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朱相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43-4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鞘膜积液患儿60例,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0)采用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鞘膜积液患儿60例,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0)采用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微创组(n=30)采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炎症反应指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及3 d,微创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升高,且微创组各项指标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相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更具优势,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膜积液 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囊肿开窗联合鞘状突结扎治疗儿童腹阴囊鞘膜积液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张玲玲 刘华建 +5 位作者 桂萌 张磊 贺庆豹 王浩 贺红嘉 李开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2-225,23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囊肿开窗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阴囊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13例腹阴囊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腹股沟至阴囊均可触及体积大、张力高的囊性包块,透光实验阳性。超声... 目的:探讨腹腔镜囊肿开窗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阴囊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13例腹阴囊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腹股沟至阴囊均可触及体积大、张力高的囊性包块,透光实验阳性。超声探查显示包块经腹股沟延伸至腹腔,积液量多,偶有分隔。囊性包块均从腹腔内自内环口处脱出,呈梨状。患儿中位手术年龄2.9(1.7~4.1)岁。结果:13例患儿中10例术前超声诊断为精索鞘膜积液,3例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术中发现3例为腹腔内单发囊肿,10例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13例患儿均行腹腔镜囊肿开窗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随访6~27个月,查体及超声检查提示睾丸无缺血萎缩,均未再次出现临床症状。结论:腹腔镜囊肿开窗联合鞘状突结扎术治疗儿童腹阴囊鞘膜积液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阴囊膜积液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检查 囊肿开窗 儿童
下载PDF
气腹针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康延杰 刘海潮 +1 位作者 刘少朋 孙建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1例资料。用气腹针代替疝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增加辅助孔或中转开放手术。46... 目的 探讨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1例资料。用气腹针代替疝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增加辅助孔或中转开放手术。46例单侧手术时间6~15 min,(8.9±1.9)min;5例双侧手术时间13~19 min,(15.4±2.3)min。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无线结反应、阴囊水肿、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具有单孔手术、单次穿刺、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手术 气腹针 鞘状
下载PDF
小儿左侧隐睾扭转合并鞘状突未闭误诊为腹股沟疝坏死切除1例
4
作者 闫天慧 丁杰 张霞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隐睾扭转是一种不常见但又十分紧急的外科急症,及时诊断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隐睾扭转的认识是十分有意义的。1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因纳差1 d、脐周不适就诊。查体:腹软,无反跳痛及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2.2×109... 隐睾扭转是一种不常见但又十分紧急的外科急症,及时诊断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隐睾扭转的认识是十分有意义的。1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因纳差1 d、脐周不适就诊。查体:腹软,无反跳痛及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中性粒细胞61.7%。急诊急腹症彩超检查为阴性,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予抗感染治疗,情况稍有好转。2d后,家长诉患者左侧腹股沟区包块1d再次就诊。查体:患儿哭闹,拒压,左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左侧腹股沟区触及一硬质包块,局部皮肤红肿,压痛(+),卧位不可消失。复查彩超:左侧腹股沟区局部膨隆,内见条状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隐睾扭转 鞘状突未闭 腹股沟疝 超声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杨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黔西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80例鞘膜积液患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鞘...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黔西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80例鞘膜积液患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6、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鞘膜积液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具有手术效率高、出血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术中直接探查对侧和针对性处理,保证良好的根治效果,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膜积液 腹腔镜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对侧鞘状突未闭的个体化处理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斌 陈海涛 +4 位作者 范林林 刘闯 李立伟 郭士磊 张潍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的合理处置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单侧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对侧鞘状突未闭(CPPV)的合理处置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接受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单侧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的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术中发现CPPV 53例,均给予同期手术处理;研究组术中发现CPPV 58例,对其中符合高位结扎条件的11例给予同期手术处理;比较两组患儿对侧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的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与对照组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vs.1.88%,P>0.05)。单侧鞘膜积液患儿CPPV检出率明显高于腹股沟斜疝患儿(49.07%vs.23.02%,P<0.001);左、右侧鞘状突未闭患儿CPPV检出率分别为42.71%、3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1~2岁年龄段CPPV检出率为62.9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01)。结论CPPV转化为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的发生率低,术中可仅对符合条件的患儿进行同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膜积液 隐匿性鞘状突未闭 检出率 再发率
下载PDF
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疾患与ABO血型的相关性
7
作者 蒋文平 习羽 牛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666-1669,1674,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PPV)疾患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28例存在PPV疾患儿童(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和同期收治的4208例其他疾病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病例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腹股...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PPV)疾患与ABO血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28例存在PPV疾患儿童(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和同期收治的4208例其他疾病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病例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腹股沟斜疝组(738例)、精索鞘膜积液组(228例)和隐睾组(162例)。比较各组患儿ABO血型分布情况。结果腹股沟斜疝组患儿中A、B、O、AB型血分别占28.3%(209/738)、28.5%(210/738)、28.7%(212/738)、14.5%(107/738),对照组患儿中A、B、O、AB型血分别占29.9%(1257/4208)、29.4%(1237/4208)、22.6%(949/4208)、18.2%(765/4208),2组患儿血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AB型血儿童较O型血儿童患腹股沟斜疝风险低[优势比(OR)=0.744、0.760、0.626,95%可信区间(95%CI):0.604~0.917、0.617~0.936、0.487~0.805,P=0.006、0.010、<0.001]。调整年龄、性别、民族等影响因素后O型血儿童患腹股沟斜疝的风险较非O型血高(OR=1.396,95%CI:1.160~1.679,P<0.001),AB型血儿童患腹股沟斜疝的风险较非AB型血低(OR=0.742,95%CI:0.590~0.934,P=0.011)。结论该院所诊治的儿童病例中因先天性PPV发生腹股沟斜疝与ABO血型可能存在相关性,ABO血型为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鞘状突未闭 儿童 相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改良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儿童鞘状突未闭的疗效对比
8
作者 高军平 梁万强 +3 位作者 梁贤龙 韦振思 陆俞锦 彭明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单孔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儿童鞘状突未闭(PPV)的疗效。方法152例PPV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 目的对比改良单孔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儿童鞘状突未闭(PPV)的疗效。方法152例PPV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囊肿胀及切口瘢痕发生情况、术后满意率、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32.1±4.0)min、术后住院时间(4.2±0.8)d短于对照组的(58.4±5.8)min、(6.2±1.1)d,术中出血量(2.2±0.4)ml少于对照组的(20.9±1.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阴囊肿胀、切口瘢痕发生率分别为1.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均为1.3%(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PPV患儿安全、有效、恢复快,且具有发现并同时治疗对侧隐性PPV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 儿童 鞘状突未闭 传统开放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李继如 江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9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为(4.52±1.05)mm,短于对照组的(18.69±1.32)mm,术中出血量为(2.76±0.32)mL,少于对照组的(6.52±1.15)mL,手术时间为(28.41±2.3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6±2.14)min,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59±0.42)d、(8.76±1.12)h,均短于对照组的(4.08±0.45)d、(11.54±1.33)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Cor、NA、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135.96±8.43)μg/L、(83.41±7.12)μg/L、(87.64±7.53)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8.41±10.59)μg/L、(101.35±8.41)μg/L、(105.41±9.32)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3.52±0.41)分、(2.75±0.32)分、(2.02±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5±0.58)分、(3.49±0.38)分、(2.57±0.3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效果更佳,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评分,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膜积液 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对鞘膜积液患儿的疗效、激素水平及复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绍洪 王一森 +2 位作者 赖子飞 吴朝霞 蔡笃森 《大医生》 2023年第13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用于鞘膜积液患儿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儿激素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结扎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 目的 探讨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用于鞘膜积液患儿的效果,并观察其对患儿激素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结扎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行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和对照组(48例,行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和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和治疗后半年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生长激素(GH)、雌二醇(E_(2))及孕酮(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前后GH、卵泡刺激素(FSH)、E_(2)及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患儿GH和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用于鞘膜积液患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激素水平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膜积液 激素 复发
下载PDF
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汤昀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0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接诊的200例鞘膜积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经腹横纹切口鞘... 目的:分析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接诊的200例鞘膜积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经腹横纹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阴囊血供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用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用时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儿患侧睾丸内动脉血管内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睾丸动脉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儿PSV、EDV、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应用于鞘膜积液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阴囊血供情况,减少患儿术后疼痛感,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膜积液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状突畸形临床研究
12
作者 李小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5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状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鞘状突畸形患儿,均使用单孔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24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为双孔辅助钳操作下完成,术中发现59例隐匿疝,术中无输精管、精索血管... 目的探讨使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状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鞘状突畸形患儿,均使用单孔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24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为双孔辅助钳操作下完成,术中发现59例隐匿疝,术中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术后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麻醉清醒后根据具体情况指导饮食,次日恢复活动。1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术后无一例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疝复发等发生,3例腹股沟线结炎症反应,经局部处理,6个月后清除线结愈合。结论单孔腹腔镜在治疗小儿鞘状突畸形临床效果优势明显,值得逐步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小儿鞘状突畸形 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爱莲 丁川中 +1 位作者 田圃翠 陈立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6-817,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路径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膜积液 儿童
下载PDF
单阴囊切口且不结扎鞘状突在可触及型隐睾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易 赵军锋 +4 位作者 王复然 李炎 施展 钟红继 诸建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可触及型隐睾采用单阴囊切口且离断不结扎鞘状突行睾丸下降固定的手术方法的应用,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方法: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从2015年1~12月间因隐睾入院手术的病例:可触及型隐睾109例(125侧)(A+B组)... 目的:通过对可触及型隐睾采用单阴囊切口且离断不结扎鞘状突行睾丸下降固定的手术方法的应用,探讨此方法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方法: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从2015年1~12月间因隐睾入院手术的病例:可触及型隐睾109例(125侧)(A+B组);未触及型隐睾15例(C组)。前者采用单阴囊切口+近内环口高位离断鞘状突(未结扎)睾丸下降固定(A组,53例,61侧)或标准腹股沟阴囊双切口睾丸下降固定(B组,56例,64侧),后者腹腔镜探查(C组)。分析单阴囊切口睾丸固定术在可触及型隐睾中的治疗成功率、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斜疝或鞘膜积液的发生(复发),以及单、双切口(A、B组)治疗可触及型隐睾中相关参数的比较。结果:可触及型隐睾患儿中位年龄1.4(0.6~11.0)岁。A组:中位年龄1.5(0.6~7.0)岁。隐睾侧别:左24例,2例伴有鞘膜积液;右20例,1例伴有鞘膜积液,2例术中增加腹股沟切口;双侧9例,1例右侧术中增加腹股沟切口。治疗成功率为95.1%(58/61)。B组:中位年龄1.4(0.8~11)岁。隐睾侧别:左27例;右22例,3例伴有腹股沟斜疝;双侧7例,1例术后右侧睾丸回缩。两组中鞘状突未闭合率80.8%(101/125)。未触及型隐睾C组15例全部腹腔镜探查:2例睾丸先天缺如;6例睾丸发育不良且切除;3例在内环口呈"窥视",改普通双切口术;4例腹腔镜手术固定。切口愈合良好,无睾丸萎缩,无斜疝或鞘膜积液发生(复发)。结论:单阴囊切口且不结扎鞘状突治疗可触及型隐睾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且不结扎鞘状突未增加发生斜疝或鞘膜积液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鞘状 睾丸固定术 腹股沟斜疝 膜积液 结扎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朋 王晓晖 +1 位作者 田静 周晓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1期886-888,共3页
探索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选取71例鞘膜积液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n=36,行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单孔腹腔镜组(n=35,行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从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两组在住院时... 探索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选取71例鞘膜积液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n=36,行传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和单孔腹腔镜组(n=35,行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从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两组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次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传统手术组明显少于单孔腹腔镜组(P<0.05)。目前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是安全有效的,提示临床上应进一步细化鞘膜积液术前诊断,从而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建议临床上针对双侧鞘膜积液和复发鞘膜积液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儿童 膜积液
下载PDF
328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庆荣 吴江 +2 位作者 程华 吴平辉 曹闯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886-88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疾病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从 1 997年 6月到 2 0 0 3年 1月 32 8例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 2 78例 ,女 5 0例 ,右侧 2 1 8例 ,左侧 72例 ,双侧 38例。结果 ...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疾病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从 1 997年 6月到 2 0 0 3年 1月 32 8例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 2 78例 ,女 5 0例 ,右侧 2 1 8例 ,左侧 72例 ,双侧 38例。结果 :应用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 32 8例患儿中仅 3例复发。结论 :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包括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 ,与成人的病因不相同 ,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复发率极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先天性 鞘状突未闭
下载PDF
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应用于小儿未闭鞘状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斌斌 汪峰 +4 位作者 郭巍 靳永胜 李义 高继学 强亚勇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评估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应用于小儿未闭鞘状突术随机选择病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男性患者65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32例,传统开放手术33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目的:评估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应用于小儿未闭鞘状突术随机选择病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男性患者65例,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32例,传统开放手术33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阴囊肿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经脐单通道腹腔镜下钩针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项新技术除了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外,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无需其它特殊设备、易于推广等优点,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钩针 交通性膜积液 腹股沟疝 未闭鞘状
下载PDF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泾青 刘茂玲 罗伟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20-2123,共4页
目的:对比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疗效并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255例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的手术和麻醉时间、手术费用、... 目的:对比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疗效并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255例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的手术和麻醉时间、手术费用、切口长度和瘢痕程度、术中误损伤、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后瘢痕、手术费用、术中误损伤、术后各种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者术中可以发现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术后无异时性疝发生。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具有切口小、瘢痕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综合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传统手术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状突未闭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 小儿
下载PDF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缝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6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建涛 毛克敬 +3 位作者 杨金辉 郝彤彤 康延杰 霍庆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9-500,共2页
儿童鞘膜积液的传统手术方法为腹股沟区切口高位结扎鞘状突.对局部组织结构损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缝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6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儿童鞘膜积液的传统手术方法为腹股沟区切口高位结扎鞘状突.对局部组织结构损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缝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6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可以发现和治疗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结扎鞘状 膜积液 缝扎术 腹腔镜 治疗 儿童 术后并发症 结构损伤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勇 李燕琴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1-43,144,共3页
目的比较小儿鞘状突未闭经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12岁以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共92例,其中开放手术组45例,单孔腹腔镜组47例。对两组手术时... 目的比较小儿鞘状突未闭经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12岁以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共92例,其中开放手术组45例,单孔腹腔镜组47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切口感染、阴囊水肿、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腹腔镜组术中无中转开放,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9例,单侧手术时间[(21.6±5.6)min vs.(64.5±20.1)min]、平均出血量[(2.1±0.6)vs.(20.0±5.3)mL]、切口长度[(7.2±2.6)mmvs.(36.0±3.9)mm]、住院时间[(5.4±0.5)d]等各指标均少于开放组,而治疗费用[(5 250.22±478.31)元vs.(4 657.19±657.32)元]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同时发现处理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以及更为突出的美容效果等特点,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积液 腹腔镜 鞘状突未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