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51种异味物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建卓 陈秋玲 +2 位作者 吴岳峻 张鸣珊 何书海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588,I0006,共14页
本研究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0类共51种异味物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探索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含盐量、解吸时间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 本研究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0类共51种异味物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探索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含盐量、解吸时间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向10 mL样品中加入3.0 g NaCl,55℃下萃取20 min后于250℃解吸0.5 min,以10∶1分流比进样,51种异味物质的检出限为0.4~183 n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其中土溴素、2-甲基异茨醇、苯甲醚、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等物质的检出限分别为0.4、0.9、1.9、3.5、1.7 ng/L,能够满足我国标准GB 5749—2022规定的限值要求;低、中、高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6.2%~118%、78.9%~119%、82.0%~11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19.4%、1.8%~13.4%、0.9%~13.2%。利用本方法检测29条河流地表水体,分别检出甲硫醇、二甲硫醚、乙酸仲丁酯等12种异味物质,浓度范围为2.2~1651 ng/L,且各物质的多反应监测(MRM)通道没有明显干扰。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同时快速筛查水体中多种异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相色谱-质谱法 异味物质 水体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与饮用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丽丽 胡晓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4-1300,共7页
采用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筛选出顶空固相微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利用中心复合设计对主要影响参数的取值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地表水和饮用水中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 采用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筛选出顶空固相微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利用中心复合设计对主要影响参数的取值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测定地表水和饮用水中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析方法。取5.0 mL样品于顶空瓶中,加入0.75g NaCl,使用CAR/PDMS 75μm纤维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解析温度300℃,在G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5种VOCs在0.04~0.40、0.4~4.0、4.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3~80 ng/L,定量下限为0.1~300 ng/L。55种VOCs在0.2、2.0、40μg/L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7.3%~12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3%~17%。对3种地表水和3种饮用水进行测定,地表水中有37种VOCs被检出,饮用水中有25种VOCs被检出。实验证明,建立的HS-SPME和GC-MS/MS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地表水和饮用水中VOCs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因子试验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微萃 相色谱-串联质谱 挥发性有机物 地表水 饮用水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茶叶中11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建勋 孙梦园 +3 位作者 胡雪艳 吴兴强 常巧英 范春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39-1345,共7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联用,建立了快速测定茶叶中11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方法。以全发酵红茶为基质,对影响萃取性能的因素(如萃取涂层种类、无机盐种类、水用量、盐用量、萃取温度和萃...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联用,建立了快速测定茶叶中11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方法。以全发酵红茶为基质,对影响萃取性能的因素(如萃取涂层种类、无机盐种类、水用量、盐用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选取绿茶、乌龙茶、红茶和普洱茶4种茶叶基质对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1种酰胺类农药在1~1 000μg/kg含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2 5~0.999 9,定量下限为1~10μg/kg。11种农药在红茶、绿茶、乌龙茶和黑茶基质中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0.3%~119.1%、85.2%~118.7%和74.6%~113.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17.4%。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不同种类茶叶基质中11种酰胺类除草剂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相色谱-质谱法 酰胺类除草剂 茶叶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的诃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谭鹏 周永峰 +5 位作者 黄浩洲 朱薇 包晓明 林俊芝 张定堃 赵军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98-3407,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诃子药材中挥发性成分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评价不同产地的诃子质量差异性。方法采用InertCap Pure-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为色谱柱...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诃子药材中挥发性成分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评价不同产地的诃子质量差异性。方法采用InertCap Pure-WAX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为色谱柱;进样口温度为250℃,分流比为5∶1,高压进样压力为83.5kPa;载气为高纯氦气,载气控制方式为恒压力模式;色谱柱流量为1.43 mL/min,线速度为43.3 cm/s,吹扫流量为3.0 mL/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保持5 min,以10℃/min升温至250℃,保持10 min;柱平衡时间为2.0 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检测器电压0.3 kV,离子源温度为200℃,质谱传输接口温度为250℃,碰撞气为氩气;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诃子药材中共筛查出86种挥发性化合物,按化合物结构可分为酯、酮、醛、烯、酚、酸、醇、苯、醚、吡嗪、酰胺11类。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诃子在挥发性成分在种类上没有差异,但是不同产地的诃子中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以诃子中86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降维指标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不同产地的诃子,但区分不明显,这初步提示不同产地的诃子中挥发性成分的累积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结论建立的诃子中86种挥发性成分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高通量、准确和简便的特点,对其它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微萃-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同时蒸馏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永迪 黄燕 +4 位作者 刘杏益 张贻杨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46-252,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到的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两种方法共提取出9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40种。其中SDE法提取到79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植酮、雪松醇、棕榈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苯并呋喃、菲、香叶基丙酮、邻苯二甲醚、邻甲酚、联苯等。HS-SPME法提取到50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咖啡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二苯并呋喃、二氢猕猴桃内酯、联苯、香叶基丙酮、植酮、雪松醇、菲、1,2,3-三甲氧基苯等。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可为茯砖茶挥发性成分鉴定提供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同时蒸馏萃 微萃 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QQQ-MS/MS的冬虫夏草“腥气”辨识方法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谭鹏 朱薇 +3 位作者 包晓明 耿福能 文永盛 张定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11,共12页
目的:建立和应用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冬虫夏草"腥气"分析方法。方法:采用Inert Cap Pure-WAX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1,载气为高纯氦气,色谱... 目的:建立和应用一种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冬虫夏草"腥气"分析方法。方法:采用Inert Cap Pure-WAX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5∶1,载气为高纯氦气,色谱柱流量1.43 mL·min^(-1),线速度43.3 cm·s^(-1),吹扫流量3.0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5 min,以10℃·min^(-1)升温至250℃,保持10 min;柱平衡时间2.0 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00℃,质谱监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结果:收集到7批冬虫夏草正品,其中四川3批,青海3批,西藏1批;6批伪品,其中四川3批,贵州2批,新疆1批。在冬虫夏草中共筛查出81种挥发性成分,按化学结构可分为13类(酯类、酮类、醛类、烯类、酚类、酸类、醇类、苯类、醚类、吡嗪类、烃类、含氮杂环类、含氧杂环类),表明冬虫夏草的"腥气"是复合气味。不同产地冬虫夏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无明显差异,提示西藏(那曲),青海(玉树、果洛)和四川(理塘、壤塘、色达)的冬虫夏草中挥发性物质较为一致,即组成"腥气"的化学成分没有质(种类)的差异。但不同产区冬虫夏草中部分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即组成"腥气"的化学成分有量(含量)的差异。筛选出了16个含量差异较大的化学成分,包括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乙酸己酯,丙位辛内酯,2-辛酮,正辛醛,(E)-2-庚烯醛,癸醛,(E)-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异戊酸,正戊酸,正己酸,庚酸,壬酸,正辛醇,2-乙基吡嗪,可作为该药材产地鉴别的标志物进行研究。冬虫夏草正品与伪品之间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筛查出了34个化学成分,包括乙酸乙酯,苯乙酮,2-乙基己醇,乙酸己酯,2,3-丁二酮,2-辛酮,2-壬酮,2-莰酮,异佛尔酮,甲基壬基甲酮,2-苯基-1-丙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芳樟醇,2-异丙基-5-甲基环己醇,3-烯-2-酮,2-茨醇,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正辛醛,苯甲醛,苯乙醛,香草醛,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苯乙烯,4-甲基苯酚,桉叶油醇,乙二醇单丁醚,2-甲基吡嗪,2-甲基萘,1-甲基萘,丙位癸内酯和5-乙基-2-甲基-吡啶,这些化合物可能是该药材真伪鉴别的标志物。结论:建立的冬虫夏草"腥气"辨识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和简便的特点,可为其他中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评价 挥发性成分 -微萃-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qqq-ms/ms) 冬虫夏草 标志物
原文传递
浙江省4个产区红美人柑橘果皮中香气成分的测定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罗振玲 陈红波 +1 位作者 林刚健 夏慧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74-6679,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4个不同产区红美人柑橘果皮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测定红美人柑橘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经未知化合物分析软件自动解卷积后,NIST谱库检索对红美人果皮中的香气... 目的分析浙江省4个不同产区红美人柑橘果皮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性。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测定红美人柑橘果皮中的香气成分,经未知化合物分析软件自动解卷积后,NIST谱库检索对红美人果皮中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并用SPSS2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红美人柑橘果皮中主要含有D-柠檬烯、β-月桂烯、癸醛、芳樟醇、α-蒎烯、香茅醛、壬醛、4-松油醇、γ-松油烯9种香气成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壬醛和4-松油醇含量相对较低;主成分分析显示PC-1的贡献率为62.02%, PC-2的贡献率为26.42%,解释了原香气特征变量88.44%的方差信息。结论 9种香气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基本可区分4个产区的红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 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红美人 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对鸡汤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仁军 张秀萍 +3 位作者 金怀慷 肖智超 葛长荣 徐志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0-159,共10页
为研究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炖煮对鸡汤风味的影响,以500日龄的淘汰蛋鸡和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松露、牛肝菌和松茸)为原料,利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LC-QQQ-MS)和顶空固... 为研究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炖煮对鸡汤风味的影响,以500日龄的淘汰蛋鸡和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松露、牛肝菌和松茸)为原料,利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LC-QQQ-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SPME-GC-MS)技术分析未添加和添加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鸡汤中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探讨3种野生食用菌对鸡汤滋味和风味的影响。4种鸡汤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与空白组相比,添加野生食用菌的鸡汤中氨基酸含量和对鸡汤滋味有特殊贡献的氨基酸种类显著增多;4种鸡汤中分别检出62、69、69种和73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添加3种云南野生食用菌后,鸡汤中风味物质种类、含量发生明显改变,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VA)分析显示,鸡汤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也发生了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食用菌 鸡汤 滋味和风味 微萃-相色谱-质谱(HP-SPME-GC-MS) 相色谱--质谱法(LC-QQQ-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