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音义相近词比较初探
1
作者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 李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6-84,142,共10页
我国是阿尔泰语言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数量繁多且丰富。其中,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言;朝鲜语语系归属尚未有定论,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支持其是阿尔泰学假说。从语言类型学、形态学角度来看,维吾尔语与朝鲜... 我国是阿尔泰语言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数量繁多且丰富。其中,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言;朝鲜语语系归属尚未有定论,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支持其是阿尔泰学假说。从语言类型学、形态学角度来看,维吾尔语与朝鲜语同属于黏着语,两种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且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点。通过对有一定数量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的音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进行分类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种语言之间有一定数量的同源词。这些同源词不仅语义相同或相近,而且语音上也有对应关系。这些对应关系的词应该并非偶合,根据阿尔泰语言学理论假说它们应该来自共同母语——阿尔泰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语言学 阿尔泰语 维吾尔语 朝鲜语 音义相近 语音对应
下载PDF
兼词“诸”音义浅析
2
作者 周益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12期99-99,共1页
兼词"诸"用于句中时,兼有"之"的声母和"於"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介词"於"的意义;用于句末时,兼有"之"的声母和"乎"的韵调,具有代词"之"和语气助词"乎"的意义。
关键词 音义 之於 之乎 分析
下载PDF
汉语词义系统性在词汇形式方面的表现
3
作者 廖暑业 廖舞艳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语言是成系统的,其系统性表现在音、形、义三方面及三者的联系上。汉语词义是成系统的,而且它的系统性在形式①方面(包括音和形)有所表现,如同素词、同部首词、同源词、音义词。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有助于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和理解,有助... 语言是成系统的,其系统性表现在音、形、义三方面及三者的联系上。汉语词义是成系统的,而且它的系统性在形式①方面(包括音和形)有所表现,如同素词、同部首词、同源词、音义词。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有助于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对外汉语的词汇习得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系统性 同素 同部首 同源 音义词
下载PDF
浅析近年来汉语中的英语借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翠萍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汉语 英语借 语言学 音义合译 意译 音译
下载PDF
中英文音义近似词探讨
5
作者 陈慧卿 《学园》 2013年第32期46-47,共2页
汉语、英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中英文音义不同属正常现象,近似词却令人感到诧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本文通过构词理据,列举事例,分析了中英文音义相近的原因。由于人类基本生存活动相似,原生词构词理据一样,即... 汉语、英语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中英文音义不同属正常现象,近似词却令人感到诧异。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本文通过构词理据,列举事例,分析了中英文音义相近的原因。由于人类基本生存活动相似,原生词构词理据一样,即词汇来自自然和习惯、拟声等,如对母亲的称谓、感叹词和拟声词的音义雷同是偶合的必然,不存在谁模仿谁。外来词音义完美翻译,是译者智慧的结晶,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有些英语读音形象地解释该词的中文词义,要么表示强调,要么说明因果,这是英语学者巧掘妙译的结果。研究中英文音义近似词,有效利用中英文之间的正迁移,为巧记单词另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文构理据 中英文音义相近
原文传递
《番汉合时掌中珠》中的“余麻”考
6
作者 李玮璟 《西夏研究》 2022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番汉合时掌中珠》译为“檎”,读为“余麻”“■”到底指什么水果?本文通过讨论“檎”“朱柰”“频婆果”“苹果”的关系,认为在明代之前,这几种名称没有严格区分,混为一物。我们发现突厥语“阿里马(Alma)”读音、意义与“磐驾... “■”《番汉合时掌中珠》译为“檎”,读为“余麻”“■”到底指什么水果?本文通过讨论“檎”“朱柰”“频婆果”“苹果”的关系,认为在明代之前,这几种名称没有严格区分,混为一物。我们发现突厥语“阿里马(Alma)”读音、意义与“磐驾”读音及意义完全相同,从该词汇看,西夏语的一些词汇与突厥语词汇有密切的关系,故西夏语中一些词汇可能为外来词汇。外来词汇在对译的过程中受双音节词化的影响,党项人采用音义兼译词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这也为西夏语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汉合时掌中珠》 双音节 音义兼译
下载PDF
The Difference of Lemma Activation Between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nd L2 Speakers of English With L1 Chinese:Evidence From the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iming Effects on L2 Speech Planning
7
作者 Yi MA Mingya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2年第1期69-88,151,共21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iming on L2 speech planning,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in terms of lemma activation.Two potential expla...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iming on L2 speech planning,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in terms of lemma activation.Two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L2 speakers and native controls were considered.The first of which was that L2 speakers’ phonological forms are activated before selection of syntactic frame occurred,whereas the reverse is true for native speakers.The second explanation posits that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speech production procedure is fundamentally similar in native and L2 speakers,and the disparity in performance arises from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activation of stored items.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experiment suggest that lemma selection is indeed what drives syntactic frame selection.However,lemmas in L2 speakers can be primed through a chain of connections demonstrated as:L2 phonological form →L1 phonological form → L1 le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ntic priming effect phonological priming effect lemma activation L2 prod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