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40年 被引量:3
1
作者 闫兵 《当代音乐》 2019年第12期21-25,共5页
40年来,我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成果迭出,所见文论视域广阔,论题新颖,论点鲜明,论述深入.笔者在探析、 解读这一时期的研究文献过程中,感受到初具中国话语体系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逐渐羽翼丰满,继而昭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音乐表演理论... 40年来,我国音乐表演理论研究成果迭出,所见文论视域广阔,论题新颖,论点鲜明,论述深入.笔者在探析、 解读这一时期的研究文献过程中,感受到初具中国话语体系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逐渐羽翼丰满,继而昭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音乐表演理论成果亦将繁星璀璨,百花争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历史脉络 学科架构 研究方法 具象表达
下载PDF
“重复中的差异”——以帕维尔·科列斯尼科夫的部分演奏关照当代音乐表演
2
作者 刘穗 邹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许多理论家都指出过音乐表演的同质化现象。然而,音乐并非“私有物”,而是“人人有份”的多元体。德勒兹的“差异”哲学早在20世纪便浮现于世,其哲学观点多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本质。青年钢琴家科列斯尼科夫的“差异”演奏,不但... 许多理论家都指出过音乐表演的同质化现象。然而,音乐并非“私有物”,而是“人人有份”的多元体。德勒兹的“差异”哲学早在20世纪便浮现于世,其哲学观点多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本质。青年钢琴家科列斯尼科夫的“差异”演奏,不但继承了作曲家的创作思路,还更进一步突破乐谱符号的限制,是一条极具个人魅力的“逃逸线”。他的演奏不但应和了德勒兹的“差异”理念,更体现出音乐的多元特点,是当代音乐表演领域的新方向之一。以科列斯尼科夫的演奏为范本,运用德勒兹的哲学来诠释,不仅能提出更为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演奏思路,也能为演奏者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帕维尔·科列斯尼科夫 德勒兹 差异与重复 多元性
下载PDF
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上) 被引量:34
3
作者 高拂晓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10,共8页
近年来,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在国内外音乐学研究领域逐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从总体来看,国外的音乐表演理论体现出专题性、系统性和科学化的研究特色,而国内的研究特点则表现为综合性、描述性。国内音乐表演... 近年来,音乐表演理论研究在国内外音乐学研究领域逐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从总体来看,国外的音乐表演理论体现出专题性、系统性和科学化的研究特色,而国内的研究特点则表现为综合性、描述性。国内音乐表演理论建设还需保持开放性的学术眼光,积极吸取国际研究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加强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真实性 表演测量 表现性 比较和评价
原文传递
再谈音乐表演专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兼及音乐表演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拂晓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5-163,共9页
音乐表演专业的论文写作,特别是学位论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容易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和僵化的写作思路,需要从根本上树立问题意识和“独特性”意识,并从艺术实践出发,寻找选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要积极打破专业局限,建立音乐史、音乐分... 音乐表演专业的论文写作,特别是学位论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容易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和僵化的写作思路,需要从根本上树立问题意识和“独特性”意识,并从艺术实践出发,寻找选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要积极打破专业局限,建立音乐史、音乐分析等专业与表演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打开视野,形成跨学科意识,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培养研究精神。音乐表演理论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应该整合资源,跨专业联合,在集体共识中寻求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上的新思路,为表演专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专业 论文写作 音乐表演理论 学科建设与发展
原文传递
音乐表演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之途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效刚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7,共11页
中国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迄今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其成果卓著,但问题也明显,故需要创新与发展。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吸取当代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尤其是演奏技术与技巧生成原理问题、音乐表... 中国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迄今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其成果卓著,但问题也明显,故需要创新与发展。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吸取当代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尤其是演奏技术与技巧生成原理问题、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问题,都有待于将艺术学理论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艺术学理论 研究视角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音乐表演表现力文献综述
6
作者 裴徵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7期229-230,共2页
在谈论音乐的表现力的时候,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作品的创作和作品本身的术语上,从而忽略了音乐表演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与规律。音乐表演拥有着两种特性即重塑性和创造性。本文为了更深一层研究音乐表演理论,查看了音乐表演相关的文献,并从... 在谈论音乐的表现力的时候,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作品的创作和作品本身的术语上,从而忽略了音乐表演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与规律。音乐表演拥有着两种特性即重塑性和创造性。本文为了更深一层研究音乐表演理论,查看了音乐表演相关的文献,并从国内国外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音乐表演表现力 西萧 《悲怆》奏鸣曲
下载PDF
画出你的逃逸线——德勒兹哲学对当代音乐表演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彦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7,共8页
文章首先对一个多世纪以来肖邦《B小调玛祖卡》(Op.33/4)的录音进行了具有选择性的分析,勾勒出了西方音乐表演从“游牧”走向同质化的状态。随后,作者采用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部分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阐释,并结合近年来西方表演理论... 文章首先对一个多世纪以来肖邦《B小调玛祖卡》(Op.33/4)的录音进行了具有选择性的分析,勾勒出了西方音乐表演从“游牧”走向同质化的状态。随后,作者采用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部分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阐释,并结合近年来西方表演理论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已经逐渐显露的多元化音乐表演现象进行了分析。作者进而提出了多元是未来音乐表演实践的趋势,每一位演奏者都应该努力“画出”属于自己的逃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后现代性 多元 游牧 HIP 即兴
原文传递
继往开来创新声——第二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评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斌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4,4,共7页
继2017年'首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之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杂志社联合主办,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 继2017年'首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之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杂志社联合主办,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表演理论)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顺利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理论 话语体系 学术研讨会
原文传递
编辑手记 被引量:1
9
作者 田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编辑手记 音乐表演理论 音乐文化 音乐刊物 民族音乐 音乐文献学 音乐研究 斯克里亚宾 音乐教育学 彭志敏
下载PDF
王中山谈艺录
10
作者 齐琨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在音乐表演理论的探索过程中,笔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表演者的技法选择、听觉习惯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与其自身的声音感相关。作为表演实践者与传授者,演奏家们如何表达与传承声音感?本文从王中山教授的演奏体验与教学经验中,总结... 在音乐表演理论的探索过程中,笔者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表演者的技法选择、听觉习惯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都与其自身的声音感相关。作为表演实践者与传授者,演奏家们如何表达与传承声音感?本文从王中山教授的演奏体验与教学经验中,总结归纳相关内容,以口述的方式呈现声音感的学习来源、建立方式、存在状态、传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演奏 音乐表演理论 口述史
原文传递
肖邦钢琴作品版本问题研究--以《玛祖卡舞曲》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邹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9,共18页
历史上,肖邦钢琴作品的版本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版本的编订者或是拥有者经常会争辩道这些版本中的每一个音都是肖邦写下的;那么,缘何使得肖邦的钢琴作品有如此众多的"原始版本"?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 历史上,肖邦钢琴作品的版本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些版本的编订者或是拥有者经常会争辩道这些版本中的每一个音都是肖邦写下的;那么,缘何使得肖邦的钢琴作品有如此众多的"原始版本"?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都宣称是可靠的"原始版本"呢?以音乐分析和音乐版本校勘学为研究基础,该文作者将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乐谱版本 音乐表演理论 钢琴演奏
原文传递
古典时期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力度——以贝多芬《G大调钢琴奏鸣曲》(Op.14/2)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彦 刘莉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西方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中,由于尚未完善的乐器性能和记谱观念的限制,在一部作品中仅出现几个力度记号是常见的现象。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中力度记号的使用从数量上开始增多,但是如何理解其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力度记号,仍然是一个需要演奏者... 西方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中,由于尚未完善的乐器性能和记谱观念的限制,在一部作品中仅出现几个力度记号是常见的现象。贝多芬的钢琴作品中力度记号的使用从数量上开始增多,但是如何理解其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力度记号,仍然是一个需要演奏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因此,通过从历史语境(即早期钢琴)和乐谱语境(即音乐结构中的力度记号),对于贝多芬《G大调钢琴奏鸣曲》(Op.14/2)第一乐章中的f进行解读,从而得出了五个可供参考的解读古典时期力度记号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音乐表演艺术理论 曲式 基于历史知识的演奏 音乐记谱 早期钢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