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本质追求完美—音响审美与录制工艺演进浅见
1
作者 王美珍 《中国广播》 2002年第6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单声道音响 立体声音响 音响录制 音响审美 录制工艺
下载PDF
舞台演唱立美感知力的获得与音响审美标准的把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敏 远方 《黄河之声》 2014年第12期88-90,共3页
当今,存在着舞台演唱者只重视于声乐演唱技巧而忽视对声乐作品立美感知力的获得与培养,以及忽视了对音响审美标准的适度把握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舞台演唱中立美感知力获得,以及影响立美感知力的获得与音响审美标准把握的诸多因素。结... 当今,存在着舞台演唱者只重视于声乐演唱技巧而忽视对声乐作品立美感知力的获得与培养,以及忽视了对音响审美标准的适度把握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舞台演唱中立美感知力获得,以及影响立美感知力的获得与音响审美标准把握的诸多因素。结合具体的声乐作品,对所提论点进行浅析,期望获得一些演唱构成要素与形式机理的具体认知,以便于更好地把握今后的声乐演唱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演唱 立美感知力 音响审美标准
下载PDF
中国电子音乐创作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林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中国电子音乐作品数量逐年递增,这些作品在继承了西方电子音乐作曲的技术与审美的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元素,发展出了电子音乐中的中国流派。中国作曲家从现代派和后现代派音乐中提取审美核心元素,并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进行融... 中国电子音乐作品数量逐年递增,这些作品在继承了西方电子音乐作曲的技术与审美的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元素,发展出了电子音乐中的中国流派。中国作曲家从现代派和后现代派音乐中提取审美核心元素,并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进行融合,如音响化的创作审美带来的自然化的特点;由反调性的创作理念带来的无主题的特点;由反结构带来的结构自由发展的特点等等,由此而形成了中国电子音乐创作审美追求空灵、飘渺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子音乐创作 审美追求 现代派音乐 后现代音乐 音响审美元素
下载PDF
古典音乐审美视域下的录音与制作方法探讨——以竹笛协奏曲《归去来兮·雪山之恋》为例
4
作者 魏子凌 张一龙 《演艺科技》 2022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竹笛协奏曲《归去来兮·雪山之恋》的实况录音和后制作为例,阐述基于现今古典音乐录音作品审美视域下古典音乐作品的音响设计理念,以及同期录制和后期制作的方法及技巧。
关键词 古典音乐 协奏曲 音乐音响审美 同期录音 后期制作
下载PDF
唐代弹拨乐器的音响考——以王建墓“二十四伎乐”乐器仿制为例
5
作者 潘越 《当代音乐》 2022年第1期98-100,共3页
成都挖掘出土的中国唐代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中,有一副刻在石棺上的石刻乐舞图“二十四伎乐”,此石刻图是完整反映了五代十国前蜀时期宫廷乐队面貌的文物遗存。石刻图作为研究唐代宫廷音乐以及前蜀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参考,... 成都挖掘出土的中国唐代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中,有一副刻在石棺上的石刻乐舞图“二十四伎乐”,此石刻图是完整反映了五代十国前蜀时期宫廷乐队面貌的文物遗存。石刻图作为研究唐代宫廷音乐以及前蜀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参考,永陵博物馆对图中的乐器进行了复原仿制,意图重现唐代时期的乐舞盛况,展现我国古代高规格的音乐表演场景。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以及实际调研,对石刻图乐舞、石刻中的弹拨乐器以及复原仿制后的弹拨乐器进行探究与分析,意在探讨中国古代与现代对音乐的偏好,对弹拨类乐器的音响审美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 王建墓 弹拨乐器 音响审美
下载PDF
歌唱情感冲动的审美意义与理智思考
6
作者 赵景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1期37-40,共4页
歌唱情感冲动的审美意义与理智思考赵景华歌唱是以人声为物质材料的最感人的艺术。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取来歌里唱,胜似笛中吹”。追溯到远方时期,人类有了语言之后,最先出现的是歌唱(自然的歌唱),而乐器是在歌唱... 歌唱情感冲动的审美意义与理智思考赵景华歌唱是以人声为物质材料的最感人的艺术。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取来歌里唱,胜似笛中吹”。追溯到远方时期,人类有了语言之后,最先出现的是歌唱(自然的歌唱),而乐器是在歌唱出现之后,以歌唱伴奏为目的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义 感情冲动 审美情感 情感冲动 演唱者 歌唱艺术 审美音响 审美能力 歌唱者 情感体验
下载PDF
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新探
7
作者 宫莉 《大舞台》 2011年第5期84-85,共2页
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代表苦难劳苦大众心声的文化符号,广为流传。经由储望华先生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在音乐的处理上也被人们习惯的烙印上悲怨的意境。但按照西方钢琴艺术的创作理念重新诠释的《二泉映月》,在音乐意境... 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代表苦难劳苦大众心声的文化符号,广为流传。经由储望华先生改编而成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在音乐的处理上也被人们习惯的烙印上悲怨的意境。但按照西方钢琴艺术的创作理念重新诠释的《二泉映月》,在音乐意境的表现上应与二胡原曲有所区别,它更像是从中西音响审美交汇中展开的一幅宜景宜情的风景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音乐情绪 音响审美 新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