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阐释
1
作者 刘燕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8期0016-0019,共4页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文科背景下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文科背景下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起到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升艺术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 文将从以下四点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 音乐教育
下载PDF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传唱路径研究
2
作者 刘燕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文以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为研究对象,...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文以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为研究对象,将从校内和校外两大方面阐述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传唱路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 音乐教育 传唱路径
下载PDF
音乐学分析的跨学科研究效度探讨——以刘志丹题材革命历史民歌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桂香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37,共12页
于润洋先生提出的“音乐学分析”旨在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该研究方法的包容性、辩证性、有效弥合音乐内外勾连鸿沟的关联性等,使之具有超越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的特性,可延伸拓展至其他音乐学科研究,其延伸的... 于润洋先生提出的“音乐学分析”旨在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该研究方法的包容性、辩证性、有效弥合音乐内外勾连鸿沟的关联性等,使之具有超越西方音乐史学方法论的特性,可延伸拓展至其他音乐学科研究,其延伸的意义与关键在于,该分析法可在一定程度助力其他学科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如“音乐与音乐外文本相隔离的‘两张皮’”等问题。本文以刘志丹题材革命历史民歌为例,探讨将音乐学分析方法运用于民族音乐学的问题,以期彰显音乐学分析向外延伸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方法论延伸意义 民族音乐学 刘志丹题材革命历史民歌
下载PDF
醴陵革命历史民歌音乐本体分析研究
4
作者 何宁波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9期8-12,共5页
醴陵,山俊水曲、人杰地灵,在战争年代是将军的摇篮,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醴陵光辉的革命历史与璀璨的革命人物孕育了醴陵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其中,革命历史民歌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醴陵... 醴陵,山俊水曲、人杰地灵,在战争年代是将军的摇篮,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曾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醴陵光辉的革命历史与璀璨的革命人物孕育了醴陵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其中,革命历史民歌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醴陵革命历史民歌具有曲式结构简易、节奏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曲风质朴清新、主题集中鲜明、表现形式多样等艺术风格特征,这是一笔珍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保护和传承,使之不断绽放夺目耀眼的红色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醴陵 革命历史民歌 节奏旋律 风格特征
下载PDF
信阳民歌政治意识的觉醒——信阳革命历史民歌回望
5
作者 李晓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63-65,69,共4页
信阳革命历史民歌在血与火中孕育产生,集中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光辉的战斗历程。它政治思想突出,时代特征明显,标志着信阳民歌政治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信阳民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仍具... 信阳革命历史民歌在血与火中孕育产生,集中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光辉的战斗历程。它政治思想突出,时代特征明显,标志着信阳民歌政治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信阳民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民歌 革命历史民歌 政治意识 革命文艺 历史记忆
下载PDF
旧曲填新词,新歌忆旧时——从《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城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6期68-72,共5页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信阳革命历史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创作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利用旧曲填新词的方法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歌颂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表达了工农群众的理想和心声,在革命年代起到了...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信阳革命历史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创作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利用旧曲填新词的方法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歌颂了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表达了工农群众的理想和心声,在革命年代起到了宣传、教育、鼓动群众的作用,在"后革命"时代它仍旧闪光夺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因此。一首民歌的发展不仅是其自身的一段历史,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民歌 历史记忆 《八月桂花遍地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