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最常见的靶点为B细胞成熟抗原(BCMA)。单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缺点是会导致疾病抵抗和复发,可能与抗原逃逸有关。为此,改进开发了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的临床分析。目的对RRMM患者应用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7个数据库中有关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单组率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2-06。由2名研究人员使用自制的数据表单来提取收集数据,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00例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双靶点CAR-T细胞疗法根据不同靶点可分为4类:BCMA+CD19、BCMA+CD38,BCMA+跨膜剂与钙调节亲环素配体的相互作用者(TACI)、BCMA+人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7(CS1),其中BCMA+CD19靶点的研究较多。根据输注形式不同CAR-T细胞疗法可分为4类:双特异性CAR-T细胞、联合或序贯输注两种不同CAR-T细胞、双顺反子结构、共转导。Meta分析显示,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RRMM的总缓解率(ORR)为90.0%(95%CI=0.849~0.943),完全缓解率(CRR)为54.6%(95%CI=0.416~0.673),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为75.6%(95%CI=0.489~0.952),髓外病变(EMD)总缓解率为55.1%(95%CI=0.234~0.851),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为29.7%(95%CI=0.141~0.454),最后一次随访时的生存率为75.6%(95%CI=0.554~0.915),3~4级细胞释放因子综合征(CRS)发生率为16.4%(95%CI=0.094~0.245),神经毒性(ICANS)发生率为4.0%(95%CI=0~0.120)。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定。Egger's检验结果显示,ORR(P=0.03)及EMD总缓解率(P=0.02)提示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CRR(P=0.53)、MRD阴性率(P=0.79)、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复发率(P=0.71)、生存率(P=0.98)、3~4级CRS发生率(P=0.90)、ICANS发生率(P=0.30)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双靶点CAR-T细胞免疫治疗RRMM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