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子在齐闻韶”辨》所想到的 被引量:1
1
作者 永言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30-30,共1页
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秦青的歌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瓠巴的琴声,引得“鸟舞鱼跃”;师旷吹角竟能“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三奏之,裂帷幕,破徂豆,飞廓瓦”等等,都是最早见于我国典藉的、有关音... 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秦青的歌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瓠巴的琴声,引得“鸟舞鱼跃”;师旷吹角竟能“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二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三奏之,裂帷幕,破徂豆,飞廓瓦”等等,都是最早见于我国典藉的、有关音乐艺术巨大表现力的一些记载,从中不难体味出古代人对音乐的崇尚和对其无与伦比的魅力的高度赞美之情,后来人也一直将之传为美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日不绝 韩娥 鸟舞 声振 秦青 中国音乐史 《韶》 三月不知肉味 《二泉映月》 第四交响曲
下载PDF
古人唱歌兼唱情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浚滋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2年第S2期78-,共1页
唐朝诗人白居易留下了《问杨琼》的诗篇: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这首律诗也算得上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声乐论著。它不但批评了当时在演唱中出现的“惟唱声”的错误倾向,而且提出了“唱歌兼唱情... 唐朝诗人白居易留下了《问杨琼》的诗篇: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这首律诗也算得上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声乐论著。它不但批评了当时在演唱中出现的“惟唱声”的错误倾向,而且提出了“唱歌兼唱情”的正确理论。在很古的时候,不少歌唱家就非常重视唱情的问题。像秦青、薛潭、韩秦娥、沈古之、石存符等,就是如此。据《列子·汤问》记载:“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娥 诗人白居易 乐府传声 演唱艺术 艺术感染力 秦娥 秦青 于声 曲情 以声
下载PDF
民乐的断思
3
作者 郭兆胜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8年第4期59-62,共4页
每每得到这样的传闻; 某一位名噪海内的琵琶演奏家脱离了舞合生涯改做教师了。某一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放下二胡去打灯光; 某一著名的笛子吹奏家坚持开自己的独奏会,入场券连赠带卖,结果观众寥寥; 某一著名的笛子吹奏家连自费出盒式带的要... 每每得到这样的传闻; 某一位名噪海内的琵琶演奏家脱离了舞合生涯改做教师了。某一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放下二胡去打灯光; 某一著名的笛子吹奏家坚持开自己的独奏会,入场券连赠带卖,结果观众寥寥; 某一著名的笛子吹奏家连自费出盒式带的要求也被出版部门以“卖不出”为由而婉言谢绝了; 某一著名的民歌演唱家被几次哄下了舞台,最后不得不从此结束舞台生涯; 某一著名的民歌演唱家几次呼吁给自己灌制盒式带,有关部门也极力声援,但出版部门终以“卖不出”为由未加理睬。啊,民乐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演唱 二胡演奏家 琵琶演奏 出版部门 中国民乐 民族唱法 中国乐坛 民族风格 韩娥 李龟年
下载PDF
矿灯姑娘喜盈盈
4
作者 毛撬 守山 +1 位作者 张呈 子烈 《北方音乐》 1982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子烈 毛撬 演唱技术 雍门 韩娥
下载PDF
音乐成语
5
《北方音乐》 1982年第3期8-8,共1页
“余音绕梁”此一音乐成语,见《列子·汤问》。据传春秋时的歌唱家韩娥,到当时齐国的城门——雍门求食卖唱,她的歌声之动听,在她离去三天之后,当地群众还觉得似在围着屋梁转圈。后来就用“
关键词 韩娥 求食 雍门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歌唱艺术探微
6
作者 李明兴 《神州》 2013年第2期215-215,共1页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上下八千年的历史。本文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歌唱艺术概况进行简单搜索,从而达到对该时期声乐发展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 礼崩乐坏 新乐 古乐 诗经 孔子 屈原 韩娥 秦青
下载PDF
余音绕梁
7
作者 郑好 《启蒙》 2020年第11期39-39,共1页
战国时期,有一位叫韩娥的女子,不但长得非常美丽,而且歌唱得非常好。她的歌声婉转悠扬、清亮悦耳。当她唱歌的时候,劳动的人忘记了劳作,走路的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韩娥到处给人们唱歌,她用歌声唱出劳动人民心中的愁苦和悲愤,唱出他们... 战国时期,有一位叫韩娥的女子,不但长得非常美丽,而且歌唱得非常好。她的歌声婉转悠扬、清亮悦耳。当她唱歌的时候,劳动的人忘记了劳作,走路的人不由得停下脚步……韩娥到处给人们唱歌,她用歌声唱出劳动人民心中的愁苦和悲愤,唱出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婉转悠扬 韩娥 幸福生活 愁苦 悲愤 余音绕梁 歌声
下载PDF
余音绕梁
8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第10期56-56,共1页
战国时期,韩国有一位著名的歌手,名叫韩娥,人长得十分漂亮。但韩娥是个不幸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便离家去了齐国,从此杳无音讯。后来,母亲又去世了,她便到齐国去寻找父亲。刚到齐国,路费就用完了。她只好在齐国都城雍门的一家酒... 战国时期,韩国有一位著名的歌手,名叫韩娥,人长得十分漂亮。但韩娥是个不幸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便离家去了齐国,从此杳无音讯。后来,母亲又去世了,她便到齐国去寻找父亲。刚到齐国,路费就用完了。她只好在齐国都城雍门的一家酒馆卖唱,筹集路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韩娥 齐国
下载PDF
透视“神曲”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建民 赵世兰 《歌唱世界》 2013年第5期17-21,共5页
近年来有一种提法,将带有时尚(流行音乐)色彩的民歌风的声乐作品和演唱称之为'新民歌',更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新'现象,掀起追捧炒作的浪潮。有媒体评论2012年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年,特别是浙江卫视不惜重金引进荷... 近年来有一种提法,将带有时尚(流行音乐)色彩的民歌风的声乐作品和演唱称之为'新民歌',更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新'现象,掀起追捧炒作的浪潮。有媒体评论2012年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年,特别是浙江卫视不惜重金引进荷兰的电视节目——《荷兰好声音》,而强力打造的《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艺术 声乐文化 电视节目 浙江卫视 廖昌永 庾澄庆 文化审美 媒体评论 那英 韩娥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晶岩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7年第3期133-134,共2页
要研究中国古代声乐艺术,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概念的界定问题。“民族声乐”的含义有两个方面,狭义的讲:它是指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现特色;广义的讲:民族声乐是指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体裁的声乐形式及... 要研究中国古代声乐艺术,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概念的界定问题。“民族声乐”的含义有两个方面,狭义的讲:它是指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现特色;广义的讲:民族声乐是指民歌、说唱、戏曲等传统体裁的声乐形式及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各种民族声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 歌唱技巧 民族声乐作品 艺术概念 薛谭 民族风格 韩娥 劳动号子 秦青
原文传递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谈表象
11
作者 徐柯 《上海教育科研》 1984年第6期57-,共1页
《列子·汤问篇》载: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歌手,名叫韩娥,她的歌喉声腔园润,婉转悠扬,十分动人。有一次,韩娥去齐国时粮食吃完了,就在齐国都城雍门以卖唱换饭吃。她唱得如此动听,以致人虽离开,歌声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 《列子·汤问篇》载: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歌手,名叫韩娥,她的歌喉声腔园润,婉转悠扬,十分动人。有一次,韩娥去齐国时粮食吃完了,就在齐国都城雍门以卖唱换饭吃。她唱得如此动听,以致人虽离开,歌声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个故事虽然不无夸张之处,但它却告诉我们这么一个事实:听完一曲扣人心弦的歌唱或欣赏一次沁人心脾的音乐后,那歌唱或音乐仍会萦绕耳际,保留在头脑之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表象。那么,什么是表象呢?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固有的样子,如楼台亭阁、树木花草、鸟兽虫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日不绝 韩娥 雍门 女歌手 婉转悠扬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报告者 外界事物 《三国志》
原文传递
余音绕梁
12
作者 郑越 《文史知识》 1983年第4期115-115,共1页
形容歌声或音乐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典故出在《列子·汤问》。【原文】昔韩娥东之(往)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会,而余音绕梁领(屋栋),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客店),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引长声调)哀哭... 形容歌声或音乐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典故出在《列子·汤问》。【原文】昔韩娥东之(往)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会,而余音绕梁领(屋栋),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客店),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引长声调)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进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忭舞(忭biàn,喜欢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娥 三日不绝 雍门 假食
原文传递
动人的音乐
13
作者 曾文彦 《七彩语文(初中)》 2019年第3期40-41,共2页
古代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擅长唱歌的女子叫韩娥。有一次,韩娥路过当时的齐国时没有了银两,为了不饿肚子,她只好在齐国的城门——雍(yōng)门边卖唱。她的歌声在房梁上徘徊(pái huái)了三天都没有散去,余音袅袅,以至于大家... 古代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擅长唱歌的女子叫韩娥。有一次,韩娥路过当时的齐国时没有了银两,为了不饿肚子,她只好在齐国的城门——雍(yōng)门边卖唱。她的歌声在房梁上徘徊(pái huái)了三天都没有散去,余音袅袅,以至于大家都以为她还没离开。还有一次,韩娥在外出途中受到了欺辱,她拉长了声调唱起哀伤的歌。方圆一里之内的听众,老的小的,听了她的哭声都很悲愁,没有胃口吃饭,垂泪相对。这可怎么办?有人灵机一动,连忙去把韩娥追了回来。回来后,韩娥为大家唱起了欢快的歌谣(yáo),这一次,那些听众欢呼雀跃、手舞足蹈起来,仿佛忘记了之前的悲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众 唱歌 饿肚子 齐国 银两 音乐 房梁 韩娥
原文传递
好课,应该是有余味的
14
作者 张晓华 《小学语文教学》 2022年第31期1-1,共1页
《列子·汤问》中,有一则与歌唱有关的小故事。传说有一位善歌唱的女子名叫韩娥,她要到齐国去,路上把粮食都吃完了,于是就在经过齐国雍门时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离开三... 《列子·汤问》中,有一则与歌唱有关的小故事。传说有一位善歌唱的女子名叫韩娥,她要到齐国去,路上把粮食都吃完了,于是就在经过齐国雍门时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离开三天以后,人们似乎还能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紫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歌声,竟然有这样大的魅力,可以绕梁三日,虽然夸张了点,但也是对美妙歌声最高的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日不绝 好课 韩娥 齐国 列子 歌唱 歌声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好声音”
15
作者 倪方六 《读者欣赏》 2013年第10期128-130,共3页
上古时期的"好声音"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崇尚音乐的民族,用《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的说法是,"乐之所生由来者远",意思是音乐的产生很久远了。传说,黄帝曾命令当时名叫"伶伦"的著名乐人制作乐律... 上古时期的"好声音"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崇尚音乐的民族,用《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的说法是,"乐之所生由来者远",意思是音乐的产生很久远了。传说,黄帝曾命令当时名叫"伶伦"的著名乐人制作乐律。从目前可以查到的史料来看,中国古人对音乐确实特别喜好,也颇为讲究。如在周代,连吃饭时都少不了音乐,《周礼·天官》中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乐 韩娥 薛谭 清商乐 周礼·天官 吕氏春秋 华山女 乐之 黄帝时代 秦青
原文传递
由巫到伎—中国古代的职业音乐人
16
作者 祝东 Fotoe 《读者欣赏》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一中国古代音乐起源很早,一般认为音乐的起源与劳动密切相关,汉代的刘安在《淮南子》里面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因为音乐的节奏可以协调劳动的力度,所以人们在一起劳动的时候发明了音乐... 一中国古代音乐起源很早,一般认为音乐的起源与劳动密切相关,汉代的刘安在《淮南子》里面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因为音乐的节奏可以协调劳动的力度,所以人们在一起劳动的时候发明了音乐,这个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其实在先秦其他史料中亦有相关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伎 燕乐 薛谭 梨园弟子 韩娥 葛天氏之乐 创作欲望 师涓 乐伎 艺术造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