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4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肌电兴奋点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重 温忠景 魏艳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4-604,共1页
关键词 面部肌电兴奋点电刺激 治疗 周围性面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疗法联合肌电图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冯真真 李敏敏 +2 位作者 孙建 郭萌 李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目的 分析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联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ETNS)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26例... 目的 分析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联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ETNS)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26例)及观察组(26例)。在治疗前(入组当天)及治疗后(入组后5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UE)、躯干损伤量表(TIS)、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时间(TS)及-功能能力(FS)、中文版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TIS评分、WMFT-FS评分、S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治疗后WMFT-T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9.42±11.65)分vs(46.12±11.89)分,P=0.045]。结论 LLLT联合ETNS在改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激光疗法 刺激疗法 描记术 上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骆黎静 陈喜军 +4 位作者 段爱红 张宇迪 杨洋 周洁 卢丹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针对下背部肌筋膜触发点的TEN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EPDS评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4周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TNES可有效改善产后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抑郁情绪状态,减少NLBP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群训练 经皮神经刺激
下载PDF
隔姜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33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惠榕 余真铃 +4 位作者 刘磊 刘晴 郑赛玉 李静 黄锦华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4,15,共5页
目的观察隔姜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合盆底医学中心就诊的PSUI患者66例,采用SPSS 26.0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和信封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隔姜温和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合盆底医学中心就诊的PSUI患者66例,采用SPSS 26.0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和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八髎穴隔姜温和灸,每次30 min,隔日1次,2组均连续干预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和泌尿生殖障碍量表简表(UDI-6)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和治疗后1个月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1 h漏尿量、UDI-6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I-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 h漏尿量和UDI-6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I-QO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隔姜温和灸能有效改善PSUI患者漏尿量,减轻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隔姜温和灸 盆底训练 生物反馈 刺激 盆底功能
下载PDF
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静 宋思霖 许露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常规护理与术后盆底肌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量化排尿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及排尿情况,并观察尿管拔除后24 h内及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流率、排尿间隔时间、每次尿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夜尿次数均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后24 h内、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可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排尿及控尿能力,降低排尿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量化排尿训练 盆底刺激 排尿障碍
下载PDF
雷火灸摆阵配合电刺激治疗盆腔肌筋膜痛的临床护理效果
6
作者 李凤连 谭春妮 +3 位作者 杨蕊瑚 杨世朋 朱锦容 麦强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摆阵疗法配合电刺激治疗盆腔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盆腔肌筋膜疼痛患者58例,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雷火灸摆阵疗法... 目的观察雷火灸摆阵疗法配合电刺激治疗盆腔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盆腔肌筋膜疼痛患者58例,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雷火灸摆阵疗法配合电刺激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2组疼痛评分、满意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不同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1、2周,疼痛评分分别为(4.2±1.0)分、(3.5±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2)分、(4.2±1.1)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护理满意度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护理3周后盆腔功能障碍评分为(9.2±1.4)分,低于对照组(15.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摆阵联合电刺激是治疗盆腔肌筋膜疼痛的有效方案,在治疗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盆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筋膜疼痛 中医疗法 雷火灸摆阵疗法 刺激 临床护理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崔婷 夏亚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目的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 目的研究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6例。腹壁强化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治疗,电刺激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腹部核心肌群肌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间距小于治疗前,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腹直肌间距小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腹直肌厚度、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P<0.05)。结论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分离 神经刺激 腹壁强化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黄爱清 张丽娟 +4 位作者 江红叶 黄纳新 裴丽 李换霞 陈艳华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3期5-7,59,共4页
目的 探讨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 目的 探讨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治疗,试验组接受PHENIX—USB4电刺激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腹围、脐上腹直肌分离间距、脐下腹直肌分离间距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次数、胎儿大小是腹直肌分离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与单纯PHENIX—USB4电刺激相比,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缩小腹围及腹直肌间距,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腹直分离 康复治疗仪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秀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自然分娩产后P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自然分娩产后P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指标(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水平、盆底功能指标[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阴道动态压力、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水平和尿失禁改善指标[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3.02%(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FDI评分低于对照组,阴道动态压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BC、MUCP、AL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应用于产后PFD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盆底肌力指标水平,改善盆底功能指标和尿失禁改善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生物反馈刺激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尿失禁 盆底 盆底功能
下载PDF
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英策 赵建斌 +6 位作者 杨晓巍 吴菁 薛博士 王霞 杨辰 郑亮亮 周志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4,共8页
目的探讨6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 目的探讨6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EMS),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通过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PS)测试患者膝痛程度,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落地起跳动作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2×2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确定两组干预前后各因变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干预前相比,EMS组AKPS评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角度和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MST组AKPS评分、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EMS组AKPS得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和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均显著高于MST组,且膝外展最大角度显著低于MST组。结论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有助于更好地平衡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纠正跳跃落地动作时膝关节产生过大的外展角度,进而可能更有助于改善PFP患者的疼痛及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痛 运动康复 刺激 力训练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译尹 张健 +4 位作者 王东岩 董旭 冯丽媛 霍宏 张虹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头部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CVA)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VA偏瘫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CVA基础治疗;常规组额外给予患肢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丘墟及太冲进行电针治疗;联合组额外给予百会、病灶侧运动区和双侧平衡区进行电针治疗,同时给予患肢浮郄、殷门、血海及箕门进行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5次椅子坐立测试(5-TSST)、四阶段平衡测试(4-STB)、简明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rief-BESTest)、功能性步态评估(FGA)、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及表面肌电信号最大肌电幅值(MAX)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5-TSST评分治疗后降低,4-STB评分、Brief-BESTest评分、FGA评分、SS-QOL评分及表面肌电信号MAX值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联合屈伸肌交替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CVA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上下协同同步刺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屈伸交替经皮穴位刺激 平衡及步行能力
下载PDF
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飞 袁爱红 +4 位作者 童宏梅 解鸿宇 刘友祥 沈蓉 朱少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舌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iTBS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量表评分、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评分、SSA量表评分、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WST评分、SSA量表评分、吞咽时程减少程度,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增加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iTB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舌三针 间歇性θ爆发刺激 表面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肌肉力量改善效果评估
13
作者 范定容 周恒宇 +6 位作者 蔡莹 谭波涛 王倩倩 周凤 冉晓芸 陈晓东 沈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39-2546,共8页
目的评估在早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肌肉力量、临床结局、远期生... 目的评估在早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肌肉力量、临床结局、远期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医学病区符合SAP合并ARDS诊断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NMES组(n=37)和对照组(n=38),排除治疗过程中死亡8例、出院3例、姑息治疗5例,最终纳入59例患者,其中NMES组29例、对照组30例。NMES组从ICU入院48 h开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额外行NMES治疗,连续7 d,每天1 h,直至患者离开ICU或因病情不适合继续康复锻炼为止。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ICU获得性虚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发生率;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core,MRC);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随访患者出院后第1、3、6个月病死率及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结果NMES组患者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上肢、下肢MRC评分以及MRC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MES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6个月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NMES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组当天、出ICU当天、出院当天,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无明显差异,出院后第1、3、6个月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MES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SAP合并ARDS患者肌肉力量、缩短住院时间,并可能改善远期生活质量,但对膈肌功能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AW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直肌肌内电刺激在上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家慧 吴立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直肌肌内电刺激在上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择期行上腹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直肌肌内电刺激在上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择期行上腹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静脉镇痛泵,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直肌肌内电刺激,记录两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前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总住院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前3 d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腹直肌肌内电刺激可以减少上腹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降低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且可以缩短总住院时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开腹手术 术后镇痛 阿片类药物 腹直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防治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成 陈道花 +2 位作者 龙亚秋 颜运明 崔向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防治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肌无力(A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NMES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治疗,NMES组在此...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在防治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获得性肌无力(A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重症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NMES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治疗,NME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MES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肌力[医学研究理事会肌力评分(MR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AW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RCS评分高于治疗前,APACHEⅡ评分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MR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NMES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NMES组AW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K和MB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ES可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肌力,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有利于减少机械通气后AW发生,且肌肉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获得性无力 防治
下载PDF
缺血性神经阻滞状态下神经肌肉电刺激诱发感觉皮层活动的研究
16
作者 赵云 谢光辉 +8 位作者 闫艳影 秦海燕 高凤梅 杨仁强 孙红 古绍洁 蒋勤 吴小鹰 侯文生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基于缺血性神经阻滞(INB)技术能够成功剥离出运动阈值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前臂肌肉诱发的肌梭感觉传入信息,本文旨在探究INB状态下感觉运动皮层如何感知运动阈值上NMES所诱发的肌梭感觉传入信息。方法本文设计了一个2×2因素... 目的基于缺血性神经阻滞(INB)技术能够成功剥离出运动阈值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前臂肌肉诱发的肌梭感觉传入信息,本文旨在探究INB状态下感觉运动皮层如何感知运动阈值上NMES所诱发的肌梭感觉传入信息。方法本文设计了一个2×2因素(INB:前、后;NMES强度:运动阈值上、下)的实验任务方案,任务期间记录健康受试者大脑64通道脑电信号,并利用脑电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beta ERD)量化感觉运动皮层区域的激活水平。通过心理物理学测试评估血压袖带施加于右手腕处后受试者右手感觉与运动的变化。结果在INB状态下,运动阈值上NMES诱发的对侧感觉运动皮层脑电beta ERD显著减弱,并且在INB施加前,运动阈值上、下NMES诱发的对侧感觉运动皮层脑电beta ERD幅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此差异在INB状态下消失。此外,阻滞成功后NMES诱发的感觉运动皮层脑电beta ERD的对侧优势转移到了同侧。结论INB导致运动阈值上NMES诱发的皮层活动显著减弱,对侧感觉运动皮层对NMES刺激强度的感知减弱,这可能由INB引起感觉运动皮层产生快速功能重塑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 躯体感觉皮层
下载PDF
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的脱机困难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膈肌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戚新雪 王莹 +5 位作者 周天乐 任雨晴 丁菲 许波清 朱叶 茅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3-1619,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对脑损伤术后昏迷的脱机困难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膈肌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脑损伤术后昏迷使用有创呼吸机,并产生脱机困难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对脑损伤术后昏迷的脱机困难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膈肌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66例脑损伤术后昏迷使用有创呼吸机,并产生脱机困难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对照组接受ICU常规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DP治疗,每日2次,每次20mins,连续进行14d。在试验起点(术后上机72—96h内)和试验终点(脱机成功当日,未脱机成功按治疗周期结束后当日算),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参数变化。采用超声观察膈肌厚度(diaphragm thickness,DT)、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 thickening fraction,DTF)及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的变化,并记录其他预后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各数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在呼吸功能方面,除对照组浅快呼吸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脱机成功率提高,两组患者潮气量和浅快呼吸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后潮气量较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组间治疗后的潮气量较治疗前增加,试验组浅快呼吸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膈肌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DT、DTF及DE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T变化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DTF和DE在两组之间、组内治疗后均有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01)。在预后方面,在试验终点试验组复上机率、死亡率及住院周期均比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DP治疗可以缩短脑损伤术后昏迷脱机困难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参数,同时可提高膈肌功能。但不能减少复上机率、降低死亡率及缩短住院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术后昏迷 机械通气 脱机困难 体外膈神经刺激 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天成 王岩 +12 位作者 周丽芸 孙亚迪 李奕扬 申佳慧 李光 崔洪伟 封潇添 王祺钰 董本超 李岩 杨培川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7-762,共6页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是指长期制动或运动不足、机械负荷减少,引起的骨骼肌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或丧失。其原因主要是在废用状态下,由于肌细胞能量不足、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等各种因素引起骨骼肌肌肉蛋白质... 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是指长期制动或运动不足、机械负荷减少,引起的骨骼肌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或丧失。其原因主要是在废用状态下,由于肌细胞能量不足、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等各种因素引起骨骼肌肌肉蛋白质合成下降,而骨骼肌肌肉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骨骼肌肌肉蛋白质降解超过其合成。适宜的电刺激在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治疗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清晰。本文根据在废用状态下骨骼肌发生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综述了国内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治疗机制的研究及进展,期望对骨骼肌废用性萎缩临床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研发相关神经肌肉电刺激设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降解 废用性萎缩 神经刺激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彩艳 杨翠花 刘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力高于对照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髋关节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刺激 任务导向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肢体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赵腾飞 童重新 +3 位作者 刘琳 刘会雪 单玲 李洋洋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干预...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评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干预,干预前后行三维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2组产妇张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的面积、尿道旋转度均较干预前减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盆底肌异常率及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中性欲、性高潮、阴道润滑度、性交疼痛、性满意度、性唤起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发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产后盆底功能患者的治疗中提供了客观的疗效评定指标,两种方法联合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盆底训练 生物反馈刺激 盆底功能 性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