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尔诺夫的俄国社会革命学说评析
1
作者 解国良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4-69,共6页
切尔诺夫是俄国社会革命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学说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政治、法律、感情、宗教等看成影响人的一系列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切尔诺夫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创造性,但同时否定了它在农业和道德领域的作用... 切尔诺夫是俄国社会革命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学说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政治、法律、感情、宗教等看成影响人的一系列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切尔诺夫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创造性,但同时否定了它在农业和道德领域的作用。从人道主义出发,切尔诺夫主张以劳动为原则,在合作社与辛迪加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共和国。由于切尔诺夫忽视了传统宗法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背后道德伦理和宗教伦理的区别,以道德伦理替代宗教伦理,引发了秉承两种不同伦理的社会混战。社会革命党也成为这场混战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尔诺夫 俄国 社会革命学说
下载PDF
马克思革命学说的理论构建及时代发展
2
作者 蔡婉琪 《世纪桥》 2020年第7期76-79,共4页
面对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政治压迫,马克思立足无产阶级立场,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矛盾,逐渐形成一整套逻辑严密、体系完善的革命学说,指明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革命方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面对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政治压迫,马克思立足无产阶级立场,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基本矛盾,逐渐形成一整套逻辑严密、体系完善的革命学说,指明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革命方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命题的转变赋予马克思革命学说更加丰富的理论意蕴和时代内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革命学说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伟大革命"之间关系的梳理,进一步明确新时代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合理内核和逻辑关系,有助于实现马克思革命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双向互动发展,使马克思革命学说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革命学说 时代发展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思
3
作者 何火萍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十年来,经历了从理念、到思想、到实践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中国特色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十年来,经历了从理念、到思想、到实践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思想涵盖相互区别又相互交叉的四层含义:是新时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政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势的中国智慧;是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革命精神与“和合”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它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命运与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革命学说 革命精神 和合文化 和合精神 第二个结合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上最辉煌的画卷——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4
作者 胡国铭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41-46,共6页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为后来的历史性巨变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开启了国民政治意识现代化的闸门 ;辛亥革命的文化革新奠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辛亥革命促成了民族工业的第一辉煌期 ,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孙中山武...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为后来的历史性巨变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开启了国民政治意识现代化的闸门 ;辛亥革命的文化革新奠定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辛亥革命促成了民族工业的第一辉煌期 ,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孙中山武装革命学说和辛亥革命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文化革新 政治理论化 武装革命学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 武昌起义
下载PDF
博特温尼克的西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观初探
5
作者 李华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3-86,共4页
1954年,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大师M.博特温尼克写信给苏共中央,斗胆怀疑斯大林关于新的世界大战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论断。他认为,新的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战争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应该寻求在不爆发世界大战的条件下的西方社会... 1954年,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大师M.博特温尼克写信给苏共中央,斗胆怀疑斯大林关于新的世界大战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论断。他认为,新的世界大战特别是核战争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因而,应该寻求在不爆发世界大战的条件下的西方社会主义革命。他建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其纲领中要保证给小资产阶级乃至资产阶级保留一部分收入,以便挖掉垄断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造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M.博特温尼克的想法是在斯大林去世以后苏共新领导提出新的和平共处方针的背景下产生的,尽管当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但是客观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象棋大师 博特温尼克 西方国家 革命学说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的原义探究其理论谱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回望(之一)
6
作者 傅德本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从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论述中不难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与受其影响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革命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都可以归属于共产主义的"世界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学说在历史... 从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论述中不难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与受其影响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革命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都可以归属于共产主义的"世界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革命学说在历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谱系,即一方面是主要适用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另一方面是对经济不发达国家人民革命前景的探索。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这两个话语体系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它们在总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发生过巨大的变化。在当今,它们仍然面临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理论课题。当然,它们的共同点和结合点也在不断增多。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的这两个话语体系将逐步走向统一和融合。马克思主义原义所预言的真正的(非地域性的)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革命学说 理论谱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昌黎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产生150年来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 ,这一体系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基础理论层 ,一是应用理论层。基础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20世纪的100年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集中于应用理论。应用理论分为革命学说和执政学说两大领域。列... 马克思主义产生150年来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 ,这一体系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基础理论层 ,一是应用理论层。基础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20世纪的100年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集中于应用理论。应用理论分为革命学说和执政学说两大领域。列宁主义属于革命学说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执政学说。毛泽东思想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革命思想 ,一是执政思想 ,横跨革命学说和执政学说两大领域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革命学说与执政学说 毛泽东执政思想 邓小平执政思想
下载PDF
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下)
8
作者 蔡靖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7-22,共6页
本文第三节 (见本刊去年第 4期 )交待理解思路 ;第四节据之将马克思整体思想分为四门学说予以简介说明 ;第五节则是从表述角度把马克思著作分为两个系统。
关键词 人道主义 社会学说 理论主导系统 实践主导系统 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历史学说 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下载PDF
明治维新性质研究述评
9
作者 李克正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6年第5期17-20,共4页
明治维新性质研究述评李克正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亚洲一个封建国家发生的一场社会经济变改运动。在这场巨大的变改浪潮中,日本人民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抗拒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胜利地取得了民族独立,迅猛地发展... 明治维新性质研究述评李克正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亚洲一个封建国家发生的一场社会经济变改运动。在这场巨大的变改浪潮中,日本人民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抗拒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胜利地取得了民族独立,迅猛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人们曾把它誉为"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明治维新 社会经济变论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学说 民族民主运动学说 绝对主义学说
下载PDF
经济学说的两类特征及其价值:兼论分析和综合两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富强 《南大商学评论》 CSSCI 2016年第4期21-47,共27页
学术研究有两种基本思维:(1)“分”析思维,它基于特定前提假设进行形式逻辑推理;(2)综“合”思维,它基于对不同侧面的分析思维及其相关认知的契合。相应地,就形成两类基本科学命题:(1)由“分”析思维得出分析命题,它注重... 学术研究有两种基本思维:(1)“分”析思维,它基于特定前提假设进行形式逻辑推理;(2)综“合”思维,它基于对不同侧面的分析思维及其相关认知的契合。相应地,就形成两类基本科学命题:(1)由“分”析思维得出分析命题,它注重逻辑一致性;(2)由综“合”思维获得综合命题,它主张理论与现实的一致性。进而在“分”析路线中,假设前提改变往往会带来完全新颖的结论,这就产生了“革命性”学说;但同时,这种学说只是基于特定视角和假设而忽视其他,从而就具有片面性。相反,在综“合”路线中,各种不同侧面的学说被嵌合在统一框架下,从而产生了“综合性”学说;但同时,各种不同的思维和假设往往很难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就具有逻辑模糊性。在经济学说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类学说的存在,如斯密和穆勒的学说就属于综合性学说,而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的学说则属于革命性学说。对学说特性的区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两类学说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而更全面地审视当前流行的经济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学说 综合性学说 经济学说 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
原文传递
日常伦理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列斐伏尔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丹 《世界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4,共10页
列斐伏尔将马克思哲学中的劳动异化思想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贯穿起来,将其改造成为一门激进的、革命的、理想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并在日常生活批判的框架下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观念。在这种伦理观念之下,列斐伏尔通... 列斐伏尔将马克思哲学中的劳动异化思想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贯穿起来,将其改造成为一门激进的、革命的、理想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并在日常生活批判的框架下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观念。在这种伦理观念之下,列斐伏尔通过城市理论、空间正义以及现代文化革命学说具体地展现了日常生活中伦理秩序与道德观念的规范和运用。总体观之,列斐伏尔的伦理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构出来的。在各个阶段的理论当中,列斐伏尔都将伦理学的讨论融合到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当中,其意义正是发现那些深藏在日常伦理秩序之下的人性潜能和道德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城市理论 空间正义 文化革命学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