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束刻蚀过程中的二次作用——溅出靶原子的重新淀积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民 仲永安 同悦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9-22,共4页
离子束刻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细加工工艺。由于它的超精细加工能力等特点,已在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表面科学、应用声学、材料科学和真空技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的束流密度为0.5(mA·cm^(-2)),能量分别为600eV 和... 离子束刻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细加工工艺。由于它的超精细加工能力等特点,已在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表面科学、应用声学、材料科学和真空技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的束流密度为0.5(mA·cm^(-2)),能量分别为600eV 和1100eV 垂直入射的氩离子束对半导体单晶硅片(111)面上宽度分别为200、80,30、10、8(μm)的沟槽进行刻蚀,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记录不同时刻的沟槽台阶形貌。考虑到溅出的靶原子在空间的各种不同分布,建立了重新淀积理论,并对实验结果作了完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刻蚀 靶原子 淀积
下载PDF
低能氘分子团(d_3^+)与固体靶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团簇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铁山 落合谦太郎 +2 位作者 丸田胜彦 饭田敏行 高桥亮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9-434,共6页
通过对三个氘原子组成的氘分子团与三个分立的氘原子在轰击固体靶原子时所激发的X射线产额的差别的研究,进而揭示氘分子团在以库仑激发方式与靶原子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的团簇优势。实验结果显示,在10-100keV/d能区,每个... 通过对三个氘原子组成的氘分子团与三个分立的氘原子在轰击固体靶原子时所激发的X射线产额的差别的研究,进而揭示氘分子团在以库仑激发方式与靶原子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的团簇优势。实验结果显示,在10-100keV/d能区,每个分子团中的氘核所激发的X射线产额平均为相同能量的普通氘核所激发的X射线产额的2.5倍。而且该比值具有较很弱的能量相关性。基于原子库仑相互作用规律对实验现象做了初步解释和简要估算,提出了分子团与靶原子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团 原子团簇效应 固体靶原子 氘分子团
下载PDF
利用质子能损检测气体靶区有效靶原子密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燕红 程锐 +9 位作者 张敏 周贤明 赵永涛 王瑜玉 雷瑜 麻鹏鹏 王昭 任洁茹 马新文 肖国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4,共7页
准确测量气态靶区的有效靶原子密度能够提升离子与气体和离子与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实验中利用离子加速器引出的100 ke V质子束穿过一定长度的氢气靶,对质子的剩余能量进行了精确测量,获得了在气体靶... 准确测量气态靶区的有效靶原子密度能够提升离子与气体和离子与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实验中利用离子加速器引出的100 ke V质子束穿过一定长度的氢气靶,对质子的剩余能量进行了精确测量,获得了在气体靶内的质子能损数据,结合已有的能损研究结果,重新标定了气体靶区内的有效靶原子密度.分别比较了能损、电离型真空计IonIVac ITR 90和薄膜电容型真空计Varian CDG-500的实验测量结果,对比了修正后的电离型真空计有效气压曲线,结果发现质子束能损的测量方式具有原位、高准确性、在线监测等突出优势,为诊断气态靶有效原子密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束 气体 能量损失 有效靶原子密度
下载PDF
单电荷离子He^+与靶原子Na碰撞中电子俘获激发过程
4
作者 潘广炎 于德洪 +3 位作者 雷子明 杨锋 刘家瑞 孙湘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一、引言 最近,Aumayr等人在2-20k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He^+与Na碰撞过程,给出了单电子俘获截面和NaID_(1,2)的发射截面。Nagata等人和DuBois也分别在实验上对单电子俘获过程进行了研究。Mo’和Riera以及Shingal等人在理论上研究了He^+-Na... 一、引言 最近,Aumayr等人在2-20k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He^+与Na碰撞过程,给出了单电子俘获截面和NaID_(1,2)的发射截面。Nagata等人和DuBois也分别在实验上对单电子俘获过程进行了研究。Mo’和Riera以及Shingal等人在理论上研究了He^+-Na,He^(2+)-Na碰撞激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荷离子 靶原子 电子俘获激发
原文传递
卢瑟福背散射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国庆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1期41-46,共6页
对卢瑟福背散射分析的基本原理作了概要的介绍。论述了背散射分析的最佳实验条件、质量分辨率和分析灵敏度。
关键词 卢瑟福背散射 表面层分析 薄膜分析 质量分辨率 RBS 离子能量 靶原子
下载PDF
强激光场中Li^(3+)与H碰撞的电荷转移截面
6
作者 刘艳侠 林在昆 马德林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42-346,共5页
本文利用含电荷转移因子的两态展开方法,考虑激光场对入射粒子及靶原子的影响(修饰效应),计算了Li3++H(1s)→Li2+(1s)+H+过程的电荷转移截面,并与不存在激光场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强激光场 靶原子 碰撞 电荷转移截面 原子
下载PDF
残余应力测定的基本知识——第四讲 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三)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克茂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7年第9期462-468,共7页
关键词 X射线管 残余应力测定 测定方法 X射线衍射分析 跃迁电子 知识 靶原子 应力常数
下载PDF
A Multi-hit 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 for (e,3e Studies
8
作者 Xu Shenyue Ma Xinwen Yan Stluncheng Zhu Xiaolong Zhang Shaofe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7年第1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位置敏感探测器 电子碰撞 量子系统 靶原子 多粒子 电离 分子
下载PDF
Spectra from Ions with Solid Interaction of 40Ar8+ Surface of Ni
9
作者 Wang Wei Yang Zhihu +2 位作者 Zhang Boli Huang Liangyu Cai Xiaoho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8年第1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表面相互作用 光谱线 离子对 固体 高电荷态离子 靶原子
下载PDF
反物质的存在及反氢的制造
10
作者 陈鸿林 杨晓段 《工科物理》 199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简述了人类寻找反物质的历程;目前产生反氢原子的方法及利用反物质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 反氢原子 正电子 反质子 低能反馈环 Xe原子 彭宁阱 反物质
下载PDF
纳米薄膜镀膜机研制成功
11
《新材料产业》 2003年第8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纳米薄膜镀膜机 离子束轰击溅射薄膜淀积设备 原子 动能
下载PDF
Ar的类氦和类锂离子与Mo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x射线发射
12
作者 张艳萍 杨治虎 +8 位作者 杜树斌 陈熙萌 赵永涛 张小安 崔莹 张红强 徐徐 邵健雄 肖国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59-3564,共6页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上用Si(Li)探测器观测到了不同动能的Ar15+和Ar16+离子与Mo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x射线.在不同动能的Ar16+与Mo表面作用过程中不仅能观测到Ar的K层x射线而且能观测到Mo的L层x射线.在不...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上用Si(Li)探测器观测到了不同动能的Ar15+和Ar16+离子与Mo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x射线.在不同动能的Ar16+与Mo表面作用过程中不仅能观测到Ar的K层x射线而且能观测到Mo的L层x射线.在不同动能的Ar15+入射下只能观测到Mo的L层x射线.实验结果表明,Ar的K层x射线的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空心原子携带的势能以及入射离子和靶原子x射线的竞争等有关,Mo的L层x射线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过程 表面相 x射线发射 MO 类锂离子 AR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类氦 入射离子 国家实验室 空心原子 动能 观测 探测器 靶原子 势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