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排满”革命与清末制度变革
- 1
-
-
作者
陆勇
-
机构
盐城工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ZS024)
-
文摘
清末的制度变革是在"排满"革命压力下启动和逐步展开的,虽然清政府顶住"排满"革命压力,加快立宪步伐,并以"大民族"民族主义思想推动制度变革,但是"排满"革命使平"满汉畛域"逐渐形成了话语霸权,并进而对立宪改革的路径产生重大影响:"预备立宪"所进行的制度变革不再是纯粹为促进宪政服务,而更多地成为平衡满汉权力的工具。合法性资源远远不足的满族"少壮贵族"在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上最终滑入"路径依赖"的轨道。
-
关键词
“排满”革命
清末新政
“满汉畛域”
路径依赖
-
Keywords
"anti-Man" revolution
the new deal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n-Han Distinction
path dependence
-
分类号
K25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历史教育
- 2
-
-
作者
陈以鉴
-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发展系
-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2-26,共5页
-
文摘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种对国民广泛进行的历史教育,为开启民智、鼓舞民气,促进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历史教育
舆论宣传
革命“排满”
反帝爱国
-
Keywords
the Revolution of 1911
history education
publicize
ethnic liberation movement
anti-imperialism patriotism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辛亥前十年间汉奸指称的转义与泛用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桑兵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79,共19页
-
文摘
辛亥时期,汉奸由原指鼓动少数族人反清以及勾结外夷祸害中国的汉人,转而指替"满人"为虎作伥、残害同胞的汉人。1901年孙中山的《支那保全分割合论》是迄今所知转义最早的发端。戊戌之后,梁启超等人倾向革命,为"汉奸"转义推波助澜。《汉奸辨》区分"真汉奸"与"正色汉奸",明确"满忠"才是真汉奸,分界由与朝廷为敌变成与国民为敌。而陈家鼎的《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中列举的6种汉奸,可归为清朝文武汉官、保皇立宪派及假新党三类,均有实指。在强化倒满锄奸的同时,也产生了将对敌手段用于同道同党的副作用。随着锄奸言行的泛化,"汉奸"在作为对敌斗争利器的同时,部分变成打击异己的政治标签。
-
关键词
汉奸
辛亥时期
“排满革命”
《汉奸辨》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