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区置钉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焕雄 何贤波 +6 位作者 李国军 唐崧杰 钟贞浩 黄涛 林友才 林素羽 孟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44-451,共8页
目的:研究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在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漂移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7年~2020年... 目的:研究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在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漂移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7年~2020年行三维矫形术的Lenke 1型AIS患者60例,其中导航辅助置钉30例(导航组),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置钉30例(导航校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付长峰椎弓根分型系统对两组患者顶椎区椎弓根分型,并依据Rao分型评估两组间置钉的精确性。结果:两组间共置入600枚螺钉,导航组297枚,导航校准组303枚。导航校准组A、B、C型椎弓根0级椎弓根螺钉置钉率分别为95.7%、86.7%与68.9%,显著高于导航组的73.9%、66.9%与3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导航校准组A、B、C、D型椎弓根螺钉穿破内侧皮质率分别为0%、1.6%、1.6%与0%,低于导航组的16.3%、16.9%、30.0%与47.6%。同时,在顶椎区凹侧导航校准组A、B、C、D型椎弓根置入螺钉穿破内侧皮质率为0%、3.6%、2.6%与0%,显著低于导航组的34.4%、25.9%、37.2%与6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单纯导航相比,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可提高重度Lenke 1型AIS顶椎区置钉精度,降低内侧皮质穿破率,减少凹侧椎弓根误置率,增加重度AIS患者顶椎区置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顶椎 弓根分型 弓根螺钉 导航偏移
下载PDF
顶椎区多棒矫形联合远端脊柱后柱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黄培培 凃志鹏 +6 位作者 赵士贤 叶斌 王秋实 姚洲 解放 罗卓荆 胡学昱 《骨科》 CAS 202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 探讨顶椎区多棒矫形联合远端脊柱后柱截骨术(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PCO)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行后路手术、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90&... 目的 探讨顶椎区多棒矫形联合远端脊柱后柱截骨术(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PCO)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行后路手术、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90°)病人共48例,所有病人均行远端PCO截骨,依据矫形情况分为顶椎区多棒矫形组(21例)和传统双棒矫形组(27例),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影像学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评估,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参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等,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双棒矫形组随访(37.2±8.8)个月,多棒矫形组随访(31.6±7.6)个月。传统双棒矫形组手术时间为(430.8±79.1) min,长于多棒矫形组的(331.2±97.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病人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多棒矫形组的矢状面矫形丢失显著高于双棒矫形组(3.7°±0.9°vs.2.3°±1.0°),椎弓根螺钉拔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双棒矫形组(4.8%vs.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双棒比较,顶椎区多棒矫形技术联合远端PCO截骨具有相似的矫形效果,手术流程更简便,术中螺钉拔出率低,对于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矢状面矫形丢失需要长期随访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顶椎区矫形 多棒矫形 后柱截骨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生长棒联合顶椎控制技术治疗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毕业疗效
3
作者 李芷仪 赵钇伟 +7 位作者 杜悠 李晨恺 张浩然 林莞锋 杨阳 叶笑寒 王升儒 仉建国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4期529-538,共10页
目的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CEOS)的特征是一系列椎体形态异常,包括椎体形成障碍和分节不良,这使得CEOS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早发性脊柱侧凸(EOS)在治疗结局上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关于传统生长棒(TGR)治疗CEOS的研究较少,更缺乏随访至“毕业... 目的先天性早发性脊柱侧凸(CEOS)的特征是一系列椎体形态异常,包括椎体形成障碍和分节不良,这使得CEOS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早发性脊柱侧凸(EOS)在治疗结局上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关于传统生长棒(TGR)治疗CEOS的研究较少,更缺乏随访至“毕业”的研究。现有研究对于顶椎控制技术(ACT)的临床疗效报道不一。因此,本研究对比传统双生长棒与双生长棒联合ACT在CEOS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2月生长棒技术毕业的CEOS患者。毕业方式包括行最终融合手术或保留内固定继续观察。根据TGR是否联合ACT技术分为ACT-TGR组(全椎体切除术/半椎体切除术+短节段融合固定术联合TGR)和TGR组。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像学数据和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入组46例CEOS患者,其中ACT-TGR组13例,TGR组有33例。ACT-TGR组的撑开间期更长(中位数为117年vs 075年)。ACT-TGR组术前主弯度数较大[8700(6350,9800)],而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残余弯度数具备可比性(P=0354)。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T1-T12和T1-S1高度相当。ACT-TGR组患者人均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数量较低(077 vs 148)。ACT-TGR组中有3例患者接受最终融合,而TGR组中有17例患者接受最终融合(P=0060)。结论ACT-TGR和传统TGR均可有效矫正畸形,同时保留CEOS患者的脊柱生长。ACT-TGR对畸形严重的患者有更好的矫形作用,且对脊柱高度无明显影响。对于矫形效果可、自发融合且无内固定失败的患者,保留内固定继续观察可作为生长棒治疗至毕业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脊柱侧凸 传统生长棒 顶椎控制技术 混合技术 毕业疗效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顶椎偏移与腰大肌、椎旁肌不对称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袁仕国 秦小红 +7 位作者 陈超 张佩 张志伟 徐明奎 周理 黄坚 陈美雄 李义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20-223,共4页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作为一种脊柱常见退变性疾病,文献报道人群发病率高达6%-68%,是引起老年人腰痛、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 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作为一种脊柱常见退变性疾病,文献报道人群发病率高达6%-68%,是引起老年人腰痛、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1]。脊柱不同区域退变的速率不尽相同,同一节段的一侧可能比另一侧退变得更快[2]。临床进行体格检查时我们常发现DLS中老年患者的腰部肌肉常常是不对称的。在进行脊柱查体时不对称特征往往被忽视,而这些可能是肌肉疲劳性腰痛的原因[2]。而腰肌的不对称性对临床治疗、锻炼指导具有重点意义,如一侧腰肌痉挛/萎缩则主要围绕责任侧。腰肌的不对称性需要客观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 侧凸 旁肌 顶椎 腰大肌 退变性疾病 scoliosis 锻炼指导 lumbar 下肢痛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顶椎区椎弓根及椎管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松 朱泽章 +6 位作者 邱勇 邱旭升 钱邦平 刘臻 王渭君 伍伟飞 杨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椎r)根与椎管的形态特点及其对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28例右胸弯且以T8为顶椎的AIS患者及13例...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椎r)根与椎管的形态特点及其对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28例右胸弯且以T8为顶椎的AIS患者及13例年龄匹配胸椎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佗X线片及胸椎CT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止位x线片上测量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及椎体偏移距离(the vertebral translation.VT):在CT片上测量AIS患者顶椎区各椎体(T7~T9)及对照组相应柞体的椎管轴切面面积(the axial section area of spinal-canal,ASA)、椎管矢状面直径(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SDS)与冠状面卣径(the coron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CDS)、椎弓根直径(the transverse pedicle diameter,TPD)、双侧椎弓根夹角(the angle between bilateral pedicles,ABP)及椎体旋转度(the vertebral rotation,VR);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群间各形态参数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及AIS患者各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及AB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凹侧TPD显著小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TPD(P〈0.05),凸侧TPD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SDS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CDS与VT相关(T7:Beta=0.094,P=0,022;T8:Beta=0.630,P=0.005;T9:Beta=0.119,P=0.014),主胸弯顶椎区ABP和凹侧TPD与患者性别、年龄、Cobb角、vR及VT均尢显著相关性。结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ABP显著大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凹侧TPD显著小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这些可能是影响AIS矫形于术中主胸弯顶椎区置钉安全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顶椎 弓根
下载PDF
脊柱侧凸顶椎区椎间盘纤维环中多聚蛋白多糖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贺永雄 邱勇 +3 位作者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钱邦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椎间盘纤维环中多聚蛋白多糖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间行前路松解或矫形手术的40例脊柱侧凸患者侧凸顶椎区椎间盘组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椎间盘纤维环中多聚蛋白多糖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间行前路松解或矫形手术的40例脊柱侧凸患者侧凸顶椎区椎间盘组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25例,胸椎椎间盘11例,腰椎椎间盘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congenitalscoliosis,CS)15例,胸椎椎间盘6例,腰椎椎间盘9例。利用RT-PCR扩增多聚蛋白多糖(Aggre-can),琼脂糖凝胶电泳,在UVP(紫外光测定法)成像系统进行扫描,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灰度测定半定量分析。分别计算AIS组和CS组凹侧、凸侧纤维环中Aggrecan含量,并对CS组和AIS组胸椎和腰椎以及椎间盘的凹侧和凸侧进行比较。结果:AIS组和CS组椎间盘凹侧纤维环中Aggrecan含量低于凸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椎椎间盘纤维环中Aggrecan的含量低于腰椎,但无统计学差异。AIS组Aggrecan的含量和CS组相应部位Aggrecan的含量无明显差别。结论:AIS椎间盘纤维环凹凸侧存在Aggrecan代谢差异,并且可能是脊柱侧凸所致的继发改变,但也可能是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间盘 表达 多聚蛋白多糖 顶椎 间盘纤维环
下载PDF
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欣 王渭君 +5 位作者 钱邦平 江华 王斌 朱泽章 俞扬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69例Lenke 1型AIS患者,年龄12~20岁,平均15.0岁,主弯Cobb角50... 目的:探讨顶椎置钉与否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6月~2010年1月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69例Lenke 1型AIS患者,年龄12~20岁,平均15.0岁,主弯Cobb角50°~70°,平均53.7°。根据顶椎置钉与否分为:顶椎凸凹侧均未置入螺钉组(A组,35例)和至少一侧置入螺钉固定组(B组,3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主弯Cobb角、柔韧度、顶椎旋转度和固定节段数、置入物密度、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顶椎去旋转率等指标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B组病例在CT图像上统计顶椎不良置钉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主弯Cobb角、柔韧度和顶椎旋转度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矫形术后均未发生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失代偿。随访24~30个月,平均27.7个月,两组患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A、B两组置入物密度分别为63.4%、65.3%,平均固定节段数分别为11.3和11.6,主弯Cobb角矫正率分别为73.9%和72.6%。两组在置入物密度、内固定节段数和主弯Cobb角矫正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顶椎去旋转率A组为18.4%,显著低于B组的34.8%(P<0.05)。B组顶椎置入的41枚螺钉中,有5枚为不良置钉(12.2%)。结论:对于Cobb角在50°~70°非严重的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置钉尽管并不能显著提高侧凸矫正率,但可以明显矫正顶椎旋转,因此,在注意置钉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在顶椎置入椎弓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顶椎 弓根螺钉
下载PDF
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 被引量:1
8
作者 陶凤华 陶海鹰 +5 位作者 李锋 郭风劲 张伟 卫爱林 潘峰 贺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 目的 分析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融合术中顶椎确定下固定椎的可行性.方法 82例Lenke1型患者,分为两组,按Cobb角度、Risser征、中立椎和下终椎配对.实验组以顶椎所处的节段作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对照组以中立椎为依据选择下固定椎.均行后路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在站立位片上测量手术前后侧凸畸形矫正率和脊柱平衡;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结果 冠状面Cobb角度和颈7距骶中线距离、矢状面胸5~胸12椎体后凸角度矫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失平衡数较实验组多3个.结论 Lenke1型侧凸患者顶椎可以作为选择下固定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椎 下固定 脊柱侧凸
下载PDF
顶椎切除术治疗僵硬型脊椎侧凸 被引量:1
9
作者 饶书城 胡云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7-19,22,共4页
采用顶推切除术作为僵硬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治疗僵硬型脊柱侧凸23例。其中先天性侧凸11例,术前平均侧弯角度为91.3°,术后为46.0°,平均矫正率为49.8%.顶椎在T1~L2的18例的矫正率... 采用顶推切除术作为僵硬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治疗僵硬型脊柱侧凸23例。其中先天性侧凸11例,术前平均侧弯角度为91.3°,术后为46.0°,平均矫正率为49.8%.顶椎在T1~L2的18例的矫正率为55.8%。文中对采用顶椎切除术的原因、方法、合并症和预防意外的要点进行了讨论。结果提示:顶椎在T1以下、畸形度80°~120°的僵硬型脊柱侧凸,采用此法可以提高矫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椎 切除术 畸形 脊柱侧凸
下载PDF
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法矫正少儿脊柱结核严重后凸畸形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熹 刘浩 赵小丹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经前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严重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后凸顶椎前移的方法治疗少儿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矫形效果。结果 5名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前脊髓神经...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经前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严重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后凸顶椎前移的方法治疗少儿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矫形效果。结果 5名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前脊髓神经症状在术后一段时间均完全消失,无医源性脊髓神经并发症发生。后凸角度﹙Cobb角﹚由术前32~55°平均42.2°,改善为术后5~26°平均12.8°;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初期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法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非僵硬严重后凸畸形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顶椎前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陈立民 姚猛 +4 位作者 王长纯 董华 张承敏 刘庆鹏 董大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09-310,315,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方法 对 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脊柱正位X线摄片和顶椎CT扫描 ,测量Cobb’s角、顶椎骨旋转角度及双侧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结果 在 38°~ 12 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方法 对 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脊柱正位X线摄片和顶椎CT扫描 ,测量Cobb’s角、顶椎骨旋转角度及双侧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结果 在 38°~ 12 4°内 ,侧凸Cobb’s角每增加 1°,顶椎旋转增加 0 .39°。凸凹侧顶椎椎弓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分别为 (4 .36± 5 .0 8)°、(14.30± 5 .11)°,P <0 .0 0 1。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Cobb's角 相关性 体旋转 弓根 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
下载PDF
10例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方法矫正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12
作者 向方会 廖灯彬 左建容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方法矫正脊柱结核严重后凸畸形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进行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方法矫正脊柱结核严重后凸畸形的患者做好心理康复指导、饮食及用药指导、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术后体位训练、脊髓功能观... 目的探讨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方法矫正脊柱结核严重后凸畸形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进行前路后凸顶椎前移方法矫正脊柱结核严重后凸畸形的患者做好心理康复指导、饮食及用药指导、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术后体位训练、脊髓功能观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详尽的出院指导。结果进行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后,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脊柱结核严重后凸畸形的患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员早期康复,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顶椎前移方法矫正术 护理
下载PDF
电子导航置钉与传统徒手置钉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应用的临床对比研究
13
作者 邵杰 陈自强 +4 位作者 倪海键 翟骁 卢春闻 李明 白玉树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4期696-701,共6页
目的:对比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电子导航开路器(electronic conductivity device,ECD)与传统徒手操作(free hand,FH)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的准确性差异。方法:2016年4月至9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 8例脊柱侧弯患... 目的:对比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电子导航开路器(electronic conductivity device,ECD)与传统徒手操作(free hand,FH)在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的准确性差异。方法:2016年4月至9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 8例脊柱侧弯患者,其中男7例,女4 1例,年龄(15.2±2.6)岁;主弯Cobb角平均值58.3°±9.0°,随机均分两组,在顶椎区域置钉矫形过程中,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徒手开路和ECD的手段进行置钉,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置钉时间、电透次数及螺钉穿孔率,进而对比两种手段置钉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ECD组有4枚螺钉(2.5%),FH组11枚螺钉(7%)置入位置不理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顶椎区平均置钉时间ECD组为(2.7±0.4)min,FH组为(3.2±0.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术中平均透视次数ECD组为(3.3±0.7)次,FH组为(5.5±0.8)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基于椎体生物电阻抗的ECD相比于传统的FH,可以提高脊柱侧弯顶椎区域置钉的准确性,有利于减少术者及患者术中X线的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弓根螺钉 电子导航 顶椎
下载PDF
顶椎区全椎骨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14
作者 马如龙 龚跃昆 +2 位作者 曾才铭 李世和 李国荣 《云南医药》 CAS 1995年第6期453-454,共2页
顶椎区全椎骨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马如龙,龚跃昆,曾才铭,李世和,李国荣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较难矫正,可用头盆环牵引或分二期手术矫正,但矫正率只有30%左右,先天性僵硬型侧后凸,特别是胸腰段已骨性融合成短锐... 顶椎区全椎骨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马如龙,龚跃昆,曾才铭,李世和,李国荣僵硬型脊柱侧后凸较难矫正,可用头盆环牵引或分二期手术矫正,但矫正率只有30%左右,先天性僵硬型侧后凸,特别是胸腰段已骨性融合成短锐角畸形者,更难矫正。我科用顶椎区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畸形 胸腰段 截骨术 顶椎
下载PDF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肉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迟鹏飞 王征 +6 位作者 吴兵 宋凯 王兆瀚 张建党 成俊遥 于洋 李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8-492,共5页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顶椎层面MRI影像上测量并计算患者多裂肌、...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顶椎层面MRI影像上测量并计算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凹侧与凸侧横截面积之比(rCSA)、凹侧与凸侧脂肪化比例之比(rFSF)和顶椎旋转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顶椎层面凹凸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和FSF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肌肉影像学参数与A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6例ADS患者,男18例,女78例;年龄64.64±7.18岁;腰椎前凸角20.19°±17.61°;Cobb角24.70°±10.41°;AVR 10.94°±6.47°,旋转方向均偏向侧凸凸侧。在顶椎层面,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凹侧CSA均显著性大于凸侧(P<0.05),多裂肌凹侧FSF显著性大于凸侧(P<0.01),竖脊肌凸侧FSF显著性大于凹侧(P<0.05),腰大肌两侧F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R与多裂肌凸侧CSA、腰大肌凸侧FSF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5、-0.292,P<0.05),与多裂肌rCSA、竖脊肌r FSF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6、0.215,P<0.05)。结论:ADS患者脊柱侧凸顶椎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AVR显著相关,多裂肌、竖脊肌的退变可能参与顶椎的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多裂肌 竖脊肌 腰大肌 顶椎旋转
下载PDF
顶椎远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16
作者 乔木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赵师州 轩文彬 黄季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例,女4例;年龄20~59岁(38.2±10.5岁)。顶椎分布于T9~L1之间。9例合并假关节,其中5例位于顶椎远端者伴神经功能损害,4例位于顶椎者不伴神经功能损害。2例术前已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37例术前伴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功能障碍,巴氏AS放射指数(BASRI)左侧为2.56±0.77分,右侧为2.42±0.65分,其中24例患者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BASRI≥3分)。22例术前腰椎前凸不足,1例腰椎后凸。腰背痛VAS评分4.83±2.03。记录患者的截骨节段和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is,LL)、固定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和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截骨节段:T122例,L18例,L216例,L312例,L51例。1例术中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不良置钉;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无术中大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后凸畸形及平视功能得到改善,腰背痛症状缓解。随访14~144个月(40.26±28.52个月),2例内固定断裂,其中1例行翻修术,3个月随访内固定在位,融合良好;1例无症状,固定区域稳定,未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无假关节形成。术前GK、LL、SVA、CBVA分别为69.47°±14.37°、19.32°±19.19°、120.77±48.34mm、23.00°±17.08°,术后分别为28.76°±12.83°、51.62°±16.08°、26.56±41.12mm、4.19°±6.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53°±13.95°、49.32°±16.64°、32.56±35.14mm、4.78°±6.22°,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FS平均为22.77°±10.86°,末次随访时为24.29°±10.99°,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82±1.64,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于顶椎远端行PSO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矢状面平衡,对以矫正SVA为主要目的、术前顶椎区假关节不伴有神经损害、顶椎远端假关节伴有神经损害、术前髋关节功能受限、顶椎位置位于胸腰段以上、腰椎前凸不足或后凸且顶椎位置位于胸腰交界处的患者,于顶椎远端截骨可以取得满意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后凸 弓根体截骨 顶椎远端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帅 王连成 +3 位作者 张书豪 李富丽 董佳兴 张亚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2-1406,共5页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 背景:国外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表面肌电研究报道结果尚有争议,急需相关研究来完善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电理论体系。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脊柱两侧椎旁肌肌电变化规律,并对患者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比值与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距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天津医院脊柱侧凸专病门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所有患者在站立位静息状态下用T7550表面肌电记录仪记录脊柱两侧椎旁肌均方根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与侧凸患者冠状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案的实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天津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参与研究的患者及监护人对测试及试验过程均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主弯凸侧与凹侧均方根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患者凸侧椎旁肌的均方根均值大于凹侧的均方根均值;顶椎凸侧椎旁肌均方根值显著大于凹侧;②患者站立位静息状态下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与Cobb角具有强的正相关性(r=0.620,P=0.003);与顶椎偏距有中等强度相关性(r=0.443,P=0.044);与冠状面平衡距离无相关性(r=-0.430,P=0.052);③结果说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维持身体站立位时凹凸侧椎旁肌肌张力明显不平衡,凸侧肌张力更强,且在顶椎区域最为明显;椎旁肌凸凹侧均方根值比值随Cobb角、顶椎偏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侧凸加重、顶椎偏离中线越远,维持躯干于直立状态所需的凹凸侧肌肉张力差异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旁肌 表面肌电 冠状面参数 相关性 COBB角 顶椎偏距 冠状面平衡
下载PDF
电针刺激联合推拿结合顶椎旋转复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志永 杨晓峰 +4 位作者 徐鸿涛 宋羽晶 孙福珠 王翠丽 王艳花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推拿结合顶椎旋转复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梅河口市中医院康复科和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3临床医院门诊就诊的10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推拿结合顶椎旋转复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梅河口市中医院康复科和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3临床医院门诊就诊的10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各36例,对照A组采用电针刺激治疗,对照B组采用推拿结合顶椎旋转复位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电针刺激+推拿结合顶椎旋转复位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3组患者Cobb角及生活质量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观察组:t=10.634,P=0.000;对照A组:t=6.602,P=0.000;对照B组:t=6.011,P=0.0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7,P=0.000;t=4.032,P=0.00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42;χ^2=6.237,P=0.013);3组SRS-22问卷各维度平均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心理健康、治疗满意度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P=0.043;t=2.096,P=0.040;t=2.708,P=0.009;t=2.650,P=0.010;t=2.838,P=0.006;t=2.500,P=0.015;t=2.172,P=0.033;t=2.223,P=0.030;t=2.733,P=0.008;t=2.954,P=0.004)。结论电针刺激联合推拿结合顶椎旋转复位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中医规范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激 推拿 顶椎旋转复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术中导航校准技术辅助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区置钉精确性研究
19
作者 何贤波 陈焕雄 +4 位作者 孟志斌 李国军 杨雪健 彭秋宇 黄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95-804,共10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相同椎弓根类型在导航及导航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顶椎区相同椎弓根类型在导航及导航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AIS并在导航辅助下行经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41例患者,依据术中是否使用导航校准技术,将41例患者分为两组:导航组(n=22)和校准组(n=19)。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记录两组患者Risser征,术前、术后Cobb角,术后1年时矫形率,根据付长峰椎弓根分型系统对两组患者顶椎区椎弓根分型(A、B、C、D、E型),依据Rao分型评估两组相同椎弓根类型的置钉精确性。结果:校准组A、B、C型椎弓根优良置钉率(96.4%、87.8%、84.0%)显著高于导航组(79.2%、70.5%、56.7%),且凹凸双侧0级钉率显著高于导航组,同时校准组B型椎弓根及其凹凸双侧3级钉率(4.1%、2.0%6.3%)及C型椎弓根凸侧2级钉置钉率(11.1%)显著低于导航组(12.4%、11.1%、13.7%、5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校准组A、B、C型椎弓根外侧皮质破壁率(33.3%、33.3%、60.0%)显著低于导航组(64.0%、38.6%、73.1%),同时校准组A型椎弓根椎体前壁穿破率(0.0%)及C型椎弓根凹侧外侧皮质破壁率(66.7%)显著低于导航组(24.0%、77.8%),而B型椎弓根内侧皮质穿破率(41.7%)高于导航组(40.9%),但其凹侧内侧皮质穿破率(36.4%)显著低于导航组(33.3%),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脊髓、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导航相比,导航校准技术在术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导航偏移,显著提高AIS顶椎区A、B、C型椎弓根置钉精确性,降低误置螺钉外侧壁穿孔率及B型椎弓根凹侧内侧壁穿孔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导航 弓根螺钉 形态学 顶椎
下载PDF
顶椎前凸截骨术治疗胸椎或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国华 杜旻育 +3 位作者 陈鸿昌 林建中 许香兰 白各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71-575,共5页
目的:探讨顶椎前凸截骨术(apicallordosatingosteotomy)加短节段内固定(minimalsegmentsfixation)矫正胸椎或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65 ̄81岁(平均71.5岁)的胸椎或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患者接受顶椎截骨加... 目的:探讨顶椎前凸截骨术(apicallordosatingosteotomy)加短节段内固定(minimalsegmentsfixation)矫正胸椎或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65 ̄81岁(平均71.5岁)的胸椎或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患者接受顶椎截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随访2.1 ̄6.1年,平均3.2年,观察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7min,平均失血量717ml。8例胸椎驼背畸形患者的Cobb角由术前平均82.7°(75° ̄97°)矫正至平均25.8°(18° ̄30°),18例胸腰段驼背畸形患者的Cobb角由术前平均56.3°(47° ̄71°)矫正至-1.8°(-11° ̄7°)。矢状面失衡由术前平均12.1cm矫正至术后平均4.9cm。局部后凸角从术前平均53.6°矫正到平均-9.1°,平均椎体楔形角从17.7°矫正至-26.6°。17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缓解,对自己外型及整体感觉改善感到满意。结论:顶椎截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或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的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椎前凸截骨术 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驼背畸形 短节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