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靶重建技术对诊断肺腺癌VPI的检查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吕天来 吕健秋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CT靶重建技术在诊断肺腺癌VP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最大直径不低于3cm的肺腺癌患者,对肿瘤侵犯胸膜的侵犯程度进行分类,其中PL1、PL2为脏层VPI阳性组,PL0则为脏层VPI阴性组。应用CT靶重建图像监... 目的探讨CT靶重建技术在诊断肺腺癌VP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最大直径不低于3cm的肺腺癌患者,对肿瘤侵犯胸膜的侵犯程度进行分类,其中PL1、PL2为脏层VPI阳性组,PL0则为脏层VPI阴性组。应用CT靶重建图像监测技术分析肺腺癌与邻近脏层胸膜之间的病理关系。结果经分析后可知,本研究患者结节与脏层胸膜关系为以下几种:①Ⅰ型,结节与胸腹不存在关系;②2型,结节与胸腹之间仅有一条或存在多条的线样影连接,且相应的胸膜不存在明显的凹陷征象;③3型,结节与胸腹连接情况与2型一致,但伴有胸膜凹陷;④4型,结节与胸腹之间明显相贴,贴面部位为明显的磨玻璃密度;⑤5型,结节与胸腹关系同4型一致,但贴面部位为明显的实性密度;VPI阳性组、VPI阴性组结节的最大直径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PI阳性组DLP大于VPI阴性组(P<0.05);结节与胸膜的病理关系在脏层VPI阳性与VPI阴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靶重建检测技术提示,若肺腺癌患者同时出现胸膜凹陷且胸膜贴面为实性密度,则更容易出现V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靶重建技术 肺腺癌VPI 应用诊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比较胸部螺旋CT平扫和靶重建技术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吕伟 孙艳 +1 位作者 曹栋栋 王宪章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69-71,75,共4页
目的 研究比较胸部螺旋CT平扫和靶重建技术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胸部螺旋CT平扫和靶重建技术,收集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 的准确度、灵敏... 目的 研究比较胸部螺旋CT平扫和靶重建技术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胸部螺旋CT平扫和靶重建技术,收集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 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CT靶重建技术准确度为97.75%(87/89)、特异度为97.14%(34/35)、灵敏度为98.15%(53/54),高于胸部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64、12.857、7.053,P<0.05);CT靶重建技术影像特征符合率高于胸部螺旋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肺结节良恶性进行诊断时,选择CT靶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病灶影像特征,检测图像清晰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螺旋CT平扫 靶重建技术 恶性肿瘤 肺结节 CT影像特征 诊断准确度
下载PDF
低剂量CT结合迭代靶重建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3
作者 廉艳东 潘宇宁 黄求理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56-458,462,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合迭代靶重建(IR)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肺部低剂量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有结节病变者优先选取),与同期行常规剂量CT检查的普通患者100例进行比较。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结合迭代靶重建(IR)技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肺部低剂量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有结节病变者优先选取),与同期行常规剂量CT检查的普通患者100例进行比较。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图像解读与评价,并对结节性质进行定性诊断,再与病理切片进行对照;测量并比较两组图像噪声、CT值、信噪比(SNR)、辐射剂量参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结果低剂量组DLP、CTDIvol、ED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2位医师对低剂量组、正常剂量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纵隔窗、肺窗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图像噪声、SNR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均P<0.05);两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有肺结节病变者57例,其中确诊为早期肺癌7例,炎性病灶20例,钙化及瘢痕结节30例;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结论低剂量CT结合IR技术可在健康体检筛查早期肺癌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迭代靶重建技术 肺癌 健康体检 应用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支甫 徐家声 +1 位作者 孙家龙 罗玲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重建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 CT
下载PDF
螺旋CT靶重建技术与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诊断应用中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雁飞 宋晶玉 徐洁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获得螺旋扫描靶重建技术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应用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X射线检查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20例,对肺部使用螺旋方式扫描,再对肿块进行高分辨CT扫描,把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床位选择对肿块区域作靶... 目的通过研究获得螺旋扫描靶重建技术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应用的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X射线检查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20例,对肺部使用螺旋方式扫描,再对肿块进行高分辨CT扫描,把螺旋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床位选择对肿块区域作靶重建处理,将高分辨和靶重建所获得的2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统计、总结。结果靶重建获得图像平均每例32.7层,高分辨力CT获得图像平均每例3.5层。靶重建测得平均CT值为(41.16±16.13)HU,高分辨CT测得平均CT值为(39.15±41.38)HU。这2种方法对20例影像诊断相同,共15例肺癌,5例肺结核球。靶重建所显示的肿块各种征像稍多于高分辨CT。结论在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CT扫描中,靶重建技术较高分辨CT具有避免再曝光、减少球管损耗、操作方便安全、获得更多影像信息等优点,所以靶重建技术可以完全取代高分辨力CT在肺内结节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力CT 靶重建技术 肺内结节 对比研究 诊断应用 螺旋CT 肺内占位性病变 高分辨CT扫描 肺部占位性病变 螺旋扫描 X射线检查 科学依据 原始数据 影像诊断 肺结核球 影像信息 CT值 平均 肿块 图像
下载PDF
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耿永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处采用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例数1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1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月1日—5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孤立性...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处采用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例数1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1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月1日—5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别实施螺旋CT靶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及常规螺旋CT扫描,将两组患者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检出率90.00%(阳性患者45例、所占比为92.00%、阴性患者4例、所占比为8.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阳性患者35例、所占比为70.00%、阴性患者15例、所占比为30.00%)(P <0.05);观察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良性62例、恶性30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误诊率4.00%以及漏诊率4.00%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实施螺旋CT靶扫描后,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检出率,还能预防漏诊和误诊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SPN)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在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文 聂旭东 陈溶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66-366,共1页
由于CT对腔隙所具有的敏感性,使腔隙性脑梗塞(腔梗)由以往的病理诊断发展成为CT诊断,并使多样化临床类型的腔梗得到了证实,但常规CT对腔梗诊断存在许多不足,即腔梗灶较小,尤其发生在5mm以下的微小腔梗[1],常规CT扫描由于层厚以及容积效... 由于CT对腔隙所具有的敏感性,使腔隙性脑梗塞(腔梗)由以往的病理诊断发展成为CT诊断,并使多样化临床类型的腔梗得到了证实,但常规CT对腔梗诊断存在许多不足,即腔梗灶较小,尤其发生在5mm以下的微小腔梗[1],常规CT扫描由于层厚以及容积效应的关系不易显示,或模糊不清,易造成漏诊,而且常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别,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腔隙性脑梗塞 影像学诊断 靶重建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