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54
1
作者 孔岩 徐耑 +3 位作者 郝亚南 蔡秀英 段晓宇 董万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分析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8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在入选时及每治疗2周时,分别运用SFGS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进行评估,直至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随访至发病后12周。在入选... 目的分析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8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在入选时及每治疗2周时,分别运用SFGS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分级量表)进行评估,直至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随访至发病后12周。在入选及治疗后2周,由两位医师同时应用SFGS和H-B分级评分。计算Cronbachα系数,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SFGS和H-B分级量表的Cronbachα分别为0.93和0.74;SFGS评价者间ICC≥0.84,H-B分级量表ICC≥0.77;SFGS与H-B分级中度相关(rs=0.73),Kappa系数分别为Ⅱ级0.81、Ⅲ级0.74、Ⅳ级0.49、Ⅴ级0.66、Ⅵ级0.92;SFGS、H-B评分均与痊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SFGS效度可靠,内部信度良好,结果可重复性强,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预后,可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急性期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 House-Brackmann分级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曾德霞 朱先明 李巧贻 《四川中医》 2023年第4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训练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3月安徽天长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训练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3月安徽天长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肌电检测[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瞬目反射R1潜伏期、肌电图运动单位束颤波发生率]、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SFG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MAP波幅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R1潜伏期及束颤波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R1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束颤波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FGS量表中眼裂闭合评分、口角偏斜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灸联合表情肌功能康复训练对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有效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 情肌功能康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R1潜伏期 简易面神经功能评价
下载PDF
面神经功能评价对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疗效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周章玲 李呈新 +3 位作者 姜岳波 左聪 蔡云 王瑞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目的:在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过程中,依据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面神经功能障碍评价分级,并观察该分级与疗效、疗程的关系及在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以面瘫常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House-Brackmann量表为准,并对眼裂和唇角设定量标准,治疗... 目的:在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过程中,依据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面神经功能障碍评价分级,并观察该分级与疗效、疗程的关系及在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以面瘫常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House-Brackmann量表为准,并对眼裂和唇角设定量标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根据该量表评分对患者面部瘫痪程度进行面神经功能障碍评估分级,依次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功能障碍和完全麻痹5个级别。按患者疾病分期采用针刺对症治疗,不人为设定治疗时程,全程观察,以最终疗效为准。结果:68例病例中,治愈53例,总有效率为97%。5种不同面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与病情轻重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423(P<0.01);其疗程也随着面神经功能障碍级别加重而延长(P<0.01)。结论:贝尔麻痹患者存在面神经功能障碍轻重的差别,针灸治疗的效果随着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加重而下降,不同级别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所需疗程不同。临床研究中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后再做观察治疗,并依据病情轻重程度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House—Brackmann Bell麻痹 针刺疗法 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姗姗 杨斌 张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5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患者61例,随机分成针刺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加口服药物疗法,对照组接受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经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House-Braclmann分级量表评估疗效。结论:...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患者61例,随机分成针刺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针刺组采取针刺加口服药物疗法,对照组接受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经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House-Braclmann分级量表评估疗效。结论:针刺组有效率为96.8%,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House-Braclmann 穴位
下载PDF
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胡梦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动气针法 董氏奇穴 三泉穴 巨刺 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 面部残疾指数(FDI)
下载PDF
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娴蔚 卢建华 +5 位作者 冯丹 倪佳佳 韦薇 吴平花 夏臻 夏晨华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1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分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垂放血治疗。观察2组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目的:观察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分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垂放血治疗。观察2组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值及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上,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的疗效比单纯电针分期治疗效果明显,可更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电针 分期治疗 耳垂放血 House-Brackmann 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
下载PDF
走罐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晓静 王世广 毛雪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刺法,治疗组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加用面部走罐。主要评价面神经功...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刺法,治疗组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加用面部走罐。主要评价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的分级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4、8周末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4、8周治疗后,对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进行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有86.67%患者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有96.67%患者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72.41%(P<0.05)。[结论]面部走罐能够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部走罐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
下载PDF
评价面瘫常用量表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季洁 李妍 李桂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7期421-422,共2页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准确评估面瘫程度,对判断面神经功能、面瘫患者的预后及疗效都非常重要。理想的评价系统应该是经济的、容易被掌握的、可敏感地检测到面瘫的临床变化的。多年来,许多临床医生一直不断设计和改进以...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准确评估面瘫程度,对判断面神经功能、面瘫患者的预后及疗效都非常重要。理想的评价系统应该是经济的、容易被掌握的、可敏感地检测到面瘫的临床变化的。多年来,许多临床医生一直不断设计和改进以寻求找到一种更完善、更科学并被普遍接受的评价体系,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对面部功能评价的公认标准。本文就临床上的常用量表进行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评价方法 综述
下载PDF
太阳透地仓、颊车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及对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波 谭春凤 +2 位作者 徐琼 黄建福 王天磊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1期1385-1390,共6页
目的探讨太阳透地仓、颊车治疗周围性面瘫(PFP)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传导功能影响。方法120例PFP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透刺组,每组60例。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透刺组加用针刺太阳透地仓、颊车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在肌电图、微循环... 目的探讨太阳透地仓、颊车治疗周围性面瘫(PFP)临床疗效及对面神经传导功能影响。方法120例PFP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透刺组,每组60例。针刺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透刺组加用针刺太阳透地仓、颊车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在肌电图、微循环、相关积分、House-Brackmann量表(H-B量表)、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眼轮匝肌的M波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运动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透刺组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H-B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透刺组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DI、H-B量表评分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管袢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流态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透刺组流态积分显著低于针刺组,余显著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H-B量表Ⅰ级、Ⅱ级比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Ⅲ级、Ⅳ级、Ⅴ级比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透刺组Ⅲ级、Ⅳ级、Ⅴ级比率显著低于针刺组,Ⅰ级、Ⅱ级比率显著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透刺组SP、VIP、CGRP显著低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阳透地仓、颊车能促进PFP面神经传导功能和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恢复面神经功能,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传导速度 House-Brackmann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透刺法
下载PDF
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晓琴 李瑛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为临床研究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从量表应用的广度、深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目前国... 目的分析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为临床研究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从量表应用的广度、深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目前国内发表的大量相关论文,大多都没有采用量化评分方法(仅取痊愈、显效、无效等总体印象评价);且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选用的量表单一,量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同时生存质量量表的应用在本病针灸临床研究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海洋 师燕 朱一凡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5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0-06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以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短波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0-06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以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超短波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时肌电图指标[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及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评分。结果:治疗4周,两组CMAP波幅较治疗前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较治疗前短,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MAP波幅较高,瞬目反射R1潜伏期较短(P<0.05);治疗4周,两组TFGS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针刺联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面神经炎可有效减轻面神经损伤,改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超短波疗法 针刺 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评分
下载PDF
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陈嘉杰 王频 +5 位作者 石海平 高万里 李肖伟 舒玉铃 王永哲 蒋滨键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939-94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发病后立即接受针刺配合药物治疗,A组在急性期(病程0~7 d)介入循经闪罐治疗,B组在亚急性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发病后立即接受针刺配合药物治疗,A组在急性期(病程0~7 d)介入循经闪罐治疗,B组在亚急性期(病程8~14 d)介入,C组在恢复期(病程15~28 d)介入。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至病程为7 d、14 d、28 d时House-Brackman(H-B)分级量表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中躯体功能(FDI physical function,FDIp)评分和社会功能(FDI social life function,FDI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痊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至病程为7 d、14 d、28 d时H-B分级量表评分和FDI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和FDIp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至病程为14 d、28 d时H-B分级量表评分和FDI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FDIp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A组(86.7%)和C组(9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药并用的基础上,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疗效明确,病程8~14 d时介入疗效最优,能明显缩短临床痊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罐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 介入时机 针刺疗法 House-Brackman分级 针药并用
下载PDF
电针评价周围性面瘫程度与预后评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申旭 张馥晴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用电针刺激面神经评价90例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以及评测预后,探讨电针是否可用于周围性面瘫的评价及与House-Brackman量表的相关性。方法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取牵正、翳风二穴,针刺后用电针连续波连接二穴,观察面部肌群的收缩运动状... 目的用电针刺激面神经评价90例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以及评测预后,探讨电针是否可用于周围性面瘫的评价及与House-Brackman量表的相关性。方法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取牵正、翳风二穴,针刺后用电针连续波连接二穴,观察面部肌群的收缩运动状态,以此评价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并对预后进行评测,并用House-Brackman面瘫评定系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电针预测与House-Brackman量表对面瘫程度评价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二者相关性高,呈负相关。结论电针刺激面神经可以对面瘫进行分级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电针 神经电刺激 House-Brackman
下载PDF
不同病情评分系统在住院患者护理分级中的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喜滢 范宇莹 +3 位作者 周文蝶 王金格 于丽丽 王佳良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DSAS)和简单临床评分(SCS)在住院患者护理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出更适用于住院患者的病情评分系统。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法,选择我院300例住院患者,采用DSAS和SCS评估患者的病情,通过比较不同评分系... 目的通过比较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DSAS)和简单临床评分(SCS)在住院患者护理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出更适用于住院患者的病情评分系统。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法,选择我院300例住院患者,采用DSAS和SCS评估患者的病情,通过比较不同评分系统的护理分级得分结果、与护理分级的相关性、与护理级别的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以及2种评分系统在内外科病区患者得分等方面,判断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DSAS和SCS均可划分患者的病情等级,但DSAS优于SCS;2种评分系统与护理分级呈明显相关(P<0.01),但DSAS相关性(r=0.662)高于SCS(r=0.591);DSAS评分划分患者护理分级与护理级别的一致性优于SCS评分;DSAS在一级护理患者中对病情的分辨能力(AUC=0.890)略优于SCS(AUC=0.847);2种评分系统在内外科病区患者得分比较无差异。结论DSAS在护理分级得分结果、与护理分级的相关性、与护理级别的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等方面均优于SCS,并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更适用于评估住院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护理分级 疾病严重程度评价 简单临床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巧瑜 樊长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8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情况。方法以FACED量表为依据,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2014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住院的113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历获得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既往史、吸... 目的分析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情况。方法以FACED量表为依据,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2014年1~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住院的113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历获得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既往史、吸烟史、影像学资料、痰培养、肺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 FACED量表总评分为(3.08±1.56)分。住院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以70岁及以下为主,占比达60.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值以〉50%为主,占比为66.7%。痰培养能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极低,只有6.9%。呼吸困难占比为69%,与专家共识中72%~83%相差不大。咳嗽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半数患者有咳黄脓痰症状,约1/4患者可出现咯血、纳呆,1/3患者有乏力症状,70%以上患者有胸闷症状。结论住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主要临床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疾病严重程度分级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在不同疾病患者护理级别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晓丽 崔怡 +2 位作者 丁俊琴 张秀果 邸禄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0期-,共3页
目的:探讨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DSAS)的临床实用价值,根据DSAS评分结果划分患者的护理级别。方法成立评价量表评定小组,对2014年4-5月年龄>18岁来自17个临床科室的3713例入院患者运用DSAS进行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同时与标准护理... 目的:探讨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DSAS)的临床实用价值,根据DSAS评分结果划分患者的护理级别。方法成立评价量表评定小组,对2014年4-5月年龄>18岁来自17个临床科室的3713例入院患者运用DSAS进行评分确定护理级别,同时与标准护理级别进行比较。结果运用DSAS评分所得的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相比,Kappa系数为0.72,P<0.05,说明二者一致性较好;根据Kappa系数的大小可将17个临床科室分为3类,即DSAS评分表在不同科室的适用性不同。结论DSAS评分表可作为划分护理级别的客观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为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应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专科特色的评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 护理管理 评价研究 疾病严重程度评价
原文传递
揿针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与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一飞 孟玲玉 缪晓明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1期165-171,共7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与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78例、B组60例和C组64例。3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常规疗法,A...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与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78例、B组60例和C组64例。3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常规疗法,A组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B组联合揿针疗法治疗,C组联合经颅磁刺激与揿针疗法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情况、面神经残疾指数(FDI)评分、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评分及患侧的瞬目反射R1、R2、R2’出波率、瞬目反射异常率。结果:治疗后,3组MHBN数据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面神经功能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MHBN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和B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A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aCE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眼睛感觉、泪液分泌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眼睛感觉、泪液分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以上5项评分均高于A和B组(P<0.05),A组的各项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瞬目反射R1出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瞬目反射R2、R2’出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R2’出波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C组患侧瞬目反射R2、R2’出波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患侧瞬目反射R2、R2’出波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C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均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揿针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面神经损伤程度,改善面部功能和神经兴奋的传导,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治疗面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枢性面瘫 揿针疗法 经颅磁刺激 面神经功能分级 面神经残疾指数 临床面部评价
下载PDF
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贝尔氏面瘫颊肌功能的评分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阿圆 李妍 《四川中医》 2009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应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分析分期经筋刺法和不分期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并重点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颊肌的功能改善,尝试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贝尔氏面瘫患者,由成都GCP研究... 目的:应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分析分期经筋刺法和不分期传统针刺方法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并重点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颊肌的功能改善,尝试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贝尔氏面瘫患者,由成都GCP研究中心随机归入分期经筋组(治疗组)40例(脱落3例,有效统计37例)和不分期针刺组(对照组)28例(脱落1例,有效统计27例),治疗4个疗程后,应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两组的整体功能和颊肌局部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体评分和颊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组内比较都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体评分目前为止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样本例数的增加,其差异将会显现出来。发病时的颊肌评分与其疗效基本成正式,颊肌麻痹的程度与最终疗效关系密切。治疗组对贝尔麻痹患者的颊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前观察说明了不管是分期经筋刺法还是传统针刺法都能有效改善面瘫整体和颊肌局部的功能,但分期经筋刺法在改善颊肌局部功能上要优于传统针刺法。分期经筋刺法对贝尔氏麻痹有良好的疗效,且在改善面颊肌局部相比其它疗法具有疗程短、愈显率高的优势。操作安全简便,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经筋刺法 颊肌 评分分析 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
下载PDF
基于强证据支持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丽芬 屈箫箫 +1 位作者 黄丽萍 董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对疗效研究文献质量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以筛选出高质量文献增加研究结果可信度,同时使用针灸证据推荐级别的划分标准,明确证据级别,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全面检索文献,纳入...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分析,对疗效研究文献质量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以筛选出高质量文献增加研究结果可信度,同时使用针灸证据推荐级别的划分标准,明确证据级别,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全面检索文献,纳入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软件对痊愈率等疗效评价指标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2012年面瘫指南,共纳入高质量研究4项,进行Meta分析,显示目前现有的高质量文献证明针灸对照激素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痊愈率方面具有疗效优势[RR合并=1.60,95%CI(1.29,1.98),P<0.0001]。结论现有高质量文献强证据支持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痊愈率方面优于激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Jadad META分析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飞 阮春鑫 马艳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11期791-792,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面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面神经功能的改善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针药组采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于两组治疗前后观察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和血浆内皮素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均有改善,都有疗效(P<0.05)。临床疗效比较:针药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有改善(P<0.05)。结论:应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该病与血浆内皮素水平密切相关,变化明显,血浆内皮素水平可以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客观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针灸疗法 H—B面神经功能分级 血浆内皮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