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评测编钟的音乐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宝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5,共7页
已发表的曾侯乙编钟研究文献涵盖了考古学、史学、古文字学、乐律学、中国科技发展史和青铜铸造技术等领域,但涉及编钟音乐性能的研究较为少见。编钟在中国古代集礼器和乐器于一体,在当代则主要作为乐器而存在。因而对编钟音乐性能的研... 已发表的曾侯乙编钟研究文献涵盖了考古学、史学、古文字学、乐律学、中国科技发展史和青铜铸造技术等领域,但涉及编钟音乐性能的研究较为少见。编钟在中国古代集礼器和乐器于一体,在当代则主要作为乐器而存在。因而对编钟音乐性能的研究不可或缺。编钟音乐性能的高下主要由音色、音准、音域、延时和正侧鼓音隔离度等因素决定。文章针对上述影响编钟音乐性能的因素提出具体评测方法,旨在为今人考察古代编钟音乐性能,铸造性能优良的新编钟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钟 一钟双音 声学测量 音乐性能
下载PDF
河南裴李岗文化骨笛音乐性能及使用功能探究
2
作者 裴小松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59-62,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河南境内的长葛石固、汝州中山寨、舞阳贾湖先后出土过骨笛,作为迄今为止所有裴李岗文化遗址科学考古发掘中仅有的同类型骨质器具,它们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能,但在音乐性能与使用功能上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器... 20世纪下半叶,河南境内的长葛石固、汝州中山寨、舞阳贾湖先后出土过骨笛,作为迄今为止所有裴李岗文化遗址科学考古发掘中仅有的同类型骨质器具,它们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能,但在音乐性能与使用功能上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器物文化类型细部区别着眼,对三者的音乐性能及使用功能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揭示裴李岗文化骨笛独特的音乐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骨笛 音乐性能 使用功能探究
下载PDF
陂头神编钟的音乐学研究
3
作者 钟菲 《歌海》 2021年第4期62-67,120,共7页
历史上的岭南一向被称为"南蛮边陲之地",先秦时期的粤地处于原始蒙昧时期,西周时期是礼乐文化向岭南传播的开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岭南地区受到中原地区文化的熏陶,作为礼乐文化载体的青铜甬钟在岭南地区流行,并得到改良与... 历史上的岭南一向被称为"南蛮边陲之地",先秦时期的粤地处于原始蒙昧时期,西周时期是礼乐文化向岭南传播的开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岭南地区受到中原地区文化的熏陶,作为礼乐文化载体的青铜甬钟在岭南地区流行,并得到改良与创新发展。就目前出土的岭南甬钟原始资料来看,岭南地区的甬钟发展大致可分为传入、自铸、改良、创新、衰退五个阶段,其中传入、自铸、改良阶段处于周代时期,创新、衰退阶段处于秦汉时期。陂头神编钟处于第二阶段,是一套加入了中原甬钟特色的岭南自铸乐钟。陂头神编钟对楚钟的模仿自铸,为岭南的铸钟技术积累了经验,但从音乐性能上看,陂头神编钟却不尽人意,只模仿了楚钟的形制而缺乏对音高调制技术的认识,与其同阶段出土的岭南编钟以及后来本土化阶段的编钟音乐性能亦是如此,故而形成了岭南周代编钟徒仿其形、未识其里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陂头神编钟 中原特色 岭南特色 音乐性能
下载PDF
吹箫俑持箫底座的实验考古研究
4
作者 唐邦城 黎海超 《文物春秋》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汉代吹箫俑的箫管底端常会放置一个持箫底座,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可以验证持箫底座的功能。首先仿制出两种形制的包括泥质陶、夹砂陶、泥质釉陶、夹砂釉陶等4类持箫陶底座,由真人模拟演奏,运用数字测音仪对声音强度进行量化记录并进行分... 汉代吹箫俑的箫管底端常会放置一个持箫底座,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可以验证持箫底座的功能。首先仿制出两种形制的包括泥质陶、夹砂陶、泥质釉陶、夹砂釉陶等4类持箫陶底座,由真人模拟演奏,运用数字测音仪对声音强度进行量化记录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不使用持箫底座,不同材质的持箫底座均具有改善演奏声音强度的作用,同时可提供一定的支撑,有助于缓解演奏者手臂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吹箫俑 持箫底座 音乐性能 实验音乐考古 宴乐文化
下载PDF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 被引量:7
5
作者 幸晓峰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3-48,共6页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幸晓峰已知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障于14件,其中环钮于1件,小障于(明器)1件,虎钮于12件。小于是1986年4月成都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基建工地出土。通高7厘米,同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定为明器①。...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幸晓峰已知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障于14件,其中环钮于1件,小障于(明器)1件,虎钮于12件。小于是1986年4月成都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基建工地出土。通高7厘米,同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定为明器①。文献记载四川发现于两例。《周书·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田溪 历史博物馆 文献记载 四川 春秋战国 中原地区 石寨山 西南少数民族 音乐性能 重庆市市民
下载PDF
山西出土石磬研究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宏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17,共8页
本文从形制和音乐性能两个方面对山西出土的石磬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初步总结了山西石磬在上述两方面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
关键词 石磬 形制 “股二鼓三” 音乐性能 音列结构
下载PDF
三星堆成组铜铃音乐声学性能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幸晓峰 王其书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4,共6页
铜铃是我国最早的青铜乐器,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层和下层出土两组铜铃,分别为16件和14件,音乐声学测量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乐音性性能,铃体表面遗留有意识调音加工痕迹。这批铜铃是目前我国出土数量较多、祭祀功能明确的乐器,在青铜乐器发... 铜铃是我国最早的青铜乐器,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层和下层出土两组铜铃,分别为16件和14件,音乐声学测量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乐音性性能,铃体表面遗留有意识调音加工痕迹。这批铜铃是目前我国出土数量较多、祭祀功能明确的乐器,在青铜乐器发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成组铜铃 音乐声学性能 探讨
原文传递
“金奏”探 被引量:1
8
作者 佘红英 《科教文汇》 2011年第17期165-166,共2页
在周代的乐器分类中,"金"乃"八音"之首。"金"主要是指钟类乐器,"金奏"当是指敲击钟、镈乐器以奏乐。"金奏"是至礼备乐,一般场合是不能随便演奏的,它在中国古代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在周代的乐器分类中,"金"乃"八音"之首。"金"主要是指钟类乐器,"金奏"当是指敲击钟、镈乐器以奏乐。"金奏"是至礼备乐,一般场合是不能随便演奏的,它在中国古代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与鼎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金奏"乃周代的礼乐重器,在周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在已有的文献资料和音乐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周代"金奏"的乐器种类与组合、形制演变、音乐性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了解周代的用乐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奏 编钟 组合 音乐性能
下载PDF
爵士鼓的调音技术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爨轠 《乐器》 2007年第10期82-85,共4页
无论高档、低档的爵士鼓,都需要演奏者调试出最佳的音色。它直接关系到鼓手调音能力的高低及建立正确、标准的爵士鼓音色概念,充分发挥出爵士鼓的音乐性能。
关键词 调音技术 音色 爵士鼓 音乐性能
下载PDF
曾侯乙墓编钟并非楚国制造──评《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条释文
10
作者 谭白明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0-82,85,共4页
曾侯乙墓编钟并非楚国制造──评《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条释文谭白明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编辑出版的新型工具书《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在第十七大类“乐舞·书画”中,见有“曾侯乙墓编钟的... 曾侯乙墓编钟并非楚国制造──评《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条释文谭白明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编辑出版的新型工具书《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在第十七大类“乐舞·书画”中,见有“曾侯乙墓编钟的由来”一条,其释文说:“曾侯乙墓编钟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墓 曾侯乙编钟 中华文化 知识宝库 音乐性能 楚国 省博物馆 楚王 殉葬品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用石墨纤维制成的小提琴
11
作者 李荣 《艺术科技》 1997年第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石墨纤维 小提琴 乐器制造 音乐性能 环境公害 潮湿气候 音色 意大利 英国
下载PDF
从河南音乐文物看先秦乐器的演进与发展
12
作者 王丽芬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河南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各类乐器遗存,从乐器种类和表现方式、乐器形制和制作技术、乐器的音响功能、乐器的乐音结构以及音乐观念等方面,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夏商周三代的乐器所经历了的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河南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各类乐器遗存,从乐器种类和表现方式、乐器形制和制作技术、乐器的音响功能、乐器的乐音结构以及音乐观念等方面,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夏商周三代的乐器所经历了的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些乐器既是音乐演奏的工具,同时也是凝聚了礼乐精神的礼乐制度的物质代表。不仅体现了中原先秦三代音乐文化深厚的基础及其高度发展的音乐科技的支持,更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制度的进步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乐器 音乐性能 音乐观念 礼乐文化 音乐考古
原文传递
中华礼乐之声
13
作者 懂懂鸭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4期42-45,共4页
所属年代:战国主人公:曾侯乙现藏地:湖北省博物馆国宝简介: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庞大、铸造最精美、音乐性能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套青铜礼乐重器。它的正面和侧面可敲击出不同的声音,一钟双音是中国先秦青铜乐器的伟大发明。
关键词 青铜乐器 曾侯乙 湖北省博物馆 礼乐 音乐性能 战国
原文传递
曾侯乙墓出土篪的复制与研究
14
作者 王友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本文在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支篪进行复制和测音的基础上分析篪的音乐性能,进而探讨先秦篪的名与实及其功能,同时,为研究先秦钟、磬的编列和音列乃至乐悬制度提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复制 测音 音乐性能 功能
原文传递
曾侯乙编钟
15
作者 万全文 《文史知识》 2020年第11期1-1,共1页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中室,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乐性能最佳、铸造最为精美的一套,是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编钟共六十五件,包括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镈钟一件。全套编钟总重量二千...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中室,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乐性能最佳、铸造最为精美的一套,是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编钟共六十五件,包括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镈钟一件。全套编钟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文化 曾侯乙墓 曾侯乙编钟 镈钟 音乐性能 重要载体 先秦时期
原文传递
羊角纽钟初步研究
16
作者 卢荣俊 《边疆考古研究》 2021年第1期239-263,共25页
羊角纽钟是战国秦汉时期流行于中国南方和越南北部地区的一种特色乐器,因其顶部歧出两个羊角状鋬纽而得名。目前发现的羊角纽钟数量不多,但有出土情境的钟大多出自等级较高的墓葬中。蒋廷瑜曾经讨论过羊角纽钟的年代、族属、使用方法等... 羊角纽钟是战国秦汉时期流行于中国南方和越南北部地区的一种特色乐器,因其顶部歧出两个羊角状鋬纽而得名。目前发现的羊角纽钟数量不多,但有出土情境的钟大多出自等级较高的墓葬中。蒋廷瑜曾经讨论过羊角纽钟的年代、族属、使用方法等问题[1],开创了系统研究羊角纽钟的先河。此后,陆续有学者对羊角纽钟的名称、形制、年代、纹饰、音乐性能、功能、族属等做过探讨[2],但未见系统研究。本文拟在全面收集羊角纽钟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秦汉时期 越南北部 羊角纽 音乐性能 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