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层系储集层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岩 肖佃师 +4 位作者 彭寿昌 李映艳 王锰 高阳 张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层系岩性复杂,揭示不同类型储集层微观孔隙特征及非均质性控制因素,有利于指导该区页岩油甜点评价及优选。本文优选芦草沟组30块页岩油储集层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刻画页岩油... 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层系岩性复杂,揭示不同类型储集层微观孔隙特征及非均质性控制因素,有利于指导该区页岩油甜点评价及优选。本文优选芦草沟组30块页岩油储集层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刻画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探讨混积型页岩油孔隙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发育7类孔隙和3类孔喉组合;随渗透率降低,粒间孔、粒间溶蚀孔等大孔减小,粒内溶蚀孔和晶间孔增加,"大孔-细喉"组合过渡为"短导管"和"树形网络"组合,孔径及可动饱和度均降低。页岩油孔喉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粒度和方解石、黏土胶结,前者决定较大孔(>1μm)能否发育,后者进一步缩小孔隙或孔喉,增加非均质性;在两者联合控制下,孔隙度与孔喉参数的相关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影响因素 页岩油储集层 芦草沟组
下载PDF
孔喉微观润湿性对页岩油赋存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纹层状页岩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葸克来 张媛媛 +3 位作者 操应长 宫剑飞 李克 林敉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针对页岩不同类型储集空间中孔喉微观润湿性对其控制作用仍不明确的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为例,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多阶热解、储集层定量荧光、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开展纹层状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孔... 针对页岩不同类型储集空间中孔喉微观润湿性对其控制作用仍不明确的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为例,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多阶热解、储集层定量荧光、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开展纹层状页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孔喉微观润湿性对页岩油赋存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主要发育“富火山物质+陆源长英质”纹层状页岩和“富火山物质+碳酸盐”纹层状页岩,其中“富火山物质+陆源长英质”纹层状页岩发育长石溶蚀孔隙和粒间孔隙,孔喉周缘矿物组分主要为长英质矿物组分,呈亲水性特征,主要控制游离态页岩油。“富火山物质+碳酸盐”纹层状页岩发育碳酸盐晶间孔和有机质孔隙,孔喉周缘矿物组分主要呈亲油性特征,控制吸附态页岩油。孔喉周缘主要为油润湿碳酸盐组分时,利于原油的聚集,但使得游离态的油含量比例下降。芦草沟组页岩游离油主要赋存于“富火山物质+陆源长英质”纹层组合的陆源长英质纹层中,成熟度较高、油质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纹层 孔喉润湿性 赋存状态 页岩油储集层 二叠系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发育特征与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杰 邓孙华 +4 位作者 坎尼扎提 张旭 孙江河 顾晶晶 贺文同 《世界地质》 CAS 2021年第4期881-888,914,共9页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岩性岩相复杂且相应物性特征不明,对研究区多口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学、孔隙特征与储集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是典型的混积岩地层,以泥级碎屑与云质混积岩为主,矿物以白云石、石英...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岩性岩相复杂且相应物性特征不明,对研究区多口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学、孔隙特征与储集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是典型的混积岩地层,以泥级碎屑与云质混积岩为主,矿物以白云石、石英与斜长石为主。甜点位层属于浅湖-半深湖亚相湖泥微相与滩坝微相,以及少量前三角洲亚相地层,在垂向剖面频繁出现不同生储组合。上甜点储层岩石孔隙主要为粒间孔与粒间溶孔,下甜点则是以粒间溶孔为主。孔隙发育受粒径及成岩作用影响,以微细孔喉为主,孔渗性主要由纳米级孔喉控制。页岩油的富集程度明显受到储集层物性的限制,建议开发时采取相应的储层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页岩油储集层 孔隙度 渗透率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含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慕尚超 郭小波 +3 位作者 李钰 李天军 潘永帅 李晓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通过扫描电镜和全岩矿物X衍射实验、高压压汞、N2吸附、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对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含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孔隙类型可分为粒内-粒间原生孔隙、晶间孔(石英、白云石、黄铁矿晶间孔...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通过扫描电镜和全岩矿物X衍射实验、高压压汞、N2吸附、核磁共振等实验分析,对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含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孔隙类型可分为粒内-粒间原生孔隙、晶间孔(石英、白云石、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脱玻化孔、溶蚀孔以及微裂缝;孔隙形态多发育狭缝孔、片状颗粒组成的平板孔及一定的封闭孔、墨水瓶孔;直径小于50 nm的微小孔喉分形维数趋于3.0,其形态各异,比直径大于50 nm的孔喉结构复杂,不利于提供有效渗流通道。研究认为,芦草沟组块状构造的泥页岩含油性较好,储层中存在较高比例的可动流体,但由于孔隙复杂,不易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集层 孔隙结构 性评价 芦草沟组 马朗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