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冷泉活动区双壳类生物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的确定及其意义
1
作者 刘磊 管红香 +4 位作者 许兰芳 茅晟懿 刘丽华 陈宗恒 陶军 《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本次研究对南海冷泉活动区福尔摩沙脊(F站位)、海马冷泉环境中与甲烷有氧氧化菌共生的贻贝(分别为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Gigantidas haimaensis),以及与硫氧化菌共生的蛤(Archivesica marissinica)腮组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 本次研究对南海冷泉活动区福尔摩沙脊(F站位)、海马冷泉环境中与甲烷有氧氧化菌共生的贻贝(分别为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Gigantidas haimaensis),以及与硫氧化菌共生的蛤(Archivesica marissinica)腮组织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发现,贻贝鳃组织中存在C16∶1ω9、C16∶1ω8和C18∶1ω8脂肪酸,同时C16∶1ω8的含量远远高于C18∶1ω8,这说明与贻贝共生的为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蛤腮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7和C20∶1ω7含量极高,表明ω7脂肪酸来源于硫氧化菌。同时,贻贝和蛤鳃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2和C22∶2。在同一样品中来源于共生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来源于宿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相近的δ13C值,表明宿主从共生菌或共生菌代谢产物中获得碳源和营养。Ⅰ型甲烷有氧氧化菌在贻贝腮组织中广泛存在,指示F站位和海马冷泉活动区冷泉流体渗漏强度较弱。确定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类型是判断双壳共生菌种类的基础。双壳类共生菌类型的识别,可以帮助理解共生体与宿主之间碳源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冷泉环境中甲烷的消耗过程如碳同化途径、碳循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不饱和脂肪酸 二甲基二硫化合物 顺或反异构 稳定碳同位素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