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视角下韩素音的《瑰宝》
1
作者 刘微微 陈春林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7期11-13,共3页
《瑰宝》是著名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用英文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故事以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香港为背景,以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多元文化视角刻画了中西文化、欧亚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诠释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种族和... 《瑰宝》是著名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用英文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故事以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香港为背景,以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多元文化视角刻画了中西文化、欧亚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诠释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不同民族、种族和不同阶层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意识。作者从多元角度叙事,呈现出独特的跨文化视角与见解,小说文笔细腻,以小见大,处处折射出对种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呼唤与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 《瑰宝》 多元文化 身份 民族
下载PDF
剩余信息理论视角下翻译大赛英译汉参考译文的增译研究——以第31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为例
2
作者 王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1期23-26,共4页
剩余信息理论是指导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从第31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入手,基于剩余信息理论,探讨增译法在科技文本汉译中的应用。本文通过译例分析得出,在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背景两个层面适当增译,可以提高译... 剩余信息理论是指导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从第31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入手,基于剩余信息理论,探讨增译法在科技文本汉译中的应用。本文通过译例分析得出,在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背景两个层面适当增译,可以提高译文精准度,增强译文可读性。本文期望为增译法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提供更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信息理论 增译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翻译能力与翻译技巧——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一等奖译文的生成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万兆元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8,共5页
利用工具辅助翻译也是翻译能力的一个方面。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当代译者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文从辅助翻译的角度总结了网络的主要功能,并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一等奖译文的生... 利用工具辅助翻译也是翻译能力的一个方面。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利用网络辅助翻译已成为当代译者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本文从辅助翻译的角度总结了网络的主要功能,并以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一等奖译文的生成过程为例,具体展示了如何在译前、译中、译后巧用网络查找资料,查验译文,从而大幅提升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能力 网助翻译 韩素音翻译奖 一等奖译文
下载PDF
对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的英译汉参考译文的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志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33-40,共8页
对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的英译汉参考译文进行探讨,指出其美中不足之处。由于理解和表达上的疏漏,参考译文似乎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韩素音翻译竞赛 译文失误
下载PDF
吃透原文 把握语境 才能正确理解——第十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赛原文翻译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晓宁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最近,我们用“第十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赛原文在我校英语系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翻译练习,从收到的50多篇译文来看,深感只有吃透原文,把握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理解是翻译的关键,是最难过的关。正如我国老翻译家周煦良先... 最近,我们用“第十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赛原文在我校英语系高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翻译练习,从收到的50多篇译文来看,深感只有吃透原文,把握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理解是翻译的关键,是最难过的关。正如我国老翻译家周煦良先生所说的:“在我们的翻译过程中,如果真正对原文理解够了,所谓‘译事’已经可以算解决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表达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 语境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理解 翻译练习 译事 语系 高年级学生 评析 先生
下载PDF
从韩素音翻译大赛参考译文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尧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4期112-113,共2页
在翻译学习中,如何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问题。翻译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过于强调个人经验,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则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翻译理论浩如烟海,学习理论的应以实践为导向。如果能自觉运用理... 在翻译学习中,如何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问题。翻译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过于强调个人经验,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则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翻译理论浩如烟海,学习理论的应以实践为导向。如果能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则将大大提升实践的效率和水平。该文试图通过对三篇韩素音翻译大赛译文的分析,探究如何运用文体风格等理论指导散文的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翻译 散文 韩素音 风格
下载PDF
简评《中国翻译》“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仲谦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76-79,共4页
从风格转译、原文理解、汉语表达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翻译>'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2003年第6期)作简要评析,可以发现'参考译文'没有达到评审委员会提出的'理解准确,忠实原文,切合原... 从风格转译、原文理解、汉语表达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翻译>'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2003年第6期)作简要评析,可以发现'参考译文'没有达到评审委员会提出的'理解准确,忠实原文,切合原文文体风格且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又能出彩'的标准,其原因在于译文没有遵循一些基本的英译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析 韩素音 参考译文
下载PDF
女性意识的张扬和文化意蕴的凸显——论韩素音《青山不老》的书写策略
8
作者 方忠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海外华文力作《青山不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爱情叙述模式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大胆表现了女性情爱心理和性意识;对传统意识的背叛和对女性自我... 海外华文力作《青山不老》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爱情叙述模式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塑造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女性形象;大胆表现了女性情爱心理和性意识;对传统意识的背叛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在文化意蕴的凸显方面,作者以一种欣赏的、近乎崇拜的心理来描绘尼泊尔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这使文本少了观光客猎艳的轻佻,多了几分文化参与的执着和沉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 女性意识 文化意蕴
下载PDF
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简评
9
作者 黎土旺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第十七届 参考译文 英译汉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翻译》 简评 翻译人才 翻译事业 英语学习
下载PDF
词义·背景·语体——第十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参赛译文(英译汉)评析
10
作者 黄禄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届竞赛英译汉选用的TheManintheWater是一篇议论文。作者RogerRosenblat系美国哈佛大学英文教授、《新共和》周刊文学编辑、《时代》周刊专栏作家,出版有评论集《黑人小说》(1974)。在这篇文章... 本届竞赛英译汉选用的TheManintheWater是一篇议论文。作者RogerRosenblat系美国哈佛大学英文教授、《新共和》周刊文学编辑、《时代》周刊专栏作家,出版有评论集《黑人小说》(197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华盛顿一次空难为例,歌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英译汉 语体 词义 译文 青年朋友 超验主义 空中花园 纪念碑 航空公司
下载PDF
一部长篇小说和几个评论关键词——评华裔女作家韩素音的《青山不老》
11
作者 庄园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5年第3期42-46,共5页
《青山不老》是华裔女作家韩素音于195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一群东西方人物被安置在尼泊尔这个青山缭绕的盆地国家,带着各自的问题、矛盾和追求,在文化杂处的时代背景中展开别有风味的人生画卷。作家重点讲述一个女人经由痛苦的婚姻而重... 《青山不老》是华裔女作家韩素音于195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一群东西方人物被安置在尼泊尔这个青山缭绕的盆地国家,带着各自的问题、矛盾和追求,在文化杂处的时代背景中展开别有风味的人生画卷。作家重点讲述一个女人经由痛苦的婚姻而重新追寻自我和写作的意义,同时没有放弃对更广泛的社会论题比如种族冲突和文化矛盾等的关注和把握,使这两者之间“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融合得游刃有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 《青山不老》 性别 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的心灵对话——韩素音自传三部曲试析
12
作者 全展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作为一个欧亚混血儿,多年来韩素音介乎两种文化之间。因其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她的自传三部曲完全超越了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与常规写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文体魅力。韩素音用英文从事创作,却用来寻找"自己的根"... 作为一个欧亚混血儿,多年来韩素音介乎两种文化之间。因其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她的自传三部曲完全超越了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与常规写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文体魅力。韩素音用英文从事创作,却用来寻找"自己的根"——中国——中国题材、中国文化。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心灵对话,传记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自传 跨文化 寻根 心灵对话
下载PDF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素材挖掘——基于《“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作品与评析》的个案研究
13
作者 彭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1-44,共4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翻译素养。《"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作品与评析》大致从文化、语言以及风格等方面的翻译操作理念与方法进行评析。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翻译素养。《"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作品与评析》大致从文化、语言以及风格等方面的翻译操作理念与方法进行评析。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作品与评析,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与进度的安排、翻译程序与基本过程的把握,以及学生翻译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教学素材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课程教学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教学素材 语言操作 文化操作 风格操作
下载PDF
近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标题汉译之我见
14
作者 范武邱 《外语与翻译》 2000年第2期74-75,共2页
近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获奖情况揭晓后,笔者感到公布的获奖译文并非无懈可击,尤其是标题的汉译有待商榷,有些甚至没有领悟原语的神韵,译品很难有真正的说服力,难怪有少数参赛者对获奖作品偶有挑剔。第九届、第十届两次大奖只... 近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获奖情况揭晓后,笔者感到公布的获奖译文并非无懈可击,尤其是标题的汉译有待商榷,有些甚至没有领悟原语的神韵,译品很难有真正的说服力,难怪有少数参赛者对获奖作品偶有挑剔。第九届、第十届两次大奖只是公布了获得最高奖项的一篇译文。九九年则推出了由专家评审组商定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标题 汉语 翻译 英语
下载PDF
从《残树》看韩素音的自传体叙事艺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97,119,共5页
在以《残树》为代表的自传叙事中,韩素音试图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鲜明的史识。作为一部自传体叙事,《残树》出自强烈的历史叙事冲动,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历史事实,而是富有创新地以艺术抒情的手法来诠释历史,通过对话、... 在以《残树》为代表的自传叙事中,韩素音试图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充分表达自己鲜明的史识。作为一部自传体叙事,《残树》出自强烈的历史叙事冲动,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历史事实,而是富有创新地以艺术抒情的手法来诠释历史,通过对话、反讽和隐喻,巧妙地将个人历史与当代历史有机联系起来,使《残树》系列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个人传记,而且在个人传记的背后,它着力于叙述社会史,具有宏大历史叙事的风貌,这正是它最具特色之处。因此,《残树》是一部富有独特艺术和历史价值的自传体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树 韩素音 自传体 叙事艺术
下载PDF
韩素音的诗篇第98章和中国的“人民新民主”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利安.高利克 袁广涛 《华文文学》 2011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本文以韩素音1917年的小说《瑰宝》(A Many Splendoured Thing)为对象,分析其第三部分的第一章。这一章的开头《让大海咆哮吧》以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初始阶段为背景,创造性地模仿了《圣经旧约》中的诗篇第98章。
关键词 韩素音 中国 诗篇 民主 人民 共产主义革命 《圣经旧约》 MANY
下载PDF
韩素音《瑰宝》中女性自传体叙事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秀梅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8-9,共2页
《瑰宝》是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具有传记和小说的共同特点,作者的女性混血儿身份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女性视角。小说中真实与虚构完美融合,女性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灵活运用,作者强烈的... 《瑰宝》是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具有传记和小说的共同特点,作者的女性混血儿身份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女性视角。小说中真实与虚构完美融合,女性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灵活运用,作者强烈的女性意识也充分展示,娴熟的叙事技巧成就了《瑰宝》这一部伟大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 《瑰宝》 自传体叙事 女性意识
下载PDF
韩素音及其《瑰宝》的文化翻译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宁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从文化翻译及"第三空间"角度,结合作品、时代背景、作家韩素音的"中国梦"进行分析,并透过文字表达洞悉作家通过写作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作为侧重点,从中体味其深刻内涵,之后归纳出一定的创新性见解,更有效地给... 从文化翻译及"第三空间"角度,结合作品、时代背景、作家韩素音的"中国梦"进行分析,并透过文字表达洞悉作家通过写作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作为侧重点,从中体味其深刻内涵,之后归纳出一定的创新性见解,更有效地给文化交流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 《瑰宝》 第三空间 文化翻译
下载PDF
成都女儿——韩素音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庆 《文史杂志》 2020年第6期4-8,共5页
在20世纪的下半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国际知名作家中,有两个人名字非常响亮:一个是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一书的作者斯诺;一个是英籍女作家韩素音。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大作家,世界和平的伟大使者。斯... 在20世纪的下半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国际知名作家中,有两个人名字非常响亮:一个是美国记者、《西行漫记》一书的作者斯诺;一个是英籍女作家韩素音。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大作家,世界和平的伟大使者。斯诺对中国的抗战事业、革命事业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中国人民记住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事业 《西行漫记》 韩素音 党和国家领导人 声名显赫 周恩来 斯诺 抗战
下载PDF
浅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参加“第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之感悟
20
作者 董辉 《克拉玛依学刊》 201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译者是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对翻译的研究,避不开对翻译主体——译者的研究。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是永恒的学习者.翻译工作本身要求译者具备高超的素质。本文作者通过参加“第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对译者的素质有了更... 译者是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对翻译的研究,避不开对翻译主体——译者的研究。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是永恒的学习者.翻译工作本身要求译者具备高超的素质。本文作者通过参加“第二十二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对译者的素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本文以…韩素音’翻译”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两个本文翻译为基础,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并提出如何培养和提高译者的翻译基本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素音’翻译” 译者素质 翻译基本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