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基因诊断研究
1
作者 王朝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79-179,共1页
目的  (1)探讨中国人群 4 q35区 Eco R 片段长度多态性及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患者 4 q35区D4 Z4的缺失规律。 (2 )研究中国人 4 q35的不稳定性及 4 q- 10 q相互易位的规律及其与 FSHD的关系。 (3)研究基因突变与FSHD临... 目的  (1)探讨中国人群 4 q35区 Eco R 片段长度多态性及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患者 4 q35区D4 Z4的缺失规律。 (2 )研究中国人 4 q35的不稳定性及 4 q- 10 q相互易位的规律及其与 FSHD的关系。 (3)研究基因突变与FSHD临床表型的关系 ,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4 )建立适合我国人群和民族特点的 FSHD基因诊断方法体系 ,为本病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  (1)采用 Eco R / H ind 双酶切g DNA+p13E- 11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正常人群及 FSHD患者 4 q35区 Eco R / p13E- 11片段 ,并应用 Image分析软件计算分析片段大小。 (2 )采用 Eco R / Bln 双酶切 +p13E- 11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和区分来自 10 q2 6的同源性片段。 (3)应用 Bgl / Bln 双酶切、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 4 q-型和10 q-型 D4 Z4片段 ,应用剂量分析软件检测片段的杂交信号强度 ,计算 4 q∶ 10 q剂量比 ,推测 4 q- 10 q相互易位形式。采用 χ2检验比较正常人、散发型 FSHD和家族型 FSHD的易位率差异。 (4 )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病年龄、丧失行走能力的年龄与 Eco R 片段长度的相关关系 ,采用 t检验比较易位和非易位组及不同性别患者的片段长度及发病年龄差异。 (5 )联合应用双酶切 +剂量检测方法进行基因诊断。 结果  (1)E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面肩肱型营养不良症 分子遗传学 基因诊断 4q-10q易位 D4Z4重复序列 EcoRI片段
下载PDF
基于单核转录组测序分析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中肌肉微环境特征
2
作者 刘思宇 宋涛 尹宁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94-502,共9页
目的 双同源盒蛋白4基因(DUX4)及其靶基因的激活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的主要发病因素。通过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分析FSHD患者肌肉微环境中各细胞谱系的组成及转录异质性。方法 选择2例FSHD患者,男性1例,年龄65岁,病程43年;女性1... 目的 双同源盒蛋白4基因(DUX4)及其靶基因的激活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的主要发病因素。通过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分析FSHD患者肌肉微环境中各细胞谱系的组成及转录异质性。方法 选择2例FSHD患者,男性1例,年龄65岁,病程43年;女性1例,年龄46岁,病程32年;采集双侧不对称病变的口轮匝肌(轻度组:2例患者肌肉损伤相对正常侧;重度组:2例患者肌肉损伤较重侧)。2例健康志愿者,男性1例,年龄42岁;女性1例,年龄38岁;采集男性左侧和女性右侧正常口轮匝肌(对照组)。对6个样本进行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分析。过滤掉低质量细胞后,对所有样本的44 303个细胞进行聚类分群和细胞类型鉴定,寻找各细胞类型中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通过基因集特征评分探索不同样本中特定细胞类型的功能状态差异,利用拟时序分析构建特定细胞类型的单细胞发育轨迹。结果 从6个样本的肌肉组织中共鉴定出10种细胞类型,即肌细胞、卫星细胞、纤维/脂肪祖细胞(FAPs)、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施旺细胞。其中免疫细胞和FAPs介导的微环境失调在FSHD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重度组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增加,促进了肌肉炎症和脂肪替代。疾病组FAPs处于分化紊乱的异常状态,并激活了促炎症、纤维化及脂肪化的相关基因,与FSHD的双侧肌肉不对称改变有关。最后,在重度组的巨噬细胞和FAPs中鉴定了一组关键基因:脂肪酸转位酶基因(CD3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PPARG),半乳糖凝集素1基因(LGALS1),骨形态发生蛋白5基因(BMP5),核受体亚家族4A组成员1基因(NR4A1),磷酸二酯酶基因10A(PDE10A),可作为FSHD的潜在治疗靶点。结论实验研究揭示了FSHD双侧肌肉样本的细胞谱系组成和转录异质性,探索了免疫细胞和FAPs在FSHD肌肉微环境中的作用,有助于FSHD的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营养不良 肌肉微环境 免疫失调 纤维/脂肪祖细胞(FAPs)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染色体4q35和10q26易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全喜 张成 +4 位作者 曾缨 卢锡林 刘晓蓉 王展航 朱燕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6,共1页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dystrophy,FSH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q35上3.3kb Kpn Ⅰ串联重复单位不同拷贝数缺失与FSHD发病相关.10q26与4q35上(均含p13E-11探针结合位点)具有高度同源序列,两者间容易发生易位.
关键词 营养不良 染色体易位 分子发病机制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申本昌 张成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3期4-6,53,共4页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至今尚未找到其致病基因。大部分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4q35区域3.3-kb的串联重复序列Z4D4的整倍缺失紧密连锁,几乎所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Southern杂交片段小于35 kb(少...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至今尚未找到其致病基因。大部分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和4q35区域3.3-kb的串联重复序列Z4D4的整倍缺失紧密连锁,几乎所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Southern杂交片段小于35 kb(少于11个D4Z4重复序列),而正常人群该片段为350 kb(11-150个D4Z4重复序列)。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4q35区域内,排除了FRG1、FRG2、ALP、ANT1、DUX4、YY I、HMGB2及Nu-c lolin等几个可能的候选基因;有关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的位置变异效应假说,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另一假说认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D4Z4区域内类似沉默子的序列与转录抑制复合物相结合,由于D4Z4的缺失,该复合物不能形成并导致D4Z4上游基因的过表达,有关基因的过表达通过某种不明机制导致FSHD疾病的发生;D4Z4的缺失使4qter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异常,使许多基因的表达不正常,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最终导致FSHD疾病的发生,也是FSHD发病的可能性机制之一。FSHD的发病相关基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FSHD) D424 候选基因 位置变异效应 转录抑制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个家系13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毕显梅 于敦波 王清峰 《工企医刊》 2002年第4期25-26,共2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变性疾病,主要特点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面肩肱型为其中一类型.我科收治1例,发现一个家系13例发病,临床少见.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家系调查 病例报告 营养不良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染色体4q35和10q26的易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全喜 张成 +4 位作者 曾缨 卢锡林 刘晓蓉 王展航 朱燕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了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musculardystrophy,FSHD)患者及中国正常人群中染色体4q35和10q26易位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BglⅡ-BlnⅠ剂量检测方法,对70名FSHD患者、55名FSHD患者的亲属及52名正常人的染色体4q35和1... 目的了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musculardystrophy,FSHD)患者及中国正常人群中染色体4q35和10q26易位的分布状况。方法采用BglⅡ-BlnⅠ剂量检测方法,对70名FSHD患者、55名FSHD患者的亲属及52名正常人的染色体4q35和10q26易位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1)正常人群中4q35和10q26之间总的易位率为19.23%,其中4q35至10q26的易位率为9.62%,10q26至4q35的易位率为9.62%。(2)FSHD患者中4q35和10q26之间总的易位率为18.57%,其中4q35至10q26的易位率为12.86%,10q26至4q35的易位率为5.71%。结论在中国正常人群与FSHD患者中,染色体4q35和10q26之间较频繁地发生易位,两组之间的易位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染色体易位 分子发病机制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例大家系20年随访报告
7
作者 宋国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了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例大家系的发展形势,寻求防治方法。方法实际访查该家系所有成员,重绘家系谱图。结果该家系出现第Ⅶ代;现共418人:第Ⅵ代新发病3人:现存患者9人:因先天性疾病早死产15人。结论本病尚无法治疗,危害严重,... 目的了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例大家系的发展形势,寻求防治方法。方法实际访查该家系所有成员,重绘家系谱图。结果该家系出现第Ⅶ代;现共418人:第Ⅵ代新发病3人:现存患者9人:因先天性疾病早死产15人。结论本病尚无法治疗,危害严重,应依据产前诊断和有效措施,终止本病的继续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大家系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中杰 王柠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74-277,共4页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号染色体上FRG1、FRG2、ANT1基因为该疾病的有力候选基因。发病机制复杂,围绕系列候选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焦点,FRG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成功构建为基因转录异常...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号染色体上FRG1、FRG2、ANT1基因为该疾病的有力候选基因。发病机制复杂,围绕系列候选基因转录水平的分析是目前研究的焦点,FRG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成功构建为基因转录异常学说提供了支持。4号染色体长臂的核内定位和亚端粒变异也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基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引发脊柱畸形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9
作者 漆龙涛 徐贝宇 李淳德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01-504,共4页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FSHD)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病,发病率约为1/20000,以慢性、选择性、非对称性面肌、肩带肌和上臂肌群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为临床特征,并逐渐累及躯干肌、骨盆带肌、足...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FSHD)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病,发病率约为1/20000,以慢性、选择性、非对称性面肌、肩带肌和上臂肌群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为临床特征,并逐渐累及躯干肌、骨盆带肌、足背屈肌等,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5]。FSHD患者常合并脊柱侧凸、脊柱前凸畸形等,然而支具治疗效果常不理想,难以控制脊柱畸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脊柱畸形 治疗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10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永忠 沈雁岩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9-180,共2页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dystrophy,FSHD),由Landouzy和Dejerine于1884年首先报道,临床以侵犯面肌、肩带肌及上臂肌群为特征,国内报道较少,淄博市在1995~2003年病残儿鉴定工作中,共收集10例FSHD,并且6例有...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dystrophy,FSHD),由Landouzy和Dejerine于1884年首先报道,临床以侵犯面肌、肩带肌及上臂肌群为特征,国内报道较少,淄博市在1995~2003年病残儿鉴定工作中,共收集10例FSHD,并且6例有家族史,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病残儿 鉴定 肌酸磷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个家系12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宋金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营养不良 遗传学 少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面肩肱肌营养不良区基因FRG1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9-812,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FRG1和蛋白质(FRG1P)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基因研究中的作用.以人类基因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ioEdit,DNAMAN,Vector NTI等工具软件以及SMA...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对人面肩肱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FRG1和蛋白质(FRG1P)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探讨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基因研究中的作用.以人类基因数据库为基础,利用BioEdit,DNAMAN,Vector NTI等工具软件以及SMART,Inter ProScan,CPHmodels等在线工具,对FRG1P进行了基本性质分析、分子进化分析、三维结构建模、相互作用蛋白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查询,对FRG1P的分子生物学给予较全面的评述,FRG1P是研究分子进化的很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营养不良 FRG1
下载PDF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中医证型与肌酸激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亚运 张亮亮 +3 位作者 喻绪恩 韩咏竹 徐银 石永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901-904,共4页
目的:研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的中医症型与血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之间的相关性,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收治的并经过肌肉病理明确诊断的PMD患者入组研究,... 目的:研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的中医症型与血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之间的相关性,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收治的并经过肌肉病理明确诊断的PMD患者入组研究,进一步根据PMD亚型和中医证型分组,分析各组间血CK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提示DMD、FSHD和LGMD的肺热致痿症组较脾肾致痿症组血CK值均明显降低(P=0.013);DMD、FSHD和LGMD的脾胃虚弱致痿组较脾肾两虚致痿组CK值明显降低(P=0.037);PMD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与血CK线性回归分析呈负相关(P<0.05)。结论:PMD患者以虚证组最常见,血CK值变化趋势与中医痿症症型演变趋势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肌酸激酶 DUCHENNE营养不良 肢带性肌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分析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细胞间通讯模式
14
作者 刘思宇 宋涛 尹宁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2-220,共9页
目的:通过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分析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中细胞间通讯模式。方法:选取2例FSHD患者的双侧不对称病变的口轮匝肌组织和2例正常口轮匝肌组织,共6例样本,分为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对照组为2例健康人的正常肌肉组织... 目的:通过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分析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中细胞间通讯模式。方法:选取2例FSHD患者的双侧不对称病变的口轮匝肌组织和2例正常口轮匝肌组织,共6例样本,分为对照组、轻度组和重度组。对照组为2例健康人的正常肌肉组织,轻度组和重度组分别为FSHD患者相对正常和损伤较重的一侧肌肉组织。对3组样本的全部细胞进行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和富集通路,并通过细胞通讯分析主要细胞类型间的细胞间通讯模式以及关键信号通路。结果:FSHD患者双侧肌肉样本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共鉴定了不同细胞类型中与疾病相关的46个功能性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和肌肉功能等相关。FSHD重度组的细胞间通讯普遍增加。纤维/脂肪祖细胞(FAPs)和巨噬细胞是FSHD异常肌肉微环境中的重要信号来源,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FSHD组中存在6条独有信号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黏附G蛋白偶联受体E5(ADGRE5)、白细胞介素-16(IL-16)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WNT)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主要涉及巨噬细胞、FAPs和脂肪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调控病变肌肉的脂肪沉积和纤维化改变。结论: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提供了FSHD关键细胞类型间较为全面的细胞间通讯模式,为理解FSHD肌肉微环境的细胞间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 营养不良 细胞间通讯模式
原文传递
应用脉冲场电泳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突变特征及进行基因诊断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志强 吴志英 +2 位作者 王柠 林珉婷 慕容慎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 应用脉冲场电泳 (PFGE)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基因结构突变特征 ,并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10名健康对照 ,17例FSHD患者和 2 3名家系成员。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 ,EcoRI、EcoRI/BlnI、XapI原... 目的 应用脉冲场电泳 (PFGE)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SHD)基因结构突变特征 ,并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10名健康对照 ,17例FSHD患者和 2 3名家系成员。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 ,EcoRI、EcoRI/BlnI、XapI原位酶切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分离 ,p13E 11探针Southern杂交 ,曲线拟合法计算分析片段的长度。结果  17例患者均存在 1条小于 35kb的 4 q35EcoRI致病片段 ;2 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中 ,发现 2例患者的母亲分别携带 2 5kb和 2 8kb的 4q35EcoRI短片段 ,因年龄较大 ,考虑为女性无症状顿挫型患者。另 2例患者的女性同胞分别携带 2 1 5kb和 31kb的 4 q35EcoRI短片段 ,因年龄较小 ,考虑为症状前患者。家族型和散发型患者均存在 4q→ 10 q型易位 ,各有 2例 ,其中 1例家族型患者为杂合易位 ;此外 ,在散发型患者中 ,发现 2例男性患者存在体细胞嵌合现象。结论 我国FSHD患者存在易位、杂合、体细胞嵌合等复杂现象。应用PFGE技术对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场电泳技术 营养不良 基因突变特征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曾缨 张成 苏全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对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用 Eco R 以及 Eco R / Bln 消化基因组 DNA,0 .6 %琼脂糖凝胶电泳 ,P13E11探针进行 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 患者所得 Eco R +Bln / P13E11DNA片段长度在 15~ 33kb之间 ,而... 目的 对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用 Eco R 以及 Eco R / Bln 消化基因组 DNA,0 .6 %琼脂糖凝胶电泳 ,P13E11探针进行 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 患者所得 Eco R +Bln / P13E11DNA片段长度在 15~ 33kb之间 ,而正常对照在 41kb以上。发现两个症状前患者。结论 以 P13E11探针通过 Southern印迹杂交探测 Eco R / Bln 双酶消化的基因组 DNA可对中国人绝大部分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基因诊断 ,并可进行症状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50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诊断与临床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全喜 申本昌 +4 位作者 曾缨 卢锡林 谢有梅 李婉仪 张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对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FSHD的诊断水平。方法以p13E-11为探针用EcoRⅠ+BinⅠ双酶切的Southern杂交方法对50例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50例FSHD患者的基... 目的对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总结其临床特征,以提高FSHD的诊断水平。方法以p13E-11为探针用EcoRⅠ+BinⅠ双酶切的Southern杂交方法对50例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50例FSHD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为EcoRⅠ+BinⅠ/p13E-11片段大小介于10~33.5 kb,平均(17.70±6.628)kb。家族遗传性患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FSHD多在青少年期慢性起病,病情缓慢进展;选择性侵犯面肌、肩带肌和上臂肌,部分患者逐渐累及盆带肌和下肢肌肉,患肌常不对称受累;血清CK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呈肌病特征。结论以p13E-11为探针用EcoRⅠ+BinⅠ双酶切的Southern杂交方法可对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识别FSHD的临床特征以及进行基因诊断可提高FSHD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BglⅡ-BlnⅠ剂量检测方法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1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全喜 张成 +4 位作者 谢有梅 曾缨 刘晓蓉 卢锡林 朱燕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染色体 4 q35和 10 q2 6之间的易位情况 ,进一步提高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1A(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1A)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 Bgl - Bln 剂量检测方法 ,对 7例基因诊断阳性的 FSHD症状前... 目的 通过检测染色体 4 q35和 10 q2 6之间的易位情况 ,进一步提高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1A(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1A)基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 Bgl - Bln 剂量检测方法 ,对 7例基因诊断阳性的 FSHD症状前患者和 5例基因诊断阴性而临床诊断为散发性 FSHD患者的染色体 4 q35和 10 q2 6的易位状况进行分析。用 Bgl 和 Bln 酶切基因组 DNA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制备 p13E- 11探针并以α- 32 P d CTP标记 ,进行 Southern杂交及放射自显影。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薄层扫描仪对 4 q与 10 q杂交片段的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判断 4 q35和 10 q2 6的易位情况。结果 在基因诊断阳性的 7例 FSHD症状前患者中 ,1例发生了 4 q35至 10 q2 6的易位 ,有可能为假阳性基因诊断。在基因诊断阴性的 5例散发性 FSHD患者中 ,1例发生了 10 q2 6至 4 q35的易位 ,可能为假阴性基因诊断。其余 10例未发现 4 q35和 10 q2 6之间的易位。结论 应用 Bgl - Bln 剂量检测方法 ,可以检出染色体 4 q35和 10 q2 6之间的易位 ,能够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染色体易位 Bgl I-Bin I剂量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全喜 张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98-401,共4页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致病基因定位于 4q35 ,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与 FSHD相关的 DNA重组 ,即 4q35上 3.3kb串联重复单位呈不同拷贝数缺失。以 p13E- 11为探...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致病基因定位于 4q35 ,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与 FSHD相关的 DNA重组 ,即 4q35上 3.3kb串联重复单位呈不同拷贝数缺失。以 p13E- 11为探针检测 Eco R / Bln 双重消化的 DNA片段 ,FSHD患者的消化片段通常小于正常人 ,从而进行有效的分子诊断。由于 FSHD基因尚未鉴定与分离 ,FSHD的确切发病机理仍未阐明 ,提出有位置效应变异假说等。目前有一候选基因 FRG1。与 FSHD相关的 DNA重组片段的大小与 FSHD临床表型之间显著相关 ,可较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分子遗传学 分子诊断 基因诊断 发病机理
原文传递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1A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全喜 申本昌 +5 位作者 曾缨 谢有梅 王展航 刘晓蓉 李婉仪 张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1A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来自33个无关家系的50名临床诊断FSHD的患者进行EcoRⅠ+BlnⅠ双酶切基因诊断以及临床表型评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FSHD1A基因诊断的EcoRⅠ+BlnⅠ... 目的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1A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来自33个无关家系的50名临床诊断FSHD的患者进行EcoRⅠ+BlnⅠ双酶切基因诊断以及临床表型评分,应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FSHD1A基因诊断的EcoRⅠ+BlnⅠ/p13E-11DNA片段大小与临床表型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0名FSHD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为EcoRⅠ+BlnⅠ/p13E-11DNA片段大小介于10 ̄33.5kb,平均(17.70±6.628)kb,其中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相同。对33个家系各取一名患者的基因诊断结果与临床表型评分做相关分析,R=-0.34,P=0.03。校正控制年龄因素后做偏相关分析,R=-0.3775,P=0.017。结论EcoRⅠ+BlnⅠ/p13E-11DNA片段大小与FSHD1A的临床表型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它在判断FSHD1A病情预后以及遗传咨询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基因诊断 基因-表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