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结肠靶向释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扬 王强 +3 位作者 陈涵 钱方 沈宏亮 许薇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062-2065,共4页
目的:检测所制备的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和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以分光光度仪测定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的累积释放量,电镜观察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形态的改变。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 目的:检测所制备的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和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以分光光度仪测定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的累积释放量,电镜观察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形态的改变。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LVFX/CMC微球(含40 mg左氧氟沙星)及等量左氧氟沙星溶剂灌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LVFX/CMC微球和左氧氟沙星(LVFX)灌胃后大鼠盲肠、结肠中药物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左氧氟沙星壳聚糖微球在人工胃液介质中溶解缓慢,2 h仅释药8.62%;在人工小肠液介质中溶解速度稍见加快,6 h释药29.39%,但表现为药物缓释曲线,24 h仅释药42.13%;在人工结肠液中,4 h后释药84.56%,24 h内累积释药量为93%。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胃液中的微球明显溶胀,稍见变形;人工结肠液中的微球溶解,粒径明显减小。灌胃后LVFX/CMC微球组5和9 h时段盲肠、结肠药量明显高于LVFX组。结论: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在体外、体内实验中的释放符合结肠靶向释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结肠靶向释药 左氧氟沙星 徽球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在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扬 王强 +2 位作者 钱方 沈宏亮 王朝晖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检测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在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LVFX/CMC微球组和LVFX标准品对照组,每组30只。微球组灌胃给予950 mg·kg-1的LVFX/CMC微球(含200 mg·kg-1L... 目的:检测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在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LVFX/CMC微球组和LVFX标准品对照组,每组30只。微球组灌胃给予950 mg·kg-1的LVFX/CMC微球(含200 mg·kg-1LVFX);对照组灌胃LVFX标准品200 mg·kg-1。2组根据取样时间又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分别于给药后1,3,5,7和9 h后麻醉,心内取全血分离血浆,并切取结肠和盲肠内容物,制成匀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盲肠内容物、结肠内容物及血液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浓度。结果:微球组给药后3 h盲肠、结肠可检测出LVFX,5 h盲肠、结肠内容物中LVFX的浓度分别达(1.131±0.066)和(0.624±0.072)mg·g-1,远高于对照组的(0.163±0.123)和(0.026±0.001)mg·g-1;在9 h时微球组盲肠和结肠药物浓度仍分别达到(0.053±0.078)和(0.238±0.024)m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33±0.008)和(0.018±0.005)mg·g-1。微球组血药浓度波形明显滞后。结论:LVFX/CMC微球在大鼠体内的释放符合结肠靶向释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靶向释药 左氧氟沙星 羟甲基壳聚糖 微球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地塞米松当归多糖前体药在大鼠体内的结肠靶向释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新友 周四元 +5 位作者 程建峰 冉玉华 滕增辉 杨润涛 杨茜 梅其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内的转运及活性药物的释放情况。方法:地塞米松及其当归多糖前体药按1.96mg·kg-1(以地塞米松量计)给大鼠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地塞米松在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 目的:探讨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内的转运及活性药物的释放情况。方法:地塞米松及其当归多糖前体药按1.96mg·kg-1(以地塞米松量计)给大鼠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地塞米松在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及血药浓度变化。结果:地塞米松当归多糖前体药灌胃后,释放出的地塞米松只分布在盲肠和结肠的内容物及粘膜中,在胃和小肠的内容物及粘膜中未检测到地塞米松释放;释放出的地塞米松吸收缓慢,达峰时间(tmax)为7.2h,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为42μg·L-1,曲线下面积(AUC)为334μg·h·L-1。地塞米松灌胃后,药物主要分布在胃、小肠近端及小肠远端的内容物和粘膜中,药物吸收迅速,tmax为2.2h,Cmax为2120μg·L-1,AUC为11875μg·h·L-1。结论: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转释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结肠炎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靶向释药 前体 地塞米松 当归多糖 结肠炎
下载PDF
与环糊精共价结合的前药在结肠靶向释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沈海蓉 钟明康 徐惠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综述了几种与环糊精共价键合的前药的释药行为和机理,并阐述了其在结肠靶向释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环糊精 共价结合 结肠 靶向释药系统
下载PDF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被引量:7
5
作者 陶雅菊 徐惠南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81-84,共4页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到人体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近10年来,OCDDS受到国外研...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OCDDS)是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运送到人体回盲部后释放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近10年来,OCDDS受到国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已有产品上市;国内OCDD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据1995年中国药学会全国药剂学交流会报道已有研究成果试用于临床.本文就结肠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OCDDS的分类及其体内外评价方法等作一综述.1 结肠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结肠位于消化道末段,延迟药物释放,可达到结肠靶向释药目的.结肠壁内分布有许多淋巴结和淋巴管,药物吸收后易进入淋巴循环发挥疗效,所以结肠是某些抗癌药物理想的靶向吸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EUDRAGIT 生理和病理特点 时间依赖型 5-氨基水杨酸 生物降解型 剂学 前体 评价方法 Release
下载PDF
免疫靶向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传斌 石庭森 《药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免疫靶向载体释药系统是将单克隆抗体通过共价交联或吸附到药物载体(如脂质体、毫微粒、微粒、磁性载体等)上或药物本身具有自身抗体(如红细胞)的释药系统,它们具有被动和主动的双重靶向性。本文综述免疫脂质体、免疫毫微粒、免疫磁性... 免疫靶向载体释药系统是将单克隆抗体通过共价交联或吸附到药物载体(如脂质体、毫微粒、微粒、磁性载体等)上或药物本身具有自身抗体(如红细胞)的释药系统,它们具有被动和主动的双重靶向性。本文综述免疫脂质体、免疫毫微粒、免疫磁性载体、免疫微球及红细胞载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释药 脂质体 免疫 微球 红细胞
下载PDF
细菌触发型结肠靶向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文华 焦艳 +1 位作者 高春生 梅兴国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细菌触发型靶向释药系统是依据人体结肠独特的菌群分布 ,利用细菌具有的偶氮还原酶、糖苷酶及糖苷酸酶等多种酶 ,能生物降解药物载体 ,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释放。按释药机制和给药方式 ,细菌触发型结肠释药系统可分为 4类 :前体药物释药系... 细菌触发型靶向释药系统是依据人体结肠独特的菌群分布 ,利用细菌具有的偶氮还原酶、糖苷酶及糖苷酸酶等多种酶 ,能生物降解药物载体 ,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释放。按释药机制和给药方式 ,细菌触发型结肠释药系统可分为 4类 :前体药物释药系统、多糖载体释药系统、联合pH依赖型或时滞型的复合释药系统、偶氮芳香族水性凝胶释药系统。它们需采用独特的溶出性试验评价药物的体外释放和γ 闪烁照相法观察药物的体内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靶向释药 细菌 多糖 溶出度 γ-闪烁照相法
下载PDF
前药——一种可靠的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晓飞 王淑萍 《药学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前药的发展状况 ,并评价了各类前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前药技术作为一种可靠的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不仅能减少药物的口服剂量 。
关键词 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口服剂量 偶合物
下载PDF
壳聚糖结肠靶向释药体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亚玲 黄玲玲 邵健 《交通医学》 2008年第6期595-596,599,共3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作载体的结肠靶向给药制剂,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将亚甲蓝与壳聚糖形成小丸,再以丙烯酸树脂(Ⅱ)包裹该小丸,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该小丸在pH1.2盐酸溶液及pH6.8磷酸缓冲液中药物累积释放量8h内... 目的:制备壳聚糖作载体的结肠靶向给药制剂,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将亚甲蓝与壳聚糖形成小丸,再以丙烯酸树脂(Ⅱ)包裹该小丸,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该小丸在pH1.2盐酸溶液及pH6.8磷酸缓冲液中药物累积释放量8h内小于6%,而在人工结肠液中,14h时累积释放度为38%左右。结论:用丙烯酸树脂(Ⅱ)包膜的壳聚糖制剂具有潜在的结肠靶向释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小丸 结肠靶向释药
下载PDF
阿霉素靶向释药新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觉奋 林健 《中国医药情报》 1997年第3期167-169,166,共4页
本文介绍了阿霉素靶向给药的三种新剂型。这种靶向给药改善阿霉素的体内分布,降低毒性,提高疗效,增加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展示了其耗资少,周期短,收效快等优越性。
关键词 阿霉素 靶向释药 毫微粒 网状内皮系统 剂型
下载PDF
空间稳定脂质体与药物的靶向释放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荣生 严宝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452-456,共5页
目的:空间稳定脂质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脂质体,它比传统脂质体具有许多优点,为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对近年来关于空间稳定脂质体的特性、靶向释药机制、临床应用研究以及特异性靶向脂质体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的... 目的:空间稳定脂质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脂质体,它比传统脂质体具有许多优点,为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对近年来关于空间稳定脂质体的特性、靶向释药机制、临床应用研究以及特异性靶向脂质体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的体内靶向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空间稳定脂质体能显著延长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时间,有效减少单核吞噬细胞对它的吞噬降解,并能靶向释放到肿瘤组织等靶组织中而发挥较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稳定 脂质体 靶向释药
下载PDF
面包果中的桂木黄素微粒通过毛囊的靶向释药
12
作者 刘芳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8年第4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靶向释药 桂木黄素 皮肤毛囊 微粒 面包 5Α-还原酶 天然化合物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纳米粒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功玲 李吉华 +2 位作者 臧炳亮 戚焕贞 郝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纳米粒给系统 血脑屏障 纳米粒子 网状内皮系统 血液淋巴系统 RES 载体材料 纳米球 制备方法 靶向释药 外加磁场 聚乳酸 聚三亚甲级碳酸酯 聚合物 大分子化合物
下载PDF
温敏在体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雄林 周建平 《药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2期535-540,共6页
综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氧乙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多糖类衍生物等温敏聚合物的性质、特点、胶凝机制及在温敏在体凝胶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温敏在体凝胶作为一种智能水凝胶,可用作药物缓、... 综述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聚氧乙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多糖类衍生物等温敏聚合物的性质、特点、胶凝机制及在温敏在体凝胶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温敏在体凝胶作为一种智能水凝胶,可用作药物缓、控释和靶向输送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在体凝胶 聚合物 系统 靶向释药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向峰 《中国药业》 CAS 2002年第8期20-21,共2页
纳米粒用于口服用药具有诸多优点,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粒(nanoparticles,NP)为固态胶体颗粒,大小在10-1000nm之间,依据制备工艺和材料的不同,也可称为纳米球(nanospheres,NS)和纳米囊(nanocap-sul... 纳米粒用于口服用药具有诸多优点,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粒(nanoparticles,NP)为固态胶体颗粒,大小在10-1000nm之间,依据制备工艺和材料的不同,也可称为纳米球(nanospheres,NS)和纳米囊(nanocap-sules,NC)。药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纳米粒的内部,也可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作为一类新型的药物载体,纳米粒除了具有靶向性可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外,还兼具调节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前沿热点。本文针对近年来纳米粒的制备工艺、靶向释药以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工艺 纳米粒 靶向释药 纳米技术 剂学
下载PDF
丝素蛋白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子凡 李鹏飞 +1 位作者 王建南 许建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5-213,共9页
为深入探究丝素蛋白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机制与方法,开发智能响应型丝素载药纳米粒,综述了丝素蛋白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特点,概述了采用沉淀法、盐析法、电喷雾法、乳液法和脱溶剂法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粒的机制与技术特点,分析了丝素蛋白载药方... 为深入探究丝素蛋白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机制与方法,开发智能响应型丝素载药纳米粒,综述了丝素蛋白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特点,概述了采用沉淀法、盐析法、电喷雾法、乳液法和脱溶剂法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粒的机制与技术特点,分析了丝素蛋白载药方法与药物缓控释实现途径,并重点介绍了pH值响应和磁响应2种靶向释药的机制、方法及其应用。提出:可通过控制纳米粒大小、形状和表面电荷、与药物的化学键结合等方法来提高药物利用效率;通过改变丝素SilkⅠ和SilkⅡ结晶结构的含量来改变丝素的降解速度,或者通过丝素蛋白与其它不同降解速度的高聚物复合制备纳米粒从而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此外,还可将多种智能响应结合来提高响应效率,最大程度减小药物的全身性毒副作用,实现靶向释药与精准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纳米粒子 递送 智能响应 靶向释药
下载PDF
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在大鼠体内的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海艳 李朝霞 +1 位作者 王玉蓉 王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32-136,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在大鼠体内的释药行为,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分别将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Ф=3 mm)和盐酸小檗碱混悬液大鼠灌胃给药,以巴马汀为内标,采用HPLC分别测定大鼠血浆和各段胃肠道组织中盐酸小...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在大鼠体内的释药行为,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分别将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Ф=3 mm)和盐酸小檗碱混悬液大鼠灌胃给药,以巴马汀为内标,采用HPLC分别测定大鼠血浆和各段胃肠道组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析22 h内各时间点药物在胃肠道组织中的分布和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物的相对靶向释药指数(DDI)。结果:盐酸小檗碱在血浆和胃肠道组织中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40 mg.L-1(r>0.998)和0.05~10.0mg.L-1(r>0.999);复方结肠定位片组药物释放行为具有明显的时滞,药物主要分布于大鼠盲肠和结肠组织,结肠组织的Cmax和AUC0-22 h分别为混悬液组的3.1,3.6倍,大鼠胃、近端小肠、远端小肠、盲肠和结肠组织的DDI值依次为0.00,0.23,1.17,2.36,8.55。结论:复方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结肠定位片 盐酸小檗碱 组织分布 相对靶向释药指数
原文传递
5-氟尿嘧啶磁性壳聚糖纳米微囊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孙英 苏燕评 +1 位作者 陈茂林 陈美金 《海峡药学》 2009年第7期35-38,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性能的载药磁性壳聚糖纳米胶囊。方法采用离子凝聚法,在Fe3O4纳米颗粒存在下,通过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和带相反电荷的多聚磷酸钠之间的离子交联反应,生成壳聚糖胶囊;优化各反应物的配比,控制胶囊的粒径在纳... 目的制备具有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性能的载药磁性壳聚糖纳米胶囊。方法采用离子凝聚法,在Fe3O4纳米颗粒存在下,通过带正电荷的壳聚糖和带相反电荷的多聚磷酸钠之间的离子交联反应,生成壳聚糖胶囊;优化各反应物的配比,控制胶囊的粒径在纳米级;测定微囊的磁响应性和缓释性能;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测产品的形貌和粒径。结果通过适宜的反应条件,制备了具有磁响应性和缓释能力的5-氟尿嘧啶的壳聚糖胶囊,粒径为30~350nm的圆球。结论5-FU-CS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和靶向作用,有希望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用于靶向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尿嘧啶 壳聚糖 磁性纳束胶囊 三囊磷酸纳 靶向释药
下载PDF
毫微粒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希明 张钧寿 《药学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3-138,共6页
毫微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现已成为药剂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以三种常见的可生物降解聚合材料为例,综述了毫微粒的制备方法,同时介绍了毫微粒载体在靶向释药。
关键词 毫微粒 制备方法 靶向释药 载体改性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的立体稳定脂质体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蓉 朱家壁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9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立体稳定脂质体(长效脂质体)是一种表面含有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修饰的类脂衍生物的新型脂质体。它在血液中驻留时间延长,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具有长效作用。将抗体或其他配体连接于长效脂质体表面的聚合物末端,可得到立体稳定的免疫脂... 立体稳定脂质体(长效脂质体)是一种表面含有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修饰的类脂衍生物的新型脂质体。它在血液中驻留时间延长,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具有长效作用。将抗体或其他配体连接于长效脂质体表面的聚合物末端,可得到立体稳定的免疫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稳定脂质体 聚乙二醇 靶向释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