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视阈中的革命女性形象——以1927-1930年的“革命+恋爱”小说为例
1
作者 乔春雷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182,共5页
以1927-1930年"革命+恋爱"小说中的革命女性形象为例,从男性视阈出发,对革命女性的女性气质呈现出的"去女性化"倾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革命女性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中情爱主体性阙如,具有情感体验简... 以1927-1930年"革命+恋爱"小说中的革命女性形象为例,从男性视阈出发,对革命女性的女性气质呈现出的"去女性化"倾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革命女性在"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中情爱主体性阙如,具有情感体验简单化的特征。这表明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文化对女性性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男性视阈的局限也成为当时"革命+恋爱"小说在叙述上出现矛盾和简单化书写的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视阈 革命女性形象 女性 情爱主体 简单化书写
下载PDF
浅析胡也频小说中的革命女性形象——读《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2
作者 纪晓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6-69,共4页
胡也频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塑造了两位鲜活的革命女性:素裳与白华。通过描写两位女性如何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中成长,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五四以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展... 胡也频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塑造了两位鲜活的革命女性:素裳与白华。通过描写两位女性如何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中成长,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五四以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展示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结合。当然,在素裳和白华的塑造中,作者也贯穿了"革命"与"恋爱"的文学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也频 革命女性形象 《到莫斯科去》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下载PDF
觉醒:中央苏区女性革命形象的构建——以《红色中华》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晴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0-27,共8页
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女性群体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由此构建的女性革命形象为苏区革命事业顺利展开增添了女性力量。从《红色中华》有关报道来看,积极宣传中央苏区女性在慰劳、扩红、生产和经济战线上革命形象的... 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女性群体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由此构建的女性革命形象为苏区革命事业顺利展开增添了女性力量。从《红色中华》有关报道来看,积极宣传中央苏区女性在慰劳、扩红、生产和经济战线上革命形象的构建,并突出中央苏区女性革命形象构建过程中以革命动员为手段、阶级划分为抓手、大众语言为准则的特点,对促进中央苏区女性革命形象构建以及妇女解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新时代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女性革命形象 《红色中华》
下载PDF
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细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7-152,共6页
秋瑾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她的革命家形象是通过多种历史因素的机缘际会而建构起来的。秋瑾案引起的广泛的社会舆论,促成了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的褒扬与各种民间的尤其是政府的纪念活动,使秋瑾女性革命家形... 秋瑾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她的革命家形象是通过多种历史因素的机缘际会而建构起来的。秋瑾案引起的广泛的社会舆论,促成了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的褒扬与各种民间的尤其是政府的纪念活动,使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建构获得了政治权威合法化保证;学术界的学术研究为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持;从小说、戏曲、话剧到电影与电视有关秋瑾的各种文艺形象的塑造,使秋瑾的女性革命家形象逐渐获得民众与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所有建构秋瑾革命家形象的诸种历史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她作为女性的性别优势。可以说,"女性"是秋瑾革命家形象建构的基石。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女性革命形象 女权革命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社会变革中的自由文化与新女性形象的视觉表现
5
作者 李雪梅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都经历了空前的变革,女性意识也随之萌发和觉醒,文章从此入手,梳理了在社会变革和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新女性视觉形象的表现,以及之后抗战时期的革命女性形象的... 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都经历了空前的变革,女性意识也随之萌发和觉醒,文章从此入手,梳理了在社会变革和中国妇女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新女性视觉形象的表现,以及之后抗战时期的革命女性形象的视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文化 女性形象 革命女性形象
下载PDF
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娘子军”革命形象的源·流·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纪岩 李梦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89-397,共9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红色娘子军"成立90周年。"红色娘子军"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率先成立的女性革命队伍,开创了觉醒后的农村青年妇女集体投身革命的先河。作为在党的启蒙下女性集体参加革命的典型,"...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红色娘子军"成立90周年。"红色娘子军"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率先成立的女性革命队伍,开创了觉醒后的农村青年妇女集体投身革命的先河。作为在党的启蒙下女性集体参加革命的典型,"红色娘子军"的革命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各类文艺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红色娘子军"革命形象的源、流、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这里,"源"特指"红色娘子军"革命形象的历史渊源,"流"特指"红色娘子军"革命形象的艺术演进,"魂"特指"红色娘子军"革命形象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女性革命形象 历史渊源 艺术演进 精神内涵
下载PDF
于蓝:“我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
7
作者 李圆玲 《传记文学》 2020年第7期68-74,共7页
在于蓝家小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于蓝的老照片。黑白照片中,周总理指着她向别人介绍:"她演了一个好妈妈!"周总理所说的"好妈妈",是于蓝在荧幕上塑造的一个革命女性形象——《革命家庭》中的母亲... 在于蓝家小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周恩来总理接见于蓝的老照片。黑白照片中,周总理指着她向别人介绍:"她演了一个好妈妈!"周总理所说的"好妈妈",是于蓝在荧幕上塑造的一个革命女性形象——《革命家庭》中的母亲周莲。但于蓝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烈火中永生》里"江姐"的角色。于蓝在剧中成功演绎了江姐,令无数人为之感动;而这个角色也同样感染了她,让现实生活中的于蓝也"活成了江姐的模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黑白照片 现实生活 烈火中永生 革命女性形象 江姐 老照片 革命家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