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类“非遗”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
1
作者 郭琳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6期70-72,共3页
探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表演艺术实践的融合是音乐类“非遗”在当下文化语境下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延续音乐类“非遗”文化生命的重要方式。二者的融合能够借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 探索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表演艺术实践的融合是音乐类“非遗”在当下文化语境下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延续音乐类“非遗”文化生命的重要方式。二者的融合能够借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助力表演艺术实践美育功能的发挥,同时,也能够强化表演者对音乐类“非遗”的认识,进而激发大众对音乐类“非遗”的热爱,推动音乐类“非遗”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蒙古族民歌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具有极为珍贵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嘎达梅林》是蒙古族民歌的经典代表,因此,本文以其为例,探索音乐类“非遗”与表演艺术实践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类“非遗” 表演艺术 实践 传承 蒙古族民歌
下载PDF
主导与选择:回归音乐类“非遗”的保护研究
2
作者 白丹 《艺术评鉴》 2023年第7期24-27,共4页
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遗产运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已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遍开展,并被广大群众广泛接受。通过分析,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音乐类“非遗”在深受“遗产学... 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遗产运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已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遍开展,并被广大群众广泛接受。通过分析,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音乐类“非遗”在深受“遗产学”“音乐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深刻影响中,逐步在“民族学”的学术指向中找到了可以推动自身发展、保护自身的重要力量。本文提出了建构以国家主导和民族选择的保护支撑为研究线索,从传承观、整体观、抢救观与个案观出发,步步深入和逐层扩展至音乐类“非遗”保护的民间探索、民族选择、国家主导和黑龙江流域内代表性国家级音乐类“非遗”保护意义的学术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类“非遗” 民间探索 国家主导 民族选择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的文化身份探析
3
作者 丁欣 《艺术评鉴》 2023年第17期19-24,共6页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在“文化”行为学术视角研究中意义的重视,不仅源自民族学、遗产学、人类学等学科本身的学术特征。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回归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保护,促进其文化对象的拓展、身份方式的衔接、研究立场的...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在“文化”行为学术视角研究中意义的重视,不仅源自民族学、遗产学、人类学等学科本身的学术特征。本文认为,为了更好地回归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保护,促进其文化对象的拓展、身份方式的衔接、研究立场的转换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具有音乐类“非遗”的少数民族进行符号阐释,挖掘现代社会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身份,以此来链接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文化身份的象征。少数民族与音乐类“非遗”作为建构多民族身份空间中的中间砖石,可以架通文化概念与民族符号主轴中的民族与“非遗”、音乐与文化的关联起点。在少数民族“非遗”叙述空间中,经由遗产与文化的身份建构,用带有少数民族“个性”的民族融合文化符号,构筑了共性化的少数民族音乐类“非遗”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类“非遗” 少数民族 文化身份 民族符号
下载PDF
粤剧传播史上的“伶影双栖”现象——兼论音乐类“非遗”在当代的传播
4
作者 居地希 《音乐传播》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粤剧艺术通过"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两种传播类型,在特定区域、特定历史阶段产生联动效应,形成了分布广泛的传播集体和多元的受众群体,他们对粤剧电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培育,促成了粤剧传播史上"伶影双栖"... 粤剧艺术通过"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两种传播类型,在特定区域、特定历史阶段产生联动效应,形成了分布广泛的传播集体和多元的受众群体,他们对粤剧电影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培育,促成了粤剧传播史上"伶影双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透过这一文化现象,可进一步思考得出认识:音乐类"非遗"自身价值的提升、传播集体与受众群体对音乐类"非遗"的文化自觉、音乐类"非遗"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的调适与联动等有利于音乐类"非遗"在当代的传承、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伶影双栖” 音乐类“非遗” 传播
下载PDF
信阳市音乐类“非遗”项目现状调查与传承发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99-108,共10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维护人类整体价值和长远利益而提出的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其中音乐类“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非遗”保护的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维护人类整体价值和长远利益而提出的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其中音乐类“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非遗”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信阳是著名的“歌舞之乡”,音乐类“非遗”项目众多,但总体传承发展水平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产品”不够精细,内容相对单一,创新水平低;宣传推广、开发利用不够,与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结合不紧密;各县区同类“非遗”项目各自为战,没能突出项目的整体实力。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信阳音乐类“非遗”项目良好传承和发展的几个具体路径:大力培养传承人,扶持演出团体;提高传统曲(剧)目艺术性,创作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曲(剧)目;利用现代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宣传,逐步实现数字化保存;地方高校应当承担起“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建设“信阳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信阳音乐类“非遗”进行整体性保护,使民众从中受益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音乐类“非遗” 现状调查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下载PDF
上饶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6
作者 黄文婷 《极目》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当前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激活地方经济的有力手段,旅游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在文化旅游中融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更好发展,还可以促进音乐类“非遗”的传播。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江西省上饶市音乐类“非遗”... 当前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激活地方经济的有力手段,旅游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在文化旅游中融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更好发展,还可以促进音乐类“非遗”的传播。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江西省上饶市音乐类“非遗”资源禀赋,分析音乐类“非遗”发展困境,如“非遗”音乐式微,面临发展断层,“非遗”音乐受到冷落,缺乏文化环境支持,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匮乏,未能构建系统化的文化保护方案等。围绕文化旅游产业中融入音乐类“非遗”文化的意义,重新整合“非遗”音乐资源,开阔“非遗”音乐发展道路,建立音乐类“非遗”博物馆,开发设计音乐衍生品,关注民间音乐人才挖掘等实践路径,旨在创新音乐类“非遗”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给予业内以意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饶音乐类“非遗” 文化旅游 应用 创新
下载PDF
山东音乐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初探
7
作者 马惠娟 《风景名胜》 2021年第2期0083-0084,共2页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音乐类“非遗” 旅游 融合发展
下载PDF
植根本土,传承经典——谈晋中“非遗”类音乐的传承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鹏 《黄河之声》 2014年第5期115-116,共2页
晋中"非遗"类音乐是晋地祖先传给我们的活态家训,其中蕴含着多重价值。本文作者以自身对左权民歌、太谷秧歌为代表的晋中"非遗"类音乐的传承实践为基础,从当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对晋中"非遗"类音乐的传... 晋中"非遗"类音乐是晋地祖先传给我们的活态家训,其中蕴含着多重价值。本文作者以自身对左权民歌、太谷秧歌为代表的晋中"非遗"类音乐的传承实践为基础,从当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对晋中"非遗"类音乐的传承实践进行总结与梳理。希望能为更多大学生传承"非遗"类音乐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非遗音乐 左权民歌 太谷秧歌 传承经典
下载PDF
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远慧 张珺怡 《音乐时空》 2016年第5期15-16,共2页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社会、审美等多重价值。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保护...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社会、审美等多重价值。广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参与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进行研究,探索高校音乐教育对广东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为文化传承提供一种校园形态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类“非遗”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