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清初三教語境下的四書學補闕
1
作者 徐聖心 《中国文化》 2022年第2期99-116,共18页
關於明末清初的四書相關詮釋,已有多位研究者稱爲“新四書學”,并指出一般考察綜觀的特色,如良知主體性的突顯,儒佛融合的色彩,及自由解經的詮法。而綜觀總有例外。本文以目前較少被注意或討論的人物和材料,呈現晚明四書學在三教語境之... 關於明末清初的四書相關詮釋,已有多位研究者稱爲“新四書學”,并指出一般考察綜觀的特色,如良知主體性的突顯,儒佛融合的色彩,及自由解經的詮法。而綜觀總有例外。本文以目前較少被注意或討論的人物和材料,呈現晚明四書學在三教語境之下的得與失。文中尤以“以佛解儒”爲重心,説明其釋義之特徵,以逐步補足此期四書學研究的拼圖。本文概述三組對象,一是來斯行的《宗譚六種》,二是葉畫的《四書眼》,三是緇流的四書討論。來斯行以本來無一物之空義會通三教以爲四書作注、衍義,雖多妄附,但并非全無可觀之處。以夢頌數則,於用典中頗能見其轉義之趣。葉畫從於楊復所之後的《四書眼》,固用三教之義,然於解經處,率多就一章推至其極,使其罄無餘義,此法使其釋義多偏側而難以與全體血脉相調和。相對於前二例之恣意,僧人解經,反歸篤論,最重血脉。血脉本是文章家、宋明理學家論文論學的常法,朱、陸皆喜用此以精讀文章、示教啓後。唯若視爲“方法”,亦必有正邪巧拙精粗之别,而此期僧徒於此,確能精義入神。如道盛之論血脉,頗切文意,既正且巧,確是精讀書之人。智旭之論血脉,亦頗有卓見處。最重要的是,雖皆從文本詮釋立言,然其所謂血脉,却正是如何由閲讀啓發讀者内在的振動,而達至生命的醒覺。才是此大傳統中論血脉之精義。至若在三教會通爲語境下的晚明四書學,有得有失,許多不需置辨。然而其權衡幾個關鍵處,文中也略加説明。至於新四書學的幾個特色,在本文的考察之後,或有略作補充的可能,如良知主體的突顯,在本文所考察的著述中反而都不明顯,即使傳承自楊復所的來斯行,在主體義上也表遮雙詮,非單提良知;而“自由”解經之風,也得視其比較對象而定,若由評點學展開,自是聯想浮翩,駁雜難定;然若藉由血脉論的主軸引領,以筆者所見,反而更能貼近文本原發語境,呈現精讀應有的法度,而對觀念叢的内在肌理,也都能照應妥切,此正佛門解儒書之最可觀者。若於今日有意闡發四書新義,佛門之説仍頗具啓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書 來斯行 葉晝 覺浪道盛 顓愚觀衡 憨山德清 蕅益智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