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2例
1
作者 郭丕春 《吉林中医药》 1999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面麻痹 祛风化瘀 养血活络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李铁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1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 占位性病变 腮腺肿瘤 神经炎 听神经瘤 发病 面麻痹
下载PDF
面神经ENoG和MEP检查在面肌麻痹诊断及预后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志强 王直中 汤晓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23,共7页
应用面神经电图(ENoG)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对60名正常人(ENoG30名,MEP30名)和40例面肌麻痹患者(ENoG20例,MEP20例)的测试结果表明:①ENoG是1种客观的电生理诊断技术,能较准确地反映面神经纤维状态,对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应用面神经电图(ENoG)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对60名正常人(ENoG30名,MEP30名)和40例面肌麻痹患者(ENoG20例,MEP20例)的测试结果表明:①ENoG是1种客观的电生理诊断技术,能较准确地反映面神经纤维状态,对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但在面肌麻痹早期,仅靠此项检查来判断预后不够,还需结合其它电生理检查。②MEP是1种新的测试方法,能通过颅骨刺激到颅内近端面神经,对了解近端面神经状态大有帮助。初步研究表明,该技术安全、可靠,诱发电位重复性好,正常人与患者间差异显著。③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有助于早期了解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较全面地了解面神经的完整性,对判断预后,拟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电图 麻痹 检查
下载PDF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白君祥 王亚男 +1 位作者 田敬 李小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90-691,共2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物理治疗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包括外线、TDP、蜡疗、低频电针、超短波、电体操、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在面瘫的不同阶段并不一致,应结合面瘫的解剖特点和...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很多,物理治疗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包括外线、TDP、蜡疗、低频电针、超短波、电体操、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应用在面瘫的不同阶段并不一致,应结合面瘫的解剖特点和病理改变来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周围性麻痹
下载PDF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维荣 卢新梅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8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透刺主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配合配穴进行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透刺主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配合配穴进行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78例患者痊愈6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透刺配合电针、理疗、闪罐、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麻痹 透刺疗法 电针 理疗
下载PDF
推拿治疗周围面神麻痹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秦岭 《按摩与导引》 2005年第10期25-25,共1页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中医称面中风或口眼歪斜,因其发病不分季节和年龄,又因其影响容貌美观,所以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临床常有报道,笔者1993年以来:用我国传统中医推拿方法,治疗此病11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推拿治疗 周围麻痹 中医治疗 合谷穴 风池穴
下载PDF
面肌麻痹伴感觉异常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张梦歌 张涛 +8 位作者 马伟锋 贾琳琳 腾勇士 代淑华 宋长栋 刘慧勤 秦灵芝 蒋玙姝 李玮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12期799-801,共3页
目的:分析面肌麻痹伴感觉异常(FDP)的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建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谱系疾病数据库并筛选出FD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在纳入279例患者的... 目的:分析面肌麻痹伴感觉异常(FDP)的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建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谱系疾病数据库并筛选出FD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在纳入279例患者的GBS数据库中共筛选出11例FDP病例,平均年龄(49.1±18.4)岁。9例发病前有诱发因素;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面肌麻痹和感觉异常,其中8例面肌麻痹累及双侧;9例以肢体感觉异常起病,2例以面肌麻痹起病。所有患者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但血清抗神经节苷酯抗体阴性。所有患者四肢周围神经传导异常,73%电生理分型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型;面神经传导正常或轻度异常;瞬目反射均异常,主要表现为患侧R1、R2和健侧R2’消失或潜伏时延长。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预后良好。结论:FDP是一种罕见的GBS亚型,病变累及四肢周围神经和面神经,多为脱髓鞘性病变,且很少与血清抗神经节苷酯抗体相关,早期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该亚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伴感觉异常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面神经功能评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辰龙 何爱娟 +1 位作者 童华 于金超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面神经的功能包括面肌运动、味觉、腺体分泌等,其解剖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损伤形成面瘫。面瘫的诊疗涉及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诊疗技术的不同,产生了一批面神经功能评估系统。简单、统一、... 面神经的功能包括面肌运动、味觉、腺体分泌等,其解剖结构复杂,容易发生损伤形成面瘫。面瘫的诊疗涉及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诊疗技术的不同,产生了一批面神经功能评估系统。简单、统一、高效、准确地判断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对面瘫诊疗以及预后评估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面神经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瘫:神经麻痹:神经功能:电生理
下载PDF
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胡婉迪 苏淑芳 +5 位作者 李白 徐甜甜 马亚南 徐岩 魏林林 刘玉峰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11例AL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8例,女性为3例。... 目的探讨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收治的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11例AL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8例,女性为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本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一般临床资料、主要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AL患儿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AL患儿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AL患儿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批准文号:2021-KY-0594)。结果①本组11例AL患儿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为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8例;首发症状均为面神经麻痹;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11.0 d(8.0,24.0 d);出现伴随症状者为10例,首诊科室系非血液科者为6例。②本组11例AL患儿的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均显示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异常者分别为3、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AML-M2、AML-M5患儿分别为3、7和1例。融合基因、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阳性者分别为7、8和8例。③本组11例AL患儿中,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者为5例,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者为10例,其中复发者为7例。④中位随访23.3个月(8.3,31.9个月)时,死亡患儿为8例。本组11例患儿的3年总体生存(OS)率为27.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AL患儿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170,95%CI:1.373~107.847,P=0.025)。结论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AL患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长,预后差。对于病因不明或治疗效果差的面神经麻痹患儿,需首先排除AL可能,并且在未确诊前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麻痹 白血病浸润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面肌痉挛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丽娟 李伟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1期67-68,共2页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采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医学科面肌痉挛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的20例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3例,治愈率为15%;有效12例,有效率为60%;无效5例,占25%。结论 氦-...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采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医学科面肌痉挛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的20例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3例,治愈率为15%;有效12例,有效率为60%;无效5例,占25%。结论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穴位 麻痹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面神经炎的电生理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华强 周燕 +1 位作者 应薇娜 卫国华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对面神经炎(双称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面神经炎患者主要施行了瞬目反射(Blink-Reflex)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结果:瞬目反射(Blink-Reflex)测定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有电生理的...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对面神经炎(双称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面神经炎患者主要施行了瞬目反射(Blink-Reflex)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结果:瞬目反射(Blink-Reflex)测定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有电生理的异常特征。结论:瞬目反射(Blink-Reflex)测定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Bell)麻痹 瞬目反射(Blink—Reflex) 强度-时间曲线 诊断
下载PDF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庞金榜 刘阳 +1 位作者 郑媛媛 王寅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8期117-119,127,共4页
介绍王寅教授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独到经验,其主张针前先闪罐以活血通络、祛风扶正,根据贝尔面瘫各期病症特点的不同进行分期治疗,基于贝尔面瘫的病位特点提倡早期针刺治疗,并注重针刺手法宜轻巧,最后强调功能锻炼。王师如此系统的疗法... 介绍王寅教授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独到经验,其主张针前先闪罐以活血通络、祛风扶正,根据贝尔面瘫各期病症特点的不同进行分期治疗,基于贝尔面瘫的病位特点提倡早期针刺治疗,并注重针刺手法宜轻巧,最后强调功能锻炼。王师如此系统的疗法,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瘫/贝尔麻痹 针灸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针罐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世敏 张怀艺 +1 位作者 郭耀光 胡卡明 《四川中医》 2014年第9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综合对30例面瘫初中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与30例针灸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改变量表分析,表明综合针灸、拔罐、推拿法治疗周...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综合对30例面瘫初中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与30例针灸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改变量表分析,表明综合针灸、拔罐、推拿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使面瘫症状得到改善,缩短面瘫的治疗时间,减轻后遗症。结论:综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麻痹(周围性瘫) 针刺 推拿 闪罐
下载PDF
加减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46例
14
作者 尹树国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8-28,共1页
以加减天麻钩藤饮治疗面肌痉挛46例,认为本病病因是肝阴亏虚,虚风内动或血虚生风,气血失常。治以熄风止痉,养血滋阴柔肝为法。结果:痊愈32例,显效8例,有效6例。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治疗应用 麻痹
下载PDF
综合外治法治疗面瘫63例报告
15
作者 胡淑兰 《四川中医》 1995年第11期20-20,共1页
自1994年以来,我们用针刺、按摩、中草药外薰综合治疗面瘫63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的24例对比,结果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现报导如下:1.一般资料综合治疗组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16岁,其中40岁以下25例,4... 自1994年以来,我们用针刺、按摩、中草药外薰综合治疗面瘫63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的24例对比,结果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现报导如下:1.一般资料综合治疗组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16岁,其中40岁以下25例,40岁以上38例;左侧面瘫28例.右侧面瘫35例;病程1个月以内42例,1个月至3个月15例,3个月以上者6例.诊断标准:①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流泪.②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流涎,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咬腮,唇颊沟积食.③发病初期,部分患者伴有耳后、耳下疼痛或颜面部麻木,舌前2/3味觉减退,听力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外治法 神精麻痹 治疗
下载PDF
生姜外用擦擦齿龈治面神经炎
16
作者 邓荣昌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89年第12期42-42,共1页
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氏麻痹)为原因不明的突发性口角歪斜,面肌麻痹,属中医“风症”范畴。笔者在口服牵正散加减基础上加用生姜外用捺擦患侧上下齿龈的方法,经治15例全部痊愈,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取新鲜生姜一块... 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氏麻痹)为原因不明的突发性口角歪斜,面肌麻痹,属中医“风症”范畴。笔者在口服牵正散加减基础上加用生姜外用捺擦患侧上下齿龈的方法,经治15例全部痊愈,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取新鲜生姜一块,剖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 牵正散 麻痹 口角歪斜 鲜生姜 左向 《新中医》 鼻唇沟 散加 感时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lood-letting Therapy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海霞 余敏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Blood-letting therapy is extensively used in acupuncture clinic.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has applied blood-letting therapy to treat various kinds of diseases, with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 Blood-letting therapy is extensively used in acupuncture clinic.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has applied blood-letting therapy to treat various kinds of diseases, with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foll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Points ADOLESCENT ADULT BLOODLETTING DIZZINESS Facial Paralysis FEMALE HEADACH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Tongue Diseases
下载PDF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君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8期24-25,共2页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面部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按揉治疗,持续20日,对比疗效。结果:发病第7日、发病... 目的:分析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面部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按揉治疗,持续20日,对比疗效。结果:发病第7日、发病第20日、发病1个月,两组患者的麻痹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麻痹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可增进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神经麻痹/ 针灸 推拿 麻痹程度评分
原文传递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LARGE AMPLITUDE ACTION POTENTIAL OF THE SUFFERED FACIAL MUSCLES IN INTRATEMPORAL FACIAL NERVE PARALYSIS
19
作者 任重 惠莲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0-184,共5页
Objective. To testify the phenomenon that large amplitude action potential appears at the early stage of facial paralysis, and to search for the mechanism throug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 Objective. To testify the phenomenon that large amplitude action potential appears at the early stage of facial paralysis, and to search for the mechanism throug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Patients(animals) and methods. The action potentials of the orbicular ocular and oral muscles were recorded in 34 normal persons by electromyogram instruments. The normal range of amplitude percentage was found out according to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were also studied. The action potentials of facial muscles were recorded in 17 guinea pigs before and after the facial nerve was compressed and the facial nerve was examined under electromicroscope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pression. Results. The amplitude percentage of the suffered side to the healthy side was more than 153 percent in 6 of the 100 patients. Large amplitude action potential occured in 35 per cent guinea pigs which were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 of facial nerve compression. Electro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separation of the lammae of the facial nerve’s myelin sheath in the guinea pigs which exhibited large amplitude action potential. Conclusion. The facial nerve exhibited a temporary over excitability at the early stage of facial nerve injury in some patients and guinea pigs. If the injury was limited in the myelin sheath, the prognosis was relatively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paralysis ELECTROMYOGRAM action potential
下载PDF
Treatment of Obstinate Diseases by Acupuncture and Cupping
20
作者 杨容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tegrated with cupping for enha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a technique in Yang's school of acupuncture carried forwar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author's grandfather creat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tegrated with cupping for enhanc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a technique in Yang's school of acupuncture carried forwar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author's grandfather created Yang's shallow puncturing and cupping therapy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blood flow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the light of h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is therapy, the gentle puncturing and heavy tapping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seven-star needle until light bleeding occurs, followed by drawing out of pituita or stagnant blood and coagula by cupping, in an attempt to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 by removing blood stasis for promoting the flow of qi and blood in the meridians. The therapy has been developed by Dr. Yang Yifang (the author's father) in clinical practice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are introduced with examples be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ADULT Facial Paralysis FEMAL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OSTEOARTHRITIS URTICAR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