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藕断丝连”的CRISPR/Cas:基因编辑中靶点滞留的作用与挑战
1
作者 冯依力 陈若丹 谢安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1-2636,共16页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tion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质(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编辑、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实时成像等,并已在农业、工业和医学...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clustered regulation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和CRISPR相关蛋白质(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as)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编辑、转录调控以及细胞实时成像等,并已在农业、工业和医学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的应用取决于CRISPR/Cas的五大属性:靶向、解旋、切割、滞留和旁切。本综述将主要以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CRISPR/Cas9为例,聚焦于CRISPR/Cas的滞留属性,梳理相关进展,讨论其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靶点滞留 靶点解离 DNA双链修复途径选择 基因编辑异质性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免疫机制及相关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勇 边鹊桥 关艳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后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疼痛后遗症,病程可持续多年且治疗效果差。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本文重点概述了神经免疫系统及外周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后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疼痛后遗症,病程可持续多年且治疗效果差。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本文重点概述了神经免疫系统及外周免疫系统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相关治疗靶点,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机制 免疫 研究进展 治疗靶点
下载PDF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梁丹 易颖 +1 位作者 黄为福 农先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KIs联合ICIs的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该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截至2023年3月1日,整体人群ORR为38%,DCR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5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肺炎、口腔溃疡等。结论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MTKIs和ICIs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探索出最有可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中获益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检查抑制剂 实体肿瘤 标准治疗方案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寄生原虫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及潜在药物靶点分析
4
作者 孙宏宇 于丹 +2 位作者 孔繁利 冯宪敏 刘迪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6-290,295,共6页
蛋白质降解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发挥关键作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调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DNA复制、蛋白质质量控制等生命活动。研究表明,对该系统中的功能蛋白进行干预,可直接影响寄生原... 蛋白质降解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发挥关键作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调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DNA复制、蛋白质质量控制等生命活动。研究表明,对该系统中的功能蛋白进行干预,可直接影响寄生原虫的生长发育。本文主要探讨近年关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寄生原虫生长分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揭示其作用靶点,为开发新型抗原虫药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泛素化 去泛素化酶 蛋白酶体 药物靶点
下载PDF
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效果
5
作者 杨颖 张玉林 方启帆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探讨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射频靶点消融治... 目的 探讨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充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射频靶点消融治疗(51例),研究组接受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52例)。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3.27±0.84)分和(5.31±1.3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15.26±2.64)%和(19.32±3.57)%],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23.81±3.52)分和(20.37±2.81)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和7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射频靶点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显著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靶点消融 臭氧 疼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伟 魏治刚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37-139,共3页
本文旨在研究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探讨其在油气井、地热能井和水井等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的定义,其次分析了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然后探讨了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在油气井、地热能井和水井等领... 本文旨在研究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探讨其在油气井、地热能井和水井等领域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的定义,其次分析了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然后探讨了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在油气井、地热能井和水井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对智能化多靶点钻井技术的展望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靶点钻井 路径规划 定位导航
下载PDF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海搏 张天宇 +7 位作者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4,共10页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 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嘌呤信号:中医药研究新靶点
8
作者 尹海燕 Patrizia Rubini +1 位作者 Peter Illes 唐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嘌呤信号主要包括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腺苷(Adenosine,ADO)4类物质、CD39和CD73两种酶以及19种嘌呤受体(P1、P2X、P2Y),与机... 嘌呤信号主要包括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和腺苷(Adenosine,ADO)4类物质、CD39和CD73两种酶以及19种嘌呤受体(P1、P2X、P2Y),与机体各个系统均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指出目前嘌呤信号的研究重点和中医药的未来结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信号 中医药 靶点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探究十味接骨方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乞超 程璐 胡松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09-918,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十味接骨方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十味接骨方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通过GeneCards、Digsee、DisGeNET数据库获取骨关节炎疾病靶点。然后将药物活...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十味接骨方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十味接骨方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并通过GeneCards、Digsee、DisGeNET数据库获取骨关节炎疾病靶点。然后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疾病靶点的交集录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两者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lusterProfiler 3.8.1将所得交集靶点信息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4.2.6软件对重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及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对经十味接骨方处理后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及骨关节炎关键基因的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共得到679个药物活性成分及2411个作用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乌索酸及汉黄芩素等。相关靶点主要为: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B(IL-1B)、肿瘤蛋白P53(TP53)、胱天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十味接骨方抑制骨关节炎发生的关键通路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十味接骨方的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乌索酸、汉黄芩素与骨关节炎关键靶点TNF、IL-6、VEGFA有较好的结合能。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结果表明十味接骨方可以有效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十味接骨方可以显著下调骨关节炎关键蛋白TNF、IL-6、VEGFA的表达。结论十味接骨方可能是通过组方中的木犀草素、乌索酸和汉黄芩素等主要活性成分调控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中TNF、VEGFA、IL-6等关键蛋白的表达,抑制骨关节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接骨方 方剂 木犀草素 乌索酸 汉黄芩素 骨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机制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不同靶点治疗帕金森病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钰琳 常万鹏 +4 位作者 丁江涛 徐红莉 仵宵 肖伯恒 马丽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7-180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功能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大脑中央 初级皮质运动 小脑 靶点刺激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三级淋巴结构:肿瘤免疫治疗的预后因素与新兴靶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候云晶 杨鑫鑫 孟宏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指非生理条件下由于长期发生炎症而形成的异位淋巴组织,是架构在成纤维细胞网络上的淋巴细胞聚集体,包含两个重要的结构区域——T细胞区和滤泡B细胞区。TLS在肿瘤中以不同的成熟状态存在,最终形成生发中心,其内含有T滤泡辅助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并且与B细胞紧密联系。近年研究明确了新生的TLS的关键特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检测手段,进一步阐述了TLS通过刺激相关的肿瘤抗原调控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的作用机制。对TLS与肿瘤患者临床获益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TLS可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的良好预后和预测因素。目前,研究者正在开发诱导TLS形成的技术,包括使用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抗体、抗原提呈细胞或合成支架等。在“冷肿瘤”和“热肿瘤”中诱导TLS新生联合抑制炎性环境的治疗剂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方案,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生发中心 新兴靶点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相关特异性基因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照 段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最大力量与功率输出、最快收缩速度与力量生成率以及肌肉耐力等特征是影响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肌肉力量的产生涉及从大脑皮层兴奋到运动单元激活,再到兴奋/收缩耦联等一系列生物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肌肉激活。包括内... 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最大力量与功率输出、最快收缩速度与力量生成率以及肌肉耐力等特征是影响运动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肌肉力量的产生涉及从大脑皮层兴奋到运动单元激活,再到兴奋/收缩耦联等一系列生物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肌肉激活。包括内环境失衡与神经调节紊乱、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能量代谢稳态调节与运动因子介导的肌肉—器官对话机制(crosstalk)诱发神经内分泌功能重塑过程中的功能障碍等都会影响肌肉力量的产生和维持,并可能最终诱发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合理的运动训练方式和运动代谢调节及转录调控关键靶点的激活在促进运动适应性变化和预防运动性疲劳发生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本文以运动诱发神经内分泌重塑、运动表观遗传调控关键靶点和运动疲劳相关特异性生物标记物为切入点,对运动性疲劳的分子机制及干预途径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的早期监测和合理干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生物标记物 分子调控靶点
下载PDF
抗白念珠菌新型化合物及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郁熙 杨静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近年来,真菌感染肆虐全球,每年感染约数十亿人,其中死亡人数近15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白念珠菌是真菌感染中最主要的的病原体之一,它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率高达40%~50%,但是由于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有限,并且耐药现象越... 近年来,真菌感染肆虐全球,每年感染约数十亿人,其中死亡人数近15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白念珠菌是真菌感染中最主要的的病原体之一,它引起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死亡率高达40%~50%,但是由于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有限,并且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白念珠菌的临床治疗尤为棘手。因此寻找新型抗真菌化合物,根据抗真菌的独特的分子靶标开发靶向药物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近几年一些具有较大潜力的新型抗白念珠菌化合物以及一些新型抗真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 线粒体 生物膜 药物靶点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热损伤靶点的初步分析
14
作者 曾敏倩 焦嘉杰 +7 位作者 左晓昕 王军宁 赵艳红 冯磊 卢宇 吕芳 周斌 侯继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为探索新城疫病毒不耐热毒株La Sota热损伤靶点,以期为新型耐热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检测加热前后La Sota株的吸附及内化功能,考察纤突蛋白HN和F活性变化情况,以及核衣壳完整性,综合分析新城疫病毒热损伤靶点。结果显示:37℃加... 为探索新城疫病毒不耐热毒株La Sota热损伤靶点,以期为新型耐热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检测加热前后La Sota株的吸附及内化功能,考察纤突蛋白HN和F活性变化情况,以及核衣壳完整性,综合分析新城疫病毒热损伤靶点。结果显示:37℃加热24 h后F蛋白活性首先受损,表现为内化功能显著下降(0.01<P<0.05),56℃加热15 min后HN和F蛋白活性几乎丧失,表现为吸附及内化功能均极显著下降(P<0.01);高温加热后,病毒核衣壳完整性显著降低,病毒粒子破损且失去纤突结构,表现为吸附及内化功能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La Sota株热损伤靶点与加热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中温下(≤56℃)病毒热损伤靶点主要在HN和F蛋白,高温下(≥80℃)病毒热损伤靶点为纤突蛋白和核衣壳;纤突蛋白的热敏感性高于核衣壳,且F蛋白受损早于HN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La Sota株 热损伤靶点 吸附 内化 纤突蛋白 核衣壳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的免疫浸润分析与中药靶点预测
15
作者 李璐吉 刘晓 +3 位作者 王一 缪伟峰 杨勤 唐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5-977,共1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巨噬细胞标志物与NAFLD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探求NAFLD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中药成分,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帮助和借鉴。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AFLD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WGCN...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巨噬细胞标志物与NAFLD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以期为进一步探求NAFLD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中药成分,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帮助和借鉴。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AFLD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WGCNA共表达网络分析和构建LASSO模型,筛选核心表达基因;利用CIBERSORT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探索巨噬细胞表型与差异表达基因、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鉴定NAFLD及肝纤维化中巨噬细胞的相关生物标记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核心基因在不同巨噬细胞亚型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筛选NAFLD的中药治疗靶点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个与NAFLD及肝纤维化相关的核心基因。CIBERSORT算法分析结果表明,NAFLD的发生与多种免疫细胞相关,其中M1型巨噬细胞在NAFLD组中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M1型巨噬细胞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M2型巨噬细胞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核心基因与巨噬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DM4A、MED30、IKBKG、ENO1、HSPA8与总巨噬细胞数呈负相关,IL-6、FOS、EDN2、NR4A2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数呈负相关,而与M2型巨噬细胞数呈正相关。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及体外RT-PCR验证结果显示,在M2型巨噬细胞中FOS、NR4A2 mRNA的表达量高于M1型巨噬细胞(P<0.001),与M1型巨噬细胞呈负相关,而与M2型巨噬细胞呈正相关。其中基于核心靶点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根据药物功效与归经筛选出丹参、牡丹皮、地黄、当归、泽泻、枳椇子、人参、山茱萸、山楂等相关中药,功效分析其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以及活血化瘀等方面,其中筛选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牡丹皮。结论肝脏巨噬细胞是治疗肝病的靶细胞,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有助于治疗NAFLD及相关肝纤维化,c-Fos、NR4A2可能是关键作用靶点,其中牡丹皮等中药具有肝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NAFLD及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标志物 免疫浸润 中药靶点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结直肠癌早筛应用研究
16
作者 王杰 侯明星 +4 位作者 程海东 刘永强 苗杰 李淑雯 陈璐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目的评价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人群,每位受试者分别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肠镜检查,以接受多靶点粪便FIT... 目的评价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人群,每位受试者分别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肠镜检查,以接受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人群为实验组,以接受肠镜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人群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新型粪便分子检测技术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效果,对筛出的阳性人群给予及时干预。结果共分析了115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敏感度63.2%(43/68),特异度74.5%(35/47);肠镜检查敏感度97.1%(66/68),特异度80.7%(38/47);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敏感度89.7%(61/68),特异度87.2%(41/47)。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等均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敏感度虽低于肠镜检查,但相较肠镜检查操作简单,可居家自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早筛 肠镜检查
下载PDF
粉防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研究
17
作者 薛佳芸 郭弯 +2 位作者 康云 黄建明 汪亚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0-2986,共7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粉防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和活性。方法粉防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 S,6a S-N-neolitsine N_(α)-oxide(1)、新木姜子素(2)、荷包牡丹碱(3)、南天宁碱(4)、氧化南天宁碱(5)、oxophoebine(6)、N-乙酰去甲荷包牡丹碱(7)、鹅掌楸碱(8)、6 R,6a S-N-nantenine N_(β)-oxide(9)、氧化克班宁(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包括胰腺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转甲状腺素蛋白。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6、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潜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作用靶点 PharmMapper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提高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靶点选择和定位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刘灿欢 沈滢 +4 位作者 戴文骏 郭川 程怡慧 朱奕 王彤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负担。脑卒中后约30%~6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技术主要...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负担。脑卒中后约30%~6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技术主要为运动功能训练,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因为能够通过调节皮层兴奋性和诱导神经可塑性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已被指南列入A级推荐。但是相关临床研究还存在较大异质性,治疗效果受到靶点选择不同以及靶点定位准确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关于新的刺激靶点及不同定位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文对rTMS作用于初级运动皮层(M1区)、前运动皮层(PMC)等脑区的rTMS方案、疗效、作用机制及刺激靶点的定位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rTMS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磁刺激 刺激靶点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异位嗅觉受体的功能及其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畅 赵永馨 +2 位作者 葛蓓蓓 卫彬 高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419,共8页
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是一类主要在鼻上皮嗅觉感觉神经元中分布的跨膜蛋白,介导气味向大脑传递实时感觉信号而产生嗅觉。近年来研究发现,ORs也可在鼻腔外组织或器官中表达,且与多种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如精子趋化性、伤口愈... 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是一类主要在鼻上皮嗅觉感觉神经元中分布的跨膜蛋白,介导气味向大脑传递实时感觉信号而产生嗅觉。近年来研究发现,ORs也可在鼻腔外组织或器官中表达,且与多种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如精子趋化性、伤口愈合、糖脂代谢及肠道分泌等。此外,ORs还与前列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概述了异位ORs对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并评估它们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异位表达 生物学功能 恶性肿瘤 药物靶点
下载PDF
黄芪抑制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和基因靶点研究
20
作者 陈潘迪 王洪财 +3 位作者 李振强 王东峰 叶耿帆 陈茂送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14,I0004,I000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抑制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和基因靶点。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黄芪可能治疗胶质瘤的基因靶点,采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Hub基因,最... 目的探讨黄芪抑制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和基因靶点。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黄芪可能治疗胶质瘤的基因靶点,采用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Hub基因,最后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的可视化网络。同时取胶质瘤细胞株U251进行细胞实验论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活死细胞双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芪培养液对U251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145个黄芪可能治疗胶质瘤的基因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不同蛋白结合、相同蛋白结合、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向调控、酶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最主要的信号通路包括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Hub基因关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蛋白激酶B(AKT)1、JUN、基质金属蛋白酶9、PTGS2、IL-6、IL-1B、CASP3、TP53、HIF1A。在所有生物活性成分中,MOL000098(槲皮素)的度值最高,为118;在所有信号通路中,hsa05200(癌症通路)的度值最高,为61;在所有基因靶点中,AKT1、RELA、PTGS2、MAPL1、TP53的度值较高,分别为21、20、20、19、18。细胞实验证实,不同浓度(1、5、10 mg/mL)黄芪培养液对U25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其作用强度呈浓度依赖性(均P<0.05)。结论黄芪对U25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主要基因靶点包括AKT1、RELA、PTGS2、MAPL1、TP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胶质瘤 网络药理学 基因靶点 作用机制 细胞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