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水平井靶前距的COMPASS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胜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年第12期6-11,17,共7页
为保证三维水平井钻井施工安全、高效,顺利钻达地质目标层,使用COMPASS软件对三维水平井轨道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通过模拟分析,总结出了三维水平井靶前距设计规律,提出了最小纵向靶前距概念,为三维水平井靶前距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三维水平井 最小纵向靶前距 靶前距设计 COMPASS
下载PDF
小靶前距水平井反位移轨道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开良 陈小元 +2 位作者 王建 窦正道 莫钺 《复杂油气藏》 2014年第4期62-64,68,共4页
为解决小靶前距水平井一次造斜造斜率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采用小靶前距水平井反位移井眼轨道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在不移动井口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反方向造斜,增大水平井的靶前距,再采用常规造斜率设计小靶前距水平井轨道,降低施... 为解决小靶前距水平井一次造斜造斜率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采用小靶前距水平井反位移井眼轨道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在不移动井口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反方向造斜,增大水平井的靶前距,再采用常规造斜率设计小靶前距水平井轨道,降低施工难度。主要方法是先按常规造斜率设计计算水平井所需的靶前距,此靶前距与原小靶前距的差值即为所需的反位移量,再根据反位移段的造斜率、降斜率及造斜点深度,计算出反位移井段的最大井斜角和稳斜段长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井眼轨道的其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前距 水平井 反位移 轨道设计
下载PDF
小靶前距水平井套管通过能力分析
3
作者 王建 马开良 +3 位作者 丁少华 付林 任飞 卜志丹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11期79-80,共2页
套管柱在高造斜率井眼中能够顺利通过是保证小靶前距水平井下套管顺利完井的关键,本文结合下套管影响因素,运用曹11平1井地质数据进行计算发现N80×139.7mm×7.72mm套管柱在造斜率31°/100m^41°/100m的小靶前距水平井... 套管柱在高造斜率井眼中能够顺利通过是保证小靶前距水平井下套管顺利完井的关键,本文结合下套管影响因素,运用曹11平1井地质数据进行计算发现N80×139.7mm×7.72mm套管柱在造斜率31°/100m^41°/100m的小靶前距水平井井眼中所受摩阻力为66.1kN^78.6kN远低于套管浮重,弯曲段套管螺纹连接处强度为510.85kN^643.39kN,低于套管螺纹连接额定强度1548kN,利用几何学原理计算得出在设计井眼中套管不会发生硬卡,因此在造斜率为31°/100m^41°/100m的小靶前距水平井井眼下套管完井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前距 造斜率 抗弯能力 水平井
下载PDF
长庆油田短靶前距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薛让平 杨光 +3 位作者 谢锦刚 贾平军 丁建东 张旺宁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短靶前距水平井钻井技术在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下部钻具组合造斜能力预测等方面存在着难以准确预测最大造斜率和恒定曲率等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进行了分析,明确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为井眼轨道设计中靶前距与造斜率对摩阻扭矩的影响分析... 短靶前距水平井钻井技术在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下部钻具组合造斜能力预测等方面存在着难以准确预测最大造斜率和恒定曲率等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进行了分析,明确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为井眼轨道设计中靶前距与造斜率对摩阻扭矩的影响分析及下部钻具组合造斜能力预测方法的优选,提出了短靶前距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的主要思路,即采用单增剖面,考虑稳定器与结构弯角、井眼扩径、钻压等因素建立了基于平恒曲率法的下部钻具组合造斜能力预测方法,结合实例,论证了上述关键技术的可行性,证明所建立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实钻条件下对下部钻具组合造斜能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靶前距 井眼轨道优化 造斜率 长庆油田
下载PDF
长靶前位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叶成 陈小元 范迎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6,共3页
江苏油田地处水网地区,确定水平井地面井口位置难度较大。受地面条件限制,水平井靶前位移较长,有时达到400-600m左右,为江苏油田水平井常规靶前位移的2~3倍。对于这种长靶前位移水平井,为了减少斜深或为了防碰邻井的需要,常下移... 江苏油田地处水网地区,确定水平井地面井口位置难度较大。受地面条件限制,水平井靶前位移较长,有时达到400-600m左右,为江苏油田水平井常规靶前位移的2~3倍。对于这种长靶前位移水平井,为了减少斜深或为了防碰邻井的需要,常下移造斜点,设计成第一稳斜段较长的双增双稳剖面施工,通过较长的第一稳斜段来弥补靶前位移的过长。主要介绍了长靶前位移水平井的特点、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及安全钻井技术,并提出了几点认识与体会。所介绍的技术对其它复杂剖面水平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井眼轨迹 复合钻进 水平井 江苏油田
下载PDF
长靶前位移浅垂深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时江涛 胡振华 +3 位作者 忤伟 乔建伟 闫天鹏 刘国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95-97,共3页
河南油田井楼区块地处村庄密集地区,要开发该区块的油藏,确定水平井地面井口位置的难度非常大。受地面条件限制,水平井靶前位移较长,尤其是靶前无效水平段长达130 m左右,加之目的层垂深浅,所施工的造斜率高达59°/100 m,钻井施工难... 河南油田井楼区块地处村庄密集地区,要开发该区块的油藏,确定水平井地面井口位置的难度非常大。受地面条件限制,水平井靶前位移较长,尤其是靶前无效水平段长达130 m左右,加之目的层垂深浅,所施工的造斜率高达59°/100 m,钻井施工难度较大,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楼平1井完钻垂深159.88 m、井底水平位移414.17 m、位垂比达2.59,是当时国内位垂比最大、中石化垂深最浅的水平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浅垂深 水平井 井眼轨迹 井楼区块
下载PDF
短靶前距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召永 代长灵 恽红波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9期174-175,共2页
本文针对短靶前距三维水平井,通过剖析施工难点,制定了一系列施工措施,并通过现场严格落实,顺利完成了短靶前距三维水平井钻井施工,为今后同类型的井施工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靶前距 水平井 防碰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TH12328CH长靶前位移中短半径水平井钻探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小元 杨宝华 +3 位作者 秦春 莫钺 王委 董来明 《复杂油气藏》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塔河油田常规中短半径水平井靶前位移为40~50 m,造斜率控制在(1°~1.5°)/m。 TH12328CH侧钻水平井为避开一个溢漏并存的定容体腔,靶前位移长达395 m。针对该井井身轨迹控制难度大,测量仪器性能要求高,钻压传递困难,... 塔河油田常规中短半径水平井靶前位移为40~50 m,造斜率控制在(1°~1.5°)/m。 TH12328CH侧钻水平井为避开一个溢漏并存的定容体腔,靶前位移长达395 m。针对该井井身轨迹控制难度大,测量仪器性能要求高,钻压传递困难,极易发生出新眼及钻具疲劳断裂等事故难点,介绍了该井井身剖面设计、开窗试钻、井身轨迹控制、优快钻井技术等方面措施。钻探实践表明:3°单弯螺杆是塔河油田中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的理想选择;短无磁测斜工艺可提高井底轨迹预测精度;采用柔性倒装钻具组合、优选仪器、下钻分段循环降温、下钻遇阻摆原工具面位置进行划眼等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中短半径 侧钻 水平井 轨迹控制
下载PDF
乳腺微小病变术前钼靶X线导丝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红文 张蕴 +3 位作者 盛薇 贾宗良 张月浪 张毅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乳腺微小病变 X线导丝定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治疗难修复的神经疾患临床与实验研究
10
作者 匡正达 姚建祥 +5 位作者 张新宇 高春华 康梦奎 李禾 李振 汪家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3-505,共3页
目的: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造成支配的效应器官功能障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11种术式, 治疗12类神经系统疾患及其并发症, 包括脊髓空洞症、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 目的: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造成支配的效应器官功能障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11种术式, 治疗12类神经系统疾患及其并发症, 包括脊髓空洞症、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腰骶神经根损伤、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等所引起的手足溃疡、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在损伤及修复后的不同时间进行功能和形态学检查。结果: 40处溃疡或骨髓炎中有30处愈合, 有效率为75%, 并且相应肌肉运动、皮肤感觉和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动物实验切断神经经过交叉吻合4周后可恢复正常的体感诱发电位, 并在原神经支配区皮肤神经末梢与其胞体之间形成新的通路。结论: 靶器官前神经束交叉吻合术是治疗周围和中枢神经损害或疾患后效应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交叉吻合 器官 神经损伤 神经疾患
下载PDF
中半径欠靶前距水平井轨迹剖面优化设计技术
11
作者 郝宁 许小红 +2 位作者 李永强 邓良忠 袁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第5期141-143,共3页
为了提高单井产量,油井区块水平井的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因为地貌特征而井场布局受限,小靶前距水平井常态化。为解决小靶前距水平井一次造斜率过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采用小靶前距水平井负位移井眼轨迹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在不移动井... 为了提高单井产量,油井区块水平井的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因为地貌特征而井场布局受限,小靶前距水平井常态化。为解决小靶前距水平井一次造斜率过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采用小靶前距水平井负位移井眼轨迹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在不移动井口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次反方向造斜,增加水平井的靶前距,再用常规造斜率设计小靶前距水平井轨道,降低施工难度。主要方法是先按照常规造斜率设计计算出所需的靶前距,此靶前距与原靶前距的差值即为所需的反向位移,再根据反向位移段所需的造斜率及造斜点深度,计算出反位移井段的最大井斜角和稳斜段长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井眼轨道的其他参数。本文主要针对走完负位移后的斜井段轨迹控制方法和现场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优化 轨迹控制 靶前距 偏移距
原文传递
新型阿霉素前体药PDOX对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珏 邵丽华 +5 位作者 王群 袁静萍 唐利 钟燕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0-1715,共6页
目的:比较PDOX与DOX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MGC-803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35只,随机分为PDOX组(n=12)、DOX组(n=12)和Control组(n=11),接种后第10、17、24天按体质量给药,每周进行两次详细全面记录。末次... 目的:比较PDOX与DOX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建立MGC-803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35只,随机分为PDOX组(n=12)、DOX组(n=12)和Control组(n=11),接种后第10、17、24天按体质量给药,每周进行两次详细全面记录。末次给药后1周终止实验,取血行常规、生化检查;解剖裸鼠,详细记录胃部肿瘤及腹腔播散情况,对肿瘤进行称重,计算抑瘤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研究终点时,Control组和PDOX组全部存活,DOX组6只死亡。在肿瘤局部控制指标中,PDOX组和DOX组的胃肿瘤质量、体积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PDOX组和DOX组抑瘤率分别为26.4%和24.9%,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血常规指标中,PDOX组血小板计数高于Control组(P<0.05),淋巴细胞比例低于Control组(P<0.05),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指标中,PDOX组CK-MB水平高于Control组(P<0.01)。CK、LDH、肝功能及肾功能指标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OX组和DOX组淋巴管癌栓发生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DOX组Ki-67水平显著低于DOX与Controll组,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cl-6、Tunel、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D2-40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PDOX治疗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整体疗效优于DOX,毒副作用低于D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向治疗PDOX体药 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
下载PDF
C2256长靶前位移侧钻水平井水平段轨迹控制
13
作者 闫友勇 许得禄 +2 位作者 雷宇 刘宝振 杨连喜 《新疆石油科技》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常规侧钻水平井靶前位移一般定在200m以内,C2256侧钻水平井由于侧钻基井和地面条件限制靶前水平位移高达347.55m,而该井地质设计为了避开上部复杂井段,窗口选的很低,造斜点距靶区A点垂深段长98.73m,靶前位移是造斜点至靶区A点垂深段长的... 常规侧钻水平井靶前位移一般定在200m以内,C2256侧钻水平井由于侧钻基井和地面条件限制靶前水平位移高达347.55m,而该井地质设计为了避开上部复杂井段,窗口选的很低,造斜点距靶区A点垂深段长98.73m,靶前位移是造斜点至靶区A点垂深段长的3.52倍。由于垂深限制和扭方位的需要该井设计造斜段造斜率19.2°/30m,靶前有250m井斜达85°~88.28°的水平段,井斜造至71.54°后设计轨迹要求方位由251.81°方位扭至280.51°。该侧钻水平井井眼小、井眼曲率大、钻具刚性小,较长的靶前位移和靶前水平段以及施工过程中作业区又要求将入靶前垂深下调两次,使轨迹控制难度较常规水平井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大了施工过程中井下事故的发生几率。就2次C2256井实施侧钻水平井施工对其长靶前位移长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侧钻 位移 复合钻进 钻具组合 螺杆钻具
下载PDF
水针刀辅助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严胜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664-5665,共2页
目的探讨水针刀辅助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7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 目的探讨水针刀辅助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7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水针刀辅助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水针刀辅助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针刀 入路经皮穿刺点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中晚期肾癌术前采用靶血管栓塞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培欣 卢占兴 +3 位作者 王闯胜 李陆鹏 肖贾伟 沈琳 《癌症进展》 201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术前采用靶血管栓塞治疗对增加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中晚期肾癌患者,依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前靶血管栓塞治疗,对...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术前采用靶血管栓塞治疗对增加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中晚期肾癌患者,依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前靶血管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3年、5年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72.5%(29/40)、55.0%(22/40)均高于对照组70.0%(28/40)、57.5%(23/40)、22.5%(9/40)(P﹤0.05)。结论中晚期肾癌术前采用靶血管栓塞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肾癌 血管栓塞 肿瘤切除率 术中出血
下载PDF
硫胺素二硫化碳型化学传递系统介导脑靶向性前药的特点及应用进展
16
作者 时元泰 姬香草 +3 位作者 陈旖 赵琪 何凡凡 昌盛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98-101,共4页
血脑屏障(BBB)的存在使95%以上的药物不能有效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患者往往需多次服药或加大服药剂量,这对中枢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尤其不利。基于"Lock-in"原理设计的化学传递系统(CDS)是一类前药载体,硫胺素二硫化碳型CDS是... 血脑屏障(BBB)的存在使95%以上的药物不能有效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患者往往需多次服药或加大服药剂量,这对中枢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尤其不利。基于"Lock-in"原理设计的化学传递系统(CDS)是一类前药载体,硫胺素二硫化碳型CDS是基于阳离子母核设计的阳离子CDS,其可使介导的药物极性降低,脂溶性提高,进而提高通透率,减轻外周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具有较好通透性,但缺乏脑靶向性,外周不良反应较严重,通过硫胺素二硫化碳型CDS介导后,可有效降低抗抑郁药抑制外周神经递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脑内浓度。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但其极性较大,生物利用率较低,通过硫胺素二硫化碳型CDS介导的酯化左旋多巴脂溶性显著提高,通透率显著提升,由于给药剂量降有效减少外周不良反应。肿瘤治疗药物被硫胺素二硫化碳型CDS介导后,提高了脂溶性和通透率,可有效改善对脑肿瘤的治疗效果。硫胺素二硫化碳CDS介导特殊药物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如同时连接不同传递机制的基团,形成双重脑靶向性前药可以进一步提高原药通透率,发挥最大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素二硫化碳型化学传递系统 向性 血脑屏障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导向入靶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勇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32-34,51,共4页
"井工厂"模式页岩气开发的水平井入靶前距有严格要求,急需建立有较短靶前距中靶要求且靶点上方地层产状多变的地质导向入靶轨迹控制技术,以满足后期压裂施工的需求。将地质导向从介入点开始至靶点进行了分段控制,多口井应用... "井工厂"模式页岩气开发的水平井入靶前距有严格要求,急需建立有较短靶前距中靶要求且靶点上方地层产状多变的地质导向入靶轨迹控制技术,以满足后期压裂施工的需求。将地质导向从介入点开始至靶点进行了分段控制,多口井应用试验表明:合理分配靶前距、分段控制造斜率的入靶控制方法,适合有短靶前距中靶要求的水平井地质导向,该方法可为国内其它页岩气探区水平井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页岩气田 水平井 地质导向 靶前距 造斜率 控制
下载PDF
地塞米松前体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新友 周四元 +1 位作者 冉玉华 梅其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葡聚糖 (平均Mr76 000)前体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Dex)及其前体药按 5μmol/kg给大鼠i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释放出Dex的动力学过程及血药浓度.结果...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葡聚糖 (平均Mr76 000)前体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Dex)及其前体药按 5μmol/kg给大鼠i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释放出Dex的动力学过程及血药浓度.结果: Dex前体药ig后,Dex主要分布在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及黏膜中,在胃及小肠近端的内容物中检测不到药物释放,Dex吸收缓慢,tpeak为 6 2h,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为 149μg/L,AUC为 1364μg/(h·L).Dexig后,药物主要分布在胃、小肠近端及小肠远端内容物及黏膜中,药物吸收迅速,tpeak为 2 2h,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为 2120μg/L,AUC为11 875μg/(h·L).结论: Dex 葡聚糖前体药可将Dex转运到盲肠和结肠,显著减少了Dex的吸收,提高了结肠局部药物浓度,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向药物 地塞米松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术前应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海梁 施国海 叶定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62,37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对局部晚期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参数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T3b期)肾细胞癌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对局部晚期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参数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T3b期)肾细胞癌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索拉非尼治疗12例,舒尼替尼治疗11例。结果:12例索拉非尼治疗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1例舒尼替尼治疗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两种靶向药物使肾脏肿瘤最大径分别缩小14.3%和11.8%。11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病例,8例治疗后癌栓退缩,2例癌栓降级,其中7例接受手术治疗。12例T4期病例中7例肾肿瘤缩小,1例达到部分缓解并降期,其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停药时间6~19 d,手术时间120~250 min,术中出血量120~1 600 m L,术后引流量170~560 m L,术后住院6~14 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1级3例,2级6例,无3级及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17年3月,15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22个月(3~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1个月(11~102个月)。结论: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肾癌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肾脏肿瘤缩小,且相对安全可行,并未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局部晚期 向治疗 手术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丛式井平台部署优化研究
20
作者 张喜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丛式井钻井平台位置优化是油田开发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应用枚举法、动态聚类法等方法进行平台位置优化时,要依靠经验或方法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以横向靶前位移最小和总投资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钻完井费用模型、采油工程费... 丛式井钻井平台位置优化是油田开发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应用枚举法、动态聚类法等方法进行平台位置优化时,要依靠经验或方法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以横向靶前位移最小和总投资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钻完井费用模型、采油工程费用模型、地面建设费用模型和维护费用模型的平台总投资规划模型,采用双权值法对平台位置和靶点坐标进行优化分配,并基于Python语言的遗传算法进行平台位置规划部署。应用大庆油田某区块44个靶点的坐标数据,进行了平台位置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以横向靶前位移最小为优选目标的平台总投资规划模型,可以快速地优化钻井平台位置,给出平台位置范围和靶点分配,并可以根据不同地形选取合适的平台位置和靶点坐标,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很好地解决丛式井平台部署问题,对其他区块平台部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钻井平台 位置优选 位移 投资规划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