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压痕和FE-SEM技术探究页岩页理结构对其微——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4 位作者 胡蓝霄 何建华 李瑞雪 毛金盺 李柏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9-322,共4页
页岩颗粒具有多变的几何形状与复杂的排列组合方式,在宏、细及微观尺度上分别体现为层理、层偶及颗粒的定向排列结构。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扫描电镜图像确立了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颗粒与孔隙定向分形... 页岩颗粒具有多变的几何形状与复杂的排列组合方式,在宏、细及微观尺度上分别体现为层理、层偶及颗粒的定向排列结构。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扫描电镜图像确立了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颗粒与孔隙定向分形维数等刻画页岩颗粒定向排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FE-SEM技术 页岩页理结构 力学性质
下载PDF
高密度页理页岩油藏排采数值模拟及动态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贾品 牛烺昱 +3 位作者 柯贤哲 曹仁义 白玛罗宗 程林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4,共8页
通过页岩页理缝的表征参数和双重介质模型的表征参数建立联系,将双重介质模型中的形状因子、等效孔隙度和等效渗透率通过页理缝密度和页理缝开度两个参数表征。并通过双重介质模型表征其页理缝高度发育的特点,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双重介... 通过页岩页理缝的表征参数和双重介质模型的表征参数建立联系,将双重介质模型中的形状因子、等效孔隙度和等效渗透率通过页理缝密度和页理缝开度两个参数表征。并通过双重介质模型表征其页理缝高度发育的特点,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双重介质模型。利用局部网格加密表征离散裂缝,改造区高压高含水饱和度模拟压后储层状态,进而模拟高密度页理页岩油藏压后返排阶段的生产动态,并总结该阶段动态特征。将建立的数值模型应用于大庆古龙页岩油藏A1井,进行模型验证,并分析页理缝参数、压裂裂缝参数和压裂液赋存模式对返排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页理缝密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日产油量,但对日产水量的影响不大;页理缝开度增加日产油量均下降明显,初期日产水量有所上升;人工裂缝渗透率在一定程度内能够提高日产油量,增加人工裂缝半长,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均有明显上升;压裂液在改造区内的赋存模式对初期日产油量有较大影响,但是对稳产后的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高密度页理 返排与生产 数值模拟 动态特征
下载PDF
橄榄石微页理结构的矿物化学及其地幔流变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隋建立 樊祺诚 +2 位作者 李霓 赵勇伟 杜星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781,共14页
橄榄石地幔流变同时包含物理和化学变化,但由于橄榄石位错的宽度通常<0.1μm,较难发现适合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样品(>1μm),因此研究较少,并且对其成因机制存在重大分歧,有固溶体出溶、柯氏气团和蚀变反应等多种假说。在东北大兴... 橄榄石地幔流变同时包含物理和化学变化,但由于橄榄石位错的宽度通常<0.1μm,较难发现适合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样品(>1μm),因此研究较少,并且对其成因机制存在重大分歧,有固溶体出溶、柯氏气团和蚀变反应等多种假说。在东北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发现具有地幔流变特征的橄榄石,其中2个样品具有微页理结构,微页理宽度分别为1μm和100μm以上,电子探针研究表明微页理的成分是相对富铁的橄榄石。从矿物成分变化特点可以排除流体蚀变或者岩浆熔体反应的可能性,从固溶体平衡理论的讨论,可以排除Fe-Mg橄榄石固溶体出溶的解释,因此认为元素气团理论的解释更加合理。位错引起橄榄石晶格畸变,从而导致元素选择性富集(Fe富集、Mg亏损),而其他元素不变,这是元素气团的特征,与矿物反应边或者蚀变边明显不同。柯氏气团能显著增强晶体强度,冶金工业普遍采用淬火工艺改善金属性能,而橄榄石位错的成分变化对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于地幔流变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变 橄榄石矿物化学 页理结构 位错 柯氏气团
下载PDF
页岩岩相表征及页理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欧成华 李朝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9-318,共10页
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页岩岩相表征及页理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研究。页理缝的发育受控于页岩的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内页理缝发育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据此,研制出基于岩相表征的页理缝三维离... 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页岩岩相表征及页理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研究。页理缝的发育受控于页岩的岩相类型,不同岩相内页理缝发育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据此,研制出基于岩相表征的页理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页岩储集层岩相分析和页理缝描述,建立岩相与页理缝特征模式,依靠页岩岩相三维模型,建立页理缝发育指数三维模型和页理缝发育强度三维模型,最终建立页理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通过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集层页理缝离散三维模型的建立,不仅在三维空间充分展示了页岩气主力产层内页理缝的分布位置、发育规模以及每条页理缝的倾角、方位角的信息,为后续的生产模拟提供了页理缝地质参数,也为类似页岩页理缝建模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页理 发育指数 发育强度 三维离散网络模型 四川盆地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下载PDF
页理对测井响应及岩石力学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双莲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页岩页理通常都非常发育,目前有关页理对测井响应特征及岩石力学参数有何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从直井与水平井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发现,声波时差受井型的影响较大,直井声波时差远大于水平井测值,由此设计实验并辅以数值模拟,分析页... 页岩页理通常都非常发育,目前有关页理对测井响应特征及岩石力学参数有何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从直井与水平井的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发现,声波时差受井型的影响较大,直井声波时差远大于水平井测值,由此设计实验并辅以数值模拟,分析页理密度与角度对测井响应及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声波速度与杨氏模量、泊松比均受页理密度、角度的影响。声波速度与杨氏模量随页理密度增大而减小,泊松比在页理角度小于45°时随页理密度增大而减小,当大于45°时,变化规律较复杂。页理角度为45°是杨氏模量随页理角度变化的分界线,小于45°时,杨氏模量随页理角度增大而减小;大于45°时,杨氏模量随页理角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理密度 页理角度 测井响应 岩石力学 实验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石英微页理变形特征:冲击成因种类的判断特征
6
作者 Alex.,JS 杨钟堂 《地震地质译丛》 1990年第1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石英 页理 变形 冲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纹层型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
7
作者 齐亚林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6期851-858,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纹层型页岩油层产油贡献来源不清,油产量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岩石力学与渗流力学理论,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理念,对纹层型页岩油层的储集性、渗流性、含油性、流体可动性、可压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页理...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纹层型页岩油层产油贡献来源不清,油产量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岩石力学与渗流力学理论,按照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理念,对纹层型页岩油层的储集性、渗流性、含油性、流体可动性、可压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页理不具有特殊的储集和渗流意义,含油性从不是制约页岩油勘探的主要问题;所谓的吸附烃、游离烃、滞留烃等,仅反映了因组分的差异而导致动力黏度存在差异,不能完全反映地层条件下烃类流体的可动性;地层的整体渗流能力、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抗拉强度和地应力场共同决定了地层的可压性,压裂易于形成垂向裂缝–水平渗流的渗流场,难以形成平行纹层方向的水平向裂缝–垂直渗流的渗流场;油层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面积等宏观因素是决定勘探目标选择成效的关键;上述认识为该类型页岩油勘探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基质 差异风化 页理 可动烃 压力梯度 渗流场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储集空间与油态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何文渊 崔宝文 +25 位作者 王凤兰 王永卓 蒙启安 张金友 邵红梅 王瑞 白云风 林旭东 赵莹 孙宝刚 付秀丽 徐庆霞 崔坤宁 钟建华 高剑波 孙宁亮 毛毳 邵珠福 倪良田 宋全友 薛纯琦 郝兵 圣朋朋 张继震 王宇航 张文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3-741,共49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是目前对古龙凹陷页岩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页岩油的状态,尤其是储集空间的类型及其组合关联性认识不清。通过对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岩芯的精细描述及其薄片分析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三维CT深入研究,发现古龙青山口组页岩油的储集空间具有多样性和多尺度性。除了纳米孔缝外,还有页理缝。根据页理缝的规模和与油气的关系,可分为5类:①纳米缝,缝宽在10~50 nm,缝长50~100 nm,或更长;两端尖中间宽,微弯曲呈蠕虫状;本身也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是纳米级油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纳米级孔油元和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②微米缝,宽0.1μm到数微米,长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与纳米级油元和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③中微缝,宽数微米到数十余微米,缝长数百微米,与微米级油基关系密切;④大微缝,宽数十微米到100μm,长数百微米到数毫米,与微米级油基和微微缝及中微缝关系密切和⑤大页理缝(宽数百微米,肉眼明显可见),与各级微裂缝关系密切。此外,可见高角度倾斜或直立的裂缝,由于这些页理缝顺层发育,所以往往当做页理对待。通过研究,认为页理缝主要是嫩江组沉积末期(嫩末)和明水组沉积末期(明末)的构造反转褶皱过程中形成的。另外,还发育了大量的顺层方解石脉,根据方解石脉的宽度分为3类:①小型介于0.1~1.0 mm;②中型介于1.0~5.0 mm;③大者介于0.5~1.0 cm,最大宽度2.5 cm。较大的顺层方解石脉由垂直页理的纤柱状方解石组成。大方解石普遍发育共轭裂缝和挤出构造,是古龙凹陷嫩末和明末古应力反转的结果,也是古应力恢复的重要依据。经应力恢复认为嫩末和明末,可能一直延续到依安组的最大应力来自于水平方向(东西方向),在1500 m和2500 m深度水平最大挤压应力分别可达139.16 MPa和204.27 MPa,而垂向最小应力则分别为35.44 MPa和59.07 MPa。所以,在这种应力状态下导致顺层发育了大量页理缝和顺层纤柱状方解石脉。此外,在页理面上还发育了一系列摩擦镜面、擦痕、阶步、光面、剪裂面、鳞片构造、碎片构造等,揭示了沿页理发育了强烈的顺层剪切。四级纳微缝与大页理缝密集发育,在顺层面方向构成了裂缝空间联通网络,使页岩在顺层面方向渗透率较好或很好;裂缝空间联通网络与纳米和微米孔一起构成了一个三维的特殊缝孔体,与碳酸盐岩的缝洞体相当。纳米孔缝和微米孔缝及页理缝对于松辽盆地青一段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纳米孔缝 微米孔缝 储集空间 页理 页理方解石脉 “五级”运聚 青山口组 古龙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成岩演化与储集性能 被引量:38
9
作者 冯子辉 柳波 +8 位作者 邵红梅 王成 洪淑新 王继平 潘会芳 王永超 张安达 田善思 迟亚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85,共14页
泥页岩成岩演化、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是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通过运用岩心观察及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微—纳米CT扫描、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岩性与组构特征、成岩演化特征、孔隙... 泥页岩成岩演化、孔隙结构及其连通性是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通过运用岩心观察及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微—纳米CT扫描、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岩性与组构特征、成岩演化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古龙地区青山口组主要发育页岩、泥岩、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5种岩性,微米—毫米级纹层构造与页理缝发育;泥页岩主体处于中成岩A2期,局部为中成岩A1期和中成岩B期;储层孔隙分为基质孔和裂缝2大类6类12亚类,纹层状页岩中的纹层构造、页理构造和层状页岩、纹层状页岩中的页理缝有效改善储集能力,为油气横向运移的良好通道,层状页岩和纹层状页岩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该研究明确了松辽盆地古龙地区青山口组泥页岩成岩演化规律与储集特征,为松辽盆地页岩油的规模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地区 青山口组 泥页岩 成岩演化 储集特征 页理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有机质特征与页岩油形成演化 被引量:30
10
作者 霍秋立 曾花森 +4 位作者 张晓畅 付丽 王雨生 常立朋 乔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6,共11页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是页岩油形成大规模聚集的重要物质基础。综合应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有机岩石学及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古龙页岩有机质特征、页岩油的形成与演化进行研究。结...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是页岩油形成大规模聚集的重要物质基础。综合应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有机岩石学及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古龙页岩有机质特征、页岩油的形成与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是全球晚白垩世缺氧事件沉积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w(TOC)主要为1.81%~2.74%,平均为2.69%,含油量(S 1)主要为3.45~8.50 mg/g,最高为22.73 mg/g,平均为6.47 mg/g,有机质类型为湖相Ⅰ型,生油母质比较单一,以层状藻为主;中央坳陷区有机质成熟度多处于成熟到高成熟演化阶段,R o主要为0.75%~1.70%。微观尺度下,层状藻呈条带状沿层发育,高成熟演化阶段,层状藻收缩形成有机页理缝,其面孔率最高可达3.78%,是页岩油重要的赋存空间。通过40口井500多个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数据,建立古龙页岩油形成与演化模式,指出页岩油的形成经历中间产物沥青再到石油的过程,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游离油逐渐增加,吸附油在R o为1.2%时达到峰值后逐渐裂解转化成游离油,R o为0.75%~1.6%时,游离油占总滞留油比例从20%增加到70%以上。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勘探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 页岩油 有机质 有机页理 游离油 吸附油
下载PDF
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80
11
作者 张士万 孟志勇 +2 位作者 郭战峰 张梦吟 韩驰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4,共9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勘探证实其为优质含气储层。为系统研究该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根据不同地质成因,将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裂缝两大类,...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一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勘探证实其为优质含气储层。为系统研究该套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根据不同地质成因,将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裂缝两大类,前者可细分为有机质孔隙和无机孔隙,后者可细分为组构选择性裂缝(页理缝)和非组构选择性裂缝(构造缝)。进一步借助于压汞、压汞—液氮吸附联合测定、纳米CT扫描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对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并从沉积、成岩等角度剖析了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页岩储层的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4nm以下,以中孔为主,孔隙组合形态表现为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孔隙及细颈广口的墨水瓶形孔隙;2良好的沉积背景有利于有机质与页理的发育,有机质孔隙是该套页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3后期埋藏—抬升过程中由于超压释放形成了大量的组构选择性裂缝(页理缝),一方面改善了页岩储层的储集能力,另一方面又控制着页岩储层的水平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早志留世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隙 结构特征 主控因素 超压 页理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成岩—孔隙演化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邵红梅 高波 +2 位作者 潘会芳 陈国龙 李玲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7,共12页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 为深化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储层成岩—孔隙演化规律的认识,创新页岩微—纳米孔隙成因分析技术,结合岩石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矿物、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探讨古龙页岩成岩演化规律及其作用下的孔隙成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为黏土质长英页岩,纯页岩厚度比例达95%以上,由粒径小于3.9μm的泥级碎屑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黏土矿物、长石,黏土矿物类型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黏土矿物转化、生烃、溶蚀等成岩作用,其中胶结物类型包括硅质、黏土矿物、碳酸盐和黄铁矿。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影响了粒间孔等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演化。黏土矿物演化和有机质热演化利于优质储层发育。古龙页岩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B期,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生成大量纳米级有机孔,排出的酸性流体溶解长石等不稳定矿物,为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提供K+,形成黏土矿物晶间孔、溶蚀孔,黏土矿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大量页理缝,有效改善了页岩的储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黏土矿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页理
下载PDF
岫岩陨石坑石英的冲击变质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直径1.8 km的岫岩陨石坑位于辽宁省岫岩县苏子沟镇。坑区基岩为下元古界变质岩,由变粒岩、片麻岩、角闪岩、透闪岩和大理岩等岩石组成。坑内充填的撞击角砾岩石英颗粒呈现典型的冲击变质特征,其中包括沿着石英(0001)、{10 11}、{10 12}... 直径1.8 km的岫岩陨石坑位于辽宁省岫岩县苏子沟镇。坑区基岩为下元古界变质岩,由变粒岩、片麻岩、角闪岩、透闪岩和大理岩等岩石组成。坑内充填的撞击角砾岩石英颗粒呈现典型的冲击变质特征,其中包括沿着石英(0001)、{10 11}、{10 12}和{10 13}等方向发育的多组面状变形页理,以及石英发生相转变形成二氧化硅玻璃和柯石英。产出在二氧化硅玻璃中的针状和粒状柯石英表明从二氧化硅熔体中结晶形成。石英面状变形页理的发育特点限定冲击压力高达35 GPa,而二氧化硅熔体玻璃的存在表明冲击压力高达50 GPa。当压力释放和温度升高,二氧化硅熔体首先被形成。随着压力进一步释放到2.5~13 GPa,柯石英从二氧化硅熔体中结晶析出。岫岩陨石坑中石英面状变形页理和柯石英的存在提供了矿物冲击变质的诊断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坑 石英 冲击变质 面状变形页理 柯石英
下载PDF
太湖诸岛石英形变特征研究——太湖冲击成因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书豪 谢志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4-85,共2页
太湖地区基岩中志留世茅山群和泥盆世五通群石英砂岩中变形纹、面状微裂隙、面状微页理和"人"字形微裂隙早在1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和报道(何永年等,1990;王尔康等,1990;王尔康等,1993;王尔康等,2001),但因其多解性,可能是构造... 太湖地区基岩中志留世茅山群和泥盆世五通群石英砂岩中变形纹、面状微裂隙、面状微页理和"人"字形微裂隙早在1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和报道(何永年等,1990;王尔康等,1990;王尔康等,1993;王尔康等,2001),但因其多解性,可能是构造应力形变所致,也可能是冲击应力形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隙 太湖地区 含铁石英砂岩 应力形变 基岩 冲击作用 页理 中志留世 石英颗粒 多解性
下载PDF
页岩储层组构特征对自发渗吸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黄睿哲 姜振学 +4 位作者 高之业 李宜润 张昆 张醒初 宁传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自发渗吸是利用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在开发页岩油气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是影响页岩储层自发渗吸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页岩样品进行自发渗吸实验,探讨其孔隙连通性、页理方向和矿物组成对页岩储层自发渗吸速率的影... 自发渗吸是利用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技术在开发页岩油气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是影响页岩储层自发渗吸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页岩样品进行自发渗吸实验,探讨其孔隙连通性、页理方向和矿物组成对页岩储层自发渗吸速率的影响,并利用自发渗吸曲线斜率评价页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较差,自发渗吸曲线斜率明显低于理论值。页理方向也会对自发渗吸产生影响,顺层自发渗吸曲线斜率通常较高,但是也有样品表现为穿层自发渗吸曲线斜率与顺层自发渗吸曲线斜率相当,这可能是由于页岩储层中亲水性矿物含量较高,使水在页岩储层中对运移的方向依赖性减弱。自发渗吸与页岩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当页岩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时,吸水膨胀使页岩储层中原有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重复实验时页岩储层自发渗吸的曲线斜率逐渐减小;当页岩中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时,自发渗吸曲线变化不大,说明实验的重复性较好。页岩储层的自发渗吸曲线斜率越大,其渗透性越好,越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渗吸 页岩 孔隙连通性 页理 矿物组成
下载PDF
泥岩与页岩特征辨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毅 朱如凯 +1 位作者 吴松涛 刘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7,共12页
细粒沉积岩类型复杂,原因是其定义基于结构粒度概念,缺乏对矿物成分的有效约束,加之,不同学者是在不同尺度下对构造现象进行描述,使得细粒沉积岩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为辨析泥岩与页岩的特征,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沉积学教材及相关... 细粒沉积岩类型复杂,原因是其定义基于结构粒度概念,缺乏对矿物成分的有效约束,加之,不同学者是在不同尺度下对构造现象进行描述,使得细粒沉积岩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分类。为辨析泥岩与页岩的特征,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沉积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发现:细粒沉积物(粒径小于62.5μm)的概念自20世纪30年代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被广大研究人员广泛接受,且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可依据粒度大小,进一步将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黏土级颗粒(粒径小于3.9μm)和粉砂级颗粒(粒径介于3.9~62.5μm之间)。但是,国、内外沉积学界对细粒沉积物“泥”(泥级颗粒)的粒径划分不同,欧美学者一般将“泥”界定为粒径小于62.5μm,包括黏土级颗粒与粉砂级颗粒。在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沿用了前苏联的方案,“泥”的粒径对应黏土级颗粒即小于3.9μm,这一分歧是导致泥岩与页岩等概念使用混乱的根本原因。概而言之,固结的泥岩具有与页岩相同的粒级结构和组分,但是不具备页岩的“纹层”或“页理”构造特征;辩证而言,“纹层”强调沉积过程所形成的垂向层理差异,而“页理”则是成岩过程受风化作用影响形成的力学薄弱面。从泥岩和页岩的矿物组成看,存在石英和长石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从沉积成因出发,结合构造特征,综合矿物类型、有机质丰度和颗粒来源等因素对泥岩和页岩进行岩性岩相分类。实践表明,页岩油气的开发动用需要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辨析泥岩和页岩的特征差异性对产层优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页岩 纹层 页理 细粒混合沉积 页岩油气
下载PDF
Research on anisotropy of shale oil reservoir based on rock physics model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智奇 刘财 +2 位作者 刘喜武 董宁 刘宇巍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382-392,420,421,共13页
Rock physics modeling is implemented for shales in the Luojia area of the Zhanhua topographic depression. In the rock physics model, the clay lamination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ackus averaging theory for the... Rock physics modeling is implemented for shales in the Luojia area of the Zhanhua topographic depression. In the rock physics model, the clay lamination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ackus averaging theory for the description of anisotropy related to the preferred alignment of clay particles, and the Chapman multi-scale fracture theory is used to calculate anisotropy relating to the fracture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geological features of shales in the study area, horizontal fractures are regarded a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prediction of fracture density and anisotropy parameters for the inversion schem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rizontal fracture density obtained has good agreement with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measured from cores, and thus confirm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rock physics model and inversion method. Fracture density can thus be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In addition, the anisotropy parameter of the P-wav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wav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horizontal fractures. Fracture density has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wave anisotropy, and the clay content show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wave anisotropy, which fully shows that fracture density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lay and quartz content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 with carbonate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rock physics clay mineral FRACTURE ANISOTROPY
下载PDF
岫岩陨石坑撞击角砾岩的岩相学和冲击变质特征
18
作者 尹锋 陈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1-912,共12页
撞击角砾岩是陨石撞击过程形成的特有岩石种类,是研究撞击成坑过程、陨石坑定年、矿物岩石冲击变质的理想对象。岫岩陨石坑是一个直径1800m的简单陨石坑,坑内有大量松散堆积的撞击角砾岩。本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费氏台、电子探针、X射... 撞击角砾岩是陨石撞击过程形成的特有岩石种类,是研究撞击成坑过程、陨石坑定年、矿物岩石冲击变质的理想对象。岫岩陨石坑是一个直径1800m的简单陨石坑,坑内有大量松散堆积的撞击角砾岩。本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费氏台、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主要研究了岫岩陨石坑撞击角砾岩的岩相学和冲击变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撞击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和陨石坑的形貌特征。岫岩陨石坑内产出有三种撞击角砾岩,分别是来自上部的玄武质角砾岩和复成分岩屑角砾岩,以及底部的含熔体角砾岩。组成玄武质角砾岩和复成分岩屑角砾岩的碎屑受到的冲击程度较低,仅有少量石英发育面状变形页理,指示不超过20GPa的冲击压力。而组成含熔体角砾岩的碎屑受到了很强的冲击,发育了熔融硅酸盐玻璃、石英面状变形页理、柯石英、二氧化硅玻璃、击变长石玻璃、莱氏石等冲击变质特征,指示的峰值压力超过50GPa。本研究证实了含熔体角砾岩通常产出在简单陨石坑底部,由瞬间坑的坑缘和坑壁垮塌的岩石碎屑与坑底的冲击熔体混合形成。岫岩坑的真实深度是495m,真实深度与直径的比值为0.275,符合简单陨石坑的尺寸特征。陨石坑内的撞击角砾岩中心厚度为188m,与直径之比为0.104,略低于其它简单坑,可能是受丘陵地貌影响导致改造阶段垮塌到坑内的岩石角砾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角砾岩 冲击变质 石英面状变形页理 岫岩陨石坑
下载PDF
Anisotropy rock physics model for the Longmaxi shale gas reservoir,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喜武 郭智奇 +1 位作者 刘财 刘宇巍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21-30,188,共11页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clay minerals dominates the intrinsic anisotropy of shale. We introduce the clay lamination (CL) parameter to the Backus averaging method to describe the intrinsic shale anisotropy induc...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clay minerals dominates the intrinsic anisotropy of shale. We introduce the clay lamination (CL) parameter to the Backus averaging method to describe the intrinsic shale anisotropy induced by the alignment of clay minerals. Then, we perform the inversion of CL and the Thomsen anisotropy parameters. 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y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inability to measure the acoustic velocity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boreholes and instrument limit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parameter CL, the inversion method provides reasonable estimates of the elastic anisotropy in the Longmaxi shale. The clay content is weak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 parameter. Moreover, the parameter CL is abnormally high at the bottom of the Longmaxi and Wufeng Formations, which are the target reservoirs. Finally, we construct rock physics templates to interpret well logging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maxi SHALE ANISOTROPY rock physics clay lamination
下载PDF
System of twice-gathering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fingerprint HashTrie
20
作者 沈阳 朱婵元 李舒晨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ice-gather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system prototype of e-government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tranet and the Extranet are physical isolated.Users in the Extranet can gather links of ...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ice-gathering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system prototype of e-government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Intranet and the Extranet are physical isolated.Users in the Extranet can gather links of the latest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client software which is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web alert in the Internet.Finally,through ferry-type transport devices,information is browsed by users in the Intranet,and it is transported to a storage device and synchronized with the web platform in the Intranet.Dur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in the Extranet and data synchronization in the Intranet,it is essential to avoid repeated gathering and copying by means of comparing the extracted information fingerprints gathered from the web pages.This prototype uses HashTrie to store information fingerprints.During testing,the structure based on HashTrie is 2.28 times faster than the Darts(double array Trie)which is the fastest structure in the existing applied patent.The existing 12 types of high speed Hash functions serving for HashTrie are also implemented.When the dictionary content is larger than 5×105 words,the PJWHash or the SuperFastHush function can be adopted;when the dictionary content is 105 words, CalcStrCR32 and ELFHash functions can be adop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isolation twice-gathering duplicated web pages elimination information fingerprint HashTri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