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革命符号的反讽式挪用——为了忘却的记忆 |
周计武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2
|
革命符号之再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昌起义的纪念问题研究(1949-1966) |
纪浩鹏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17 |
1
|
|
3
|
“革命”符号里的白灵和黑娃——《白鹿原》人物论之一 |
王仲生
|
《唐都学刊》
|
2013 |
2
|
|
4
|
浅议“符号革命”背景下文学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嬗变 |
王国礼
许谦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0 |
|
5
|
卢梭的中国面孔——中国卢梭研究百年述评 |
袁贺
谈火生
|
《政治思想史》
|
2010 |
3
|
|
6
|
被观赏的女英雄——试论样板戏中的女性 |
王琴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7
|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建构的历史记忆及价值意蕴 |
裴恒涛
|
《红色文化学刊》
|
2022 |
3
|
|
8
|
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
程瑞
刘征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