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管径顺排管束单元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覃扬佳 闻洁 亓少帅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3年第2期28-33,共6页
小管径管束的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对航空发动机用紧凑换热器的设计至关重要。为探究小管径光管管束的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设计了不同横向管间距比和流向管排数的顺排光管管束换热单元,并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管束横向管间距比、流向管排数和流... 小管径管束的管外对流换热系数对航空发动机用紧凑换热器的设计至关重要。为探究小管径光管管束的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设计了不同横向管间距比和流向管排数的顺排光管管束换热单元,并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管束横向管间距比、流向管排数和流动雷诺数对管束平均管外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典换热经验关系式对小管径管束的管外努塞尔数预测误差基本在10%以内;不同横向管间距比下管束的管外换热努塞尔数随流动雷诺数增加的趋势不同,相比于大横向管间距比,小横向管间距比下管外努塞尔数在低雷诺数时增加更快,在高雷诺数时则增加更慢;管束的平均管外努塞尔数随着流向管排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小横向管间距比时管束流动更快达到充分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顺排管束 小管径 管外努塞尔数 横向间距比 流向管排数
下载PDF
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中冷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永恒 梅元贵 +1 位作者 王良璧 董元信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针对 16 V2 80型机车柴油机中冷器 ,应用涡产生器式翅片设计了新型顺排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 ,通过传质、传热比拟实验和真实元件的凝结传热实验 ,证明顺排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换热能力强 ,空气压力损失小 ,与圆管光片换热板芯相比 ,换热... 针对 16 V2 80型机车柴油机中冷器 ,应用涡产生器式翅片设计了新型顺排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 ,通过传质、传热比拟实验和真实元件的凝结传热实验 ,证明顺排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换热能力强 ,空气压力损失小 ,与圆管光片换热板芯相比 ,换热能力平均提高 2 0 %左右。应用涡产生器的顺排圆管管片式中冷器能够满足 16 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柴油机 中冷器 涡产生器 顺排圆管管片式换热板芯
下载PDF
电沉积法制备超顺排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层状复合材料(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靳宇 朱琳 +1 位作者 薛卫东 李文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2994-3001,共8页
采用电沉积法,使用纯铜和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SACNT)制备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将SACNT铺放在钛板上,然后在其表面电沉积一层纯铜。通过不断重复铺膜和电沉积的过程,可以得到含有几十层到上百层碳纳米管薄膜的铜基层状复合材料。通过调... 采用电沉积法,使用纯铜和超顺排碳纳米管薄膜(SACNT)制备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将SACNT铺放在钛板上,然后在其表面电沉积一层纯铜。通过不断重复铺膜和电沉积的过程,可以得到含有几十层到上百层碳纳米管薄膜的铜基层状复合材料。通过调整电沉积参数可以控制电沉积的每一层纯铜的厚度,每一层纯铜的厚度可以小于2μm。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发现,SACNT的超顺排特性在复合材料中得到保留。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纯铜材料,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大幅提升,且导电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这种工艺可以大批量制备含有高体积分数和定向排布特征碳纳米管的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层状复合材料 顺排碳纳米管 电沉积
下载PDF
管翅式散热器顺排结构与错排结构的CFD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童正明 胡永海 王珊珊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应用CFD技术对管翅式散热器顺排结构与错排结构的流体流动及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两种结构流体的速度场图、温度场图、压力场图以及出口温度分布和出口压力分布等重要数据,并通过这些图形、数据对两种结构的流体流动特性和传... 应用CFD技术对管翅式散热器顺排结构与错排结构的流体流动及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两种结构流体的速度场图、温度场图、压力场图以及出口温度分布和出口压力分布等重要数据,并通过这些图形、数据对两种结构的流体流动特性和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可以用于管翅式散热器结构的优化,为换热器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顺排结构 错排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顺排椭圆管束的对流换热及流阻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庆领 张淑华 《化工机械》 CAS 1997年第4期1-4,41,共5页
对空气横掠顺排椭圆管束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放热系数沿管束纵向及横向的分布规律以及平均阻力系数随管束总排数的变化关系。给出了计算顺排椭圆管束放热系数及阻力的实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顺排椭圆管束的管外... 对空气横掠顺排椭圆管束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放热系数沿管束纵向及横向的分布规律以及平均阻力系数随管束总排数的变化关系。给出了计算顺排椭圆管束放热系数及阻力的实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顺排椭圆管束的管外放热系数略低于相应的叉排椭圆管束及圆管管束,但前者的阻力却比后两者低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排椭圆管束 对流换热 阻力 管束 换热管
下载PDF
有限空间内水平顺排管束外蓄冰过程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道平 周文铸 陈之航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管束排列是静态管壳式蓄冰槽所采用的基本方式 ,实现管排布置的合理性是进行此类装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了解管束布置下的管外蓄冰过程特性对于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帮助。采用在有限空间内水平顺排布置九根蓄冰管 ,以中间管为主要研究... 管束排列是静态管壳式蓄冰槽所采用的基本方式 ,实现管排布置的合理性是进行此类装置设计的一般要求 ,了解管束布置下的管外蓄冰过程特性对于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帮助。采用在有限空间内水平顺排布置九根蓄冰管 ,以中间管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实现恒壁温条件 ,实验研究了管外冰层发展的特性 ,以及管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 ,当试验段初始水温度较高时 ,受诱发自然对流影响 ,中间管外的结冰开始时刻要滞后其它管 ;与单管情况相比 ,管束外冰层轮廓的发展受自然对流的影响要小的多。中间管外的冰层发展要优于上下管。在各管均在蓄冷开始后就结冰的情况下 ,设定的无因次温度可以作为衡量冰层增长趋势的依据 ,且无因次温度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 水平顺排管束 管外蓄冰 恒壁温条件 无因次温度 热工学 静态管壳式冰蓄冷器
下载PDF
关于顺排检索和倒排检索的并行化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捧未 靳雅静 徐国华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69,共3页
并行信息检索研究领域的开辟,使快速查询检索系统中的大容量数据库和有效缩短检索响应时间成为可能。然而,欲有效地实现并行检索,需要针对信息检索的特点考虑和解决许多问题。本文将对顺序文档检索和倒排文档检索的并行实现方法作一... 并行信息检索研究领域的开辟,使快速查询检索系统中的大容量数据库和有效缩短检索响应时间成为可能。然而,欲有效地实现并行检索,需要针对信息检索的特点考虑和解决许多问题。本文将对顺序文档检索和倒排文档检索的并行实现方法作一探讨,从而在其所依赖的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语言与编译程序及并行操作系统和并行检索算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初步思路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排检索 顺排检索 情报检索
下载PDF
顺排与叉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新萍 熊高鹏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1-274,共4页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为论证这一点,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为论证这一点,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和叉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便于对比、分析,两个换热器试件的纵向管间距及管排数设计成相等。结果显示:两个试件的热力性能非常接近。分析表明,在某些应用场合,套片式换热器排列成顺排是更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换热器 顺排 叉排 套片管
下载PDF
顺排管束外蓄冰过程的环水温度变化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道平 周文铸 陈之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通过对有限空间等间距水平顺排恒壁温管束外蓄冰过程的实验研究,揭示了环水温度和中管周围水温的变化特征和降温特点,明确了环水和上下管间水的降温过程存在的对流和密度反转现象,以及在蓄冷过程中管间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 通过对有限空间等间距水平顺排恒壁温管束外蓄冰过程的实验研究,揭示了环水温度和中管周围水温的变化特征和降温特点,明确了环水和上下管间水的降温过程存在的对流和密度反转现象,以及在蓄冷过程中管间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水温度较高时,环水和中上管间的水降温过程会存在明显的降温停滞现象,并出现不同温度的降温平台。降温停滞平台的长短与初始水温以及盐水温度的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蓄冷 顺排布置 降温停滞
下载PDF
质子轰击元素Ta、Lu引起的原子L亚壳层顺排
10
作者 陈熙萌 蔡晓红 +4 位作者 陈子纯 刘兆远 徐谦 刘惠萍 马新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用能量0.8—2.OMeV质子束轰击元素Ta、Lu使其电离,通过测量特征X射线的角分布,得到了L亚壳层原子顺排因子A2和特征线Ll的极化度P,实验结果和PWBA理论进行了比较。基于特征偶极辐射,对原子顺排的物理图象作... 用能量0.8—2.OMeV质子束轰击元素Ta、Lu使其电离,通过测量特征X射线的角分布,得到了L亚壳层原子顺排因子A2和特征线Ll的极化度P,实验结果和PWBA理论进行了比较。基于特征偶极辐射,对原子顺排的物理图象作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顺排 质子束 特征X射线
下载PDF
顺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试验
11
作者 欧阳新萍 刘妮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9-432,共4页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本文即介绍了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的... 套片式换热器的管束排列形式一般都是叉排,顺排非常少见.由于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通常比叉排的流动阻力更小,因而对一些流动阻力有限制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顺排形式的套片式换热器.本文即介绍了对某种结构形式的顺排套片式换热器的热力性能的试验情况.试验表明,在某些应用场合,套片式换热器排列成顺排是更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片管 顺排 换热器
下载PDF
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传热板芯凝结实验研究
12
作者 郑玉 董元信 王良璧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25-127,130,共4页
以280柴油机中冷器为研究对象,应用涡产生器式强化传热机理,对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板芯的4种不同片间距试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凝结实验研究,比较了凝结实验结果和传热/传质比拟实验结果.研究获得了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芯板... 以280柴油机中冷器为研究对象,应用涡产生器式强化传热机理,对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板芯的4种不同片间距试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凝结实验研究,比较了凝结实验结果和传热/传质比拟实验结果.研究获得了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芯板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萘升华传热/传质比拟实验结果与真实的换热板芯凝结实验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产生器 顺排圆管 强化传热
下载PDF
^(104)Cd核子顺排特征的微观研究
13
作者 童红 石筑一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应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形式体系,构造出唯象核芯+两准粒子模型的一个微观实现,微观sdIBM-2+2q.p方案.基于唯象模型和实现方案,导出原子核的一个d玻色子从退耦、拆散、占据闯入轨道,直到参加顺排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据此讨... 应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的形式体系,构造出唯象核芯+两准粒子模型的一个微观实现,微观sdIBM-2+2q.p方案.基于唯象模型和实现方案,导出原子核的一个d玻色子从退耦、拆散、占据闯入轨道,直到参加顺排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据此讨论了核高自旋态的微观结构及其拆对顺排次序.对104Cd核的计算结果显示微观方案较满意地描述了该核的低自旋态和部分高自旋态;核的一个d玻色子的突然拆对不会引起前后状态的显著改变.最后,本方案指认:这些高自旋态是构建于ν(h11/2)2和π(g9/2)2上的顺排态;而实验上观测到的81+、82+和83+态则很可能分别属于两准质子顺排态、两准中质子顺排态和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sdIBM-2+2q.P.方案 高自旋态 玻色子拆对 核子顺排 ^104Cd核
下载PDF
过渡流下顺排圆柱列流动特性的可视化实验
14
作者 周杰 张文俊 喜冠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为研究过渡流下顺排圆柱列的流动规律,搭建了开式循环水槽。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确定纵向间距(PT)及雷诺数(Re)的情况下,改变横向间距(Ps),从而对顺排圆柱列的瞬时场及时均流场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e=150,PT=2.... 为研究过渡流下顺排圆柱列的流动规律,搭建了开式循环水槽。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确定纵向间距(PT)及雷诺数(Re)的情况下,改变横向间距(Ps),从而对顺排圆柱列的瞬时场及时均流场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e=150,PT=2.5D,Ps=2D^6D的工况下,上游圆柱与下游圆柱间距直接影响圆柱列流场换热效果。当Ps在2D^3D之间,上游圆柱与下游圆柱之间流场为回流死区,该区间换热效果差;Ps由3D增加至4D时,上游圆柱与下游圆柱之间流场由稳态变为非稳态;Ps由4D增加至6D时,上游圆柱与下游圆柱之间流场区域的洗刷效应减弱,且Ps=4D时,该区域的周期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排圆柱列 粒子图像测速 开式循环水槽 尾流 涡脱 周期性
下载PDF
角动量顺排法的参考带选取
15
作者 李明非 霍俊德 刘颖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29-33,共5页
本文讨论了在超形变核数据编评中角动量顺排法的参考带的选取和分析拟合给出了13060Nd中第5带的角动量.
关键词 角动量顺排 超形变带 参考带 转动惯量 原子核物理学 SD带 RB带
下载PDF
顺排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登庆 窦世山 李庆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7,2-1,共3页
采用萘升华比拟技术详细研究了顺排滴形管束局部强制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 :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在前端大圆部分与圆管管束相似 ,但在脱体点以后差别较大 ;局部换热系数随滴形管横向间距的增大和纵向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在层流边界层... 采用萘升华比拟技术详细研究了顺排滴形管束局部强制对流换热特性。结果表明 :滴形管束局部换热规律在前端大圆部分与圆管管束相似 ,但在脱体点以后差别较大 ;局部换热系数随滴形管横向间距的增大和纵向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在层流边界层脱体以后 ,均出现了换热系数的急剧回升 ,且换热峰值均超过了撞击点处的值 ;随着Re数的增大 ,脱体点的位置向撞击点方向移动 ,脱体点之后的换热系数峰值增大 ,局部换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排滴形管束 局部换热 实验研究 强化传热 萘升华比拟 管式空气预热器 石油机械 余热回收
下载PDF
顺排条型浮阀塔板的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张荣庆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1991年第6期12-16,共5页
介绍了顺排条型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和试验室研究结果以及与 F1型浮阀塔板的性能对比数据。在三个不同生产规模常减压装置的常压分馏塔技术改造中,用条型浮阀取代 F1型浮阀,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条型浮阀塔板在... 介绍了顺排条型浮阀塔板的结构特点和试验室研究结果以及与 F1型浮阀塔板的性能对比数据。在三个不同生产规模常减压装置的常压分馏塔技术改造中,用条型浮阀取代 F1型浮阀,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条型浮阀塔板在提高处理能力、效率,压降和操作弹性等方面都优于F1型浮阀塔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排条型 浮阀塔板
下载PDF
超顺排碳纳米管触摸屏的开发历程与技术进展
18
作者 范守善 《新材料产业》 2015年第8期25-29,共5页
碳纳米管是一种空心管状的碳分子,直径只有几纳米,数千万根碳纳米管并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而其长度则可达到毫米、厘米量级,特殊工艺下甚至可达数米长。碳纳米管可以用来制造纳米电子电路、分子振荡器、纳米探针、电子枪、气... 碳纳米管是一种空心管状的碳分子,直径只有几纳米,数千万根碳纳米管并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而其长度则可达到毫米、厘米量级,特殊工艺下甚至可达数米长。碳纳米管可以用来制造纳米电子电路、分子振荡器、纳米探针、电子枪、气体传感器,自199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实验室中的明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技术进展 触摸屏 开发 顺排 分子振荡器 气体传感器 电子电路
下载PDF
铺设方式对超顺排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层状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帅晶 熊伦乔 +1 位作者 朱琳 李文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47-1758,共12页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碳纳米管(CNT)均匀分布但铺设方式不同的超顺排碳纳米管(SACNT)薄膜增强铜基层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SACNT膜的体积分数为5.0%且正交铺设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可达336.3 MPa和246.0 MPa,相比于同种... 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碳纳米管(CNT)均匀分布但铺设方式不同的超顺排碳纳米管(SACNT)薄膜增强铜基层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SACNT膜的体积分数为5.0%且正交铺设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可达336.3 MPa和246.0 MPa,相比于同种条件下所制备的纯铜,分别提高了74.0%和124.5%。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均大于75%IACS。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SACNT的加入能细化基体中铜晶粒的尺寸和孪晶片的厚度,并且正交铺设复合材料中的细化效应比单向铺设复合材料中的更显著。Cu/SACNT复合材料的高强度不仅源于SACNT的增强作用,还与CNT铺设方式导致的铜基体晶粒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层状复合材料 顺排碳纳米管 增强体铺设方式 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管式炉对流段扩面管顺排的研究
20
作者 王欣悦 周广文 +1 位作者 王传钦 李乃义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1998年第3期31-34,共4页
通过对影响烟气对流传热的因素和扩面管传热性能的理论分析,针对目前管式炉对流室扩面管错列排管存在的积灰垢问题,进行了新型扩面管顺列排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并将两种排管结果加以比较,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扩面管顺排 翅片管 管式炉 对流段 化工用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