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革命”与“学术”的双重变奏--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80年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刚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1年第2期96-102,共7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等问题,希望寻回其背后本身所包含的学术意义。这一研究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学从简单的"革命"叙述,逐渐发展到研究视野日益多元,还原研究对象丰富立体的历史面相的可贵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论战
革命阐释
学术视野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乌调查”与中共革命的微观阐释——以对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史料补充为基础
被引量:
13
2
作者
黎志辉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年第6期71-89,共19页
就史料的丰富性和互证性而言,位于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寻乌县,极适合作为研究中共地方革命缘起过程的微观样本。这不仅得益于1930年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未受农村或土地革命视野所局限的"寻乌调查",而且由于当地留存了许多可以印...
就史料的丰富性和互证性而言,位于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寻乌县,极适合作为研究中共地方革命缘起过程的微观样本。这不仅得益于1930年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未受农村或土地革命视野所局限的"寻乌调查",而且由于当地留存了许多可以印证、补充乃至更正《寻乌调查》的其他史料。以《寻乌调查》对革命的观察和记叙为基本线索,辅以寻乌当地族谱、当事人记录等史料,可以概括中共在寻乌的革命缘起过程,大致与三种因素的逐层演进密切相关:首先,清末以降的学校教育变革和北京、梅县、平远、赣州等旅外城市的辐射性影响,促使寻乌县的读书人呈现明显的代际分化,这种代际分化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在读书人群体中的投射性反映,成为中共革命缘起的社会动因之一;其次,从传统士绅家庭和普通地主家庭中,寻乌县诞生了最早一批倾向革命或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既以革命思想、旅外参加社会运动的经历以及基于新兴社团的文化认同为其走向革命的引力,又潜在地含有与本县权势阶层或政见不同的读书人群体展开抗争的心理动机,由此在寻乌当地引发了革命分化的社会过程;最后,随着1927年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一些返乡的寻乌籍中共党员借助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旅外求学过程中形成或移植的社团组织,以及以兄弟血缘关系为核心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将国共分裂事件和寻乌当地的革命分化过程,由旧文化视野中的"秀才革命",放大为一场向底层社会广泛渗透的社会革命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调查
中共地方
革命
新寻派
中山派
革命阐释
原文传递
题名
“革命”与“学术”的双重变奏--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80年
被引量:
2
1
作者
何刚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1年第2期96-102,共7页
文摘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等问题,希望寻回其背后本身所包含的学术意义。这一研究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学从简单的"革命"叙述,逐渐发展到研究视野日益多元,还原研究对象丰富立体的历史面相的可贵进步。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论战
革命阐释
学术视野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乌调查”与中共革命的微观阐释——以对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史料补充为基础
被引量:
13
2
作者
黎志辉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年第6期71-89,共19页
文摘
就史料的丰富性和互证性而言,位于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寻乌县,极适合作为研究中共地方革命缘起过程的微观样本。这不仅得益于1930年毛泽东在这里开展了未受农村或土地革命视野所局限的"寻乌调查",而且由于当地留存了许多可以印证、补充乃至更正《寻乌调查》的其他史料。以《寻乌调查》对革命的观察和记叙为基本线索,辅以寻乌当地族谱、当事人记录等史料,可以概括中共在寻乌的革命缘起过程,大致与三种因素的逐层演进密切相关:首先,清末以降的学校教育变革和北京、梅县、平远、赣州等旅外城市的辐射性影响,促使寻乌县的读书人呈现明显的代际分化,这种代际分化作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在读书人群体中的投射性反映,成为中共革命缘起的社会动因之一;其次,从传统士绅家庭和普通地主家庭中,寻乌县诞生了最早一批倾向革命或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他们既以革命思想、旅外参加社会运动的经历以及基于新兴社团的文化认同为其走向革命的引力,又潜在地含有与本县权势阶层或政见不同的读书人群体展开抗争的心理动机,由此在寻乌当地引发了革命分化的社会过程;最后,随着1927年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一些返乡的寻乌籍中共党员借助正式或非正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旅外求学过程中形成或移植的社团组织,以及以兄弟血缘关系为核心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将国共分裂事件和寻乌当地的革命分化过程,由旧文化视野中的"秀才革命",放大为一场向底层社会广泛渗透的社会革命运动。
关键词
寻乌调查
中共地方
革命
新寻派
中山派
革命阐释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革命”与“学术”的双重变奏--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80年
何刚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寻乌调查”与中共革命的微观阐释——以对毛泽东《寻乌调查》的史料补充为基础
黎志辉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