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韵味说”的“味”与“格”——兼论司空图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论阐发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晓薇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8-83,112,共6页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王维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敻"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了首次标举。司空图的创见奠定了后世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基本体认。"韵味说"在后世的接受中有玄虚化的倾...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王维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敻"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了首次标举。司空图的创见奠定了后世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基本体认。"韵味说"在后世的接受中有玄虚化的倾向,相应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味"、"格"并存而更重"味"才是司空图"韵味说"的理论内核,也是司空图体认王维诗歌的基本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说 王维 格法 接受
下载PDF
试比较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之异同 被引量:3
2
作者 屈婵媛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中国古典文论中,对诗歌"味"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南朝钟嵘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说法触及到诗歌创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层面而追寻更深层的意蕴问题,但其论述仍不够全面。而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图,他在其诗... 中国古典文论中,对诗歌"味"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南朝钟嵘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说法触及到诗歌创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层面而追寻更深层的意蕴问题,但其论述仍不够全面。而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图,他在其诗论中提出了"韵味说"。对此二人关于诗歌"味"的探讨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味"这个古典文论中的诗歌审美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滋味 司空图 韵味说 异同
下载PDF
司空图“韵味说”辨
3
作者 牟鹭玮 李寅生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8-81,共4页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中国古代文论说的一个重要学术观点。对这个观点 ,历来学者均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在解读司空图文艺理论的同时 ,对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一文中所提到的理论观点进行重新的研究 ,并对“韵味说”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说 考证 文学评论 中国
下载PDF
论司空图“韵味说”的意蕴和标准
4
作者 和静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5-81,共7页
唐末著名文论家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唐代,特别是王、韦、柳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味"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为核心的"韵味说"理论,其... 唐末著名文论家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唐代,特别是王、韦、柳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味"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为核心的"韵味说"理论,其影响深远。文章就从"韵味说"的意蕴内涵、"韵味说"的具体要求、"韵味说"的评析三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说 意蕴 标准
下载PDF
“韵味说”疏正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德坤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共5页
“韵味说”作为中国诗学意境论的重要范畴,已经为学者所广泛关注,相关学术论文不断涌现,虽然立论与视角各异,但在此说的归属上,一般都认为是司空图。实际上,无论从文本角度,还是从韵味说的生成角度,这种观点都尚存商榷的空间。
关键词 韵味说 中国诗学 学术论文 意境论 司空图
原文传递
从刘士聪先生“韵味”说意境与氛围的角度看现代散文英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焕 张德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8-139,共2页
刘士聪先生提出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包括: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意境与氛围是作者通过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操、审美志趣以及他/她所创造的形象营造出来的,并构成作品审美价值的核心。通过具... 刘士聪先生提出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包括: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意境与氛围是作者通过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操、审美志趣以及他/她所创造的形象营造出来的,并构成作品审美价值的核心。通过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探究翻译过程中意境与氛围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说 散文翻译 声响与节奏 意境与氛围 个性化的话语方式
下载PDF
“韵味说”与韵味美——浅谈古代诗歌理论对近代戏曲的影响 被引量:3
7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8-99,共2页
“韵味说”与韵味美———浅谈古代诗歌理论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于洋司空图是唐代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从诗歌创作和欣赏角度,提出了一些可取之见,为艺术理论的高塔增添了基石。在理论上,他标举“... “韵味说”与韵味美———浅谈古代诗歌理论对近代戏曲的影响于洋司空图是唐代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从诗歌创作和欣赏角度,提出了一些可取之见,为艺术理论的高塔增添了基石。在理论上,他标举“韵味说”,着力探讨诗的创作和鉴赏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说 古代诗歌 近代戏曲 韵味 戏曲艺术 司空图 中国戏曲 戏剧艺术 人物造型 味外之旨
原文传递
论司空图“韵味”说
8
作者 周盼 胡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他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了"韵味说",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首先对"味"这一审美范畴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司空图的"韵味"...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他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了"韵味说",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首先对"味"这一审美范畴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司空图的"韵味"说的内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司空图提出的诗歌创作如何达到有"韵味"的途径。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诗歌形象创作来说,作者在创造形象时要直致所得,万取一收;二是从诗歌意境的营造来说,创作者要做到离形得似,思与境谐。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做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从内容到方法对"韵味"说这一诗学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在诗歌理论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说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下载PDF
接受美学、意象主义与韵味说
9
作者 王敏琴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2年第1期133-138,共6页
接受理论从"文学史悖论"这个美学难题入手,从观赏者的接受角度来沟通美学和历史这两极,全面辩证地把握文学艺术的本质,取代了一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文艺理论和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化倾向.伊瑟尔继承了现象学家英加... 接受理论从"文学史悖论"这个美学难题入手,从观赏者的接受角度来沟通美学和历史这两极,全面辩证地把握文学艺术的本质,取代了一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包括文艺理论和美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化倾向.伊瑟尔继承了现象学家英加登(Roman Ingarden)的理论中关于文学作品的未定点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得到填充和具体化的思想,将解释新批评和叙事理论作为切入点,开启了接受理论的研究之门;尧斯则受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mer)关于"前理解"(preunderstanding)和"成见"(pre-intentions)等理论的影响,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待文学的接受问题,即各个时代的读者以怎样的期待水平去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主义 韵味说 新批评 接受角度 文艺理论 叙事理论 文学作品 现象学 美学 统治地位
原文传递
论司空图“韵味”说的意蕴及对诗味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悦宁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5-37,共3页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我国诗味论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他提出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以及“思与境偕”,“直致所得”等诗学主张,是他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和要求,文章阐述了“韵味”说的意蕴,揭示了其在诗味论...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我国诗味论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他提出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以及“思与境偕”,“直致所得”等诗学主张,是他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和要求,文章阐述了“韵味”说的意蕴,揭示了其在诗味论发展历程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意蕴 诗味论 司空图 诗歌 审美特性 唐代
下载PDF
从“韵味”说来看汉语散文英译——以张培基译“故都的秋”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22-123,共2页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译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 许多翻译爱好者和工作者对散文翻译很有兴趣,只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加上实践不足,翻译质量往往不尽人意。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呢?刘士聪先生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韵味"说。他指出散文要译出韵味,应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待三个方面入手。该学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该理论能更好地译出散文的神韵,完整地传达散文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节奏 意境 语言风格 故都的秋
下载PDF
散文翻译的“韵味”说浅析——《风筝》原文与刘士聪译文比较
12
作者 马福新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2年第6期158-159,共2页
翻译实践应受理论的指导,散文翻译也不例外。刘士聪先生的翻译“韵味”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译文的“韵味”是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译文要实现原文的“韵味”,就要包括三个要素:整体氛围,声响节奏和... 翻译实践应受理论的指导,散文翻译也不例外。刘士聪先生的翻译“韵味”说,为散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译文的“韵味”是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共同创造的产物,译文要实现原文的“韵味”,就要包括三个要素:整体氛围,声响节奏和个性化语言。刘先生本人的译文也都体现了这些特色,本文尝试以《风筝》译文为例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味 散文 翻译
下载PDF
严羽“兴趣说”对司空图“韵味说”的继承与发展
13
作者 刘畅 《视界观》 2022年第23期0067-0069,共3页
司空图的“韵味说”集前人以韵论诗和“味”说之大成,他将韵与味从对诗文本身的评价提升到通过对文本欣赏而获得的审美情感中去,其核心观点“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体验的高度概括。严羽的“兴趣说”则与司空... 司空图的“韵味说”集前人以韵论诗和“味”说之大成,他将韵与味从对诗文本身的评价提升到通过对文本欣赏而获得的审美情感中去,其核心观点“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体验的高度概括。严羽的“兴趣说”则与司空图“韵味说”一脉相承,强调诗重在吟咏性情,以“兴”总结盛唐诗歌创作,以“趣”提炼其中凝聚的审美感受,是对宋江西诗派“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理论的反驳与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对司空图“韵味说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巧说反话有韵味
14
作者 雷其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 2006年第10期51-51,共1页
战国时,齐景公心爱的马匹暴毙,景公大怒,派人把马夫抓来,兴师问罪。景公愈想愈生气,下令对马夫处以极刑。许多大臣劝谏,景公置之不理,并宣布再有人进谏格杀勿论。此时相国晏婴支持景公处死马夫,说:“这人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 战国时,齐景公心爱的马匹暴毙,景公大怒,派人把马夫抓来,兴师问罪。景公愈想愈生气,下令对马夫处以极刑。许多大臣劝谏,景公置之不理,并宣布再有人进谏格杀勿论。此时相国晏婴支持景公处死马夫,说:“这人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让我为君王列举他的罪状,再送他入狱。”接着,晏子便责备马夫说:“……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听到这件事后,一定怨恨我们君王,诸侯也会因此轻视我们齐国,这是第三条罪。”景公听罢,说:“放了他吧!不要让我落得不仁的恶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反话有韵味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下载PDF
论司空图的“韵味”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8期37-40,共4页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分别对诗歌语言和思想的要求。“韵味”说的审美形象特征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审美意境特征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必然要求“思与境偕”。“韵味”...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分别对诗歌语言和思想的要求。“韵味”说的审美形象特征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审美意境特征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必然要求“思与境偕”。“韵味”说的真正意义在于探索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即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物我贯通等审美要素。作为一种文学和美学观念,它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对后世文艺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
下载PDF
司空图“韵味”说的接受意蕴
16
作者 戴丽英 《唐都学刊》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阐述司空图“韵味”说的本体涵义,揭示诗歌文本的“韵味”还须依赖接受者的领悟、创造,概述“四外”在接受者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 接受意蕴 诗歌 价值目标
全文增补中
刘士聪译本《落花生》的韵味再现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如伟 董会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围以及个性化语言三方面分析译文韵味的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韵味说 刘士聪 韵味再现
下载PDF
品“韵味”之美——浅析刘士聪的散文翻译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田慧 申鸾鸣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5期142-144,共3页
以刘士聪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及其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韵味说"的三个可操作成分: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分析其翻译实践活动,探究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散文翻译实践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 以刘士聪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及其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从"韵味说"的三个可操作成分: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分析其翻译实践活动,探究其翻译美学思想与其散文翻译实践的联系,并进一步阐明"韵味说"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韵味说 散文翻译 声响与节奏 意境与氛围 个性化的话语方式
下载PDF
司空图的“意境说”
19
作者 杜海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关键词 司空图 “思与境偕” 韵味 “四外
下载PDF
英译散文的韵味再现——以刘士聪英译《野草》为例
20
作者 詹丽宏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01-102,共2页
刘士聪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韵味"说,认为声响与节奏、话语方式的个性化、意境与氛围是散文韵味的三个表象形式,并依此对《野草》进行了英译。本文依据这一翻译原则,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较好地把握了《野草》... 刘士聪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韵味"说,认为声响与节奏、话语方式的个性化、意境与氛围是散文韵味的三个表象形式,并依此对《野草》进行了英译。本文依据这一翻译原则,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较好地把握了《野草》的内涵意义,成功再现了原作野草之韵,证明了"韵味"说这一翻译原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韵味 韵味再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