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协奏曲创作中中西方乐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的拓展方式初探
1
作者 杨正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由于协奏曲作为大型交响音乐的体裁属性及其炫技性与竞奏性的体裁特征,在中国协奏曲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传统乐器间演奏技法的相互模仿、借鉴与吸收、融合,以及作曲家为了追求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的音... 由于协奏曲作为大型交响音乐的体裁属性及其炫技性与竞奏性的体裁特征,在中国协奏曲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传统乐器间演奏技法的相互模仿、借鉴与吸收、融合,以及作曲家为了追求独奏乐器与协奏乐队之间的音响平衡与多样的协作关系,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与突破,其艺术表现力也得以大幅度丰富与提升;西方乐器协奏曲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方面也展现出了诸多中国民族风格与本土化特征。协奏曲中集中展现演奏技巧的华彩段对中西方乐器演奏技法与音响音色的拓展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协奏曲 中国民族乐器 西方乐器 演奏技法 音响音色
下载PDF
中国特色作曲技术探微——当代室内乐创作中十二音技法和音响音色技法的运用
2
作者 郑艳 李嘉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7-40,共14页
“十二音技法”“音响音色”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作曲技法。“支点十二音”“9:3十二音比例和弦”等创新性的十二音技法已成为中国当代作曲家重要的音高组织逻辑;“音程游移”“宽线条”“单音技法”等音响音色技法的运用,则成为依托中国... “十二音技法”“音响音色”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作曲技法。“支点十二音”“9:3十二音比例和弦”等创新性的十二音技法已成为中国当代作曲家重要的音高组织逻辑;“音程游移”“宽线条”“单音技法”等音响音色技法的运用,则成为依托中国文化的一种创新性文化表达。十二音技法作为音高组织逻辑所生成的音高体系,是音响音色表现的基础,音调音色则是对音高体系的丰富与拓展,两者相辅相成。以“全球音乐理论”观照中国特色作曲技术,旨在阐述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音乐素材的有效融合、“西方话语本土化”与“本土话语西方化”的相互作用、中国与西方基于音乐文明的文明互鉴,进而为建构中国特色作曲技术理论并获得广泛认同寻找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作曲技术 十二音技法 音响音色 全球音乐理论
下载PDF
“音色-音响”观念下的“微音高”--利盖蒂成熟时期对于“有限偶然性微分音”的探索与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延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乔治·利盖蒂(Gy?rgy Ligeti,1923—2006)作为20世纪后半叶先锋派作曲家之一,在成熟时期首创了微复调技法,为色彩斑斓的"音色-音响"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曲家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半音体系的基础上对音高进行了更为... 乔治·利盖蒂(Gy?rgy Ligeti,1923—2006)作为20世纪后半叶先锋派作曲家之一,在成熟时期首创了微复调技法,为色彩斑斓的"音色-音响"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曲家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半音体系的基础上对音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以弦乐、管乐和声乐特殊的演奏演唱法创造了"有限偶然性微分音",体现了对微复调技法的进一步创新。文章以音高作为切入点,结合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和思维,以《第二弦乐四重奏》《双协奏曲》和《钟与云》为例,阐释"有限偶然性微分音"这一新因素的具体实现方式,并对更具色彩的横向旋律写作、构建更为复杂的微复调织体、创造更为新颖奇特的"音色-音响"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利盖蒂 有限偶然性微分音 微复调 音色-音响
下载PDF
音色音乐的早期探索——杨立青大型管弦乐《忆》的音色音响要素浅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湘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91,5,共10页
音色音乐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它将音响材料的点-线-面-场等集结状态及其声学特性上的变化、对比引入音乐审美的范畴,并作为其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杨立青留学德国期间创作的大型管弦乐《忆》的分析,揭示了其注重新音色... 音色音乐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它将音响材料的点-线-面-场等集结状态及其声学特性上的变化、对比引入音乐审美的范畴,并作为其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杨立青留学德国期间创作的大型管弦乐《忆》的分析,揭示了其注重新音色的发掘、演奏法的革新、音色变化的处理、音色音响要素成为作品整体构思的重要手段等特征,进而充分认识到这些早期探索对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音乐 新潮音乐 音色音响要素 音色音乐 点描派 音色旋律 音束
下载PDF
音色-音响在管弦乐组曲《五行》中的结构力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华丽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陈其钢的管弦乐组曲《五行》将音色-音响作为结构力作用的创作思维,使得音色脱离了早期传统音乐中的依附地位,而以具有支配性的独立音响现象本身,赋予作品以呈示、变化、对比、统一的结构逻辑。
关键词 陈其钢 《五行》 音色音响 音乐结构 现代音乐 作曲技法
下载PDF
浅析秦文琛《唤凤》唢呐协奏曲中唢呐的音色音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丫丫 蔡国光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3期35-35,共1页
通过分析《唤凤》唢呐协奏曲中的唢呐演奏效果,分别从C调高音唢呐、大G调中音唢呐、D调高音唢呐、东北大D调传统低音唢呐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不同调性的唢呐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以及突破传统唢呐演奏音乐的局限,以现代的作曲技法,使唢呐呈... 通过分析《唤凤》唢呐协奏曲中的唢呐演奏效果,分别从C调高音唢呐、大G调中音唢呐、D调高音唢呐、东北大D调传统低音唢呐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不同调性的唢呐表达不同的音乐情绪,以及突破传统唢呐演奏音乐的局限,以现代的作曲技法,使唢呐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唤凤》 音色音响 秦文琛
下载PDF
独特创作风格作用下的技术因素——析潘德列茨基的早期乐队作品中“音色·音响”技法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旭儒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潘德列茨基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是其作品关注点之所在,本文通过对创作技法形成过程的探析,分析了勋伯格的“音色旋律”、考威尔等人的“密集音块构成”手法、哈巴等人的“微分音音乐”技术、瓦列兹等未来主义作曲家的“噪音音乐”等在形... 潘德列茨基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是其作品关注点之所在,本文通过对创作技法形成过程的探析,分析了勋伯格的“音色旋律”、考威尔等人的“密集音块构成”手法、哈巴等人的“微分音音乐”技术、瓦列兹等未来主义作曲家的“噪音音乐”等在形成其早期乐队作品中“音色·音响”观念及技法的形成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德列茨基 音色·音响 音色旋律 密集音块构成法 微分音音乐 噪音音乐
下载PDF
旋律的主题特征发展与音色音响处理——杨立青《木卡姆印象》音乐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唐荣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14,共19页
文章以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为研究对象,以此来阐述作曲家是如何以特定的民族音乐语言与风格为基础,对作品的旋律主题特征进行发展;如何运用西方协奏曲的形式结合配器手法对旋律的音色音响进行处理,在考量演奏因素的基础上... 文章以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为研究对象,以此来阐述作曲家是如何以特定的民族音乐语言与风格为基础,对作品的旋律主题特征进行发展;如何运用西方协奏曲的形式结合配器手法对旋律的音色音响进行处理,在考量演奏因素的基础上又使独奏大提琴与交响乐队对木卡姆内在之“神”与外在之“态”进行了良好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立青 木卡姆印象 主题特征 音色音响 音乐分析
下载PDF
利盖蒂“网状”织体中的音色音响——以管弦乐《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
9
作者 张波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5-177,共3页
《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6年,是利盖蒂在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管弦乐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本文试图从配器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第一乐章的"静态音乐"架构,并通过对微观技法的分析来探究作曲家独创的"网状织体&q... 《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66年,是利盖蒂在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管弦乐作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本文试图从配器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第一乐章的"静态音乐"架构,并通过对微观技法的分析来探究作曲家独创的"网状织体"及其"音色音乐"的现代作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盖蒂 网状织体 音色音响 音色卡农 音色渐变 音块音色
下载PDF
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音色—音响处理特征探究
10
作者 李一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音色的纵向结构中,单一性结构音响及多重结构音响中音色—音响的不同组合方式,说明这首作品的音色处理特征。
关键词 音色-音响 音色分离 音色强调
下载PDF
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色-音响布局分析
11
作者 李一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5-21,共7页
笔者通过对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中音色-音响的展衍方式及横向结构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说明这首作品中音色-音响的横向结构特征,以及音色-音响作为作品主要结构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音色-音响结构 音色布局 音色分离 音色节奏 音色旋律
下载PDF
迪蒂耶大提琴协奏曲《遥远的世界》音色、音响特点初探
12
作者 庞礴 《黄河之声》 2015年第23期73-74,共2页
本文旨在研究迪蒂耶大提琴协奏曲《遥远的世界》的音色音响形成特点,并从主体音色贯穿、音色的对比、乐曲中音色音响空间感的制造等等技法方面来探索其丰富的音色-音响效果。
关键词 迪蒂耶 大提琴协奏曲 音色对比 音色音响空间感
下载PDF
“音色-音响”音乐中音高思维与组织特征--以克拉姆和萨利亚霍的音乐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琨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第10期77-78,共2页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音色—音响”的探索层出不穷,相关理论研究在西方起步。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方面的西方作曲家,并在研究中开始涉及与音响音乐相关的部分理念与技法。文章通过对仍活跃在当代音乐舞台的乔治&...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音色—音响”的探索层出不穷,相关理论研究在西方起步。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方面的西方作曲家,并在研究中开始涉及与音响音乐相关的部分理念与技法。文章通过对仍活跃在当代音乐舞台的乔治·克拉姆(美国)和凯娅·萨利亚霍(芬兰)音乐作品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在“音色—音响”思维影响下,音高结构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更新的组织方式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高思维与组织 结构 克拉姆 萨利亚霍 音色音响
下载PDF
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音色—音响”技术研究
14
作者 赵晓辰 《黄河之声》 2016年第2期11-13,共3页
利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68年,该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曲家将"音色—音响"提升为核心的结构元素,通过对"音色—音响"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布局以促成全曲结构的有机发展,这种技术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 利盖蒂 《第二弦乐四重奏》 音色音响”技术
下载PDF
室内乐作品《那坡》对新音色音响的探索
15
作者 蓝洁莹 《当代音乐》 2016年第24期50-51,共2页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影响,传统音乐中的调性、功能和声、旋律等因素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夸张、冲突、不协调的非调性音乐,作曲家在创作中不断追求新鲜、独特的音响效果,音色音响已经成为作品中的重要结构力。
关键词 室内乐作品 音色音响 那坡 带奏
下载PDF
曼陀瓦尼芭蕾舞剧《悉达多》音乐创作研究——以自然意象“河流”的音响创造为例
16
作者 晏庆 《音乐探索》 2023年第4期97-108,共12页
《悉达多》这部描述东方文化的大型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法国作曲家曼陀瓦尼独特的创作思维与设计理念,更体现出作为纯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作曲家在东方题材与音响探索方面所呈现出的极具高度冒险精神,是具有跨界融合性质的严肃音乐创作... 《悉达多》这部描述东方文化的大型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法国作曲家曼陀瓦尼独特的创作思维与设计理念,更体现出作为纯粹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作曲家在东方题材与音响探索方面所呈现出的极具高度冒险精神,是具有跨界融合性质的严肃音乐创作。同时,他以原著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自然意象——“河流”作为主要音色音响创作对象,来体现音乐故事情节的铺垫、发展与高潮,并将这种崭新手段融入作品里。聚焦曼陀瓦尼对“河流”这一自然意象的各种声响组织创作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梳理、分析、归纳,进一步探讨《悉达多》整首作品的声响结构与创作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瓦尼 《悉达多》 黑塞 河流 音色音响
下载PDF
创新多媒体演示型音乐课的整合模式 “音响的彩虹-器乐音色”—课评析
17
作者 程书丽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一堂演示型多媒体音乐教学课的分析和点评,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学 音乐教学 教案 音响的彩虹-器乐音色 评析 演示型
下载PDF
初探尹明五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的音色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琳 《当代音乐》 2017年第11期45-48,共4页
本文以作曲家尹明五的大型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作为研究对象,此作品在1999年"韩国第二届创作音乐祝典——大型交响音乐会作品作曲比赛"中荣获大奖(该赛史第一大奖)。尹明五是当今中国优秀中青年作曲家的重要人... 本文以作曲家尹明五的大型管弦乐队作品《交响音画·韵》作为研究对象,此作品在1999年"韩国第二届创作音乐祝典——大型交响音乐会作品作曲比赛"中荣获大奖(该赛史第一大奖)。尹明五是当今中国优秀中青年作曲家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音乐语言处理极其细腻入微,渗透着明显的东方传统音乐特性,结构严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音乐特点。文章主要从管弦乐队的配器技术角度出发,对作品在纵向、横向上的音色处理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谱例图示结合论述的方法,从宏观及局部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对作品的音色探索,深入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以及音乐音色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色结构 织体结构 音色-音响 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
下载PDF
交响诗《科谢萨尼》的管弦乐音响结构特色
19
作者 范铮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7-107,共11页
本文从现代管弦乐创作研究的视角,剖析交响诗《科谢萨尼》的创作构思以及配器技法,对基拉尔在这部代表性作品中展现出的管弦乐音响特色加以归结,从中揭示这位"新波兰乐派"作曲家由"音响主义"风格转向"新民族主... 本文从现代管弦乐创作研究的视角,剖析交响诗《科谢萨尼》的创作构思以及配器技法,对基拉尔在这部代表性作品中展现出的管弦乐音响特色加以归结,从中揭示这位"新波兰乐派"作曲家由"音响主义"风格转向"新民族主义"风格之后,在创作中表现出的"折衷主义"艺术美学倾向之转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谢萨尼》 “新”艺术风格 “折衷主义音响观念” 单一音色音响结构 多重音色音响结构
下载PDF
赫尔穆特·拉亨曼《“……两种感受……”伴随莱奥纳多的音乐》音响组织方式研究
20
作者 庞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5,166,共13页
赫尔穆特·拉亨曼(Helmut Friedrich Lachenmann,1935—)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对声音材料的发掘与解构、对噪音音响的大量使用、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处理以及音响等级关系之间的组织方式、“辩证”结构思维等方面... 赫尔穆特·拉亨曼(Helmut Friedrich Lachenmann,1935—)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对声音材料的发掘与解构、对噪音音响的大量使用、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处理以及音响等级关系之间的组织方式、“辩证”结构思维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与创作思维。文章以拉亨曼的《“……两种感受……”伴随莱奥纳多的音乐》为研究对象,以音响组织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其音响关联性及组织方式的研究,探索作品独特的音乐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穆特·拉亨曼 音响组织 终止式音响 音色音响 织体音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