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分层研究
1
作者 赵英攀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9期110-112,共3页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之一的《革命时期的爱情》,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荒诞的性描写、革命时代的伤痕反思等受到众多学者青睐。尽管学术界对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艺术研究成果颇丰,但他们多聚焦于小说中叙事人称的转变,极... 王小波《怀疑三部曲》之一的《革命时期的爱情》,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荒诞的性描写、革命时代的伤痕反思等受到众多学者青睐。尽管学术界对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艺术研究成果颇丰,但他们多聚焦于小说中叙事人称的转变,极少有人关注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分层。文章通过对叙事分层理论的梳理,结合王小波的作品,探析其呈现出来的叙事分层逻辑和叙事分层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革命时期的爱情 叙事分层研究
下载PDF
大写的革命与小写的爱情——《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存在”伦理
2
作者 易珏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1期82-88,共7页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①这个观点王小波大概是赞同的,他在杂文中不仅表达了对昆德拉的钦佩,而且提出了对存在伦理探讨的重要性。在小说中...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审视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①这个观点王小波大概是赞同的,他在杂文中不仅表达了对昆德拉的钦佩,而且提出了对存在伦理探讨的重要性。在小说中,王小波试图通过卡尔维诺式的轻逸和他特有的幽默,将审视“革命”与“爱情”这些基本词语的内质话题悄然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时期的爱情 “存在” 伦理 小写 大写 小说家 历史学家 卡尔维诺
下载PDF
《革命时期的爱情》虐恋关系中的性政治
3
作者 张欣杰 林丹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0,共4页
《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虐恋意在对权力进行揭露和解构,广义的"权力"包括男权,用性别视角来分析,在《革命时期的爱情》的虐恋关系内部,女性并没有从男权之中解放出来,即性政治存在于具有揭露和解构权力的作用的虐恋关系之中,... 《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虐恋意在对权力进行揭露和解构,广义的"权力"包括男权,用性别视角来分析,在《革命时期的爱情》的虐恋关系内部,女性并没有从男权之中解放出来,即性政治存在于具有揭露和解构权力的作用的虐恋关系之中,这说明王小波对权力的解构并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时期的爱情 虐恋 权力 性政治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下的《革命时期的爱情》解读
4
作者 王雨柔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2期141-143,共3页
以叙事学理论观照《革命时期的爱情》,叙事声音的多重替换,叙述语言的反讽荒诞,呈现隐喻意味浓厚的叙事文本,三位一体的叙事学理论是解读王小波对小说形式的把握,对人文精神的探索的重要线索。采取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解读囿于“... 以叙事学理论观照《革命时期的爱情》,叙事声音的多重替换,叙述语言的反讽荒诞,呈现隐喻意味浓厚的叙事文本,三位一体的叙事学理论是解读王小波对小说形式的把握,对人文精神的探索的重要线索。采取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解读囿于“革命”时代困境中的个人与整体的对立和碰撞,通过叙事策略揭示了人性被压制走向异化,在个体的人生轨迹中体现出时代悲剧的张力,呈现出内蕴丰富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时期的爱情 叙事声音 叙述语言 叙事文本
下载PDF
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视角
5
作者 梁雅英 《华夏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本文探讨王小波中篇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视角,将从下列步骤加以分析:首先讨论《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叙事人称的转换,其次讨论叙事视角转换带来的功效,作者透过回忆与儿童的视角书写,将沉重的大炼钢、武斗等历史事件陌生化、... 本文探讨王小波中篇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叙事视角,将从下列步骤加以分析:首先讨论《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叙事人称的转换,其次讨论叙事视角转换带来的功效,作者透过回忆与儿童的视角书写,将沉重的大炼钢、武斗等历史事件陌生化、荒诞化。本文分为:大炼钢、武斗、大发明三点论述,以期能完整讨论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的叙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革命时期的爱情 叙事
原文传递
革命时期的虚无——王小波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9,共14页
本文在反思"自由主义/文化研究"二元框架中的王小波研究的基础上,以《革命时期的爱情》为例,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王小波独特的"局外人视角",勾勒一条理解王小波作品的深层线索"历史创伤—反讽—虚无—自由&quo... 本文在反思"自由主义/文化研究"二元框架中的王小波研究的基础上,以《革命时期的爱情》为例,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王小波独特的"局外人视角",勾勒一条理解王小波作品的深层线索"历史创伤—反讽—虚无—自由",由此把握王小波作品的历史起源、形式特征与精神脉络。通过与村上春树的对照式阅读,分析作为中国语境的后现代写作,王小波作品的魔力所在——在于治愈了读者面对当代史的负罪感。本文最后进一步讨论,叙述能否真正治愈精神创伤也是值得怀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时期的爱情 王小波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虚无 自由主义思潮 爱情 革命 《花城》
原文传递
浅谈《时代三部曲》中男主人公形象
7
作者 杨金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4-166,共3页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男主人公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异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是王小波小说的主题,王小波通过对存在于荒诞之中主体的超越精神的展示赋予这种反思以可见的形象。在关注个体生命惨重精神创伤的同时,做出大面积的自我拯救...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男主人公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异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是王小波小说的主题,王小波通过对存在于荒诞之中主体的超越精神的展示赋予这种反思以可见的形象。在关注个体生命惨重精神创伤的同时,做出大面积的自我拯救,以理性、智慧、科学作为据点超拔乏味的现实社会。男主人公仰望星空,思想独立,精神自由,在群体间无理性、智慧受辱的背景中依然寻得存在的意义、创造的意义,获得人之为人的快乐,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罕有而又亟须的精神维度:自由精神、理性精神和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三部曲》 王小波 《黄金时代》 《万寿寺》 《红拂夜奔》 革命时期的爱情
下载PDF
精神超越的可能——从主体性的角度对王小波与余华写作意义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野 《文艺评论》 2003年第3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王小波 余华 主体性 文学评论 小说 泛道德化 传统文化 先锋派 《黄金时代》 革命时期的爱情 《阑尾》
下载PDF
作为“画家”的王小波
9
作者 丁刚 《唐山文学》 2019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王小波小说以夸张,幽默,风趣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本文对王小波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绘画元素进行分析,讨论绘画元素在小说的基调,小说的刻画,小说的故事线索,小说的叙事手法等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揭示王小波作为一名优秀的小... 王小波小说以夸张,幽默,风趣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本文对王小波小说《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绘画元素进行分析,讨论绘画元素在小说的基调,小说的刻画,小说的故事线索,小说的叙事手法等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揭示王小波作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绘画元素 革命时期的爱情
原文传递
男人的友谊
10
作者 何方 《作家》 2000年第11期48-53,共6页
一季月平是下午来到这座他阔别了六年的省城的。六年前,季月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小镇的中学里当老师。那时他是带着一种悲凉的心情走向那座四周是山的小镇的。来到母校的大门前,季月平无端地激动了起来。当季月平在宿舍楼里找到了... 一季月平是下午来到这座他阔别了六年的省城的。六年前,季月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小镇的中学里当老师。那时他是带着一种悲凉的心情走向那座四周是山的小镇的。来到母校的大门前,季月平无端地激动了起来。当季月平在宿舍楼里找到了韩园的房间的时候,韩园当时正在卫生间里大便,而季月平那种粗暴的敲门声把韩园硬从卫生间里拖了出来。在这样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安格 王小波 革命时期的爱情 关之琳 宿舍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