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符号的反讽式挪用——为了忘却的记忆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计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75,共7页
对革命符号的反讽式挪用是中国当代艺术普遍采用的一种视觉表征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让不可见的文化创伤成为可追忆的视觉文本,并在文本的图像叙事中解构等级化的象征符号秩序。当代艺术对革命符号的挪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视觉语言... 对革命符号的反讽式挪用是中国当代艺术普遍采用的一种视觉表征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让不可见的文化创伤成为可追忆的视觉文本,并在文本的图像叙事中解构等级化的象征符号秩序。当代艺术对革命符号的挪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视觉语言的正向挪用与反向挪用;二是视觉形象的置换变形;三是视觉文本的戏仿。当然,并不是所有革命符号的挪用都是反讽式的。判断反讽至少有三个标准:语义的复调性、语境的共享性与效果的间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革命符号 挪用 反讽 戏仿 视觉表征
下载PDF
革命符号之再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南昌起义的纪念问题研究(1949-1966) 被引量:1
2
作者 纪浩鹏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0-15,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延续此前评价的基础上都陆续有了新的正式的定性和宣传。新的革命符号的建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南... 新中国成立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延续此前评价的基础上都陆续有了新的正式的定性和宣传。新的革命符号的建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苏区时期已经被确定为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南昌起义在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历了一个重新评价和定位的过程,反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变迁,新的时期,南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南昌起义的经验和教训也得到了更深刻的总结。虽然经历了波折,但南昌起义的革命叙事框架以及基本定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到了确立,并一直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符号 新中国成立初期 南昌起义 纪念
下载PDF
“革命”符号里的白灵和黑娃——《白鹿原》人物论之一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仲生 《唐都学刊》 2013年第1期75-81,共7页
20世纪上半叶,"革命"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革命与反革命的殊死搏斗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的二重奏。《白鹿原》的"革命叙述"不同于"左翼叙述"与"延安叙述",黑娃代表了"白狼",白灵象征了... 20世纪上半叶,"革命"是这个时期的关键词。革命与反革命的殊死搏斗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的二重奏。《白鹿原》的"革命叙述"不同于"左翼叙述"与"延安叙述",黑娃代表了"白狼",白灵象征了"白鹿",他们的"革命"人生充满了历史感和悲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革命符号 黑娃 白灵 悲剧性
下载PDF
浅议“符号革命”背景下文学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嬗变
4
作者 王国礼 许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文学传媒方式的一次革命,文学从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方式转变为以"视听符号"为主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符号革命"。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符号革命"背景下文...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文学传媒方式的一次革命,文学从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方式转变为以"视听符号"为主的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符号革命"。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符号革命"背景下文学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嬗变。从宏观角度而言,文学的地位被边缘化,媒介的地位被中心化;从微观角度而言,传统文学生态系统中的作者、读者、作品、等构成要素也在发生嬗变,此外,编辑、出版商、销售商等与媒介相关的人员地位的凸显,也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学生态平衡。因而,新的诗学——大众传媒诗学———的构建就成了摆在文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革命 媒介 文学生态系统 大众传媒诗学
下载PDF
卢梭的中国面孔——中国卢梭研究百年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袁贺 谈火生 《政治思想史》 2010年第1期121-136,共16页
卢梭是在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想家之一,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卢梭的研究一直没有淡出汉语学界的视线。本文对近百年来中文世界的卢梭研究进行初步清理后认为,卢梭作为政治思想家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形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卢梭是在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想家之一,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卢梭的研究一直没有淡出汉语学界的视线。本文对近百年来中文世界的卢梭研究进行初步清理后认为,卢梭作为政治思想家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形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卢梭充当的是中国革命的符号;而在后期,卢梭则主要以社会契约论思想家的身份出现。本文对卢梭在汉语世界的这两种形象进行了初步的勾勒,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指出中国卢梭研究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革命符号 社会契约论 公意
下载PDF
被观赏的女英雄——试论样板戏中的女性
6
作者 王琴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5-66,共2页
女性英雄在革命样板戏作品中主人公的数量比例较大,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女英雄更加凸显女性形象美,尤其在后期的作品中。女性的可看性、观赏性、旦角的戏剧性在更好地发挥"革命符号"的作用,承载着"极左"思想的女性... 女性英雄在革命样板戏作品中主人公的数量比例较大,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女英雄更加凸显女性形象美,尤其在后期的作品中。女性的可看性、观赏性、旦角的戏剧性在更好地发挥"革命符号"的作用,承载着"极左"思想的女性形象,使此时的国家意识更好地深入人心,以达到教化、规训民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女英雄 革命符号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建构的历史记忆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3
7
作者 裴恒涛 《红色文化学刊》 2022年第1期5-14,109,共11页
红色文化符号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建构的符号体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百年奋斗的历史记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符号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符号广为传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红色文化符号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建构的符号体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百年奋斗的历史记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符号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符号广为传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红色文化符号正本清源与推陈出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文化符号不断承继与繁荣。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符号建构体现了丰富性全面性;官方主导与民间参与;始终与时代同步伐;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等特点。红色文化符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彰显革命本色和政党使命;形塑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立体的政党形象,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促进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赓续了百年伟大革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前进的永恒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红色文化符号 红色革命符号 红色精神
原文传递
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及其哲学意义
8
作者 程瑞 刘征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89,共5页
狄拉克的方法论革命为重新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物理-数学符号作为整体,成为物理学家通往框架定律的有效道路,颠覆了伽利略-牛顿的研究传统,在物理学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传统上把数学和物... 狄拉克的方法论革命为重新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物理-数学符号作为整体,成为物理学家通往框架定律的有效道路,颠覆了伽利略-牛顿的研究传统,在物理学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传统上把数学和物理学割裂理解产生的解释困难。当代物理学前沿并不是数学游戏,新的观点是:物理-数学符号作为通向框架定律的最好通道,可能会带给我们新发现的实体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拉克 方法论革命物理-数学符号 整体性 框架定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