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磁造影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岩 张雪辉 +1 位作者 于同刚 赵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总结顺磁造影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30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GD-DTPA顺磁造影。使用03T永磁MR仪,做常规平扫及造影扫描。结果:脑转移灶单发14例,多发1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6例,兼... 目的:总结顺磁造影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30例,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GD-DTPA顺磁造影。使用03T永磁MR仪,做常规平扫及造影扫描。结果:脑转移灶单发14例,多发1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6例,兼有2例。病灶最大径02~7cm,平均28cm。发现病灶数:T1WI44个,T2WI54个,顺磁造影为124个。结论:顺磁造影发现的脑转移瘤病灶明显多于非增强MRI,并且能分清病灶与瘤周水肿的界限,从而明确其发生的部位、数目、形态和大小,结合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共振成像 诊断 顺磁造影
下载PDF
顺磁造影MRI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王澄林 李成录 赵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0-180,共1页
本文报告脑转移瘤30例MRI检查及顺磁造影,重点总结顺磁造影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文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1~72岁,平均524岁。3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本组病例使... 本文报告脑转移瘤30例MRI检查及顺磁造影,重点总结顺磁造影在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文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1~72岁,平均524岁。3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本组病例使用日本岛津SMT50X,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脑肿瘤 NMR 成像 顺磁造影 诊断
下载PDF
顺磁造影剂增强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效果的探讨
3
作者 李文美 《广西医学》 CAS 1999年第1期148-149,共2页
MR造影剂增强检查在临床已大量应用,其必要性及意义已被确认。笔者收集中枢神经系顺磁造影剂增强检查313例,就注药后增强峰值、增强扫描时间、副反应、不同厂家造影剂比较等方面作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本组313例中,男19... MR造影剂增强检查在临床已大量应用,其必要性及意义已被确认。笔者收集中枢神经系顺磁造影剂增强检查313例,就注药后增强峰值、增强扫描时间、副反应、不同厂家造影剂比较等方面作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本组313例中,男199例,女114例,年龄4.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磁造影 增强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 应用
下载PDF
磁共振顺磁造影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桂芝 谷艳英 赵锋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660-661,共2页
目的:总结磁共振造影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脑转移瘤30例,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磁共振造影检查。使用0.5T超导MR仪,做常规平扫和造影扫描。结果:脑转移灶单发14例,多发1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 目的:总结磁共振造影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脑转移瘤30例,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磁共振造影检查。使用0.5T超导MR仪,做常规平扫和造影扫描。结果:脑转移灶单发14例,多发1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6例,兼有2例。病灶最大径为2~7cm,平均为2.8cm。发现病灶数:T1WI44个,T2WI54个,顺磁造影124个。结论:顺磁造影发现的脑转移病灶明显多于非增强MRI,并且能分清病灶与瘤周水肿的界限,从而明确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转移瘤 共振成像 顺磁造影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增强扫描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麻桂霞 高春秀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991-992,共2页
关键词 共振成像诊断 脑转移瘤 增强扫描 价值 手术病理 MRI表现 顺磁造影 原发病灶
下载PDF
Ultrasensitive iron-based magnetic resonance contrast agent constructed with natural polyphenol tannic acid for tumor theranostics 被引量:4
6
作者 Lu An Yu Cai +2 位作者 Qiwei Tian Jiaomin Lin Shiping Y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期498-509,共12页
Because of the toxicity of Gd(Ⅲ)complexes and the poor T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ontrast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able,non-toxic,and efficient contrast agents is desirable.Her... Because of the toxicity of Gd(Ⅲ)complexes and the poor T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ontrast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able,non-toxic,and efficient contrast agents is desirable.Herein,tannic acid(TA),a large natural polyphenol,an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were used to construct non-toxic Fe(Ⅲ)complexes with increased relaxivity based on a strategy slowing the molecular spin.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 T1 contrast agent Magnevist■,TA-Fe@BSA not only exhibits comparable T1 MRI contrast enhancement under 0.5,1 and 7 T magnetic field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but also has better st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Moreover,TA-Fe@BSA with near-infrared(NIR)absorption demonstrates efficient tumor ablation via photothermal effect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ir strong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1 MRI contrast agent and tumor theranostics agent in clinical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nic acid Fe(Ⅲ)complex low-toxic MRI contrast agent photothermal therap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