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经靶向灌注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远端用药后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爱琴 晋辉 +6 位作者 杨长宝 曾辉 韩风杰 孙亚超 邱翠婷 刘静 郑海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6期662-66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患者常规抗栓抗凝治疗后,采用靶向灌注导管行血栓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并抽吸后行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STE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前冠脉造影...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恢复期患者常规抗栓抗凝治疗后,采用靶向灌注导管行血栓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并抽吸后行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STE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前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仍为血栓闭塞的患者,其中17例行靶向灌注导管IRA远端溶栓及抽吸后PCI治疗(观察组),其余21例采用常规PCI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后无复流/慢血流、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围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围术期出血事件及MACCE。结论对于梗死相关动脉血栓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经靶向灌注导管梗死相关动脉远端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并抽吸后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向灌注导管 重组人尿激酶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家恩 杨波 +4 位作者 吴有军 孙永胜 刘瑞军 赵华洲 乔光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排除有远处转移,根据手术后化疗方式不同分为术中置泵的置泵组)和术中未置泵的对照组)。所有直肠癌患者均行直肠... 目的评价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排除有远处转移,根据手术后化疗方式不同分为术中置泵的置泵组)和术中未置泵的对照组)。所有直肠癌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置泵组术中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行区域靶向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6个疗程。对照组术后仅行全身静脉化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1、3、5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无手术及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置泵组和对照组局部复发率(4.10%vs 15.52%)、远处转移率(10.14%vs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100.00%vs 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3年(77.50%vs 58.68%)和5年生存率(72.46%vs 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模式,较术中未置泵化疗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且提高了3年和5年的生存率。这为直肠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区域靶向灌注化疗 化疗泵 直肠肿瘤
下载PDF
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EMI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3 位作者 刘江波 赵晓宁 刘飞 李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分析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尿激酶原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观察组)及接受替罗非班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对照组)行经皮... 目的:分析经靶向灌注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尿激酶原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观察组)及接受替罗非班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对照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各61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获得率及术后1周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时间常数(k)]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等近期预后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基础态及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LVEDD、LVES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尿激酶原溶栓可提高STEMI患者PCI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靶向灌注导管冠脉内溶栓 尿激酶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经靶向灌注导管行梗死相关动脉远端用药防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中慢/无复流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海军 晋辉 +7 位作者 杨长宝 曾辉 韩风杰 韦艳 刘静 李爱琴 邱翠婷 孙亚超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 比较经靶向灌注导管在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和经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靶病变近端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对冠状动脉慢/无复流的作用... 目的 比较经靶向灌注导管在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和经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靶病变近端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对冠状动脉慢/无复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TIMI血流〈3级并行直接PCI术治疗的STEMI患者65例,其中经靶向灌注导管给药组35例,经指引导管给药组30例,评价给药前和PCI术后两组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及心肌组织灌注水平、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靶向灌注导管给药组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水平和心肌灌注水平显著优于经指引导管给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患者院内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相当.结论 与经指引导管给药组相比,经靶向灌注导管在靶病变远端用药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预防或减少冠状动脉无/慢复流的发生,且不增加院内MAC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靶向灌注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急诊PCI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邱翠婷 郑海军 +5 位作者 李中东 杨长宝 晋辉 韩风杰 董洪亮 曾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靶向灌注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远端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 for injection,rh-proUK)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目的探讨经靶向灌注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远端应用不同剂量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 for injection,rh-proUK)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 mg rh-proUK组、20 mg rh-proUK组,各41例。比较3组患者冠脉造影及PCI结果、PCI术后即刻冠脉灌注水平和心肌灌注水平及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3组患者冠脉造影及PCI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0 mg rh-proUK组和20 mg rh-proUK组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状况、心肌灌注显影(myocardial blushgrades,MBG)分级及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segment resolution,sum ST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6个月,对照组心衰发生率较10 mg rh-proUK组和20 mg rh-proUK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0 mg rh-proUK组和20 mg rh-proUK组心衰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经靶向灌注导管于IRA远端注射10 mg rh-proUK,可有效预防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不增加出血风险,与20 mg rh-proUK疗效相似,相对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靶向灌注导管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下载PDF
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王元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10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直肠... 目的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直肠癌根治术,同时对照组患者术后辅以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术中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行区域靶向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及治疗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3年内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33±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1,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能改善预后,提升患者治疗后3年内生存率,且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均较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