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音乐型态分析
1
作者 张新颖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36-144,共9页
"音乐型态"乃一个音乐事项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之所在。笔者以十余次实地调查、阅览的近百部研究文献为依托,对新世纪西村鼓乐社的"律、调、谱、器、曲"等音乐型态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其日后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探... "音乐型态"乃一个音乐事项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之所在。笔者以十余次实地调查、阅览的近百部研究文献为依托,对新世纪西村鼓乐社的"律、调、谱、器、曲"等音乐型态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其日后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探求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鼓乐 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西村鼓乐社 乐社音乐型态
下载PDF
论南阳汉画像的乐舞形态及音乐文化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汉画像是在汉代贵族墓葬中广泛存在的,兼具建筑材料与美术作品二重性质的石、砖质构件上刻制的形象,其中有很多音乐、舞蹈形象。我国有几个汉画像的集中区域,南阳的汉画像数量最多,刻绘清晰,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已经引起音乐界的重... 汉画像是在汉代贵族墓葬中广泛存在的,兼具建筑材料与美术作品二重性质的石、砖质构件上刻制的形象,其中有很多音乐、舞蹈形象。我国有几个汉画像的集中区域,南阳的汉画像数量最多,刻绘清晰,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已经引起音乐界的重视。本文以画像中的乐舞形象辨识为基础,进而论述乐舞形式和乐队排列,并着重论述其音乐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郡 南阳 乐舞汉画像 音乐型态 音乐文化
下载PDF
引路人——怀念恩师黄翔鹏先生及其对中国音乐考古学的贡献
3
作者 冯光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12,共7页
本文依个人在黄翔鹏先生的启蒙、引领并跟随先生从事音乐考古的经历,简述了黄翔鹏先生对中国音乐考古学的贡献。他依据考古学的转型发展趋势,指出中国音乐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起真正有音乐的中国音乐史。他依自己的学识和实践,接通... 本文依个人在黄翔鹏先生的启蒙、引领并跟随先生从事音乐考古的经历,简述了黄翔鹏先生对中国音乐考古学的贡献。他依据考古学的转型发展趋势,指出中国音乐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起真正有音乐的中国音乐史。他依自己的学识和实践,接通了音乐考古与音乐型态学、曲调考证、民族音乐学的连接,并注入中国音乐学主流之中。他着力学科的资料建设,主持了为中国音乐考古学"铺砖叠瓦"的奠基性工程《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在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音乐考古工程中,以黄翔鹏为代表的前辈学者不仅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其开创性的实践,也从理论、方法、路径上为音乐考古学提供了范式和典型的案例,使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成为这门新兴学科的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翔鹏 音乐考古学 曾侯乙墓 音乐型态
下载PDF
黄翔鹏学术研究中的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5,38,共5页
黄翔鹏先生的学术研究中,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是十分丰富、也是十分突出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声"观念、固定调思维,出土编钟的测音数据,曲调考证、乐律学的历史型态等,均是黄先生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也是值得今天音... 黄翔鹏先生的学术研究中,音乐本体思想与实践是十分丰富、也是十分突出的。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声"观念、固定调思维,出土编钟的测音数据,曲调考证、乐律学的历史型态等,均是黄先生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也是值得今天音乐学界学习与思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本体 中声 固定调 音乐型态
原文传递
大曲两种——唐宋遗音研究(上)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翔鹏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本书1是作者对"乐调考证"所作的系统研究之一。它从社会的历史变革、音乐的文化形态及"乐调"的型态学考证,对唐宋遗音的两种大曲作了系统性研究。结论是:《甘州》大曲和《舞春风》大曲确实为唐代大曲的遗绪。"... 本书1是作者对"乐调考证"所作的系统研究之一。它从社会的历史变革、音乐的文化形态及"乐调"的型态学考证,对唐宋遗音的两种大曲作了系统性研究。结论是:《甘州》大曲和《舞春风》大曲确实为唐代大曲的遗绪。"乐调"的型态学规律(律、调、谱、器以及音乐句法、调式旋法结构等等),其体系之严密、细微,实在远胜于"词调"的型态学规律(句式、平仄、音韵等)。因此,同一古曲经历不同历史阶段之时,必有不同"乐调"之名。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用相同"乐调"名时,一般决非同一曲调。因此,"乐调"考证的方法可以用于古曲考证研究。本书对《甘州》大曲和《舞春风》大曲的唐、宋遗音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从长江大河的下游来分析出中游、上游的水质。它的材料依据并不是新出土的、非专家级研究者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而是人人可得的、乐谱也非密码的工尺谱。这就说明:唐宋古曲的寻觅,非不是一定要从难解的"古谱"中获得,而是可从"乐调考证"的方法中,对传世乐谱的辨识中,得到唐宋遗音的真传!本书是作者将"乐调考证"问题作为一个新辟的学术领域进行的具体研究,这个学术领域的成果,无论对于杨荫浏先生生前倡导的"有声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建立,还是对唐宋古谱的考证、研究,都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调考证 音乐型态 唐宋遗音 大曲 《甘州》 《舞春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