CL各组之间以及各组双侧CMCT、C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14d时,100%MT亚组左侧CMCT、CL较正常组和治疗7d时均缩短(P<0.05),双侧CMCT、CL均较术前缩短(左侧P<0.01,右侧P<0.05);80%MT亚组右侧CMCT、CL较术后1d缩短(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20HzrTMS有助于促进脑梗死大鼠双侧CMCT和CL缩短使双侧大脑达到某种平衡或者代偿,80%MT和100%MT两种强度的rTMS作用可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传导时间 皮质潜伏时
下载PDF
面肌诱发电位在巨大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研究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文 刘淑玲 +3 位作者 刘佰运 乔慧 张俊廷 贾桂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头皮颅骨刺激面肌诱发电位(TCeMEP)在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2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中监测TCeMEP,并比较其变化和术后面肌功能的关系。结果16例术后TCeMEP下降大于75%,其中9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12例术... 目的探讨经头皮颅骨刺激面肌诱发电位(TCeMEP)在巨大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面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对2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中监测TCeMEP,并比较其变化和术后面肌功能的关系。结果16例术后TCeMEP下降大于75%,其中9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12例术后TCeMEP下降小于75%,其中2例明显面瘫,7例轻度面瘫,3例基本正常。两组明显面瘫率经2χ检验,P<0.05。结论TCeMEP可以术中实时监测全部面肌传导通路的功能,为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提供可靠的电传导依据。TCeMEP波幅下降75%可以作为术后可能发生明显面瘫的警戒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运动 神经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运动诱发电位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菊阳 张朔 +3 位作者 樊东升 张俊 徐迎胜 康德瑄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关于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2002年至2005年4年间 完成的226名患者MEP检查总结。结果:226名患者,其中运动神经元病(MND)80例MEP阳性率98%,脊髓型颈椎病 (CSM)66例阳性率88%,多发性硬化46例(... 目的:关于运动诱发电位(MEP)在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2002年至2005年4年间 完成的226名患者MEP检查总结。结果:226名患者,其中运动神经元病(MND)80例MEP阳性率98%,脊髓型颈椎病 (CSM)66例阳性率88%,多发性硬化46例(MS)MEP阳性率80%,其他诊断不清者34例MEP阳性率76%。结论: MEP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安全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方法,对于检测运动神经系统的皮层神经元和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 特别是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具有较准确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神经 电刺激 中枢传导阻滞
下载PDF
大鼠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的起源及传导
9
作者 余科炜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叶晓健 石志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353,402-403,共3页
关键词 大鼠 脊髓 运动诱发电位 起源 传导
下载PDF
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下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阳 王焕明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8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观察组25例,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下进行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观察组25例,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下进行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痊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患者的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通过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对于帮助术者判断减压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丽君 贺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21期940-942,945,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cortical latency(CL)和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conductiontime(CCT)。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PD模型组)28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cortical latency(CL)和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conductiontime(CCT)。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PD模型组)28只,②对照组(生理盐水组)12只,选取右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与中脑腹侧背盖(ventra tegmental area,VTA)为手术靶点,实验组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制模前、制模后1周、3周分别行双下肢CL、CCT检查。结果统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术后1周,左下肢CL、CCT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身左右侧TMS-MEP比较,左下肢CL、CCT较右下肢降低(p<0.05);制模前、术后1周、术后3周实验组大鼠左下肢CL、CCT进行性降低(P<0.01);实验组大鼠右下肢及对照组大鼠左侧及右侧下肢CL、CC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模型大鼠损毁侧皮层兴奋性增加,PD模型大鼠病情越重、病程越长,CL、CCT缩短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模型 大鼠 经颅磁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潜伏期 中枢传导时间
下载PDF
梅花针叩刺翳风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面神经运动传导及F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彩红 韩东 刘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究梅花针叩刺翳风穴对周围性面瘫(PFP)患者疗效、面神经运动传导及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96例PFP患者(2020年6月~2022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常规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梅... 目的 探究梅花针叩刺翳风穴对周围性面瘫(PFP)患者疗效、面神经运动传导及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96例PFP患者(2020年6月~2022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常规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梅花针叩刺翳风穴辅助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及潜伏期、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水平。结果 与常规组总有效率77.08%(37/48)相比,研究组93.75%(45/48)更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4周后研究组闭目不实、口角歪斜、面肌无力、食物滞留口颊积分更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波幅更高,潜伏期更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4周后研究组FDIP评分更高,FDIS评分更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清NO、SOD水平更高,血清MDA水平更低(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翳风穴辅助治疗PFP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调节面神经运动传导,提高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缓解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翳风穴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运动传导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运动功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琤莉 周倩 +1 位作者 张明铭 蒋宇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中6例术中采取相应措施后,1~40min内MEP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手术结束时3例MEP未能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结论:MEP的改变可较早地获得脑缺血的证据,预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指导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时间。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在巨大及复杂动脉瘤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监测面神经通路完整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术中监测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亚急性醋酸铅中毒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14
作者 黄振水 李淑玲 王家荣 《职业与健康》 CAS 2004年第5期38-39,共2页
目的 了解亚急性醋酸铅中毒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 (SEP)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的影响。方法 利用丹麦产Neurormatic -2 0 0 0c型神经 -肌动描记仪 ,研究家兔亚急性醋酸铅中毒前后SEP、SCV、MCV的变化。结果... 目的 了解亚急性醋酸铅中毒对家兔体感诱发电位 (SEP)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的影响。方法 利用丹麦产Neurormatic -2 0 0 0c型神经 -肌动描记仪 ,研究家兔亚急性醋酸铅中毒前后SEP、SCV、MCV的变化。结果 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P1、N1潜伏时明显延长 (P <0 0 5 ) ,P1N1波间期未见显著性改变。SCV潜伏时、速度发生显著变化 (P <0 0 5 ) ,MCV远端潜伏时延长 ,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醋酸铅 体感诱发电位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传导速度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翦凡 崔丽英 +3 位作者 刘明生 潘华 杜华 李本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45-349,393,共6页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改变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了解其在ALS诊断和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ALS患者40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LMN)...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改变及与临床的相关性,了解其在ALS诊断和上运动神经元(UMN)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1998年修订的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ALS患者40例、单纯下运动神经元(LMN)受累患者8例和健康对照34例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MEP中枢性损害的判断标准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安静状态双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或易化状态至少一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CMCT侧间差增大为可疑异常。所有ALS患者均用改良的MRC评分判断双侧小指展肌和胫前肌肌力,Ellis反射评分评估UMN受累程度,Norris评分和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与MEP改变做相关分析。结果:ALS患者小指展肌易化状态、安静状态CMCT、胫前肌易化状态CMCT分别为7.12±2.25、8.69±1.38、13.11±2.06ms,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6.26±0.97、8.10±1.22、12.30±1.11ms)。ALS患者TMS-MEP中枢性损害的出现率为62.5%,主要表现为CMCT延长和MEP引不出,分别占52.5%(21/40)和40%(16/40),如将CMCT侧间差增大者计入,则总异常率提高到72.5%。单纯LMN受累患者未见MEP中枢性异常。按诊断级别分组后,临床确诊、拟诊、实验室辅助拟诊和可能的ALS的MEP中枢性损害出现率分别为88.9%、81.8%、69.2%和42.9%,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而无其他异常仅见于辅助拟诊或可能的ALS患者。CM-CT与相应靶肌肌力无关(p>0.05),与相应肢体的Elli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72~0.391,p<0.05),与Norris评分和ALSFRS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18~-0.426和-0.352~0.429,p<0.05)。结论:对于ALS的早期诊断,TMS-MEP的敏感性欠高,但对于辅助拟诊或可能的ALS,MEP中枢性异常有助于UMN受累的确立。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可能发生于早期患者,有助于发现轻度或亚临床UMN病损。CMCT变化与UMN损害程度相一致,是UMN受累的客观评价指标,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但其能否用于病情监测,仍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阴部神经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广友 郑崇达 +1 位作者 沈彦 王少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对69例健康男性阴部皮层、阴部骶髓体感诱发电位(SEPs)。生殖皮层及生殖骶髓运动诱发电位(MEPs)以及骶髓反射时(SRL)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阴茎背神经时感觉传导总时间为59.18±1.92ms;外周感觉传异时间为9.98±1... 本文对69例健康男性阴部皮层、阴部骶髓体感诱发电位(SEPs)。生殖皮层及生殖骶髓运动诱发电位(MEPs)以及骶髓反射时(SRL)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阴茎背神经时感觉传导总时间为59.18±1.92ms;外周感觉传异时间为9.98±1.30ms;中枢感觉传导时间为29.66±2.32ms;跨颅磁刺激及骶脊神经根磁剌激时运动传导总时间为20.34±2.28ms;外周运动传导时间为6.05±1.40ms;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为14.31±2.68ms,骶髓反射时为35.15±3.58ms。此外,本文还对阴部神经诱发电位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根磁刺激 骶髓反射 阴茎背神经 跨颅磁刺激 健康男性 综合研究 感觉传导 中枢感觉 临床应用 电位检测 阴部神经 电刺激 皮层 生殖 外周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下载PDF
运动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林 王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863-865,906,共4页
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MEP广泛地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枢运动系统功能评价、预测预后及术中监测等方面,本研究就国内外开展的MEP应用于脑血管病的重要研究加以综述,旨在为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 运动诱发电位(MEP)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目前MEP广泛地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枢运动系统功能评价、预测预后及术中监测等方面,本研究就国内外开展的MEP应用于脑血管病的重要研究加以综述,旨在为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电(磁)刺激 兴奋阈值 中枢传导时间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银杏 葛辉 +1 位作者 廖松洁 姚晓黎 《新医学》 2010年第8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20例ALS患者(ALS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运动诱发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E1Escorial诊断标准的20例ALS患者(ALS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双小指展肌、胫前肌TMS-MEP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性损害的判断标准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安静状态双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或易化状态至少一侧皮层刺激MEP未引出;CMCT侧间差增大为可疑异常。对两组患者的MEP中枢异常进行比较。结果:ALS患者小指展肌易化状态、安静状态CMCT、胫前肌易化状态CMCT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ALS患者TMS-MEP中枢性损害的出现率为60%,主要表现为CMCT延长和MEP引不出,分别占50%(10/20)和50%(10/20),如将CMCT侧间差增大者计入,则总异常率提高到75%。按诊断级别分组后,临床确诊、拟诊和可能的ALS患者的MEP中枢性损害出现率分别为87.5%、71.4%和60.0%,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而无其他异常,仅见于拟诊或可能的ALS患者。结论:对于拟诊或可能的ALS,MEP中枢性异常可以帮助确立上运动神经元受累。单纯CMCT侧间差增大可能发生于早期患者,有助于发现轻度或亚临床上运动神经元病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神经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磁运动诱发电位200例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英 杨友松 +2 位作者 胥勋成 李素荣 邹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85-85,105,共2页
纳入2003-03/2006-03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男122例,女58例,分为5组:吉兰-巴雷综合征组(n=35),运动神经元疾病组穴n=25雪,脊髓病变组穴n=60雪,脑梗死组穴n=30雪,其他疾病组穴n=30雪。另设正常组穴n=20雪,男13例,女7例。用丹... 纳入2003-03/2006-03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男122例,女58例,分为5组:吉兰-巴雷综合征组(n=35),运动神经元疾病组穴n=25雪,脊髓病变组穴n=60雪,脑梗死组穴n=30雪,其他疾病组穴n=30雪。另设正常组穴n=20雪,男13例,女7例。用丹麦KeypointWorkstation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和Medtronic型磁刺激器各一台,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磁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比较病例各组与正常组受试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时程、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所有正常组均进入结果分析,运动神经元疾病组皮层刺激有5例未引出波,实际此组皮层点仅20例进入数据分析。①磁运动诱发电位能较早发现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病变所在,周围段运动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穴P<0.01雪。②运动神经元病各型异常率不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于正常人穴P<0.01雪。③脊髓病变组患者磁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段刺激潜伏期延长或波消失,占50%;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或皮层电位消失,占85%。④脑梗死患者皮层运动潜伏期明显延长穴P<0.01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运动 信号传导/生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