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筑音乐通感体验的实践与感悟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华 《江苏教育》 2017年第33期49-50,共2页
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通感的作用,彰显音乐实践活动的价值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通感体验,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处理好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关系'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 音乐通感体验 听觉 感性体验 理性认知
下载PDF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音乐通感的意义
2
作者 李凡凡 《黄河之声》 202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在论述通感和音乐通感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音乐通感的契合,并从演唱的角度分析了音乐通感在歌唱技术运用中的意义。认为演唱者需要注重从音乐通感的... 通感既是一种心理现象,又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是一个美学范畴。本文在论述通感和音乐通感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音乐通感的契合,并从演唱的角度分析了音乐通感在歌唱技术运用中的意义。认为演唱者需要注重从音乐通感的角度去运用歌唱技术,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艺术歌曲 音乐通感 气息控制 咬字与吐字
下载PDF
“可视化”教学:培育学生的音乐通感
3
作者 仇旭东 《江西教育》 2023年第35期8-9,共2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觉化的表征”“视觉化的表征”“动觉化的表征”“语言化的表征”等,让音乐变得直观可感、直观形象、直观表达。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诸种感官,让学生的诸种感官协同活动,通过“可视化”音乐学习活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觉化的表征”“视觉化的表征”“动觉化的表征”“语言化的表征”等,让音乐变得直观可感、直观形象、直观表达。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诸种感官,让学生的诸种感官协同活动,通过“可视化”音乐学习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可视化”教学 音乐通感
原文传递
析音乐通感在钢琴教学和弹奏中的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渝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音乐通感是音乐艺术活动中五官感觉相互挪移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钢琴演奏和教学的视野,对音乐通感体验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钢琴演奏与教学 音乐通感 通感体验
原文传递
“审美感知”从“乐音变形”发力
5
作者 苗飞 戴轩辕 《江苏教育》 2024年第25期30-34,共5页
新课标将审美感知列于核心素养内涵首位,既彰显它对于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引领价值,又表明它在艺术素质发展中的奠基意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必须落足于音乐知技教学。音乐知技教学应从乐音始。乐音变形审美感知教学基于音乐抽象、缘... 新课标将审美感知列于核心素养内涵首位,既彰显它对于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引领价值,又表明它在艺术素质发展中的奠基意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必须落足于音乐知技教学。音乐知技教学应从乐音始。乐音变形审美感知教学基于音乐抽象、缘于音乐通感、适应学生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多维审美感知力。建构乐音变形审美感知教学可运用音乐要素组合法、其他艺术烘托法、情感体验促成法、童趣想象提升法四种方略,要体现教师教学理想追求,坚持方法育人价值方向,让学生能真切感受乐音运动特质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融合 乐音知技 乐音变形 审美感知 音乐通感
下载PDF
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理论基础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蓓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7-41,共5页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倡学科综合、实现多学科渗透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理念落实在包括音乐在内的各门学科之中。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艺术美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哲学诠释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论述音乐课程实现多...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倡学科综合、实现多学科渗透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理念落实在包括音乐在内的各门学科之中。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艺术美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哲学诠释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论述音乐课程实现多学科渗透的积极意义,为当前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渗透 音乐课程 音乐与文化 音乐与艺术 音乐通感 哲学诠释学
下载PDF
音乐审美——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一极
7
作者 赵佳 《名师在线》 2018年第1期82-83,共2页
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儿童的感官、激活儿童的感官,进而超越儿童的感官,丰富儿童的审美经验,发展儿童的审美判断、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审美 音乐通感
下载PDF
浪漫摇曳在幻想夸张之中 典范长存于音乐飘香之外--李贺《李凭箜篌引》营造的音乐美
8
作者 余翔 林阳地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5期104-104,106,共2页
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幻想写声、人神交融,乃是李贺《李凭箜篌引》突出的浪漫特色,对此诗可作四个层面剖析:一是可人的清秋美女弹琴图的勾勒;二是盛赞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三者由近及远、由人到神,来描摹音乐的形象感、动... 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幻想写声、人神交融,乃是李贺《李凭箜篌引》突出的浪漫特色,对此诗可作四个层面剖析:一是可人的清秋美女弹琴图的勾勒;二是盛赞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三者由近及远、由人到神,来描摹音乐的形象感、动态感及音乐效果强烈的感染力;最后工笔描摹静态感与浮雕感的深秋神仙赏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李凭箜篌引》 通感音乐描绘 人神交融 浪漫色彩
下载PDF
刍议小学音乐审美通感能力的培养——以“感受与欣赏”教学为例
9
作者 戴轩辕 苗飞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22年第2期11-14,共4页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要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实现审美通感能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育人效益。应明确音乐审美通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审美通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知、情、意、行”审美过程和教学内容分布...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要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实现审美通感能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育人效益。应明确音乐审美通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审美通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知、情、意、行”审美过程和教学内容分布特点,构建“音乐认知”“音乐怡情”“音乐炼意”“音乐笃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通感 感受与欣赏 教学情境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