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儒家的死亡德性论——“大哉死乎”与“顺命” 被引量:2
1
作者 颜青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8,共6页
死亡德性是生活德性在死亡情景中的表现,儒家死亡德性论的内容可以其对“大哉死乎”的论证来概括,而其养成方式则是“顺命”,儒家死亡德性论是目的论的,其目标是追求死亡伟大性。
关键词 德性论 死亡德性 大哉死乎 顺命 目的论
下载PDF
困境与超越——论吴潜的仕隐心态演变
2
作者 唐宣炜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南宋文人常虑于仕宦之路的选择。入仕是读书人的梦想,致仕是官员迫不得已的抉择。吴潜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政治经历坎坷不平,政治心态也从“货与帝王家”到“明哲保身”,最后发展为“尽人事以听天命”。吴潜的政治经历和心态... 南宋文人常虑于仕宦之路的选择。入仕是读书人的梦想,致仕是官员迫不得已的抉择。吴潜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政治经历坎坷不平,政治心态也从“货与帝王家”到“明哲保身”,最后发展为“尽人事以听天命”。吴潜的政治经历和心态在南宋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将其文学作品与宦海的沉浮相联系,剖析吴潜心态的变化,借以管窥南宋儒士在宦海中的生存状态,勾勒南宋大形势下文人的复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入仕 致仕 顺命 吴潜
下载PDF
《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释义考辨 被引量:6
3
作者 经纶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0-163,共4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主要释义为"造作"、"巧故"、"智巧"、"人为"、"分别之心"、"有心而为"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庄... 长期以来,学界对《庄子》"无以故灭命"之"故"主要释义为"造作"、"巧故"、"智巧"、"人为"、"分别之心"、"有心而为"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庄子》的主旨,却遮蔽了"故"之深蕴奥义,失去了文本原句应有之义。从训诂方面、篇章结构方面及《庄子》的哲学思想来分析,"故"应当释为"困苦"、"苦难"、"变故"、"意外的事变"、"不幸的灾祸"等,指遭遇的偶然现象,与不可知的、不可抗拒的绝对必然性"命"相对应。"无以故灭命"即不要以一切困苦、苦难、意外的事变或不幸的灾祸等纯属偶然的现象,来否认自然之命的必然性,进而丧失了与道或命同体的状态,这种释义既表现了《秋水》篇的相对论观点和《庄子》"齐"原理,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庄子》哲学的顺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以故灭命 顺命
下载PDF
命的哲学追问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治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把命与天作了有机连结。天是命的源泉,是命的最终决定力量,命是天的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与落实。孔、孟强调知命与立命,试图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偶然世界里建构起主体精神和人性尊严。董仲舒提出,君命顺,则臣民百姓... 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把命与天作了有机连结。天是命的源泉,是命的最终决定力量,命是天的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与落实。孔、孟强调知命与立命,试图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偶然世界里建构起主体精神和人性尊严。董仲舒提出,君命顺,则臣民百姓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民百姓必遭“逆命”。《白虎通》认为,“命有三科”,即“寿命”、“随命”与“遭命”。三命之中,寿命或正命是最理想的人生结局,死得其所,属于最上乘的命相。随命则属于中命,其结果可上、可下,可长、可短,完全取决于德性主体的人为因素。遭命的结局最差,也是三命之中最难以把捉的东西。对命的思考不应该忽略对自由问题的研究。命运与自由是人类生存在世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顺命 逆命
下载PDF
董仲舒的“天”与人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建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1,152,共5页
董仲舒是一位对汉代社会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也是中国古代具有人格影响的政治人物和学者。他的“人”与“民”,及其“顺命”的统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实施统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内容。认识董仲舒的统治思想,对认识中国传统政治观... 董仲舒是一位对汉代社会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也是中国古代具有人格影响的政治人物和学者。他的“人”与“民”,及其“顺命”的统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实施统治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内容。认识董仲舒的统治思想,对认识中国传统政治观点意义非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顺命
下载PDF
《庄子》生命之“顺”
6
作者 经纶 《沧桑》 200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庄子》"顺"思想具有多层面性、多线索性和流动性,"顺"思想体现于生命领域也是如此。"安时而处顺"和"安命"便涉及生命领域的"顺",而"悦生恶死"和"伤性尽殉"乃... 《庄子》"顺"思想具有多层面性、多线索性和流动性,"顺"思想体现于生命领域也是如此。"安时而处顺"和"安命"便涉及生命领域的"顺",而"悦生恶死"和"伤性尽殉"乃是生命领域失"顺"之显现。针对干扰生命之"顺"的因素,为了重建生命之"顺",《庄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顺命。顺命包括安顺死生之"命"、安顺命运之"命"和安顺"大戒"之"命"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之“顺” 顺命
下载PDF
传统道学对当代大学生生存意义的启迪
7
作者 张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14期53-54,70,共3页
在当代中国,许多大学生因为对生存意义思考的失落,导致生活陷入混沌甚至痛苦境况。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学文化中道学之顺思想的阐释,通过顺道、顺命、顺心三个层面的剖析,揭示了道学之顺与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探求生存意义的启迪,为... 在当代中国,许多大学生因为对生存意义思考的失落,导致生活陷入混沌甚至痛苦境况。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学文化中道学之顺思想的阐释,通过顺道、顺命、顺心三个层面的剖析,揭示了道学之顺与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探求生存意义的启迪,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益的文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之顺 顺道 顺命 顺心 生存意义
下载PDF
愚公移山应是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8
作者 于保东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11期75-77,共3页
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贡献之一,是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不断磨合实践,提供了一种不依托寄望于超验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价值、能让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作为老三篇之一,解读《愚公移山》,把《为人民服务》《愚... 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贡献之一,是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不断磨合实践,提供了一种不依托寄望于超验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价值、能让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作为老三篇之一,解读《愚公移山》,把《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和解读,你会发现: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完美地融合了中国传统中儒家的乐天顺命慎终追远、道家的与天争衡人定胜天、佛家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受 《愚公移山》 老三篇 顺命 超验 纪念白求恩 慎终 《为人民服务》 追远 经典文本
下载PDF
论庄子生命观
9
作者 慈秀秀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14期61-62,共2页
人有生,即有死,世人都无法脱离生死的羁绊。人只有一死,如何面对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庄子的生命观中的苦生顺命、生死物化以及乐死的观点独到而深邃、冷静而深情、超越而现实,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研究他的生命观,对当今的... 人有生,即有死,世人都无法脱离生死的羁绊。人只有一死,如何面对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庄子的生命观中的苦生顺命、生死物化以及乐死的观点独到而深邃、冷静而深情、超越而现实,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研究他的生命观,对当今的世人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生顺命 生死物化观 乐死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