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菼“故园思”之成因
1
作者 姜蕴菡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故园"一词在韩菼诗集中高频出现,透露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这与他父辈的影响、对学术的迷恋、不立党同的做法以及官场上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学术语境以及他颇有山水之好和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 "故园"一词在韩菼诗集中高频出现,透露出他强烈的归隐意念,这与他父辈的影响、对学术的迷恋、不立党同的做法以及官场上的孤独感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学术语境以及他颇有山水之好和对家乡人文环境之眷念有很大的关联。通过韩菼"故园思"之成因的个案分析,既可以解读他的心灵史,也以可管窥清朝初年在朝为官的汉族士子的普遍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菼 故园 归隐
下载PDF
坎坷中追求着质平自然——戴名世散论兼及戴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世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0-56,共7页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忧庵,一号药身,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享年六十一岁。戴名世小时聪明颖异,六岁入塾读书,二十岁时“授徒以养亲”,二十七岁开始出入于学使刘果、姜棣、孙勷等的慕府中。康...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忧庵,一号药身,安徽桐城人。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享年六十一岁。戴名世小时聪明颖异,六岁入塾读书,二十岁时“授徒以养亲”,二十七岁开始出入于学使刘果、姜棣、孙勷等的慕府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以贡入太学,第一次到北京,其后交游渐广,结识了李光地、韩菼等高官,方苞、王源、刘献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名世 韩菼 褐夫 散论 古文创作 养亲 与刘大山书 宗伯 礼部侍郎 孑遗录
下载PDF
故宫藏两种康熙内府抄本《大清一统志》考辨
3
作者 杨国彭 《中国地方志》 2023年第5期48-57,M0005,共11页
故宫博物院所藏两部初修本《大清一统志》,抄成年代都在康熙年间。其中,一部存10册,是徐乾学纂修本,记录了广东、福建部分府县;一部存2册,是韩菼纂修本,记录了福建泉州府及漳州府全部州县。两部《一统志》充实和丰富康熙间初修《一统志... 故宫博物院所藏两部初修本《大清一统志》,抄成年代都在康熙年间。其中,一部存10册,是徐乾学纂修本,记录了广东、福建部分府县;一部存2册,是韩菼纂修本,记录了福建泉州府及漳州府全部州县。两部《一统志》充实和丰富康熙间初修《一统志》的种类和数量,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清一统志》的修纂过程。两部抄本也是研究清初广东、福建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大清一统志 徐乾学 韩菼
原文传递
《楝亭图咏》卷的作者、诗画与书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薛龙春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32,41-44,共14页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姜宸英(1628-1699)应本年刚被革职的徐乾学(1631-1694)之招,自北京前往昆山参与修史,此行恰好与时任扬州江防同知的张纯修(1647-1706)并舟而南。张在姜参加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考试时曾在北京... 康熙三十年(1691)五月,姜宸英(1628-1699)应本年刚被革职的徐乾学(1631-1694)之招,自北京前往昆山参与修史,此行恰好与时任扬州江防同知的张纯修(1647-1706)并舟而南。张在姜参加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考试时曾在北京的家中招待过他。一个多月后,他们到达了江苏无锡。在行舟停泊期间,张纯修拿出《楝亭图咏》请姜作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亭 张纯修 姜宸英 徐乾学 江宁织造署 恽寿平 韩菼 严绳孙 钱澄之 陈恭尹
原文传递
从“淡巴菰”到“相思草”:“烟”的意象化进程及书写策略
5
作者 龚敏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2,共10页
"烟"从军队"驱寒辟瘴"的医疗物,发展成大众消闲敬客的休闲品,是其进入诗歌领域的前提。清代诗词中,烟从大众休闲品,一变为诗人文雅生活的造境物,再变为有识之士的忧国媒介。烟在某一阶段诗歌中呈现的主要样貌,与当... "烟"从军队"驱寒辟瘴"的医疗物,发展成大众消闲敬客的休闲品,是其进入诗歌领域的前提。清代诗词中,烟从大众休闲品,一变为诗人文雅生活的造境物,再变为有识之士的忧国媒介。烟在某一阶段诗歌中呈现的主要样貌,与当时烟的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清人为烟另拟"相思草"之雅号,在来源上编造"忘忧""返魂"韵事,将韩菼、厉鹗等名人嗜烟之事经典化,将呼出烟气比附为"巫山云",以此提升烟的诗意内涵。咏烟诗在顺治、康熙朝多用近体,至雍正、乾隆年间渐多长篇古体,体式的选择既出于作者的艺术自觉,也与不同时代他们对烟的认识状况有关。清人对烟气、烟味、烟名等的具体书写,也有规律和技法可循,可以评出优劣高下,这对我们将当代新事物写入诗词,颇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化 诗歌领域 艺术自觉 厉鹗 近体 古体 韩菼 书写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