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泡造影剂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汤阳 孔文韬 +1 位作者 张小龙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16年第4期-,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微泡造影剂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超声分子成像。方法: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靶向VEGFR2超声微泡,免疫荧光法检测微泡与抗体的结合。建立裸... 目的:探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微泡造影剂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超声分子成像。方法: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靶向VEGFR2超声微泡,免疫荧光法检测微泡与抗体的结合。建立裸鼠Hep G2肝癌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靶向组(n=5)和非靶向组(n=5),经尾静脉团注相同剂量靶向微泡或非靶向微泡,录像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注入造影剂5 min后利用高声压爆破技术清除肿瘤内部微泡,比较爆破前后两组造影图像灰阶强度的下降,估计靶向微泡在体内与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造影剂和非靶向造影剂均表现为裸鼠皮下瘤的显著增强,但TIC显示两组间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940.4±200.9)dB·s vs.(2 796.8±452.3)dB·s,P=0.001];微泡爆破后靶向组灰阶强度降低显著大于非靶向组[(7.61±2.20)dB vs.(3.74±1.40)dB,P=0.010]。结论:靶向VEGFR2微泡造影剂在体内能显著增强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较可靠分子影像学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泡 HepG2肝癌模型 肿瘤血管生成 超声分子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红梅 韩小华 +2 位作者 杨莉 纪丽景 李素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KDR)。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B、单纯单抗微泡(MB-B-KDR)、MB-BAB-KDR与荧光二抗孵育后荧光强度。利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体外模拟生理血流剪切力条件,评价靶向微泡的黏附效能。结果制备的靶向微泡MB-BAB-KDR呈圆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与荧光二抗孵育后,MB-BAB-KDR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Ⅱ级),而MB-B-KDR显示微弱的绿色荧光(Ⅰ级)、MB-B无荧光(0级)。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结合数目随着小鼠KDR Fc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MB-BAB-KDR结合数目增加。结论成功构建生物素-亲和素桥连的靶向脂质体微泡MB-BABKDR,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具有黏附稳定性,且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平行板流动腔 子宫内膜容受性 黏附
下载PDF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外寻靶能力实验研究
3
作者 袁海霞 汤阳 +2 位作者 汪瀚韬 孔文韬 王文平 《肿瘤影像学》 2016年第4期-,共5页
目的:制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超声造影剂,评价其物理性质及对肿瘤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微米级超声造影剂USphere与VEGFR2抗体结合,制备靶向VE... 目的:制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超声造影剂,评价其物理性质及对肿瘤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微米级超声造影剂USphere与VEGFR2抗体结合,制备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剂,检测其粒径分布;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细胞株(高转移肝肿瘤细胞MHCC-97H及正常肝细胞LO2)中VEGFR2表达强度,以及靶向与非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剂对MHCC-97H和LO2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剂微泡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 012.67±78.59)nm,免疫荧光法显示VEGFR2抗体可特异性连接于微泡表面。标记荧光的VEGFR2抗体在MHCC-97H细胞高表达,在LO2细胞低表达。免疫荧光定量显示靶向VEGFR2造影剂在MHCC-97H细胞中的荧光强度比值(微泡荧光强度/细胞荧光强度)为0.75±0.32,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靶向VEGFR2超声造影剂,其大小稳定均一,可与高表达VEGFR2的MHCC-97H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生物素-亲和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超声分子成像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bcl-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润芳 籍敏 王全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bcl-2与VEGF。结果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6%,VEGF的阳性表达...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bcl-2与VEGF。结果bcl-2的阳性表达率为66%,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2%。bcl-2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同时还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呈正相关;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bcl-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bcl-2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进展有关。VEGF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VEGF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VEGF阴性患者。bcl-2与VEGF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①bcl-2表达失调导致乳腺癌细胞凋亡调控紊乱,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腋淋巴结转移,进而影响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②VEGF通过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参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③VEGF与bcl-2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④通过对VEGF及bcl-2表达的研究,为肿瘤基因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价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腋淋巴结转移 基因BCL-2 免疫组织化学法 肿瘤血管生成 阳性表达率 组织学分级 细胞凋亡调控 基因靶向治疗 乳腺癌组织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TNM分期 乳腺癌细胞 生物学行为 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2种方法制备靶向超声微泡对卵巢肿瘤新生血管评价的意义
5
作者 杨钦涵 罗慧 向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6-299,302,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直接连接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制备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t)对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新生血管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卵巢癌细胞株SKOV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使用直接连接法和... 目的比较使用直接连接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制备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t)对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新生血管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卵巢癌细胞株SKOV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使用直接连接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分别制备MBt;将18只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先分别注射2种方法制备的MBt,对2种方法制备的MBt进行比较。间隔60min之后,再将18只裸鼠注射MBc,对各组内MBt与MBc进行比较。分别观察2种制备方法的MBt及各组内MBt与MBc的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新生血管的造影特征,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新生血管VEGFR2的表达。结果 2种方法均成功制备携VEGFR2单抗的MBt;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制备的MBt峰值强度较直接连接法制备的MBt峰值高(P<0.05),且持续时间更长(P<0.05);各组组内MBt峰值强度均较MBc高(P<0.05),持续时间均更长(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裸鼠肿瘤组织内大量条索状棕黄色VEGFR2阳性表达。结论直接连接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制备的携VEGFR2单抗MBt均能实现靶向分子超声显像。但在临床诊断卵巢肿瘤超声显像及微泡稳定性方面,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效果优于直接连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接法 直接连接法 肿瘤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携VEGFR2靶向超声微泡在肾癌裸鼠模型中的显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魏淑萍 杨斌 +3 位作者 傅宁华 杨志坚 雷丽 黄鹏飞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评价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在原位移植裸鼠肾癌模型中的显像效果。方法建立人肾透明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制备携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MBV)及携同型抗体IgG的对照微泡(MBC),每只裸鼠分别注射MBV及M... 目的评价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在原位移植裸鼠肾癌模型中的显像效果。方法建立人肾透明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制备携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MBV)及携同型抗体IgG的对照微泡(MBC),每只裸鼠分别注射MBV及MBC(顺序随机,注射时间间隔30min)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注射两种微泡后10min内肿瘤的增强强度,并对肿瘤组织行VEGF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超声造影示注射微泡后10s时两种微泡增强强度上升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微泡后1,2,4,6,8,10min时MBV增强强度上升百分比明显高于MBC(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肿瘤血管内皮VEGFR2高表达。结论应用携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与肾癌新生血管内皮靶点特异性结合,能持续增强显像,可作为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及监测抗血管治疗疗效的重要分子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靶向 肾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裸鼠
下载PDF
VEGF/VEGFR2/NRP1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及其靶向分子成像 被引量:2
7
作者 章婷婷 钱银锋(审校) +1 位作者 余永强(审校) 徐丽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神经纤毛蛋白1(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GSC)血管生成过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对VEGF/VEGFR2/NRP1进行靶向分子成像,可以对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浸润、迁移等过程中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判断预后。就VEGF/VEGFR2/NRP1信号通路与胶质瘤干细胞血管微环境的关系以及对其靶向分子成像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神经纤毛蛋白1 胶质瘤干细胞 血管环境 靶向分子成像
下载PDF
靶向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对薄型子宫ER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孙泉 杨洁 +3 位作者 许松 胡碧娟 刘敏 黄志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靶向超声微泡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性成熟但未交配的具有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 目的:研究靶向超声微泡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性成熟但未交配的具有动情周期的雌性SD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阴性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只。其中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均自宫角处注入95%无水乙醇贮留5 min制备薄型子宫模型,正常组自宫角处注入生理盐水,贮留5 min。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阴性对照组予以超声微泡+抗体(不含基因)治疗,治疗组则以靶向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治疗。比较四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子宫内膜VEGF及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结果:正常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0.05)。正常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均低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RI、PI、S/D均低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0.05)。正常组子宫内膜VEGF、LI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子宫内膜VEGF、LI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转染可有效修复子宫内膜,改善ER,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容受性 靶向超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下载PDF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整合素α_(v)β_(3)微泡体内评价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翠仙 黄备建 +4 位作者 陆清 陆蓓蕾 袁海霞 李丛 王文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整合素α_(v)β_(3)双靶向造影剂(MBD)在体内对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能力。方法以造影剂USphere LA为模板,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以VEGFR2、整合素α_(v)β_(3)为靶点的单靶向造影...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整合素α_(v)β_(3)双靶向造影剂(MBD)在体内对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能力。方法以造影剂USphere LA为模板,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以VEGFR2、整合素α_(v)β_(3)为靶点的单靶向造影剂及双靶向造影剂。构建人肾脏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共40只,选取其中20只,每只均以任意顺序采用4种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MBN)、VEGFR2单靶向造影剂(MBV)或整合素α_(v)β_(3)单靶向造影剂(MBI)及MBD]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另20只裸鼠行抗体阻断试验。所得声像图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定量参数:造影前3 min造影剂强度增量(a_(1))、峰值减半速度(a_(2))、曲线上升斜率(a_(3))、灌注时间(t_(0))、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爆破前及爆破后10 s的峰值强度(P1及P2),以及二者的差值(dTE),比较4种造影剂间及抗体阻断前后各定量参数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CD31、VEGFR2及整合素β3表达情况。结果将MBN、MBV或MBI及MB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单靶向造影剂间所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_(1)、a_(3)、t_(0)、TTP、PI及P2在4种造影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UC、MTT、P1及dTE表现为双靶向造影剂>单靶向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的趋势(均P<0.05),与之相反,参数a_(2)则表现为双靶向造影剂<单靶向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的趋势(均P<0.05)。比较双靶向造影剂MBD各定量参数在抗体阻断前后的差别显示,抗体阻断后a_(2)快于抗体阻断前(P<0.001),而AUC、MTT、P1及dTE较抗体阻断前降低(均P<0.001),其余参数在抗体阻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人肾细胞癌组织内有明显的CD31、VEGFR2及整合素β3表达。结论以VEGFR2及整合素α_(v)β_(3)为靶点的双靶向造影剂在体内对人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有良好的靶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靶向 肾细胞癌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整合素α_(v)β_(3)
原文传递
超声介导载基因微泡靶向传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心肌血管新生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忠江 叶海燕 +3 位作者 张新宇 查道刚 吴平生 刘伊丽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VEGF165)基因靶向微泡促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VEGFcDNA165,将其包载于脂质泡中 ,超声辐射下向鼠心肌传输。采用RT PCR、WesternBlot检测mRNA、蛋...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VEGF165)基因靶向微泡促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VEGFcDNA165,将其包载于脂质泡中 ,超声辐射下向鼠心肌传输。采用RT PCR、WesternBlot检测mRNA、蛋白表达 ,观察微血管密度评价血管新生效果。结果  (1)成功构建VEGF165基因 ;(2 )脂质体微泡可包载VEGF165基因 ;(3)超声介导辐射下向心肌靶向传输VEGF165基因 ,实验组基因表达及血管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 ,但低于VEGF165基因心肌直接注射。结论 具有心肌显影功能的脂质体载VEGF165基因微泡在超声辐射下可向大鼠梗死心肌靶向传输 ,并产生促血管新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165 基因 超声介导 靶向传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 VEGI pcDNA3 RNA
原文传递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6
11
作者 刁艺 田新华 +3 位作者 黄延林 陈陆馗 林晓宁 庄再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C225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单克隆抗体DC101单独或联合应用后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裸小鼠脑内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观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C225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单克隆抗体DC101单独或联合应用后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裸小鼠脑内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0.1mL/20g·次)、C225(50mg/kg·次)、DC101(40mg/kg·次)及C225+DC101(50+40mg/kg·次)等4组,10只/每组,2d1次腹腔用药或PBS,共4次。治疗后观察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体积、形态、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101组移植瘤MVD减少了64.0%,体积下降了59.7%,增殖指数下降了53.2%,凋亡指数增加了66.7%(P〈0.05),但肿瘤侵袭性增强;C225组肿瘤侵袭性降低,但对移植瘤MVD、体积、增殖和凋亡无影响(P〉0.05);C225+DC101组移植瘤MVD减少了68.0%,体积下降了62.9%,增殖指数下降了56.4%,凋亡指数增加了75.0%(P〈0.05),肿瘤侵袭性明显下降。结论DC101抑制血管生成同时增加了肿瘤的侵袭性,而C225能降低肿瘤侵袭性。联合用药不仅抑制GBM移植瘤生长还降低肿瘤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靶向治疗 胶质瘤
原文传递
VEGFR 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的制备及体外肿瘤靶向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颖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VEGFRⅡ)介导的靶向六氟化硫微泡显像剂,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六氟化硫微泡显像剂,以粒径分布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六氟化硫微泡显像...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VEGFRⅡ)介导的靶向六氟化硫微泡显像剂,并评价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六氟化硫微泡显像剂,以粒径分布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六氟化硫微泡显像剂的处方,采用吸附法制备VEGFR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并对VEGFR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的表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进行表征;用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的靶向作用。结果:VEGFR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的平均粒径为(3.81±0.32)μm,多聚分散系数为0.261±0.037,Zeta电位为(-25.7±2.8)m V;透射电镜观察其大小比较均匀,呈规则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VEGFR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在体外能与乳腺癌细胞MCF-7特异性结合。结论:通过吸附法可成功制备VEGFRⅡ介导靶向微泡显像剂,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寻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显像剂 薄膜分散-超声法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经VEGF/VEGFR2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13
作者 姚禹 朱秀安 王琼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为研究对象,观察CAFs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轴对OSCC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RT-q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技术鉴定CAFs... 目的: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为研究对象,观察CAFs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轴对OSCC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RT-qPCr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技术鉴定CAFs、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分离;采用ELISA对CAFs和NFs条件培养基(CM)中的VEGF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构建CAFs、NFs和HUVECs的共培养模型,通过小管形成实验检测CAFs、VEGF/VEGFR2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利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等比较CAFs、VEGF/VEGFR2、血管生成和移植瘤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培养和纯化了CAFs、NFs和HUVECs,RT-qPCr 和Western blot显示α-SMA、FAP和FSP-1在CAFs中的表达高于NFs。HUVECs对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而对平滑肌细胞标记物α-SMA染色阴性。与NFs相比,CAFs显著促进HUVECs的小管形成,VEGFR2抑制剂可有效减弱CAFs的促小管形成能力。动物实验和瘤体切片染色结果显示CAFs促进裸鼠异种移植模型中的OSCC细胞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同时IHC检测到α-SMA、CD31、VEGF和VEGFR2均在与CAFs混合注射的瘤体中表达更高。结论:CAFs经VEGF/VEGFR2轴促进OSCC的血管生成,可能是OSCC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环境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乳腺癌中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晖 赵文新 +4 位作者 林舜国 许春森 陈大良 郑宇辉 杨映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47-1747,共1页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可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增加肿瘤淋巴道转移,而环氧化酶-2(COX-2)能增强VEGF-C表达调控淋巴管生成。本实验拟通过检测乳腺癌中COX-2、VEGF—C蛋白表达,同时以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可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增加肿瘤淋巴道转移,而环氧化酶-2(COX-2)能增强VEGF-C表达调控淋巴管生成。本实验拟通过检测乳腺癌中COX-2、VEGF—C蛋白表达,同时以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微淋巴管,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作用并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环氧化酶-2 淋巴管生成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C 淋巴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VEGFR-2超声分子成像
15
作者 谢佳佳 李瑜辉 +2 位作者 唐其东 余天浩 宾建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167-167,共1页
目的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流阻塞后改善血流灌注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简单、无创和特异的直接评价血管新生的方法。血管新生时,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 目的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血流阻塞后改善血流灌注的重要机制。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种简单、无创和特异的直接评价血管新生的方法。血管新生时,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的表达明显增加。因此,本研究探讨应用携带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小鼠予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另一侧下肢作为对照组。术后第7天所有小鼠均随机先后(30 min)经尾静脉注入携抗小鼠VEGFR-2单抗的靶向微泡(MBVEGFR-2)和携同型抗体的对照微泡(MBISO),并于8分钟后行对比超声检查,测量双侧下肢的显影强度(video intensity,VI)。最后进行下肢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对比超声图像显示MBVEGFR-2组缺血下肢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VI值高达(23.7±4.6)U,而在MBISO组缺血下肢仅可见轻度的超声显影,VI值为(6.1±3.2)U,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MBVEGFR-2还是MBISO,缺血下肢VI值均明显高于非缺血下肢VI值(P<0.05)。两组微泡在非缺血下肢的VI值未见明显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缺血下肢血管内皮表达大量的VEGFR-2,而非缺血下肢未见VEGFR-2表达。结论应用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可有效评价下肢缺血"血管新生"反应,将为评价治疗性或相关的血管新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下肢缺血 超声检查 分子探针 缺血模型 成像 直接评价 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翠薇 杜晶 +2 位作者 杨仕平 胡鹤 李凤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2-776,共5页
目的制备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像性能。方法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一般特性进行表征,... 目的制备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像性能。方法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一般特性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VEGFR2抗体耦联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体外寻靶能力进行初步评估,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体外显像效果。结果 PLGA超声造影剂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分散性好;在体外寻靶实验中,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造影剂能够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到血管肉瘤内皮细胞(SVR)表面;体外超声成像实验中,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呈点状细密高回声,后方回声无衰减。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携抗VEGFR2抗体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能够在体外与VEGFR2高表达的血管肉瘤内皮细胞特异性靶向结合,且体外超声显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粒子 靶向超声造影剂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携抗HER2抗体和抗VEGFR2抗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双靶向纳米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制备及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钰 杜晶 +2 位作者 杨仕平 胡鹤 李凤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7,32,共6页
目的制备携抗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双靶向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体外寻靶的能力和超声显像效果。方法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 目的制备携抗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双靶向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体外寻靶的能力和超声显像效果。方法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激光粒度仪对其一般特性进行分析;利用碳二亚胺法将抗HER2抗体和抗VEGFR2抗体与PLGA粒子共价结合,制备出同时携带抗HER2抗体和抗VEGFR2抗体的双靶向纳米高分子超声造影剂。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评估其体外寻靶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与靶向细胞结合率,并使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观察其体外显像效果。结果 PLGA高分子纳米超声造影粒子平均粒径为(152.00±58.08)nm,呈球形,表面较光滑,分散性好,具有空心结构。体外寻靶实验显示,携抗HER2抗体和抗VEGFR2抗体的PLGA双靶向造影剂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乳腺癌细胞SKBR3和血管肉瘤内皮细胞SVR表面。体外超声成像实验显示,PLGA双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呈细腻均匀的点状密集高回声,后方未见衰减回声。结论成功制备出同时携带抗HER2抗体和抗VEGFR2抗体的PLGA双靶向纳米高分子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能与高表达HER2受体的SKBR3细胞和高表达VEGFR2受体的SVR细胞特异性结合,并且具有良好的超声体外显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靶向超声造影剂 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新VEGFR2靶向抑制剂筛选及其抗肿瘤生物学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树健 于大海 +3 位作者 闫红 李晶 罗婷婷 卿海云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从8种新合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靶向抑制剂中筛选有效抑制VEGFR2的药物,并检测其抗肿瘤效果。方法8种VEGFR2靶向抑制剂(标记为1—8号)各配成6种浓度分别作用于人脐... 目的从8种新合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2,VEGFR2)靶向抑制剂中筛选有效抑制VEGFR2的药物,并检测其抗肿瘤效果。方法8种VEGFR2靶向抑制剂(标记为1—8号)各配成6种浓度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和舌癌细胞株(Tea8113)细胞,同时设置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组,无药物组为空白对照组。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饱和浓度VEGFR2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VEGFR2表达,以验证抑制剂对VEGFR2的作用效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能显著抑制这两种细胞的生长增殖(P〈0.05),不同浓度各VEGFR2靶向抑制剂组对这两种细胞生长增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ca8113细胞和HUVEC细胞膜上VEGFR2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饱和浓度不同抑制剂组的Tca8113细胞中只有6号试剂组可以显著下调细胞膜上VEGFR2表达(P=0.000),而HUVEC各组VEGFR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些VEGFR2靶向抑制剂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舌癌细胞生长增殖无抑制作用,其中只有6号抑制剂能显著下调舌癌细胞VEGFR2表达,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靶向抑制剂 抗肿瘤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从VEGF和sVEGFR2探究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畅 张宁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探究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服用Sunitinib进行治疗记为Sunitinib组;另50例患者不服用... 目的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探究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Sunitinib)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转移性肾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服用Sunitinib进行治疗记为Sunitinib组;另50例患者不服用相关药物,记为不服药组。治疗组50例患者中按照获益与非获益人群分组为获益组(n=25)和非获益组(n=25)。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在治疗初始及结束后的肾门淋巴结CT总径值、VEGF和sVEGFR2水平。结果 Sunitinib组患者的疗效提升(P<0.05),Sunitinib治疗的2个亚组与不服药组在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呕吐)、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肾功能减退、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初始肾门淋巴结个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呈正相关(P<0.05)。治疗末期的肾门淋巴结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nitinib治疗过程中,病灶的转移与VEG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治疗前sVEGFR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舒尼替尼 肾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下载PDF
胃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璇 鲁守堂 王若谷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90-194,共5页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手术切除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中晚期胃癌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只能采取化疗药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血管生长抑制剂、表...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手术切除是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中晚期胃癌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只能采取化疗药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血管生长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激酶抑制剂、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分子靶点(mTOR)抑制剂等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随着胃癌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根据胃癌患者的自身情况个性化选择化疗药物及制订治疗方案从而增强临床胃癌靶向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近年来胃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中不同人群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开展个性化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胃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