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氏家训·音辞篇》的音韵学地位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剑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颜氏家训·音辞篇》在音韵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一、它是汉语语音变异学说的滥觞 ;二、是编撰《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 ;三、《音辞篇》辨析声韵、精于审音 ,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
关键词 <颜氏家训*音辞篇> 变异学说 <切韵>理论依据 辨析声韵 分韵正
下载PDF
从《颜氏家训·音辞篇》看洛阳语音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延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地区在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洛阳一带的语音是全国的通语和标准音。这在《颜氏家训.音辞篇》等著作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关键词 《颜氏家训·音辞篇 洛阳
下载PDF
论《颜氏家训·音辞篇》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邵百鸣 《职大学报》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认为《颜氏家训·音辞篇》有我国最早的有关音韵发展史的论述,利于考证当时的一些韵书,考证《切韵》的成书原因及音系,也为后人考证隋代以前各地方言的语音提供佐证。
关键词 《颜氏家训·音辞篇 古代韵学 价值 地位
下载PDF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
4
作者 祝永新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代表性著作。颜之推一生入仕四朝,久居中国南北,对当时南北方语音面貌有全面精当的认识。《颜氏家训·音辞篇》正是其综合多年语言实践与经验,对当时语音现象进行的分析、总结和论述,其中蕴含的音...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代表性著作。颜之推一生入仕四朝,久居中国南北,对当时南北方语音面貌有全面精当的认识。《颜氏家训·音辞篇》正是其综合多年语言实践与经验,对当时语音现象进行的分析、总结和论述,其中蕴含的音韵理论与语音材料,值得学人关注与挖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其音韵学观点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辞篇 颜氏家训 面貌 韵理论 材料 语言实践 现象 《切韵》 入仕 变异现象
下载PDF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释要 被引量:1
5
作者 殷焕先 张玉来 《语言研究集刊》 2007年第1期187-194,共8页
颜之推,字介,琅琊人(临沂北五十里),生在南方,先在梁朝任职,后入北方,初在周,又到齐,齐亡后又入周。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生于531年,卒年不确,约590年以后。《北齐书》第四十五卷,《北史》第八十三卷有传。他祖上本是山东人,到他已... 颜之推,字介,琅琊人(临沂北五十里),生在南方,先在梁朝任职,后入北方,初在周,又到齐,齐亡后又入周。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生于531年,卒年不确,约590年以后。《北齐书》第四十五卷,《北史》第八十三卷有传。他祖上本是山东人,到他已是南渡的第九代了,他的家族是历朝的显贵。"传"里还说,颜之推"博览书史,无不该洽,辞情典丽"、"好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音辞篇 洛下 卒年 高贵乡公 《北史》 下江陵 未之前闻 琅琊
原文传递
从《切韵序》《音辞篇》看陆法言、颜之推的“正音”观
6
作者 侍建国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1期234-256,共23页
本文通过比较《切韵序》和《音辞篇》关于南北韵部和声母的差异,对《切韵》性质提出另一种看法:它反映陆法言、颜之推的“正音”理念,所依据的是隋朝被认可的文人“读书音”。陆、颜在这个框架内对南北古今的语音差异采取了“析异不判... 本文通过比较《切韵序》和《音辞篇》关于南北韵部和声母的差异,对《切韵》性质提出另一种看法:它反映陆法言、颜之推的“正音”理念,所依据的是隋朝被认可的文人“读书音”。陆、颜在这个框架内对南北古今的语音差异采取了“析异不判同”的原则:一方面指摘这些差异与“正音”不合,以彰显“正音”具有“剖析毫厘,分别黍累”的析异功能;另一方面对体现音类混并的时音变异,陆、颜并不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序》 音辞篇 规范理念 析异法
原文传递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
7
作者 李无未 吕朋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2期17-19,16,共4页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李无未,吕朋林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校注》)以征引详博,屡有发明而著称。其中的"珂案"部分尤为精彩。"珂案"内容之一为音释,共有三十四条。包... 《山海经校注》"珂案"音释献疑李无未,吕朋林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校注》)以征引详博,屡有发明而著称。其中的"珂案"部分尤为精彩。"珂案"内容之一为音释,共有三十四条。包括:一、用直音法为生僻字注音;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集韵》 上古 《山海经》 转关系 生僻字 《颜氏家训·音辞篇 《普通话异读词审表》 今读 中古
下载PDF
反切与汉语音韵学的产生
8
作者 章璐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43-48,共6页
作为一门科学,汉语音韵学的产生绝对不只是一个时间(或时期)的问题,它关系到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综合认识和评价,具体说来,它关系到我们对汉语音韵学的性质、地位、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 作为一门科学,汉语音韵学的产生绝对不只是一个时间(或时期)的问题,它关系到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综合认识和评价,具体说来,它关系到我们对汉语音韵学的性质、地位、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也并不是一致的,其中,有的看法显然是并不妥当的。所以,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再做一些观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汉语语 义书 孙炎 音辞篇 张世禄 毛诗 声韵调 《经典释文》
下载PDF
试论反切以前的注音
9
作者 方平权 《云梦学刊》 1986年第S1期66-70,共5页
(一)反切产生以前,汉字的注音方法有譬况、读若、直音。这三种注音方法产生的次第如何?一般都认为是由譬况到读若再到直音。①李新魁先生在其《古音概说》中说:“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譬况’”。他给譬况下的定义是:“譬况是用描述性的话... (一)反切产生以前,汉字的注音方法有譬况、读若、直音。这三种注音方法产生的次第如何?一般都认为是由譬况到读若再到直音。①李新魁先生在其《古音概说》中说:“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譬况’”。他给譬况下的定义是:“譬况是用描述性的话来说明某字的发音状况的”。这个定义代表了今天各种古汉语著作所给譬况的定义。这种说法有值得怀疑的地方,第一,至今所能见到的譬况注音的例子,都是汉代的例子,而汉字的注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譬况 李新魁 汉语 反切概说 部位 《经典释文》 《释名》 林序达 经典释文 音辞篇
下载PDF
汉语语音史上一个千年误会
10
作者 张觉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4期154-155,153,共3页
汉语的反切拼音法究竟创自何入?始于何时?历代音韵学者们曾发生一个误会,这个误会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中文大辞典》“反切”条注云:“古代文字拼音之法,旧传创自孙炎。”这所谓的“旧传”到底始于谁呢?一般音韵学著作都公认是北齐的... 汉语的反切拼音法究竟创自何入?始于何时?历代音韵学者们曾发生一个误会,这个误会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中文大辞典》“反切”条注云:“古代文字拼音之法,旧传创自孙炎。”这所谓的“旧传”到底始于谁呢?一般音韵学著作都公认是北齐的颜之推。因为《颜氏家训·音辞篇》中有这样的话:“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孙炎 汉语语 音辞篇 汉书集解 末人 补续汉书艺文志 国子博士 贵州文史丛刊 汉书
下载PDF
《切韵》——金陵洛下读书音
11
作者 万献初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95-99,共5页
《切韵》到底代表哪个语音系统,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切韵》编撰的宗旨、它的成书过程、当时实际的语音状况以及《切韵》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等等方面来推论《切韵》代表的是隋代活跃在金陵和洛阳两地的文人士族口中的读... 《切韵》到底代表哪个语音系统,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切韵》编撰的宗旨、它的成书过程、当时实际的语音状况以及《切韵》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等等方面来推论《切韵》代表的是隋代活跃在金陵和洛阳两地的文人士族口中的读书音。 陆法言为何要撰写《切韵》?他在《切韵序》中明白地说是要“赏知音”。即为精通音理者而作。既要赏知音,就必须精细地审音、正音,做到“剖析毫厘,分别黍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读书 陆法言 黍累 洛下 音辞篇 汉语语 系统 韵略
下载PDF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礼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6期17-19,共3页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吴礼权《声类》是三国时魏人李登所著,书已不存。关于李登与他著述《声类》的资料,史书记载较少,现可发现的资料只有这样零星一点:《魏书·江氏传》有云: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 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吴礼权《声类》是三国时魏人李登所著,书已不存。关于李登与他著述《声类》的资料,史书记载较少,现可发现的资料只有这样零星一点:《魏书·江氏传》有云: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类 玉函山 《说文》 魏建功 部位 《颜氏家训·音辞篇 形声字 “商” 韵书 慧琳
下载PDF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承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75-81,共7页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葛承雍目前学术界已对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地域方言学等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对语言社会史还很少涉及。语言社会史是联系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甚至已不用的词汇去探讨当时的社...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葛承雍目前学术界已对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民族语言学、地域方言学等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对语言社会史还很少涉及。语言社会史是联系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甚至已不用的词汇去探讨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古代汉语、借词吸收、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闽方言 《颜氏家训·音辞篇 地域方言 社会史 移民 社会生活 汉语方言 中原官话 北方官话
下载PDF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大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20-23,共4页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王大建东晋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学校教育不够发达,但文化事业仍比较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各类文化人才。究其原因,土族家学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 东晋南朝士族家学论略王大建东晋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学校教育不够发达,但文化事业仍比较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各类文化人才。究其原因,土族家学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就东晋南朝土族家学的内容、形式、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士族 东晋南朝 《三礼》 《晋书》 文化素养 门阀士族 《颜氏家训·音辞篇 儒学 学校教育 玄学
下载PDF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
15
作者 孙汉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6-,74,共2页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孙汉萍王世贤先生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新型古代汉语》有如下三大特色:第一,形式体例新。本书共分20讲,每讲仍沿用了王力先生倡导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但三者内容更新了,结合得更加... 一部有特色的古代汉语教材孙汉萍王世贤先生主编、巴蜀书社出版的《新型古代汉语》有如下三大特色:第一,形式体例新。本书共分20讲,每讲仍沿用了王力先生倡导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体例,但三者内容更新了,结合得更加紧密,读古书就得熟悉了解古书。本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教材 常用词 《颜氏家训·音辞篇 内容设置 工具书 古汉语 《古代汉语》 训练方法 古注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破读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光全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1-23,共3页
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表示它的意义或作用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传统叫做“破读”或“读破”。如“解衣衣我”,后一个“衣”读去声,意思是“给……穿”。再如“图穷匕首见”,“见”读xian,改变声母,表示“出现”义。因为字音的改变多是... 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表示它的意义或作用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传统叫做“破读”或“读破”。如“解衣衣我”,后一个“衣”读去声,意思是“给……穿”。再如“图穷匕首见”,“见”读xian,改变声母,表示“出现”义。因为字音的改变多是声调的改变,所以破读又有人称做“四声别义”。破读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成果可观,但这个领域里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且某些问题学术界的分歧很大。本文罗列各家观点,以明确分歧之所在,在某些问题上亦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破读现象产生的年代 破读究竟产生于何时,这是破读研究有争议的主要问题之一。较早谈到这个问题的是北齐的颜之推,他认为破读始于晋代葛洪、徐邈。《颜氏家训·音辞篇》:“夫物体自有精粗,精粗谓之好恶。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上呼号反,下乌故反),此音见于葛洪、徐邈。”而属意破读的唐代学者陆德明认为破读发生的时间难于断定,他在《经典释文·序》中写道“夫质有精粗,谓之好恶(并如字);心有爱憎,称为好恶(上呼报反,下乌路反)……此等或近代始分,或古以为别,相承积习,有自来矣。余承师说,皆辨析之。”清儒顾炎武、钱大昕、段玉裁等多赞同颜说,认为汉以前没有破读。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观”字条:“古人训诂,寓于声音,字各有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读 研究述评 四声别义 语法意义 同源词 《颜氏家训·音辞篇 上古汉语 词汇意义 殷焕先先生 图穷匕首见
下载PDF
《切韵》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恒志 牛守祯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41-47,共7页
音韵学界对《切韵》性质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三类观点.“单一说”主张《切韵》是一时一地之音;“吸收说”主张以某种方音为基础,吸收了其他方音;“综合说”认为《切韵》不是一时一地之音.我们认为,“单一说”和“吸收说”与《切韵》实际... 音韵学界对《切韵》性质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三类观点.“单一说”主张《切韵》是一时一地之音;“吸收说”主张以某种方音为基础,吸收了其他方音;“综合说”认为《切韵》不是一时一地之音.我们认为,“单一说”和“吸收说”与《切韵》实际相去甚远;“综合说”较为切合实际,但内部亦是意见纷呈.最为切当的观点当是:《切韵》参考前代韵书、字书编定而成.它的语音系统是根据公元六世纪金陵、邺下的雅言,参酌行用的读书音而定的,既不专主南,也不专主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读书 陆法言 周祖谟 综合说 音辞篇 刊谬 邵荣芬 系统 顾野王
下载PDF
试论方言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成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0年第1期36-39,共4页
方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水土异也。甲地水土硬说话硬,乙地水土软说话软,如《颜氏家训·音辞篇》说:“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讹钝, 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其实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也是唯心主义的解释... 方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水土异也。甲地水土硬说话硬,乙地水土软说话软,如《颜氏家训·音辞篇》说:“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讹钝, 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其实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也是唯心主义的解释。又有人说,这主要是各地人的发音器官生得不一样,这也是不对的。其实,人们的发音器官是无人差异的。这从下列事实即可得到证明:外国小朋友在北京上学,时间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音辞篇 人说 官生 甘肃文县 方言地图 同言线 别国方言 乐昌县
下载PDF
“四声别义”现象及其起源发微
19
作者 关会民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75-76,81,共3页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声调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反映语音高低变化的语音单位.汉语语音学中的“四声”即就汉语的声调而言.“四声”是个历史范畴.在传统的音韵学中,一般说...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的.声调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反映语音高低变化的语音单位.汉语语音学中的“四声”即就汉语的声调而言.“四声”是个历史范畴.在传统的音韵学中,一般说,“四声”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语音学中,“四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语中,存在着利用声调的不同来区分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范畴 发微 毛诗 韵表 经典释文 声训 袁仁林 音辞篇 同字相训 义训
下载PDF
《经传释词》及其批本
20
作者 向实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20-120,共1页
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颜氏家训》虽有《音辞篇》,于古训罕有发明,赖《尔雅》、《说文》二书,解说古圣贤经传之词气,最为迫古。然《说文》惟解特造字,而不及假借字;《尔雅》所释未全,... 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颜氏家训》虽有《音辞篇》,于古训罕有发明,赖《尔雅》、《说文》二书,解说古圣贤经传之词气,最为迫古。然《说文》惟解特造字,而不及假借字;《尔雅》所释未全,读者多误。”阮氏认为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填补了解说古圣贤经传虚词难释”的空白,这是中肯的。虚词难释者,主要原因之一是难于准确地训释其通假(亦谓假借)义。王引之《经传释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词 《尔雅》 王引 《颜氏家训》 易训 音辞篇 假借字 词义引申 传中 阮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