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蜡面茶的入香、饮用与药用
1
作者 何崚 付邦泽 谢沫珠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3,共8页
蜡面茶起源于唐代,制作中加入龙脑、麝香等香料,成为两宋时期名重一时的贡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蜡面茶青睐有加。蜡面茶添加香料,最初仅供皇室和官员饮用,伴随宋代香料的大量进口与普及,以及广大群众对于蜡面茶的追求,促进了... 蜡面茶起源于唐代,制作中加入龙脑、麝香等香料,成为两宋时期名重一时的贡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蜡面茶青睐有加。蜡面茶添加香料,最初仅供皇室和官员饮用,伴随宋代香料的大量进口与普及,以及广大群众对于蜡面茶的追求,促进了民间仿制添加香料的蜡面茶,且创新了更多的香茶。香料的应用,不仅助益茶的香气和饮用,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促进了各种保健茶的出现,而宋代医者也注意到香料与蜡茶配伍的保健和治病作用,创新了不少含茶方剂,并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医书中,进而推动了蜡面茶的饮用与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面茶 香料 保健茶汤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对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的呈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圣弘 姚倩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暨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试图全面深入地分析《尚书惠蜡面茶》,通过解明该诗,借以把握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阐明...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暨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试图全面深入地分析《尚书惠蜡面茶》,通过解明该诗,借以把握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阐明该诗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夤 面茶 武夷山 茶文化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地仙”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圣弘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27,共3页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诗中的"地仙"所指,学界大多释为"作者自指",也有学者推测徐夤诗中的"采摘新芽献地仙&q...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诗中的"地仙"所指,学界大多释为"作者自指",也有学者推测徐夤诗中的"采摘新芽献地仙"是"一种祭祀茶神的仪式,所祭或为陆羽否?"其实,徐夤诗中的"采摘新芽献地仙"句,确为一种祭茶仪式,只不过所祭的"地仙"并非"陆羽",而应为武夷仙人"武夷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夤 面茶 地仙 考论
下载PDF
低热值高纤维豆渣面茶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建玲 程秀云 《食品安全导刊》 2014年第12X期85-87,共3页
以小麦粉、豆渣为主要原料,加入香菇、胡萝卜、糖粉、葱油等辅料,研制风味独特、食用方便的低热值高纤维豆渣速溶食品。
关键词 豆渣 面茶 膳食纤维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北山泉”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圣弘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2期34-35,共2页
晚唐五代著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蕴含着晚唐五代关于武夷茶区茶的采摘、祭祀、制作、运销、烹饮、用具、择水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文献价值。诗云:
关键词 面茶 山泉 茶文化史 文化信息 茶诗 用具
下载PDF
徐夤生平及其《尚书惠蜡面茶》之“冰碗”考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圣弘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2-55,共4页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然该诗作者的生平及诗中"冰碗"所指,学界与茶界释义甚少且多讹误。其实,只要案之史志文献,佐以考古材...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然该诗作者的生平及诗中"冰碗"所指,学界与茶界释义甚少且多讹误。其实,只要案之史志文献,佐以考古材料,结合徐夤诗作及其交游,对上述问题略加考论,答案即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夤 面茶 生平 冰碗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若干问题考论
7
作者 周圣弘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第2期238-245,共8页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然该诗诸多问题如作者生平以及诗中的"尚书"、"地仙"、"冰碗"所指,学界与茶界释...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然该诗诸多问题如作者生平以及诗中的"尚书"、"地仙"、"冰碗"所指,学界与茶界释义甚少且多讹误。案之史志文献,佐以考古材料,结合徐夤诗作及其交游,对上述问题加以考论,答案即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夤 面茶 考论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尚书”考论
8
作者 周圣弘 《琼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0-92,共3页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史料价值。
关键词 徐夤 面茶 尚书
下载PDF
唐宋时期的“蜡面茶”考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建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蜡面茶"是唐宋时期的名贵茶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香料膏油,印制成饼,光润如蜡,故得名"蜡面茶"。"蜡面茶"制作起于唐代,文献中最早记载的"蜡面茶"是湖南的"灉湖茶"。南唐中后期至宋代... "蜡面茶"是唐宋时期的名贵茶品,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香料膏油,印制成饼,光润如蜡,故得名"蜡面茶"。"蜡面茶"制作起于唐代,文献中最早记载的"蜡面茶"是湖南的"灉湖茶"。南唐中后期至宋代,以福建建州茶为原料制作"蜡面茶",北宋时制作工艺达到顶峰。"蜡面茶"主要作为贡品进贡皇室,由皇帝颁赐给朝臣,有时也作为礼物赠送邻国,民间罕见。据文献记载,"蜡面茶"除作为饮品,还有医用和制香两种使用途径。从唐末到元代,文人诗词对"蜡面茶"多有题咏,反映了"蜡面茶"的广泛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茶 灉湖茶 建茶 唐宋时期
下载PDF
面茶中关键香气成分的鉴定
10
作者 段琦 李天娇 +1 位作者 王英杰 刘玉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5-171,共7页
为了确定面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液液连续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面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鉴定出了31个... 为了确定面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液液连续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面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鉴定出了31个香气活性成分,其中包括醛类10种、吡嗪类9种、酮类5种、含硫化合物2种、醇类2种、酚类1种、其他化合物2种,并且测定了它们的检测频次.以2-辛醇和6-十一酮为内标,对22个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它们的阈值,计算了它们的香气活性值;19种香气活性值大于等于1的化合物被确定为面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包括2-乙基-3,5-二甲基吡嗪、(E,E)-2,4-癸二烯醛、反-2-辛烯醛、香兰素、糠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庚醛、糠醛、2,3,5-三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乙硫醇、5-甲基糠醛、苯甲醛、2-乙基-5(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3-甲基-1,2-环戊二酮和麦芽酚;通过香气重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它们是面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茶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活性值 香气重组实验 关键香气成分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蜡面茶”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今团 《中国茶叶》 2017年第12期40-41,共2页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诗由10多个要素组成,“蜡面茶”仅为其中之一,却至关重要。至今似乎未有“蜡面茶”专题探究。本文粗浅考究,以求抛砖引玉。一、徐夤其人与蜡面其茶1.徐夤其人徐夤(860—929),字昭梦,福建莆田(今城厢区城郊...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诗由10多个要素组成,“蜡面茶”仅为其中之一,却至关重要。至今似乎未有“蜡面茶”专题探究。本文粗浅考究,以求抛砖引玉。一、徐夤其人与蜡面其茶1.徐夤其人徐夤(860—929),字昭梦,福建莆田(今城厢区城郊乡)人,唐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他博通经史,长于词赋。登第后,先在长安过了8年“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的春风得意日子。后于天复年间(901—904)游大梁(今开封)进谒梁王朱温,因言语偶触朱隐讳,作《大梁赋》讨好朱。赋中“千金汉将,感精魂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后句讥诮朱温死敌、一目失明的沙陀人晋王李克用。朱温读后大喜,徐夤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开平年间(907—910)徐夤再度应试并中状元。引见之日,朱温要徐夤改动此前所作《人生几何赋》中的“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他不假思索地答曰:“宁可无官,不可改赋。”引起朱的大怒,当即被取消状元资格。徐夤毅然回闽,时王审知延揽人才,便入幕府辟掌书记,与黄滔、翁承赞等同受礼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茶 大梁 状元
下载PDF
膨化玉米粉烧饼和面茶的制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玉明 贾寅虎 《农产品加工》 2003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膨化玉米粉 玉米烧饼 玉米面茶 制作方法 原料配制 产品特点
下载PDF
膨化玉米粉面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梦 《农产品加工》 2011年第10期17-17,共1页
1.原料配方 膨化玉米粉5kg、膨化高粱粉1.5kg、膨化大豆粉0.5kg、白砂糖0.5kg、炒熟的芝麻粉0.2kg。 2.工艺流程玉米、大豆、高粱→清选→破碎→去皮→膨化→粉碎→过筛→调质→包装→成品。
关键词 膨化玉米粉 面茶 原料配方 工艺流程 大豆粉 白砂糖 高粱 过筛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尚书”考论
14
作者 林今团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期57-59,共3页
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描写了蜡面茶的采摘、制造等过程,是福建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考证认为诗中所指"恩深知最异"的"尚书"应为闽王王审知,且王审知所赠... 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描写了蜡面茶的采摘、制造等过程,是福建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考证认为诗中所指"恩深知最异"的"尚书"应为闽王王审知,且王审知所赠的蜡面茶是唐中和五年后由光州人在福州鼓山产制的,与王延彬、王延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审知 面茶 徐夤
下载PDF
面茶
15
作者 魏博 《中国食品》 2004年第5期38-38,共1页
面茶是北京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就有“才吃茶汤又面茶”的诗句。面茶最早大多为回民所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北京久负盛名清真小吃。
关键词 面茶 北京 小吃 食法 制作 风味
下载PDF
云台吃面茶
16
作者 叶梓 《饮食科学》 2016年第9期63-63,共1页
我在甘肃生活了三十余年,第一次听到面茶是前两年的事,当时大吃一惊,请教数位茶学界的专家、人类学研究的教授,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在这份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有了云台之行——是的,我无意于康县的秀丽山水,只想一睹面茶的真容。
关键词 面茶 云台 人类学 好奇心 生活 茶学
下载PDF
福建茶史探源(二)——蜡面茶的起源
17
作者 许长同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81-183,共3页
本文综述了以“蜡面茶”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也综述了北宋以前有关蜡面茶的历史文献。认为蜡面茶是在吸收顾渚贡茶院顾渚紫笋研膏茶制作技术上的创新,于公元856年前首创于福建福州,在唐末... 本文综述了以“蜡面茶”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也综述了北宋以前有关蜡面茶的历史文献。认为蜡面茶是在吸收顾渚贡茶院顾渚紫笋研膏茶制作技术上的创新,于公元856年前首创于福建福州,在唐末五代闽王时期技术传到建州,并结合建州团茶制作技术,形成了建州的蜡面茶制作技术,造就了两宋建州茶的辉煌,明代继续延续,到元清时随着散茶的兴起而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茶史 面茶 起源
下载PDF
五代地域间制茶技术的流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剑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前有辉煌的唐代,后有典雅的宋代,动荡、短暂的五代对于茶文化的贡献容易被忽视。唐代成熟起来的茶业成为五代重要的经济来源,茶马贸易逐渐定型,相应的榷茶制度也建立起来,而饮茶习俗是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坚实基础。因此,发展茶业也成为... 前有辉煌的唐代,后有典雅的宋代,动荡、短暂的五代对于茶文化的贡献容易被忽视。唐代成熟起来的茶业成为五代重要的经济来源,茶马贸易逐渐定型,相应的榷茶制度也建立起来,而饮茶习俗是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坚实基础。因此,发展茶业也成为各个政权的课题,产业界做了切实的工作,其中福州、建州对于研膏技术的吸收以及升级产品腊面茶的成功创制最引人瞩目。被福州、建州取而代之的湖州在失去研膏技术优势之后,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因势利导发展草茶,不仅成为茶叶市场的主角,而且最终在文化上把草茶的地位提升到与蜡茶分庭抗礼的高度,甚至今天日本的碾茶技术也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研膏茶 面茶 草茶 茶文化
下载PDF
茶如人生,人生百戏——记中国茶百戏恢复人章志峰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颖 石涓 《今日科苑》 2011年第19期16-23,共8页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百戏 西山兰若试茶歌 尚书惠蜡面茶 徐夤 脉形 饼茶 松声 大观茶论 禹锡 碗花
下载PDF
记忆深处的美味 北京小吃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元庆 《华北电业》 2015年第3期82-85,共4页
到了我这个年纪,别的不说,多了一个毛病,时不时地爱回忆了。回忆以前的北京,更爱回忆北京地道的各种小吃。过去,北京小吃都在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另外,北京小吃又以品种丰富、风味独特、... 到了我这个年纪,别的不说,多了一个毛病,时不时地爱回忆了。回忆以前的北京,更爱回忆北京地道的各种小吃。过去,北京小吃都在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另外,北京小吃又以品种丰富、风味独特、经济实惠著称。《都门竹枝词》就曾写道:"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小吃 美味 记忆 风味 竹枝 面茶 茶汤 果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