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
作者 张蓉颖 庞代文 蔡汝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210-1217,共8页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酶的合成及 DNA高级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评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的 DNA靶向分子与 DNA相互...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阐述一些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致癌物的作用机理 ,而且对进一步指导人工核酸酶的合成及 DNA高级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评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的 DNA靶向分子与 DNA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DNA靶向分子 相互作用 抗生素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研究DNA与不可逆靶向分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素芬 彭图治 李建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0-316,共7页
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整体电解法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双苯并咪唑衍生物 (BBID)不可逆电化学行为及BBID与DNA的相互作用 ,推导了适用于研究不可逆电活性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公式 ,该公... 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整体电解法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双苯并咪唑衍生物 (BBID)不可逆电化学行为及BBID与DNA的相互作用 ,推导了适用于研究不可逆电活性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公式 ,该公式可以简便、快速地测定靶向分子与DN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实验发现 ,BBID与天然鱼精DNA的结合以结构作用为主 ,同时 ,由于求得的结合常数 (K)值较大 ,因此其中可能还存在序列作用的因素 .结合方式主要为包含 4个碱基对的紧密小沟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双苯并咪唑衍生物 小沟结合 电化学法 不可逆靶向分子 相互作用 抗癌药物 药物设计
下载PDF
^(131)Ⅰ标记血管靶向分子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清华 粟波 +2 位作者 赵印敏 唐亮 周彩存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研究131Ⅰ标记的血管靶向分子(RGD10、F56、K237)的生物活性及在肿瘤部位的浓聚情况。方法采用Iodogen法标记血管靶向分子,用Sep-PakC18柱纯化,通过HUVEC检测它们的免疫活性分数和亲和常数,用手持式γ相机检测和比较它们在荷A549肺... 目的研究131Ⅰ标记的血管靶向分子(RGD10、F56、K237)的生物活性及在肿瘤部位的浓聚情况。方法采用Iodogen法标记血管靶向分子,用Sep-PakC18柱纯化,通过HUVEC检测它们的免疫活性分数和亲和常数,用手持式γ相机检测和比较它们在荷A549肺腺癌裸鼠肿瘤部位的浓聚情况。结果131I-RGD10、131Ⅰ-F56、131I-K237的免疫活性分数(IRF)分别为42.7%、55.1%和44.5%,与HUVEC的亲和常数Ka值分别为9.41×107L/mol、3.87×107L/mol和5.98×107L/mol。3个131Ⅰ标记的血管靶向分子中,131I-RGD10在肿瘤部位的浓聚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静脉注射131I-RGD10在肿瘤部位聚集,可望成为肿瘤早期核素显像诊断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靶向分子 显像 ^131Ⅰ标记 免疫活性分数 亲和常数
下载PDF
靶向分子时代转移性肾癌治疗进展与治疗方案的合理化选择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虹 曾浩 +1 位作者 李响 魏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1-328,共8页
关键词 靶向分子 转移性肾癌 治疗方案
下载PDF
VEGF/VEGFR2/NRP1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及其靶向分子成像 被引量:2
5
作者 章婷婷 钱银锋(审校) +1 位作者 余永强(审校) 徐丽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判断预后。就VEGF/VEGFR2/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其靶向分子成像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神经纤毛蛋白1 胶质瘤干细胞 血管微环境 靶向分子成像
下载PDF
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分离林源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慕洁 王立涛 +3 位作者 王建栋 曹劲松 靳豪杰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我国森林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各种林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途径。随着我国以林源活性成分为重要物质基础的林业生物制剂产业的快速发展,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在林源活性成分的精准分离... 我国森林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各种林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途径。随着我国以林源活性成分为重要物质基础的林业生物制剂产业的快速发展,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在林源活性成分的精准分离和高值化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产业化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靶向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离原理和分类,以及近年来几种新型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的载体类型,主要包括石墨烯、二氧化硅、碳量子点以及生物基载体。重点阐述了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在分离黄酮、多酚、有机酸、生物碱等林源活性成分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对靶向分子印迹材料用于分离林源活性成分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分析了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存在的局限性及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在林源活性成分分离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分子印迹吸附材料 林源活性成分 特异性分离 载体
下载PDF
膀胱癌靶向分子载体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闫鹏宇 闫旭韬 +1 位作者 杨勇军(综述) 杨晓峰(审校)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99-302,共4页
膀胱癌(B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普通白光膀胱镜检查是BC诊疗最重要的手段,但其对微小肿瘤、手术部位残留肿瘤的识别能力有限,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诊疗技术。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兴起,近年来发现了一批能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与BC特异... 膀胱癌(B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普通白光膀胱镜检查是BC诊疗最重要的手段,但其对微小肿瘤、手术部位残留肿瘤的识别能力有限,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诊疗技术。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兴起,近年来发现了一批能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与BC特异性结合的靶向分子,以其为载体进行的分子影像诊断和靶向治疗能显著提高肿瘤的诊疗效率,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组的工作,对靶向分子载体在BC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靶向分子 分子影像
下载PDF
线粒体靶向分子抗肿瘤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齐雪静 郑楠楠 +2 位作者 高亚男 吴琳华 唐景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1-74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线粒体对于肿瘤细胞凋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促进了人们对线粒体靶向制剂的研究。线粒体靶向分子可以使药物特异性的作用于线粒体,进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在提高疗效... 近年来随着对线粒体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线粒体对于肿瘤细胞凋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促进了人们对线粒体靶向制剂的研究。线粒体靶向分子可以使药物特异性的作用于线粒体,进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又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线粒体靶向分子在抗肿瘤药物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靶向分子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从线粒体途径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靶向分子 细胞凋亡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纳米抗体:一种潜力巨大的超声造影剂靶向分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勇 王志刚 许川山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71-172,共2页
Gramiak等于1968年提出超声造影的概念,给超声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快速发展。第一代超声造影剂只能在右心系统显影;第二代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肺循环达左心,使左心腔显影;第三代造影剂使... Gramiak等于1968年提出超声造影的概念,给超声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超声造影剂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快速发展。第一代超声造影剂只能在右心系统显影;第二代造影剂经静脉注射后可通过肺循环达左心,使左心腔显影;第三代造影剂使用低弥散度、高分子量的氟烷类气体成分,提高了在循环中的稳定性,可达到冠脉循环使心肌显影,已用于体内许多重要器官(如心、肝、肾、子宫、卵巢等)和多种疾病(肿瘤、血管性疾病等)的检查。近年来,又设计出针对特定组织的靶向超声造影剂,通过改变造影剂外壳的组成成分或在外壳上连接针对组织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及特异受体的配体,使造影剂更好地应用于显像和治疗。但目前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尚存在一些不足,寻找高效、特异性强、稳定、穿透力强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已成为超声分子成像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最近研究发现的纳米抗体是构建理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良好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靶向分子 抗体 纳米 血管性疾病 特异性抗原 心肌显影 超声分子成像
原文传递
靶向CD24分子3E10增强肝癌HuH-7细胞的化疗敏感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泽坚 方昶 +2 位作者 于宝丹 程庆 吕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分子CD24单克隆抗体3E10调节肝癌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敏感度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24抗体3E10的特异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 目的探讨靶向分子CD24单克隆抗体3E10调节肝癌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敏感度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D24抗体3E10的特异性;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耐药基因和肿瘤干细胞特性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水平。结果 3E10可有效识别CD24蛋白及HuH-7细胞。3E10显著增强HuH-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度(P<0.05),抑制率由(10.3±3.0)%提高至(34.4±10.8)%。3E10显著降低HuH-7细胞耐药基因ABCB1、ABCB5、ABCC1和肿瘤干性基因NANOG、CD24的表达水平及干性基因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P<0.05)。3E10显著降低STAT3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靶向CD24分子3E10通过降低HuH-7细胞的耐药性、肿瘤干性和JAK/STAT3、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增强HuH-7细胞对化疗药顺铂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UH-7细胞 CD24 靶向分子3E10 化疗敏感度
下载PDF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与“炎症”的现状、面临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少敏 宾建平 《医学综述》 2008年第7期1026-1028,共3页
利用超声微泡表面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或通过特殊处理将特定配体连接于超声微泡表面可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靶向超声微泡经静脉注入后能靶向性聚集并较长时间滞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中,并通过对比超声产生分子水平成像。实验研究表明,靶向超... 利用超声微泡表面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或通过特殊处理将特定配体连接于超声微泡表面可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靶向超声微泡经静脉注入后能靶向性聚集并较长时间滞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中,并通过对比超声产生分子水平成像。实验研究表明,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可无创性的定量评价靶组织或靶器官的"炎症",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靶向分子成像 对比超声检查 炎症
下载PDF
肿瘤的靶向分子与放射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锡旭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7期553-555,共3页
关键词 靶向分子 放射治疗 肿瘤
原文传递
适于MR分子成像的钆基靶向纳米粒研究进展
13
作者 于德新 宋吉慧 马祥兴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69-571,共3页
影像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促进了MR分子靶向成像的发展,基于各种材料的纳米粒在构建分子靶向对比剂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利用纳米粒作为载体,可增加Gd3+的荷载量、增强弛豫效果、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实现主动靶向成像,并因此弥补了MRI在... 影像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促进了MR分子靶向成像的发展,基于各种材料的纳米粒在构建分子靶向对比剂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利用纳米粒作为载体,可增加Gd3+的荷载量、增强弛豫效果、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实现主动靶向成像,并因此弥补了MRI在分子成像中低敏感性的缺陷。就含钆纳米粒的优缺点、合成材料与方法、弛豫效果、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靶向分子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晚期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波波 张劲松 +3 位作者 李宁 王海峰 左毅刚 王剑松 《癌症进展》 2019年第24期2896-2900,2975,共6页
晚期膀胱癌的治疗管理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临床挑战。尽管膀胱癌是人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但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化疗仅对少数患者有治疗作用。膀胱癌具有遗传异质性,并且被复杂的组织微环境所包围。转移性膀胱癌治疗... 晚期膀胱癌的治疗管理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临床挑战。尽管膀胱癌是人群中常见的肿瘤之一,但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化疗仅对少数患者有治疗作用。膀胱癌具有遗传异质性,并且被复杂的组织微环境所包围。转移性膀胱癌治疗领域的临床问题已经开始大量研究,对转移性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的理解,有助于研发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方法。近年来开发了新的药物和策略,可以指导晚期膀胱癌治疗。本文综述了关于晚期膀胱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膀胱癌 靶向治疗 靶向分子药物 尿路上皮癌
下载PDF
光学靶向分子探针介导内窥镜诊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闫三华 杨晓峰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很多肿瘤的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的常规检测手段在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失去根治机会。然而超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随着人类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从分子水平超早期诊断...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很多肿瘤的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的常规检测手段在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失去根治机会。然而超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随着人类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从分子水平超早期诊断和治疗肿瘤的研究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现研究表明,光学靶向分子探针介导内窥镜检查有望成为肿瘤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光学分子探针、靶向分子受体和光学分子内窥镜成像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光学靶向分子探针介导内窥镜诊疗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分子探针 靶向分子 诊疗技术 光学 介导 超早期诊断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癌转化治疗中的综述
16
作者 李婕 覃敏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150-0152,共3页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患者一旦出现相应的典型临床症状或影像学证据,病情往往已进入晚期。而晚期患者通常错失了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措施的时机。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患者一旦出现相应的典型临床症状或影像学证据,病情往往已进入晚期。而晚期患者通常错失了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措施的时机。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开辟了新道路。本文就免疫、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治疗该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原发性肝癌 靶向分子治疗 晚期肝癌转化治疗
下载PDF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17
作者 李凤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0035-0038,共4页
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规范化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92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规范化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92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在控制患者不良反应方面作用突出,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靶向分子治疗 规范化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以DNA为作用靶追踪分离天然植物药活性成分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业高 张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从天然植物药中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综述 DNA与其靶向分子的作用方式以及 DNA为作用靶的生物活性筛选系统跟踪分离天然植物药活性成分的情况。结果 :应用 DNA为作用靶的生物活性筛选系统跟踪分离天然植物药成分可快速有效地得到... 目的 :从天然植物药中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综述 DNA与其靶向分子的作用方式以及 DNA为作用靶的生物活性筛选系统跟踪分离天然植物药活性成分的情况。结果 :应用 DNA为作用靶的生物活性筛选系统跟踪分离天然植物药成分可快速有效地得到活性化合物。结论 :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阐述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DNA靶向分子 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药
下载PDF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靶向载体构建中的应用
19
作者 帅武平 高建青 +1 位作者 陈海靓 梁文权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介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靶向载体构建中的应用。方法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果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高通量筛选单链抗体等靶向分子,将其连接至携载药物或基因的非病毒及病毒载体可提高其靶向性及产生更... 目的介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靶向载体构建中的应用。方法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果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高通量筛选单链抗体等靶向分子,将其连接至携载药物或基因的非病毒及病毒载体可提高其靶向性及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为构建具有高效、特异性的靶向载体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表面展示 载体 靶向分子
下载PDF
携重组体GPⅠba靶向脂质微泡与被激活假性血友病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申屠伟慧 游向东 +5 位作者 黄品同 蒲朝霞 鲍晓峰 李晶 黄朝旭 程颖颖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41-444,共4页
目的观察携重组体 GPⅠba靶向脂质微泡与被激活的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两者间特异性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荧光标记的携重组体 GPⅠba 组靶向脂质微泡(靶向组)和携非特异性IgG 的脂质微泡(对照组),应用平... 目的观察携重组体 GPⅠba靶向脂质微泡与被激活的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两者间特异性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荧光标记的携重组体 GPⅠba 组靶向脂质微泡(靶向组)和携非特异性IgG 的脂质微泡(对照组),应用平板血流灌注腔模型,在应切速率为 300 s-1的条件下,观察两种不同微泡对纤维胶原蛋白的黏附作用。应用离体小鼠降主动脉损伤模型,比较两组微泡的显影效果。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确定 VWF 的存在和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在平板血流灌注腔实验中,注射荧光标记的微泡后,荧光显微镜显示靶向组微泡的黏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530±49)mm-2和(56±12)mm-2,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血栓中存在 VWF。在离体小鼠降主动脉损伤模型实验中,注射不同微泡后,靶向组损伤处回声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6±34)AU 和(24±21)AU,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血管损伤处有丰富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携重组体 GPⅠba 靶向微泡可特异性地与被激活的 VWF 结合,超声可检出相应部位的回声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靶向分子 假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