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理解、游戏、音乐的理解——埃格布雷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经树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音乐分析的目的何在?埃格布雷希特从德国解释学哲学、美学传统出发,把音乐分析的目的重构为“音乐的理解”、阐述音乐的意义和内容。这一思想贯穿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从基于海德格尔“前理解”概念的音乐术语学研究,到他后来音... 音乐分析的目的何在?埃格布雷希特从德国解释学哲学、美学传统出发,把音乐分析的目的重构为“音乐的理解”、阐述音乐的意义和内容。这一思想贯穿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从基于海德格尔“前理解”概念的音乐术语学研究,到他后来音乐史研究项目中基于伽达默尔“游戏”概念的音乐分析。为了准确地理解埃格布雷希特的学术思想,有必要先对其音乐分析解释学的哲学、美学含义系统地予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 前理解 音乐术语学 游戏 音乐分析 音乐的理解
原文传递
音乐术语“Brilliant” 被引量:1
2
作者 盛汉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5,共11页
音乐术语在概念和所指上反映着音乐理论话语和音乐实践。音乐术语史研究,则可以揭示历史性话语与实践之间的联动关系。本文以一个西方历史音乐文献常用但定义较为复杂的音乐术语Brilliant(炫丽)为研究对象,爬梳其术语史,阐述它在西方音... 音乐术语在概念和所指上反映着音乐理论话语和音乐实践。音乐术语史研究,则可以揭示历史性话语与实践之间的联动关系。本文以一个西方历史音乐文献常用但定义较为复杂的音乐术语Brilliant(炫丽)为研究对象,爬梳其术语史,阐述它在西方音乐话语(作曲理论史和演奏技术史)中的意涵和功能,进而分析该术语在西方音乐话语与实践之间的中介意义。本文认为,对该术语的历史溯源和话语分析,可为研究18、19世纪之交的音乐结构特性之转变,协奏曲体裁美学之构成和钢琴表演实践之理念,提供一种历史性认知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术语学 Brilliant(炫丽) 作曲理论 演奏技术 音乐结构 协奏曲
原文传递
面对失语的囧境——当我们言说某种音乐声时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洽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4,67,共10页
本报告(1)旨在通过实例说明照搬西方音乐形态学术语或采用被其异化了的其他非西方音乐话语(如黄皮白心的中国"香蕉词"话语)在理解其自身音乐传统时可能遭遇的误读、曲解和失语的窘境,建议由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委员会牵头组... 本报告(1)旨在通过实例说明照搬西方音乐形态学术语或采用被其异化了的其他非西方音乐话语(如黄皮白心的中国"香蕉词"话语)在理解其自身音乐传统时可能遭遇的误读、曲解和失语的窘境,建议由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委员会牵头组建一个"音乐形态术语学(The Terminology of Musical Morphology)研究小组",来统筹重构这一领域话语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音符、Vibrato) 音团(一个音的变化、音腔) 摇声(小摇、多摇) 重三轻六(一音三韵) 香蕉词 音乐形态术语
原文传递
“主调”(Homophony)的误译与误释
4
作者 瞿枫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8,共14页
在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与研究中,“主调”(Homophony)是一个稀松平常、无可争议的术语。但其所指范畴及定义,在“二战”后的西方学界却已悄然发生变化。国内学人对它的理解,仍停留在“旋律加伴奏”这一过于宽泛的阐释中。重新认识这一... 在我国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与研究中,“主调”(Homophony)是一个稀松平常、无可争议的术语。但其所指范畴及定义,在“二战”后的西方学界却已悄然发生变化。国内学人对它的理解,仍停留在“旋律加伴奏”这一过于宽泛的阐释中。重新认识这一术语,从音乐术语学的角度追溯“主调”的名称及定义在西方与中国的学术语境中的演变与发展,分析该术语被误译和误释的原因,同时把这一术语概念置于时代及音乐作品语境中,通过实例来考察这一音乐织体的历史沿革及文化意义,将会重构我们对西方音乐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PHONY 主调 音乐术语学 音乐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