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音程循环的构成与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林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该文以音程循环可构成八声音阶或六声音阶为理论依据,以一个音数可拆分成一大一小或一小一大的音程比进行循环能产生不同的音高组合为切入点,来构建音数0-6及其补集所产生的全部复合音程循环。复合音程循环在作品的创作运用中表现出分... 该文以音程循环可构成八声音阶或六声音阶为理论依据,以一个音数可拆分成一大一小或一小一大的音程比进行循环能产生不同的音高组合为切入点,来构建音数0-6及其补集所产生的全部复合音程循环。复合音程循环在作品的创作运用中表现出分割、共同音级转调、转换以及有机发展等技术化特征,这些手法一起对音乐作品结构力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循环技术本身具有方法论意义,以复合音程循环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也能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音程循环 音程 组合形态 结构力 音乐分析
下载PDF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拓展
2
作者 张晨明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9期10-11,共2页
20世纪音乐创作中数理化逻辑一直被作曲家所重视,其中音程循环作为后调性音乐重要的音高结构方式之一,其在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研究上应用广泛。以音程循环为视角可以对现有的诸多音高结构资源进行新的研究与认知,本文以美国理论家爱德华... 20世纪音乐创作中数理化逻辑一直被作曲家所重视,其中音程循环作为后调性音乐重要的音高结构方式之一,其在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研究上应用广泛。以音程循环为视角可以对现有的诸多音高结构资源进行新的研究与认知,本文以美国理论家爱德华.格林的音程循环分类与参数算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广为熟知的有限移位模式,在分析其符合格林的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特点的背景下,通过运算创新拓展出新的有限移位模式的可能,并衍生出拆分有限移位模式为非多重集群循环的算法公式与结论,并论证了有限移位模式与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二者的相互关系,从而将非多重集群循环应用于创作与分析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循环 梅西安有限移位模式 混合音程循环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
下载PDF
音程循环视角下的对称和弦及其运用——以传统调性音乐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林 黄祖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7-21,共5页
传统调性音乐中的对称和弦仅有减七和弦与增三和弦,他们的构成可以看作是一个三度音程的循环,其对称性特点也正是由其音高构成的循环性所决定的。笔者从音程循环的视角出发,对这两个和弦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就其在传统调性音乐作品中的循... 传统调性音乐中的对称和弦仅有减七和弦与增三和弦,他们的构成可以看作是一个三度音程的循环,其对称性特点也正是由其音高构成的循环性所决定的。笔者从音程循环的视角出发,对这两个和弦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就其在传统调性音乐作品中的循环性运用情况进行阐述,从而揭示出音程循环在调性音乐实践中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循环 调性音乐 对称和弦 循环性运用 音乐分析
下载PDF
查尔斯·艾夫斯音乐创作中的音程循环技术——以《诗篇24》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林 《黄河之声》 2015年第2期8-9,共2页
查尔斯·艾夫斯音乐创作中除了使用"借用"技术以外,也使用音程循环技术,但这一技术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诗篇24》为例,对作品中的音程循环技术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与阐述,并揭示音程循环技术在《诗篇24》中的结构力作用。
关键词 艾夫斯 音程循环 分割 联锁 结构力
下载PDF
音程循环技术对音乐分析的参照价值——以德彪西《沉没的教堂》为例
5
作者 陈林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73-77,共5页
本文以音程循环技术为分析视角,对德彪西《沉没的教堂》中音程循环的构成进行分析,并论述其技术特征。同时将这一分析结果与罗伊格—弗朗科利对《沉没的教堂》的分析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更多对《沉没的教堂》音高组织手法的诠释。
关键词 音程循环 《沉没的教堂》 特征 弗朗科利 分析参照价值
下载PDF
“音程循环”的理论与早期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石磊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音程循环"技术常被看成是许多后调性音乐的重要音高组织方式之一,然而其根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早期。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有关"音程循环"的理论进行梳理,同时对于该技术在十九世纪的一... "音程循环"技术常被看成是许多后调性音乐的重要音高组织方式之一,然而其根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早期。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对有关"音程循环"的理论进行梳理,同时对于该技术在十九世纪的一些实践进行历史性的回顾,这对于认识与理解"音程循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循环 八度均分 八度的对称划分 组合循环
下载PDF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林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6,共9页
在梳理音程循环概念的基础上,阐明单一音程循环与复合音程循环构成异同之实质。将这种构成模式进一步扩展,构建音列循环及其全部形态。音列循环所产生的音高组合具有对称性与移位有限性的特征,为研究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提供新的视角,这... 在梳理音程循环概念的基础上,阐明单一音程循环与复合音程循环构成异同之实质。将这种构成模式进一步扩展,构建音列循环及其全部形态。音列循环所产生的音高组合具有对称性与移位有限性的特征,为研究梅西安有限移位调式提供新的视角,这正体现出音程循环理论的分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循环 音列循环 音程 有限移位 分析价值
原文传递
单一音程循环的构建与技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林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文章以音程循环可构成半音阶或全音阶为理论依据,以一个音数通过循环可产生不同形态的音高组合为切入点,来构建音数0-6及其补集所产生的全部音高组合。单一音程循环在作品的创作运用中表现出分割、连锁、综合和转换等技术化特征,其不仅... 文章以音程循环可构成半音阶或全音阶为理论依据,以一个音数通过循环可产生不同形态的音高组合为切入点,来构建音数0-6及其补集所产生的全部音高组合。单一音程循环在作品的创作运用中表现出分割、连锁、综合和转换等技术化特征,其不仅对音乐作品结构力的产生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也给音乐分析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音程循环 音程 组合形态 对称性
原文传递
音程循环的贯穿发展与有机统一——以巴托克《组曲》(Op.14)为例
9
作者 陈林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音程循环作为一种作曲技术广泛运用于后调性音乐作品的创作之中,不同音程循环之间既可以互相转换,又可以做到有机展开,这些手法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本文以巴托克的钢琴《组曲》(Op.14)为例,通过对四个乐章中音程循环技术... 音程循环作为一种作曲技术广泛运用于后调性音乐作品的创作之中,不同音程循环之间既可以互相转换,又可以做到有机展开,这些手法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功能。本文以巴托克的钢琴《组曲》(Op.14)为例,通过对四个乐章中音程循环技术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乐章之间的音程循环不仅贯穿发展,而且四个乐章还具有起、承、转、合有机统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循环 巴托克 《组曲》 贯穿发展 有机统一
原文传递
浅谈爱德华格林音程循环参数算法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晨明 《音乐生活》 2019年第9期47-51,共5页
在20世纪大量的音乐创作实践中,音乐创作者探索非传统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种发展浪潮中数理化逻辑的成分是前所未有的,其中诸如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斯特拉文斯基的轮转阵列、巴托克以及艾夫斯作品中的音... 在20世纪大量的音乐创作实践中,音乐创作者探索非传统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种发展浪潮中数理化逻辑的成分是前所未有的,其中诸如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斯特拉文斯基的轮转阵列、巴托克以及艾夫斯作品中的音程循环等结构方式。无疑作曲家们在更加理性地探索音高结构新的组织方式,同时当代的研究也需要更加科学的运算模型对诸多音高结构加以囊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程循环 算法理论 爱德华 八声音阶 参数算法
原文传递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的拆分
11
作者 张晨明 《音乐生活》 2020年第6期44-46,共3页
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与梅西安有限移位模式具有同构关系,本人在《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算法与有限移位模式拓展》一文中已经计算出了相关运算数据,并引申出5种新的具有非多重集群音程循环特点的有限移位模式以及相关运算公式即.
关键词 音程循环 有限移位模式 梅西安 同构关系 相关运算 运算公式 集群 多重
原文传递
循环音集论 G·珀尔关于十二音和声结构组织的新概念
12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0-58,共9页
20世纪以来的各种远离传统调性思维的非调性音乐,普遍存在着和声的组织问题。即使对音高材料进行有意识控制并获得高度结构力的“十二音音乐”,也不能例外。长期以来,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产生了许多成果,美国作曲家、理论家乔治... 20世纪以来的各种远离传统调性思维的非调性音乐,普遍存在着和声的组织问题。即使对音高材料进行有意识控制并获得高度结构力的“十二音音乐”,也不能例外。长期以来,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产生了许多成果,美国作曲家、理论家乔治·珀尔的《十二音调性》,便是其中令人注目的文献之一。本文通过理论推理和实例分析,对珀尔理论中涉及和声组织问题的“循环音集”和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珀尔 和声结构组织 循环音集 音程循环 反演互补 同质音集
下载PDF
八声音阶的萌芽及其早期实践研究——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9-117,共9页
论文以Agmon、Joselph Schilling以及Donald Street等学者有关八声音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确认八声音阶存在于19世纪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同时,以李斯特作为早期实践八声音阶的重要代表,通过对其不同时期作品中各种八声音阶的形态进行梳理... 论文以Agmon、Joselph Schilling以及Donald Street等学者有关八声音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确认八声音阶存在于19世纪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同时,以李斯特作为早期实践八声音阶的重要代表,通过对其不同时期作品中各种八声音阶的形态进行梳理与总结,以展示出八声音阶在其萌芽阶段的一些重要特征,对于理解该音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外,由于八声音阶还能成为将19世纪与某些20世纪音乐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一些早期实践进行梳理,还能从这一侧面展示出19与20世纪某些音乐语言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进而有助于理解西方音乐语言的发展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声音阶 李斯特 八声性 音程循环 小三度移位 对称人工音阶
下载PDF
“和声分析”: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磊 王宇阳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
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是传统和声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手段。和声写作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各种和声技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声分析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和声技法于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即大量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和... 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是传统和声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手段。和声写作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各种和声技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声分析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和声技法于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即大量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和声手段,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及其风格特征,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调性音乐中的增三和弦、平行和声以及音程循环等技术的运用几个方面,阐述和声分析对于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扩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声分析 增三和弦 平行和声 音程循环
下载PDF
全音阶的萌芽及其在李斯特作品中的运用
15
作者 石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2-83,共12页
作为在二十世纪音乐中得以普遍应用的对称音阶1之一,全音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及深层的思想根源。本文以勋伯格与理查德·塔鲁斯金(Richard Taruskin)等学者有关全音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梳理了李斯特作品中的各种全音阶形态,... 作为在二十世纪音乐中得以普遍应用的对称音阶1之一,全音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及深层的思想根源。本文以勋伯格与理查德·塔鲁斯金(Richard Taruskin)等学者有关全音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梳理了李斯特作品中的各种全音阶形态,这对于理解该音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音阶 对称音阶 调式交替 音程循环 八度均分
下载PDF
李斯特创作过程中的“等分化”、“对称化”趋势(下)——体现“八度均分”及“八度对称划分”原则的和声技法研究
16
作者 石磊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3-67,共5页
本文借助于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和声理论成果,试图对李斯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运用的体现"八度均分"以及"八度对称划分"原则的和声技法进行归纳和梳理,尤其是对那些在突破传统的调性和声写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本文借助于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和声理论成果,试图对李斯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运用的体现"八度均分"以及"八度对称划分"原则的和声技法进行归纳和梳理,尤其是对那些在突破传统的调性和声写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技法进行重点研究,试图从这个特定的角度展示李斯特和声语言的发展及其对某些20世纪音乐语言的预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八度均分 八度的对称划分 音程循环 对称和弦 对称音阶
下载PDF
李斯特创作过程中的“等分化”、“对称化”趋势(上)——体现“八度均分”及“八度对称划分”原则的和声技法研究
17
作者 石磊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6-31,共6页
本文借助于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和声理论成果,试图对李斯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运用的体现"八度均分"以及"八度对称划分"原则的和声技法进行归纳和梳理,尤其是对那些在突破传统的调性和声写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本文借助于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一些和声理论成果,试图对李斯特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运用的体现"八度均分"以及"八度对称划分"原则的和声技法进行归纳和梳理,尤其是对那些在突破传统的调性和声写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技法进行重点研究,试图从这个特定的角度展示李斯特和声语言的发展及其对某些二十世纪音乐语言的预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 八度均分 八度的对称划分 音程循环 对称和弦 对称音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