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2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彤昕 张凡 +2 位作者 闫鑫 张雅婷 李玉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高通量测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个体化Neo-DCVac有望成为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从个体化Neo-DCVac构建、在实体瘤中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适宜接种人群和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树突状细胞疫苗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基线水平CCL19^(+)树突状细胞可有效预测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2
作者 朱名扬 王博康 +3 位作者 张秀森 周克旭 苗泽宇 孙江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9-1536,共8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微环境基线水平CCL19^(+)树突状细胞(CCL19^(+)DC)与肺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疗效及肺腺癌患者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肺腺癌患者资料,并收集行... 目的探讨肺腺癌微环境基线水平CCL19^(+)树突状细胞(CCL19^(+)DC)与肺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疗效及肺腺癌患者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肺腺癌患者资料,并收集行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组织标本96例。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肺腺癌组织中CCL19^(+)DC及CD8^(+)T细胞的浸润状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基线水平CCL19^(+)DC对肺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价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肺腺癌组织中基线水平CCL19^(+)DC与免疫疗效及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基线水平CCL19^(+)DC表达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浸润相关性。将PC9肺腺癌细胞、CD8^(+)T细胞及DC(过表达CCL19和/或抗Pd^(-1)处理)进行分组体外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细胞各表面分子(GranzymeB、Perforin、IFN-γ、Ki-67)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R/CR组(Respond)的患者肺腺癌组织中CCL19^(+)DC浸润高于PD/SD组(Unrespond)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62.8%。CCL19^(+)DC高表达患者肺腺癌组CD8^(+)T细胞表面分子Granzyme B(P<0.01)、Perforin(P<0.01)、IFN-γ(P<0.01)及Ki-67(P<0.001)表达均高于CCL19^(+)DC低表达患者。肺腺癌组织基线水平CCL19^(+)DC的表达与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3),与CTL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0.6657,P<0.001),CCL19^(+)DC丰富度与CD8^(+)T细胞的浸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7)。与对照组相比,转染过表达CCL19质粒及单独使用anti-PD1处理组中CD8^(+)T淋巴细胞杀伤及增殖功能标志物增加(P<0.01)。使用anti-PD1联合转染过表达CCL19质粒处理组中CD8^(+)T淋巴细胞杀伤及增殖功能标志物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在免疫治疗背景下,肺腺癌微环境中基线水平CCL19^(+)DC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CTL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并且肺腺癌微环境中CCL19^(+)DC可以提升CD8^(+)T细胞杀伤及增殖功能标志物水平,发挥潜在抗肿瘤免疫作用。因此,肺腺癌微环境中基线水平CCL19^(+)DC可以有效预测肺腺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CCL19^(+)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CD8^(+)T细胞
下载PDF
血清金属硫蛋白1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骨肉瘤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宋东建 甘君龄 +1 位作者 苏萌 刘秋亮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金属硫蛋白1H(MT1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骨肉瘤(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2例OS患儿,均采取α干扰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OS患儿的血清MT1H、MIF水平。记录OS患儿的治... 目的探讨血清金属硫蛋白1H(MT1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骨肉瘤(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2例OS患儿,均采取α干扰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OS患儿的血清MT1H、MIF水平。记录OS患儿的治疗效果,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儿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儿纳入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2周后,OS患儿血清MT1H、MI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例患儿中,治疗有效35例,治疗无效17例。有效组患儿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P)、MT1H、MI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ALP、MT1H、MIF高水平均是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T1H和MIF水平对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1H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骨肉瘤 免疫靶向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俞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20-0024,共5页
肺癌是全球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十分有必要。近年来,免疫及靶向治疗在治疗小细胞... 肺癌是全球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十分有必要。近年来,免疫及靶向治疗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显示出巨大的益处,正逐渐成为新的小细胞肺癌治疗标准,明显延长了患者总生存期。本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三个方面对小细胞肺癌免疫及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药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及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表达状态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妍 郭莉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晚期预后很差,免疫及靶向治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因此,明确肿瘤生物标志物极为重要。病理检查是获得肿瘤生物标志物的金标准,但因其存在局限性而使得检测效果欠佳,临床需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晚期预后很差,免疫及靶向治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因此,明确肿瘤生物标志物极为重要。病理检查是获得肿瘤生物标志物的金标准,但因其存在局限性而使得检测效果欠佳,临床需引入一种全面非侵入性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方法的出现为无创预测免疫及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可能。现就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在预测NSCLC免疫及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表达状态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叠加环磷酰胺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
6
作者 练一帆 顾琳 +2 位作者 毕燕华 陈禄彪 黄月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841-1844,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仍然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威胁,而我国HCC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负担非常沉重。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具有局限性病灶HCC患...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仍然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威胁,而我国HCC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负担非常沉重。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具有局限性病灶HCC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其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因为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被认为只具有姑息性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介导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TACE后大量肿瘤抗原被释放,TACE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会提升对HCC患者的治疗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就DC疫苗叠加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TACE治疗HCC患者的原理、方法及潜在功效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树突状细胞疫苗 经动脉化疗栓塞 免疫治疗 进展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外泌体与肺癌免疫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洋(综述) 郭锋杰 +1 位作者 孟旭英 陈军(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4-97,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发现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可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纳米级囊泡,可携带源细胞的多种功能分子,并可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DC来源的外泌体...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发现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可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纳米级囊泡,可携带源细胞的多种功能分子,并可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DC来源的外泌体(DEXs)由于携带亲代D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CD80、CD8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等特征蛋白,被认为可以用来代替DC,从而激活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外泌体 肺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潇杨(综述) 陈曦 张妍(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常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方案。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的转导通路、药物转运等因素的影响,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在治疗时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患者长期获益有限。...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常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方案。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的转导通路、药物转运等因素的影响,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在治疗时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患者长期获益有限。自IMbrave150试验发现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优于单药治疗后,有效改善了过去单药治疗耐药所产生的生存获益受限,而获得性耐药的解决方案仍受限于缺乏统一标准、病例难收集、差异基因较少等因素。本文综述目前众多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希望为克服肝细胞癌耐药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耐药
下载PDF
肝细胞癌免疫及靶向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9
作者 费发珠 芦佳骏 +2 位作者 张帅 李浩 任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742,共5页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的临床受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免疫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晚期HCC患者的全身和系统治疗...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的临床受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免疫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晚期HCC患者的全身和系统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目前临床缺乏针对特殊人群包括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性肝硬化(Child B或C级)、糖尿病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门静脉高压、血管侵犯、肝移植(LT)患者免疫及靶向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强有力证据。本文就目前免疫及靶向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靶向治疗 特殊人群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临床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焰 简蕾 吴昊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62-65,82,共5页
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排名第四位,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随着蛋白组学深入研究,学者对肿瘤分子信号通路和微环境了解得不断深入,新型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这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能改善晚期... 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排名第四位,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随着蛋白组学深入研究,学者对肿瘤分子信号通路和微环境了解得不断深入,新型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这些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能改善晚期HCC患者的预后,但是疗效有限。近年来,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可以增强单药治疗的疗效。目前联合治疗策略主要有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双免疫联合治疗、靶向局部微创联合治疗,其中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应用最为广泛。本文比较9种不同的临床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策略,均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为肝癌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也为以后联合治疗策略的选择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生存期
下载PDF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介入治疗联合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1
作者 段金涛 朱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首选方法。由于肝硬化背景、HCC的异质性及TACE抵抗等诸多原因,介入治疗疗效差异较大。...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首选方法。由于肝硬化背景、HCC的异质性及TACE抵抗等诸多原因,介入治疗疗效差异较大。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制剂等创新型药物在临床开始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对于不可切除HCC,使用单一治疗手段患者获益有限,因此基于TACE为主的介入治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的二联、三联、四联治疗方式已逐步成为HCC治疗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各种联合治疗方案的搭配模式、应用时机、疗效和安全性等尚不明朗,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本文旨在对不可切除HCC各种介入联合治疗方式的相关临床特征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介入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小英 杨朝凤 李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89-393,共5页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确切,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影像组学高通量地提取定量影像数据,捕捉人眼无法识别...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确切,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影像组学高通量地提取定量影像数据,捕捉人眼无法识别的潜在信息,全面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以无创预测肿瘤的分子分型及其微环境改变,对NSCL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选择优势人群、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意义重大。本文就影像组学在NSCL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阿美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3
作者 王俊 朱良军 +2 位作者 杨艳 陆启丽 任晓敏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926-192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阿美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阿美替尼... 目的:探讨应用阿美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阿美替尼靶向治疗3个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血清CRP、CD8^(+)、CEA、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美替尼靶向治疗NSCLC EGFR(^(+))对疾病干预的价值突出,有利于对炎性反应的调控并下调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阿美替尼 靶向治疗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下载PDF
健脾疏肝方在晚期肝细胞癌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14
作者 郑悦 潘海玲 方立挺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7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在晚期肝细胞癌(HCC)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中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选择晚期HCC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2组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个周期。观察组予健脾疏肝方加减、甲磺酸...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在晚期肝细胞癌(HCC)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中增效减毒的作用。方法:选择晚期HCC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2组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个周期。观察组予健脾疏肝方加减、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水平。并随访观察2组的1年与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53.57%(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17.86%(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周、12周后,2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12周疗程后,观察组ORR与DCR分别为50.00%、82.14%,分别高于对照组17.86%、50.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GGT-II、AFP、AP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GGT-Ⅱ、AFP、A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方在晚期HCC介入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调血清GGT-Ⅱ、AFP、AP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健脾疏肝方 肝动脉化疗栓塞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增效减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姚红兵 吴杰松 +9 位作者 熊艺晶 蒋建晖 徐军红 赵东康 陆才进 王雪尧 郭威 吴嘉兴 孔娟 李伟峰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介入化疗[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或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0例HCC患者分为TACE和/或HAIC联合靶免治疗组(n=...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介入化疗[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或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0例HCC患者分为TACE和/或HAIC联合靶免治疗组(n=25,TACE和/或HAIC、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和标准治疗组(n=25,TACE和/或HAIC治疗)。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价标准下,ORR为36%,DCR为76%。在改良版RECIST评价标准下,ORR为72%,DCR为76%。TACE和/或HAIC联合靶免治疗组患者总生存情况和无进展生存情况均优于标准治疗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3~4级不良反应为神经病变(占4%),其他多为1~2级可管理的不良反应。结论TACE和/或HAIC联合靶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不可切除HCC患者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研究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成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85-0188,共4页
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常规化疗加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 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常规化疗加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 中晚期肝细胞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基于靶向免疫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手术方案的探索与经验
17
作者 卢实春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75%~85%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肝切除术是HCC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数HCC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2]。近年...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75%~85%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肝切除术是HCC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起病隐匿,大多数HCC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而失去了手术切除机会[2]。近年来,得益于不可切除HCC系统药物治疗的突破与非手术局部治疗技术的优化,新型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加减局部治疗应用模式显示出了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的价值。在不可切除HCC系统治疗中尤以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免联合)疗效突出、证据充分,故以此为基石的联合方案在业界迅速成为不可切除HCC转化序贯外科手术临床探索的重点。近年基于前瞻性队列的转化研究,在将不可切除HCC转化为可切除并取得远期生存获益方面的数据令人鼓舞。纵观现代肝脏肿瘤外科发展史,不可切除HCC转化治疗正逐渐显现出从“个案、经验性转化”向“系统性转化”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转化治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张明凤 叶忠桂 廖珍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4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C-CIK过继免疫治疗,1个疗程为3个治疗周期,2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IL)-2、IL-4、IL-6、IL-10]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生存质量评分、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为71.67%、88.33%,均高于对照组的51.67%、73.33%(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IL-2、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40.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21.6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vs. 16.67%,χ^(2)=0.058,P=0.810)。结论 采取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多西他赛 顺铂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以树突状细胞为靶点的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宏伟 陆江阳 《感染.炎症.修复》 201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脓毒症(sepsi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直缺少治疗的明确靶点,使之成为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的难点问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机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损伤与脓毒症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近年来,以DCs... 脓毒症(sepsis)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一直缺少治疗的明确靶点,使之成为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的难点问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是脓毒症发病的重要机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损伤与脓毒症免疫功能抑制密切相关。近年来,以DCs为靶点的免疫调节治疗研究为脓毒症救治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中对相关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治疗 树突状细胞 脓毒症 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发病机制 医学领域 进展综述
下载PDF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泞甫 陈旭澜 +1 位作者 曾蓓蕾 皈燕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组(54例)和靶向治疗(简称靶向)组(59例)。化疗组患者...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组(54例)和靶向治疗(简称靶向)组(59例)。化疗组患者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注射用顺铂静脉滴注,靶向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结果靶向组疾病控制率为93.22%,显著高于化疗组的74.0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靶向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化疗组(P<0.05)。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4)^(+)水平显著升高,CD_(8)^(+)水平显著降低,CD_(4)^(+)/CD_(8)^(+)显著升高(P<0.05)。靶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显著低于化疗组的29.63%(P<0.05)。结论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可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细胞因子水平,且对免疫功能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尼 靶向治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