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继承到建构:马克思以解放为轴心的哲学革命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同舫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4,共7页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演进,经历了从理论继承到突破创新再到革命建构的学术发展过程。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源泉是多元化的,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遗传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因"。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集...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演进,经历了从理论继承到突破创新再到革命建构的学术发展过程。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源泉是多元化的,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遗传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因"。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都在思想上给予了马克思极大的冲击,并分别对马克思产生强度不同的理论引导力。马克思对人类命运进行的深度探索,始终保留着德国古典哲学家所内蕴的"自由"精神,并以"解放"为轴心构建充满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理论继承 革命建构 解放
下载PDF
“历史”的选择与革命的建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探因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79-83,共5页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中国共产党 革命建构 延安时期
下载PDF
图像叙事与政治表达:延安时期新闻漫画的革命话语建构--基于《新中华报》的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强 陶奕冰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5,共8页
延安时期,为应对高文盲率导致的传播困境,在中共中央文艺政策的支持下,漫画界文艺工作者奔赴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新闻漫画作为重要的宣传喉舌由此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延安时期,为应对高文盲率导致的传播困境,在中共中央文艺政策的支持下,漫画界文艺工作者奔赴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新闻漫画作为重要的宣传喉舌由此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在《新中华报》出版的380期上共刊登漫画227幅,这些漫画主要以“民族”“人民”“劳动”和“学习”为关键词建构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通俗化、极具评议性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从而起到了促进抗战动员、提升民众文化水平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随着革命话语向改革话语的转型,媒体使用漫画建构改革话语时应更加重视真实性与多样性相结合、通俗化和评议性相统一以及艺术性与多元化相配合,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中华报》 革命话语建构
下载PDF
“‘靠近’‘历史’的可能性”——读《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1949-1966)》
4
作者 王欣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1-34,共4页
《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1949-1966)》一书以在"新历史观"作用之下的"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的文本实践来对其基本特征及表达诸形式进行探... 《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1949-1966)》一书以在"新历史观"作用之下的"十七年""革命历史叙事"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和"文学"两个方面的文本实践来对其基本特征及表达诸形式进行探讨,分析其生成的动力、文本实践的形式、编排阐释模式、规范与调整的考察、多元审美建构等方面内容,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史料梳理和理论阐释将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去审察,表现了作者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客观的价值评析尺度,同时增加了一种"靠近""历史"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革命历史叙事 建构 革命历史叙事的生成与建构(1949-1966)》
下载PDF
建构理性是“五四”启蒙思想运动的主流
5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5-246,共2页
彭景涛撰文《建构理性:“五四”启蒙走向革命的内在推手——新文化运动如何影响中国革命》指出,“五四”启蒙并不缺乏理性,恰恰相反,它是以近代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思想运动,但其主流是建构理性而不是经验理性。在这种建构理性的思维... 彭景涛撰文《建构理性:“五四”启蒙走向革命的内在推手——新文化运动如何影响中国革命》指出,“五四”启蒙并不缺乏理性,恰恰相反,它是以近代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思想运动,但其主流是建构理性而不是经验理性。在这种建构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推动了20世纪三大革命势力的形成。因此,建构理性与意识形态,正是“五四”启蒙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理性:"五四"启蒙走向革命的内在推手--新文化运动如何影响中国革命 书评 书介绍 作者
下载PDF
论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语境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8-103,共6页
陕北秧歌是植根于乡土世界与民众精神之中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之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被发现并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艺建构与发展的全新轨辙。中国左翼革命对"民间"的发现以及借助对传统... 陕北秧歌是植根于乡土世界与民众精神之中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之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被发现并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艺建构与发展的全新轨辙。中国左翼革命对"民间"的发现以及借助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与利用来建构其文化新秩序的策略实施,使借鉴民间传统秧歌的表演形式而创造的新秧歌有了发生的契机,新秧歌运动在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得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歌 新秧歌运动 民间文化 革命文艺建构
下载PDF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党史艺术建构的美学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友军 刘英姿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7期4-9,共6页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党史人物形象塑造和党史事件的再现,是关乎中国革命历史艺术建构的重大文化工程,其美学经验最核心的要素便是要做到信史、史诗和思想史三者的统一。时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党史人物形象塑造和党史事件的再现,是关乎中国革命历史艺术建构的重大文化工程,其美学经验最核心的要素便是要做到信史、史诗和思想史三者的统一。时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党史人物形象塑造与革命历史艺术建构之间的关系,总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美学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党史人物 革命历史的建构 美学经验
原文传递
孙中山构建现代新型主体间关系的宏大视野
8
作者 成龙 《党政干部学刊》 2011年第12期9-12,共4页
"主体间关系"是相对于"主客间关系"而言的,其实质在于要视"他人"为主体,按照"主体—主体"的模式思考不同个人、群体、国家间的关系。这既不同于"视人为物"、"见物不见人"... "主体间关系"是相对于"主客间关系"而言的,其实质在于要视"他人"为主体,按照"主体—主体"的模式思考不同个人、群体、国家间的关系。这既不同于"视人为物"、"见物不见人"的客体主义,也不同于以"自我"为中心、"只见自己,不见他人"、自私自利的唯"我"主义,与"主体—客体"的思维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对主体间关系的论述具有革命性质,这突出表现在他能够站在世界发展高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融合中西文明,吸取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从"中西马"三种文化结合的宏大视野思考问题,建构中国新型主体间关系。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确处理不同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实现中国现代化,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主体间关系 革命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