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警匪类型片的节奏
- 1
-
-
作者
朱姚姚
-
机构
河南电影制片厂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0年第3期18-19,共2页
-
文摘
要控制好警匪类型的节奏,达到紧凑的效果,就要结合警匪类型节奏构成三大原则,注意内部节奏、外部节奏的元素处理,并处理好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影片《石破天惊》中警匪类型影片的"抢劫"、"追逐"、"对峙"、"内讧"四种剧作结构为例,探究顺应型和张力型的外部节奏交替处理在影片中的作用发挥。
-
关键词
警匪类型
节奏构成
顺应型
张力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王武
王峰
张东升
-
机构
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
-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2003年第3期99-102,共4页
-
文摘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 ( 12℃、2 0℃、2 8℃ )测定江黄颡鱼 (Pseudobagrusvachelli)幼鱼 ( 6 .5~ 8.6cm/p ,3.953~ 8.4 0 7g/ p)的耗氧状况 ,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 (V ,mg/ g.h)与溶氧量 (DO ,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 :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 ;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 ,2 8℃时两者分别为 0 .3183、0 .2 750mg/L ;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 。
-
关键词
江黄颡鱼
瞬时耗氧速率
窒息点
溶氧量
水温
相关关系
顺应型呼吸
-
Keywords
Juvenile Pseudobagrus vachelli Instantaneous rate of consumed oxygen Dissolved oxygen Water temperature
-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秦汉时期人类开发活动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 3
-
-
作者
肖瑞玲
于志勇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2-25,55,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开发与土地沙化"(01RZS010)成果之一。
-
文摘
秦汉暖湿期农业文化向北扩展是顺应干预型的综合开发,有其合理因素。阴山南麓,河套冲击平原,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相对适宜的生存条件和气候环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引起北方干旱和地质时期沙漠的形成、发展。第四纪环境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临戎、三封、窳浑三城所在的乌兰布和北部古绿洲消亡的直接原因,可能与黄河干流改道有关。秦汉时生产力相对低下,处初垦状态,人类活动并没有对当时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其影响不应过于夸大。
-
关键词
秦汉暖湿期
河套地区
顺应干预型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
-
Keywords
the duration of warmth and moisture of the Qin and the Han periods
the Great Bend of the Huanghe River
conform to the intervention-type development
impac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风险行政与基本权利的动态保护
被引量:16
- 4
-
-
作者
王贵松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31,共14页
-
文摘
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动性,因此风险规制要取得实效就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基本权利动态保护理论为风险行政的这种特性提供了支持。风险行政负有持续更新义务,应当顺应科技发展要求调控风险。立法者可以调整法律的特定程度和规范强度并及时修改法律,风险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临时性规制措施、事后变更规制措施并更新安全基准,风险设施运营单位要自我监测风险信息、及时完善风险设施并持续开展风险研究。在风险行政的三方法律关系中,这些措施虽然有助于管控风险,为人民的基本权利提供动态保护,但是也有破坏法的明确性和安定性之虞,可能侵害风险设施运营单位的信赖利益。国家需要在不同的价值之间作出适当权衡,综合运用各种利害调整措施,在为基本权利提供动态保护的同时,避免给私人增加不必要的损害或负担。
-
关键词
风险行政
法的明确性
信赖保护
持续更新义务
顺应型调控
-
Keywords
risk administration
legal clarity
protection of reliance
continuous renewal duty
adaptive control
-
分类号
D91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民间力量何以可能?——中国司法的社会化传统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曾令健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人大法律评论》
2020年第1期231-262,共32页
-
基金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资助重点项目“清末民初基层司法中的‘官批民调'研究(1875-1927)”(项目号:2019XZZD-07)
国家社科基金-般项目“法治化视野下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创新研究”(项目号:16BZZ03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严复‘群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20XJC8400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司法社会化是中国司法之一重要传统.晚清以降至改革开放前夕,司法社会参与可以分别概括为“自噬型社会参与”“补充型社会参与”“建构型社会参与”“顺应型社会参与”.晚清“官批民调”将官府审断与民间调处连接起来,但民间调处仍受制于社会宰制状态,而非理想型自治.法律形式主义与司法专业化塑造出民国基层司法的双层构造,而在实践中社会调解仍构成法院审判的补充力量.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坚持司法群众化路线,这具有司法技术价值且含有社会治理、政治动员的建构意义,由是,打破国民政府基层司法的双层构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由于国家正统性已然确立,除了司法技术意义,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的重心转移至贯彻、落实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特定时期之纠纷解决方式及其意义皆与所处时代之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意识诸要素息息相关,中国司法的社会化传统正是不同历史时期客观社会环境的产物.
-
关键词
司法社会化
自噬型社会参与
补充型社会参与
建构型社会参与
顺应型社会参与
-
Keywords
Judicial Socialization
Self-resolution Social Participation
Supplemental Social Participation
Constructive Social Participation
Conform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
分类号
D926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